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注塑机在生产过程中如发现零件烧焦怎样处理解决
注塑成型工艺中, 烧焦是因为排气不良所致。气体排不出去在塑料熔体的高压下形成高压气体,高压气体温度很高,所以会烧焦。因此解决的办法是改善模具的排气。
② 硬塑料模具被火烤变形后如何处理才能恢复原样
基本上不行,如果是轻微的可以放置70到80度的水中浸泡一会在用力掰回去但细致的就不行了
③ 注塑产品烧焦又缩水怎么处理
速度放慢,保压加上就行了
④ 注塑机打的产品烧焦是什么问题
摘要 你好,烧焦的位置应该是在浇口对面,熔接线的位置。这是典型的排气不良造成的,解决方法:1、降低注射速度,让模腔内的气体及时排除;2、降低料筒温度或者设置储前冷却,来降低料温;3、保证制品不缺料不收缩的情况下,减少熔胶长度;4以上方法不行的话,就只能修改模具,在烧焦的位置增加排气通道。
⑤ 模具有问题导致产品烧焦怎么处理
产品烧焦主要是排气不良所造成的可以通过几个方面解决:
1增加模具排气道,降低模温。
2模具调模时不要调得太紧,在保证没毛边的情况下尽量调松一点。
3降低射出速度。
4检查是不是由于料管温度过高所引起的烧焦。
造成注塑制品变色焦化出现黑点的主要原因是塑料或添加的紫外线吸收剂、防静电剂等在料筒内过热分解,或在料筒内停留时间过长而分解、焦化,再随同熔料注入型腔形成。分析如下:
1.机台方面:
(1)由于加热控制系统失控,导致料筒过热造成分解变黑。
(2)由于螺杆或料筒的缺陷使熔料卡入而囤积,经受长时间固定加热造成分解。应检查过胶头套件是否磨损或里面是否有金属异物。
(3)某些塑料如ABS在料筒内受到高热而交联焦化,在几乎维持原来颗粒形状情形下,难以熔融,被螺杆压破碎后夹带进入制件。
2.模具方面:
(1)模具排气不顺,易烧焦,或浇注系统的尺寸过小,剪切过于厉害造成焦化。
(2)模内有不适当的油类润滑剂、脱模剂。
3.塑料方面:
塑料挥发物过多,湿度过大,杂质过多,再生料过多,受污染。
4.加工方面:
(1)压力过大,速度过高,背压过大,转速过快都会使料温分解。
(2)应定期清洁料筒,清除比塑料耐性还差的添加剂。
⑥ 注塑成型关于塑胶透明部品出现黑色烧焦怎样处理
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会造成你所说的现象:
1 成型温度设定过高造成塑料分解变黑
2 模具无排气孔,或排气位置不当
3 射胶速度过快
4 颗粒料里有杂质
⑦ 注塑件缺陷和烧烧怎样调
一.填充不满
1.注塑件缺陷的特征
注塑过程不完全,因为模腔没有填满塑料或注塑过程缺少某些细节。
2.可能出现问题的原因
(1).注塑速度不足。 (2).塑料短缺。 (3).螺杆在行程结束处没留下螺杆垫料。 (4).运行时间变化。
(5).射料缸温度太低。 (6).注塑压力不足。(7).射嘴部分被封。(8).射嘴或射料缸外的加热器不能运作。
(9).注塑时间太短。 (10).塑料贴在料斗喉壁上。(11).注塑机容量太小(即注射重量或塑化能力)。
(12).模温太低。 (13).没有清理干净模具的防锈油。 (14).止退环损坏,熔料有倒流现象。
3.补救方法
(1).增加注塑速度。 (2).检查料斗内的塑料量。(3).检查是否正确设定了注射行程,需要的话进行更改。
(4).检查止逆阀是否磨损或出现裂缝。(5).检查运作是否稳定。 (6).增加熔胶温度。(7).增加背压。
