A. 冲压连续模送料到位了,打出来有段差怎么回事
摘要 原因:1、送料机送距、压料、放松调整不当;
B. 五金连续模具送料老卡死
检查一下,看看是否是冲模的定位侧刃接刀处有毛刺,如果有毛刺会影响顺畅的送料。
C. 模具故障分析及维修方法
模具的维护要领连续模的维护,须做到细心、耐心、按部就班,切忌盲目从事。因故障修模时需附有料带,以便问题的查询。那如果遇上模具坏了该怎么维修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模具维修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连续模的维护,须做到细心、耐心、按部就班,切忌盲目从事。因故障修模时需附有料带,以便问题的查询。打开模具,对照料带,检查模具状况,确认故障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再进行模具清理,方可进行拆模。拆模时受力要均匀,针对卸料弹簧在固定板与卸料板之间和卸料弹簧直接顶在内导柱上的模具结构,其卸料板的拆卸要保证卸料板平衡弹出,卸料板的倾斜有可能导致模具内凸模的断裂。
1. 凸凹模的维护
凸凹模拆卸时应留意模具原有的状况,以便后续装模时方便复原,有加垫或者移位的要在零件上刻好垫片的厚度并做好记录。更换凸模要试插卸料块、凹模是否顺畅,并试插与凹模间隙是否均匀,更换凹模也要试插与冲头间隙是否均匀。针对修磨凸模后凸模变短需要加垫垫片达到所需要的长度 应检查凸模有效长度是否足够。更换已断凸模要查明原因,同时要检查相对应的凹模是否有崩刃,是否需要研磨刃口。组装凸模要检查凸模与固定块或固定板之间是否间隙足够,有压块的要检查是否留有活动余量。组装凹模应水平置入,再用平铁块置如凹模面上用铜棒将其轻敲到位,切不可斜置强力敲入,凹模底部要倒角。装好后要检查凹模面是否与模面相平。凸模凹模以及模芯组装完毕后要对照料带做必要检查,各部位是否装错或装反,检查凹模和凹模垫块是否装反,落料孔是否堵塞,新换零件是否需要偷料,需要偷料的是否足够,模具需要锁紧部位是否锁紧。注意做脱料板螺丝的锁紧确认,锁紧时应从内至外,平衡用力交*锁紧,不可先锁紧某一个螺丝再锁紧另一个螺丝,以免造成脱料板倾斜导致凸模断裂或模具精度降低。
2. 卸料板的维护
卸料板的拆卸可先用两把起子平衡撬起,再用双手平衡使力取出。遇拆卸困难时,应检查模具内是否清理干净,锁紧螺丝是否全部拆卸,是否应卡料影起的模具损伤,查明原因再做相应处理,切不可盲目处置。组装卸料板时先将凸模和卸料板清理干净,在导柱和凸模导入处加润滑油,将其平稳放入,再用双手压到位,并反复几次。如太紧应查明原因(导柱和导套导向是否正常,各部位是否有损伤,新换凸模是否能顺利过卸料板位置是否正确,),查明原因再做相应处理。固定板有压块的要检查卸料背板上偷料是否足够。卸料板与凹模间的材料接触面,长时间冲压产生压痕(卸料板与凹模间容料间隙一般为料厚减0.03-0.05mm,当压痕严重时,会影响材料的压制精度,造成产品尺寸异常、不稳定等,需对卸料镶块和卸料板进行维修或重新研磨。等高套筒应作精度检查,它不等高时会导致卸料板倾斜,其精密导向、平稳弹压功能将遭到破坏,须加以维护
3. 导向部位检查
导柱、导套配合间隙如何,是否有烧伤或磨损痕迹,模具导向的给油状态是否正常,应作检查。导向件的磨损及精度的破坏,使模具的精度降低,模具的各个部位就会出现问题,故必须作适当保养以及定期的更换。检查导料件的精度,若导正钉磨损,已失去应有的料带导正精度及功能,必须进行更换。检查弹簧状况(卸料弹簧和顶料弹簧等),看其是否断裂,或长时间使用虽未断裂,但已疲劳失去原有的力度,必须作定期的维护、更换,否则会对模具造成伤害或生产不顺畅
4. 模具间隙的调整
