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成本结转的方法
成本结转方法有:
1、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先购入的存货先出货,其成本属于实物成本;
2、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是后购入的存货先出货,和先进先出法一样;
3、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对出货成本进行个别计价,适合于对成本较敏感的企业;
4、加权平均法:是一种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⑵ 模具费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模具属于为这一批材料一次性使用的,按合理方法分摊转入该批材料成本,会计分录如下:
借: 银行存款
贷 :应收帐款
原来模具是入“原材料”的:
借:存款(应收帐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材料转让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再结转对应的模具成本:
借:其他业务支出-材料转让成本
贷:原材料-模具
核算
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账款,应当按照应收金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按照税法规定应交纳的增值税销项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收回应收账款时,按收回金额,借记“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应收账款
⑶ 成本结转的方法和步骤
成本结转的方式和步骤如下。
后进先出法是后购买的存货先出货,和先进先出法一样,其成本应由计算机全自动剖析得到,其企业成本价钱应不具备可修改性。因而,计算机务必按_间顺序纪录销售产品总数及成本,出货时由客户入录出货总数,不入录成本价格,由计算机依照和先进先出法反过来的次序剖析得到成本。
步骤:首先是原材料的领料。
记提本月生产制造员工工资。
生产机器的折旧费。
商品常用原材料分配(领料原材料)。
薪水分配(计时工资、计件等)。
产品成本的分配。
结转生产制造成本。
结转市场销售成本。
结转成本销售额。
结转成本花费。
⑷ 代客户开发模具,如何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
确认收入:
借: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应收账款)
贷: 主营业务收入 (或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增值税纳税人适用)
成本结转
借: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
贷:库存商品(或原材料等科目)
根据《(关于确认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的有关规定:
1、除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另有规定外,销售收入的确认,必须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1)销售商品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确认收入的实现:
①.商品销售已经签订,已将商品所有权相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②.对已售出的商品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实施有效控制;
③.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④.已发生或将发生的销售方的成本能够可靠地核算。
(2)符合上款收入确认条件,采取下列商品销售方式的,应按以下规定确认收入实现时间:
①.销售商品采用托收承付方式的,在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收入。
②.销售商品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③.销售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在购买方接受商品以及安装和检验完毕时确认收入。如果安装程序比较简单,可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④.销售商品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的,在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
(3)采用售后回购方式销售商品的,销售的商品按售价确认收入,回购的商品作为购进商品处理。有证据表明不符合销售收入确认条件的,如以销售商品方式进行融资,收到的款项应确认为负债,回购价格大于原售价的,差额应在回购期间确认为利息费用。
(4)销售商品以旧换新的,销售商品应当按照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确认收入,回收的商品作为购进商品处理。
(5)为促进商品销售而在商品价格上给予的价格扣除属于商业,商品销售涉及商业的,应当按照扣除商业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属于现金,销售商品涉及现金的,应当按扣除现金前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现金在实际发生时作为财务费用扣除。
因售出商品的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的减让属于销售折让;因售出商品质量、品种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而发生的退货属于销售退回。已经确认销售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应当在发生当期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
2、在各个纳税期末,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采用完工进度(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1)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是指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①.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②.交易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地确定;
③.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核算。
(2)提供劳务完工进度的确定,可选用下列方法:
①.已完工作的测量;
②.已提供劳务占劳务总量的比例;
③.发生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
(3)应按照从接受劳务方已收或应收的或协议价款确定劳务收入总额,根据纳税期末提供劳务收入总额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纳税年度累计已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后的金额,确认为当期劳务收入;同时,按照提供劳务估计总成本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纳税期间累计已确认劳务成本后的金额,结转为当期劳务成本。
(4)下列提供劳务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应按规定确认收入:
①.安装费。应根据安装完工进度确认收入。安装工作是商品销售附带条件的,安装费在确认商品销售实现时确认收入。
②.宣传媒介的收费。应在相关的广告或商业行为出现于公众面前时确认收入。广告的制作费,应根据制作广告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