(8).增加注塑速度。(9).检查射嘴孔有没有异物或未塑化塑料。
(10).检查所有的加热器外层用安培表检验能量输出是否正确。(11).增加螺杆向前时间。
(12).增料斗喉区的冷却量,或降低射料缸后区温度。 (13).用较大的注塑机。 (14).适当升高模温。
(15).清理干净模具内的防锈剂。 (16).检查或更换止退环。
二.注塑件尺寸差异
1.注塑件缺陷的特征
注塑过程中重量尺寸的变化超过了模具、注塑机、塑料组合的生产能力。
2.可能出现问题的原因
(1).输入射料缸内的塑料不均。(2).射料缸温度或波动的范围太大。(3).注塑机容量太小。
(4).注塑压力不稳定。(5).螺杆复位不稳定。(6).运作时间的变化、溶液黏度不一致。
(7).注射速度(流量控制)不稳定。 (8).使用了不适合模具的塑料品种。
(9).考虑模温、注射压力、速度、时间和保压等对产品的影响。
3.补救方法
(1).检查有无充足的冷却水流经料斗喉以保持正确的温度。(2).检查是否劣质或松脱的热电偶。
(3).检查与温度控制器一起使用的热电偶是否属于正确类型。
(4).检查注塑机的注塑量和塑化能力,然后与实际注塑量和每小时的注塑料用量进行比较。
(5).检查是否每次运作都有稳定的熔融热料。 (6).检查回流防止阀有否泄露,若有需要就进行更换。
(7).检查是否错误的进料设定。 (8).保证螺杆在每次运作复回位置都是稳定的,即不多于0.4mm的变化。
(9).检查运作时间的不一致性。(10).使用背压。
(11).检查液压系统运作是否正常,油温是否过高或过低(25—60oc)。
(12).选择适合模具的塑料品种(主要从缩率及机械强度考虑)。 (13).重新调整整个生产工艺。
三.收缩痕
1.注塑件缺陷的特征
通常与表面痕有关(请参考“空穴”部分),而且是塑料从模具表面收缩脱离形成的。
2.可能出现问题的原因
(1).熔融温度不是太高就是太低。(2).模腔内塑料不足。 (3).冷却阶段时接触塑料的面过热。
(4).流道不合理、浇口截面过小。(5).模温是否与塑料特性相适应。
(6).产品结构不合理(加强进古过高,过厚,明显厚薄不一)。(7).冷却效果不好,产品脱模后继续收缩。
3.补救方法
(1).调整射料缸温度。 (2).调整螺杆速度以获得正确的螺杆表面速度。(3).增加注塑量。
(4).保证使用正确的垫料;增加螺杆向前时间;增加注塑压力;增加注塑速度。
(5).检查止流阀是否安装正确,因为非正常运行会引致压力流失。(6).降低模具表面温度。
(7).矫正流道避免压力损失过大;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扩大截面尺寸。
(8).根据所用塑料的特性及产品结构适当控制模温。 (9).在允许的情况下改善产品结构。
(10).设法让产品有足够的冷却。
四.污渍痕与注射纹
1.注塑件缺陷的特征
通常与浇口区域有关:其表面黯淡,有时还可见到条纹。
2.可能出现问题的原因
(1).熔融温度太高。(2).模具填充速度太快。(3).温度太高。 (4).与塑料特性有关。
(5).射嘴口存在冷料。
3.补救方法
(1).降低射料缸前两区的温度。(2).降低注塑速度。 (3).降低注塑压力。 (4).降低模具温度。
(5).用pe生产的零件大多都会存在射纹,可根据使用要求修改入料口位置。
(6).尽可能避免产生冷料(控制好射嘴温度)。
五.注口黏著
1.注塑件缺陷的特征 :注口被注口套牵住。
2.可能出现问题的原因