模芯定位孔因对模芯频繁、多次的组合而产生磨损,造成组装后间隙偏大(组装后产生松动)或间隙不均(产生定位偏差),均会造成冲切后断面形状变差,凸模易断,产生毛刺等,可透过对冲切后断面状况检查,作适当的间隙调整。间隙小时,断面较少,间隙大时,断面较多且毛边较大,以移位的方式来获得合理的间隙,调整好后,应作适当记录,也可在凹模边作记号等,以便后续维护作业。日常生产应注意收集保存原始的模具较佳状况时的料带,如后续生产不顺畅或模具产生变异时,可作为模具检修的参考。另外,辅助系统如顶料销是否磨损,是否能顶料,导正钉及衬套是否已磨损,应注意检查并维护
在级进模的冲压生产中,针对冲压不良现象必须做到具体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处理对策,从根本上解决所发生之问题,如此才能降低生产成本,达到生产顺畅。以下就生产中常见的冲压不良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及处理对策分析如下,供模具维修人员参考。
1.冲件毛边.
(1)原因:
a、刀口磨损; b、间隙过大研修刀口后效果不明显;c、刀口崩角; d、间隙不合理上下偏移或松动; e、模具上下错位。
(2)对策:
a、研修刀口;b、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设计间隙;c、研修刀口;d、调整冲裁间隙确认模板穴孔磨损或成型件加工精度等问题;e、更换导向件或重新组模。
2.跳屑压伤
(1)原因:
a、间隙偏大; b、送料不当;c、冲压油滴太快,油粘;d、模具未退磁;e、凸模磨损,屑料压附于凸模上;f、凸模太短,插入凹模长度不足;g、材质较硬,冲切形状简单;h、应急措施。
(2)对策:
a、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设计间隙;b、送至适当位置时修剪料带并及时清理模具;c、控制冲压油滴油量,或更换油种降低粘度;d、研修后必须退磁(冲铁料更须注意);e、研修凸模刀口; f、调整凸模刃入凹模长度;g、更换材料,修改设计。凸模刃入端面装顶出或修出斜面或弧性(注意方向)。减少凸模刃部端面与屑料之贴合面积;h、减小凹模刃口的锋利度,减小凹模刃口的研修量,增加凹模直刃部表面的粗糙度(被覆),采用吸尘器吸废料。降低冲速,减缓跳屑。
3.屑料阻塞
(1)原因:
a、漏料孔偏小;b、漏料孔偏大,屑料翻滚;c、刀口磨损,毛边较大;d、冲压油滴太快,油粘;e、凹模直刃部表面粗糙,粉屑烧结附着于刃部;f、材质较软;g、应急措施。
(2)对策:
a、修改漏料孔;b、修改漏料孔;c、刃修刀口;d、控制滴油量,更换油种;e、表面处理,抛光,加工时注意降低表面粗糙度;更改材料,f、修改冲裁间隙;g、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注意方向),使用吸尘器,在垫板落料孔处加吹气。
4.下料偏位尺寸变异
(1)原因:
a、.凸凹模刀口磨损,产生毛边(外形偏大,内孔偏小);b、设计尺寸及间隙不当,加工精度差;c、下料位凸模及凹模镶块等偏位,间隙不均;d、导正销磨损,销径不足;e、导向件磨损;f、送料机送距、压料、放松调整不当;g、模具闭模高度调整不当;h、卸料镶块压料位磨损,无压料(强压)功能(材料牵引翻料引发冲孔小);i、卸料镶块强压太深,冲孔偏大;j、冲压材料机械性能变异(强度延伸率不稳定);k、冲切时,冲切力对材料牵引,引发尺寸变异。
(2)对策:
a、研修刀口; b、修改设计,控制加工精度;c、调整其位置精度,冲裁间隙;d、更换导正销;e、更换导柱、导套;f、重新调整送料机;g、重新调整闭模高度;h、研磨或更换卸料镶块,增加强压功能,调整压料;i、减小强压深度;j、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k、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注意方向),以改善冲切时受力状况。许可时下料部位于卸料镶块上加设导位功能。
5.卡料
(1)原因:
a、送料机送距、压料、放松调整不当;b、生产中送距产生变异;c、送料机故障;d、材料弧形,宽度超差,毛边较大;e、模具冲压异常,镰刀弯引发;f、导料孔径不足,上模拉料;g、折弯或撕切位上下脱料不顺;h、导料板之脱料功能设置不当,料带上带;i、材料薄,送进中翘曲;j、模具架设不当,与送料机垂直度偏差较大。
(2)对策:
a、重新调整;b、重新调整;c、调整及维修;d、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e、消除料带镰刀弯;f、研修冲导正孔凸、凹模;g、调整脱料弹簧力量等;h、修改导料板,防料带上带;i、送料机与模具间加设上下压料,加设上下挤料安全开关;j、重新架设模具。
6.料带镰刀弯
(1)原因:
a、冲压毛边( 特别是载体上);b、材料毛边,模具无切边;c、冲床深度不当(太深或太浅);d、冲件压伤,模内有屑料;e、局部压料太深或压到部局部损伤;f、模具设计。
(2)对策:
a、研修下料刀口; b、更换材料,模具加设切边装置;c、重调冲床深度;d、清理模具,解决跳屑和压伤问题;e、检查并调整各位卸料及凹模镶块高度尺寸正确,损伤位研修;f、采用整弯机构调整。
D. 连续模具中送料不顺是什么问题
连续模一般为了保证每一跳步的精确尺寸,大都采用侧刃切边来保证步距。但在每两次侧刃切边时,有时接刀不太平整,有毛刺。就会造成送料困难,即不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侧刃上找原因,将这个问题解决了,送料不顺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另外侧刃切过的料的宽度一定要小于后面定位板的宽度,如果和定位板的宽度一样或大于它,那么肯定会造成送料困难的。
连续模,指的是压力机在一次冲压行程中,采用带状冲压原材料,在一副模具上用几个不同的工位同时完成多道冲压工序的冷冲压冲模,模具每冲压完成一次,料带定距移动一次,至产品完成。连续模在冲压过程中材料料带始终向一个方向运动;模具内部料带切断后向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方向运动的叫级进模;料带送料在模具内部完成的叫自动连续模;在一个冲压生产链上用不同工艺的冲压模具用机械手或其他自动化设施,采用模具或者零件移动完成工件冲压加工额定模具叫多工位模。
E. 模具跑料怎么回事 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
塑料模在注塑时跑料,原因是模具的动、定模贴合不紧,注塑机合模力过小,或者镶块间隙过大。料温过高,注射压力过大,都可能造成模具跑料。解决的办法是增加注塑机的合模力,降低料温,减小注塑压力,调整动定模的配合间隙和镶块的间隙。
F. 送料机常见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有哪些
一、接通电源后机器不震动
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通常有两种:a.保险丝断,这种情况下,更换新的保险丝即可;b.线圈导线短路或者引出线接头断掉,这时,我们需要用摇表或欧姆表检查电阻,处理短路或接好引出线。
二、机器间歇地工作或电流上下波动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线圈损坏导致的。用户需要检查线圈层间或匝间有无短路现象和引出线接头的虚联现象,然后对其进行修理或者更换线圈。
三、机器噪声大,调整电位器振幅反映不规则,有猛烈的撞击声
有三种情况可能导致此种现象的发生:板弹簧断裂;振动器与槽体连接螺栓断裂或松动;铁芯和衔铁发生撞击。针对此三种情况,解决措施分别为;更换新的板弹簧;更换或者拧紧螺栓;调整气隙到标准值2mm。
四、空载试车正常,负载后振幅降低较多