③.费。为特定客户开发的收费,应根据开发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
④.服务费。包含在商品售价内可区分的服务费,在提供服务的期间分期确认收入。
⑤.艺术表演、招待宴会和其他特殊活动的收费。在相关活动发生时确认收入。收费涉及几项活动的,预收的款项应合理分配给每项活动,分别确认收入。
⑥.会员费。申请入会或加入会员,只允许取得会籍,所有其他服务或商品都要另行收费的,在取得该会员费时确认收入。申请入会或加入会员后,会员在会员期内不再付费就可得到各种服务或商品,或者以低于非会员的价格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该会员费应在整个受益期内分期确认收入。
⑦.特许权费。属于提供设备和其他有形资产的特许权费,在交付资产或转移资产所有权时确认收入;属于提供初始及后续服务的特许权费,在提供服务时确认收入。
⑧.劳务费。长期为客户提供重复的劳务收取的劳务费,在相关劳务活动发生时确认收入。
3、以买一赠一等方式组合销售本商品的,不属于捐赠,应将总的销售金额按各项商品的公允价值的比例来分摊确认各项的销售收入。
⑸ 自己公司开出的模具费的会计分录应该如何做(急)
1、原来模具是入“原材料”的:
借:存款(应收帐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材料转让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再结转对应的模具成本:
借:其他业务支出-材料转让成本
贷:原材料-模具
2、原来模具是入制造费用(成本)的:
借:存款(应收帐款)
贷:营业外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⑹ 生产成本结转都有哪些方法
生产成本结转都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
1、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先购入的存货先出货,其成本属于实物成本,计算机处理时成本价格应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其单位成本价格应不具有可修改性,出货时用户只录入出货数量,不录入成本单价,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成本单价。
2、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是后购入的存货先出货,和先进先出法一样,其成本应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其单位成本价格应不具有可修改性。为此,计算机必须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录购货数量及成本,出货时由用户录入出货数量,不录入成本单价,由计算机按照和先进先出法相反的顺序分析获得成本。
3、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对出货成本进行个别计价,适合于对成本较敏感的企业,如大型医院,存货部门购入存货后,要由各部门领用,在成本核算较严格的情况下,各部门的领入成本直接和效益奖金挂钩,这时候必须对成本进行个别计价,即必须按照部门所需产品的市场价格进行计价。
按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确定成本计算方法。开展成本计算之前,先要确定采用哪一种成本计算方法。通常所用的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这要根据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的特点,同时结合成本管理的要求情况来进行选择。
2、设置有关的成本计算账户。为了计算产品的成本,需要设置一个专门的账户,即"生产成本"账户。其借方汇集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贷方反映产品完工转出的制造成本。
⑺ 成本结转的方法
(一)零毛利法
所谓零毛利法,就是本期以收入金额为限结转成本,使毛利额为零回。
这是
基于谨慎性原则的答保守做法。但是,这里存在一个期限问题,如果取得的收入大于剩余成本,应将剩余成本一次结转完毕,如果预计在成本结转期内不能完全转销该产品的库存成本,则应在到期前的最后一次结转时将剩余成本全部结转计入营业成本。
(二)固定毛利率法
固定毛利率法,通俗地讲就是事先确定一个固定的毛利率,各期都保持不变,对应地确定一个销售成本率,从而确定本期需要结转的销售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成本率=1-固定毛利率
本期结转营业成本=某剧目本期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率
(三)计划收入比例法
计划收入比例法是指在事先确定的营业成本结转周期内,以总成本占计划营业总收入的比例作为计划营业成本结转率,计算确定本期应结转的相应营业成本和应确定的期末存货。
(四)场次比例法
场次比例法要求企业相关部门事先预计一个剧目所有的演出场次,将总成本按照场次予以平均,每期根据演出场次直接乘以单位场次成本即是该期需要结转的营业成本
⑻ 模具成本核算的方法
模具行业也属于“制造业”(工业)。
一、成本核算流程:
材料采购——计入“原材料”科目——生产领用——计入“生产成本”科目——完工入库——计入“库存商品”科目——销售后——计入“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科目
二、核算方法,可以用逐步结转法,即每个步骤(工艺路线)完工后,累加成本,最后得到总成本。例如:
1、采购
借:原材料 / 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 / 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
2、材料领用
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3、计提工资
借:生产成本 / 制造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4、发生的水电费、机物料消耗等
借:制造费用
贷:现金/ 银行存款 / 应付账款
5、计提折旧
借:制造费用 (车间用)
管理费用 (管理部门使用)
销售费用 (销售部门使用)
贷:累计折旧
6、月末,结转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分摊可按材料消耗或人工成本或实做工时或机器工时等,具体使用哪种方法,要看你手头能找到的资料。
例如按材料消耗分摊:
某产品制造费用分配率 = 该产品消耗材料 / 本期材料消耗总额
某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 该产品制造费用分配率 × 本期制造费用总额
借:生产成本—A产品
生产成本—B产品
生产成本—C产品
贷:制造费用
7、月末,结转完工入库产品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8、月末,结转本月销售商品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⑼ 生产成本怎么结转
1、生产成本结转到库存商品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2、销售商品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3、月末结转主营业务成本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生产成本是不能直接结转到本年利润的,生产成本是存货类账户。首先,生产成本完工后结转到库存商品,库存商品销售后结转到主营业成本,再通过主营业务成本结转到本年利润。
生产成本科目月末结转的对应科目与本年利润科目不相关,当产品出库达成销售等情形时,才予将产成品结转进入销售成本或相应成本费用科目,进而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包括生产各种产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
企业(农业)进行农业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可将本科目改为“5001 农业生产成本”科目,并分别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业和水产业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和农产品)和成本项目,进行费用的归集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