(1).注口套与射嘴没有对准。(2).注口套内塑料过份填塞。 (3).射嘴温度太低。
(4).塑料在注口内未完全凝固,尤其是直径较大的注口。
(5).注口套的园弧面与射嘴的园弧面配合不当,出现装似“冬菇”的流道。 (6).流道不够拔出斜度。
3.补救方法
(1).重新将射嘴和注口套对准。 (2).降低注塑压力。(3).减少螺杆向前时间。
(4).增加射嘴温度或用一个独立的温度控制器给射嘴加热。
(5).增加冷却时间,但更好的办法是使用有较小注口的注口套代替原本的注口套。
(6).矫正注口套与射嘴的配合面。 (7).适当扩大流道的拔出斜度。
六.空穴
1.注塑件缺陷的特征
可以容易地在透明注塑件的“空气阱”内见到但也可出现在不透明的塑料中。
这与厚度有关,而且常因塑料收缩离开注塑件中心而引起。
2.可能出现问题的原因
(1).模具未充分填充。 (2).止流阀的不正常运行。 (3).塑料未彻底干燥。 (4).预塑或注射速度过快。
(5).某些特殊材料应用特殊的设备生产。
3.补救方法
(1).增加射料量。 (2).增加注塑压力。 (3).增加螺杆向前时间。 (4).降低熔融温度。
(5).降低或增加注塑速度。(例如对非结晶体类的塑料要增加45%速度)。
(6).检查止逆阀是否裂开或无法运作。 (7).应根据塑料的特性改善干燥条件,让塑料彻底干燥。
(8).适当降低螺杆转速和增大背压,或降低注射速度。
七.注塑件弯曲
1.注塑件缺陷的特征
注塑件形状与模腔相似但却是模腔形状的扭曲版本。
2.可能出现问题的原因
(1).弯曲是因为注塑件内有过多内部应力。(2).模具填充速度慢。(3).模腔内塑料不足。
(4).塑料温度太低或不一致。 (5).注塑件在顶出时太热。 (6).冷却不足或动、定模的温度不一致。
(7).注塑件结构不合理(如加强筋集中在一面,但相距较远)。
3.补救方法
(1).降低注塑压力。(2).减少螺杆向前时间。
(3).增加周期时间(尤其是冷却时间)。从模具内(尤其是较厚的注塑件)顶出后立即浸入温水中(38oc)
使注塑件慢慢冷却。
(4).增加注塑速度。 (5).增加塑料温度。 (6).用冷却设备。
(7).适当增加冷却时间或改善冷却条件,尽可能保证动、定模的模温一致。
(8).根据实际情况在允许的情况下改善塑料件的结构。
⑧ 注塑产品烧焦又缩水怎么处理
产品烧焦主要是排气不良所造成的可以通过几个方面解决:
1增加模具排气道,降低模温
2模具调模时不要调得太紧,在保证没毛边的情况下尽量调松一点
3降低射出速度
4检查是不是由于料管温度过高所引起的烧焦
注塑件成形后出现缩水
由于体积收缩,壁厚处的表面原料被拉入,因化时,在成品表面出现凹陷痕迹。缩水是成品表面所发生的不良现象中最多的,大多发生于壁厚处,一般如果压力下降则收缩机率就会较大。
1. 模具设计时,就要考虑去除不必要的厚度,一般必须尽可能使成型品壁厚均匀;
2. 如果注塑件成型温度过高,则壁厚处,筋骨处或凸起处反面容易出现缩水,这是因为容易冷却的地方先固化,难以冷却的部分的原料会朝那移动,尽量将缩水控制在不影响成品品质的地方。
3. 一般降低成型温度,模具温度来减少原料的收缩,但势必增加压力。
缩水原因
成型机 射出时间短(GATE未固化时,保压就会结束)
保压低
计量不足
保压位置转换太快
射出压力低
射出速度慢
冷却时间短
原料温度高
逆止阀破损
灌嘴孔径变形(压力损失)或溢料
模具 模具温度高
模具冷却不均匀(模具部分高)
GATE小
模具结构设计
顶针不适当
原料 原料收缩率大
塑胶制件缩水产生的原因和对策!