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料仓排料口设计不当,使料槽承受料柱压力过大引起的。对应的处理方法是:重新设计或改进料仓口设计,以减少料柱的压力。
五、震动微弱、调整电位器振幅反映小,不起作用或者电流偏高
一般有两种原因可导致以上故障的发生:a.晶闸管被击穿,更换晶闸管即可解决此问题;b.气隙堵塞或者板弹簧间隙堵塞,及时清除堵塞物即可。
六、其余均正常,只有电流偏高
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能是气隙太大造成的,我们需要将气隙调整到标准值2mm即可。
如果还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来电咨询!400---086---0537
G. 送料机冲床模具为什么会存在缺陷问题呢
这是因为:
1、不合格的原材料是不能直接拿来制作冲床模具。原材料的某些缺陷可以采用各种方法来消除,材料的组织疏松、成分偏析和带状碳化物可以通过锻造得到改善。
2、送料机冲床模具零件结构设计不合理,将导致真空淬火开裂,应尽量避免尖角、棱角,避免厚薄不均,降低粗糙度。零件的尖角和棱角部分是真空淬火应力最集中的地方,要将尖角和棱角改为圆角或倒钝。零件厚薄不均是常事,但悬殊过大就会造成变形,甚至开裂。粗糙的加工表面有可能直接导致真空淬火开裂,尤其是高合金钢更为敏感。
3、严格执行热处理工艺,采用有效措施预防加热脱碳、氧化、过热、过烧。控温仪表要准确定期检查或更换加热和冷却介质。
4、对于送料机冲床模具型腔特征复杂,热处理后不需要再加工,或仅作抛光处理的零件,要优化热处理工艺,以防淬火变形。
以上是从东莞佑亿精密自动化设备公司的官网上看到的,复制过来跟你分享下,记得给分哦。
H. 连续冲压卡料该怎么办
在冲压的时候出现问题是比较头疼的,要是不知道处理的话就会浪费更多的时间,所以我们要去预防问题的出现和知道问题出现解决的办法。
卡料原因:1.送料机送距、压料、放松调整不当。
2、生产中送距产生变异。
3、送料机故障。
4、材料弧形,宽度超差,毛边较大。
5、模具冲压异常,镰刀弯引发。
6、导料孔径不足,上模拉料。
7、折弯或撕切位上下脱料不顺。
8、导料板之脱料功能设置不当,料带上带。
9、材料薄,送进中翘曲。
10、模具架设不当,与送料机垂直度偏差较大。
对策:1、重新调整。
2、重新调整。
3、调整及维修。
4、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
5、消除料带镰刀弯。
6、研修冲导正孔凸、凹模。
7、调整脱料弹簧力量等。
8、修改导料,防料带上带。
9、送料机与模具间加设上下压料,加设上下挤料安全开关。
10、重新架设模具。
I. 求问一下,注塑型模具走料不均匀是因为什么
1)排气不顺,排气好的会先打满
2)浇口和流道大小不一,导至流速不一,
3)远近和上下也会引起走料不均。
可以对走料少的产品适当加深浇口尺寸,尽量使产品平衡。
J. 模具冲压时卡料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对策
冲压时卡料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对策有: ① 送料机送距压料放松调整不当,需重新调整。 ② 生产中送距产生变异,需调整送料机送距。 ③ 送料机故障,需调整及维修。 ④ 材料弧形,宽度超差,毛边较大时,要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 ⑤ 模具冲压异常,造成镰刀弯,消除料带镰刀弯。 ⑥ 导料孔径不足,上模拉料,研修导正孔。 ⑦ 折弯或撕切位上下脱料不顺,调整脱料弹簧力量等。 ⑧ 导料板之脱料功能设置不当,修改导料板,防料带上带。 ⑨ 材料薄,送进中发生翘曲,送料机与模具间需加设上下压料,加设上下挤料安全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