对策, 塑胶对策, 塑胶
“凹痕”是由于浇口封口后或者缺料注射引起的局部内收缩造成的。注塑制品表面产生的凹陷或者微陷是注塑成型过程中的一个老问题。
凹痕一般是由于塑料制品壁厚增加引起制品收缩率局部增加而产生的,它可能出现在外部尖角附近或者壁厚突变处,如凸起、加强筋或者支座的背后,有时也会出现在一些不常见的部位。产生凹痕的根本原因是材料的热胀冷缩,因为热塑性塑料的热膨胀系数相当高。膨胀和收缩的程度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塑料的性能,最大、最小温度范围以及模腔保压压力是最重要的因素。还有注塑件的尺寸和形状,以及冷却速度和均匀性等也是影响因素。8 P! p. S/ @) X
塑料材料模塑过程中膨胀和收缩量的大小与所加工塑料的热膨胀系数有关,模塑过程的热膨胀系数称为“模塑收缩”。随着模塑件冷却收缩,模塑件与模腔冷却表面失去紧密接触,这时冷却效率下降,模塑件继续冷却后,模塑件不断收缩,收缩量取决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 [, x/ u H& E1 T3 B% J 模塑件上的尖角冷却最快,比其它部件更早硬化,接近模塑件中心处的厚的部分离型腔冷却面最远,成为模塑件上最后释放热量的部分,边角处的材料固化后,随着接近制件中心处的熔体冷却,模塑件仍会继续收缩,尖角之间的平面只能得到单侧冷却,其强度没有尖角处材料的强度高。制件中心处塑料材料的冷却收缩,将部分冷却的与冷却程度较大的尖角间相对较弱的表面向内拉。这样,在注塑件表面上产生了凹痕。6 _3 ~! J. m* j) ]
凹痕的存在说明此处的模塑收缩率高于其周边部位的收缩。如果模塑件在一处的收缩高于另一处,那么模塑件产生翘曲的原因。模内残余应力会降低模塑件的冲击强度和耐温性能。有些情况下,调整工艺条件可以避免凹痕的产生。例如,在模塑件的保压过程中,向模腔额外注入塑料材料,以补偿模塑收缩。大多数情况下,浇口比制件其它部分薄得多,在模塑件仍然很热而且持续收缩时,小的浇口已经固化,固化后,保压对型腔内的模塑件就不起作用。$ L9 u7 [0 B# ~4 _7 y
半结晶塑料材料的模塑件收缩率高,这使得凹痕问题更严重;非结晶性材料的模塑收缩较低,会最大程度地减小凹痕;填充和维持增强的材料,其收缩率更低,产生凹痕的可能性更小。
⑨ 注塑时产品烧焦是什么原因,怎样改善
根据由机械、模具或成型条件等不同的原因引起的烧伤,采取的解决办法也不同。
1、机械原因,例如,由于异常条件造成料筒过热,使树脂高温分解、烧伤后注射到制品中,或者由于料简内的喷嘴和螺杆的螺纹、止回阀等部位造成树脂的滞流,分解变色后带入制品,在制品中带有黑褐色的烧伤痕。这时,应清理喷嘴、螺杆及料筒。
2、模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排气不良所致。这种烧伤一般发生在固定的地方,容易与第一种情况区别。这时应注意采取加排气槽反排气杆等措施。
3、在成型条件方面,背压在300MPa以上时,会使料筒部分过热,造成烧伤。螺杆转速过高时,也会产生过热,一般在40~90r/min范围内为好。在没设排气槽或排气槽较小时,注射速度过高会引起过热气体烧伤。
(9)塑料模具烧焦如何对应扩展阅读:
注塑成形特点是:能在很短时间内一次加工出形状复杂、尺寸精确和可带各种镶嵌件的模制品; 成型制品可不经修饰或少加修饰即成最终产品,加工损耗少;生产效率高,生产过程易实现自动化与程控化。
注塑在注塑机上进行,可完成材料塑化、闭模、注塑、保压、冷却、开模、卸件等一系列操作过程,并周期自动运转。注塑机分柱塞式与反复螺杆式两类,小型注塑机多为柱塞式,中、大型多为反复螺杆式,螺杆兼有塑化与施压注料双重作用。
此方法主要用于热塑性塑料成型,近年来已成功用于热固性塑料与橡胶加工,并发展了排气、双色、流动、夹芯、发泡、反应注塑及注射压缩等新注塑技术,可满足发展新品种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需要。
⑩ 注塑时产品烧焦是什么原因怎样改善
产品烧焦主要是排气不良所造成的可以通过几个方面解决:
1增加模具排气道,降低模温
2模具调模时不要调得太紧,在保证没毛边的情况下尽量调松一点
3降低射出速度
4检查是不是由于料管温度过高所引起的烧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