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自制简单模具diy塑料零件
找一个铁的容器,把要熔化的塑料放进去,然后加热,等塑料熔化后,倒入模具。
㈡ 怎么才能做好注塑模具
首先要为模架和模具型芯型腔部分选对钢料,另外必须采用硬度高的钢料做模架,然后选择适合的模具标准件,良好的塑料材料填充系统需要特殊的热流道系统辅助成型,并确保冷却系统达到最佳效果。注塑模具,我觉得台州泓美模塑有限公司做的挺不错的。他们是一家专业做注塑模具制造加工为一体的塑料模具厂家,还提供塑料制品代加工服务、高速铣对外加工服务,并且他们对模具质量很注重。
㈢ 注塑件有凹陷怎么办
1、设备方面
供给不足导致螺杆或柱塞磨损严重,降低充模压力和物料量,在注射和保压过程中发生熔体泄漏,导致熔体不足;喷嘴孔过小容易堵塞送料通道,太大会使注射力变小,充模困难。
2、模具方面
流道过窄或过浅或浇口过小,流道效率低,阻力大,熔体过早冷却,浇口不宜过大,否则剪切速率会损失,物料粘度高,产品不饱满,应该在产品的厚壁处打开,在流道建立一个必要的具有足够容量的冷井可以防止冷材料进入模腔,并使模具填充继续进行。
为避免塑料会在浇口中快速凝固,点浇口和针浇口的浇口长度必须控制在1毫米以下,当流道又长又厚时,为了减少空气对物料流动的阻塞作用,应在流道边缘设置排气槽,必要时可增加点闸或闸位数量,以满足实际需要。
调整每个浇口的填充速度,最好对称设置浇口,为了保证模具的冷却对消除或减少收缩有良好的效果,模具关键部位应有效设置冷却通道,整个模具应密封性能可靠、能承受高压、无毛刺、高速、低粘度熔体的充模。
3、技术方面
增加注射压力,保持压力,延长注射时间,对于高流动性的塑料,高压会产生飞边,造成塌坑,适当降低料筒前段、喷嘴和物料温度,易于冷固化,对于高粘度塑料,使进入型腔的熔体体积变化减小,提高机筒温度,以便于充模,提高注射速度可以填充零件,消除大部分收缩。
薄壁零件应提高模具温度,以保证材料流动顺畅;厚壁零件的模具温度应降低,以加速表皮的固化和凝固,保持均匀的生产周期,延长零件在模具中的冷却停留时间,增加背压,螺杆前段保持一定的缓冲,低精度产品应尽早脱模,以便在空气或水中缓慢冷却,使收缩下垂平稳,不影响使用,有利于减少收缩现象。
4、原料方面
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在塑料中加入成核剂以加速结晶,原料太软容易发生凹陷。
5、制品设计方面
产品的设计应使壁厚均匀,尽可能避免壁厚的变化。当厚度变化超过50%时,最好用筋条代替加厚部分。
㈣ 实心注塑模具如何处理行料纹
污渍痕 与注射纹
1.注塑件缺陷的特征
通常与浇口区域有关:其表面黯淡,有时还可见到条纹。
2.可能出现问题的原因
(1).熔融温度太高。
(2).模具填充速度太快。
(3).温度太高。
(4).与塑料特性有关。
(5).射嘴口存在冷料。
3.补救方法
(1).降低射料缸前两区的温度。
(2).降低注塑速度。
(3).降低注塑压力。
(4).降低模具温度。
(5).用PE生产的零件大多都会存在射纹,可根据使用要求
修改入料口位置。
(6).尽可能避免产生冷料(控制好射嘴温度)。
㈤ 塑料外壳模具怎么做
塑料模具制做步骤:首先测绘产品,画出产品图,然后分模,排出模具图,再就是按模具图买模具钢等一些配件,然后就是根据图纸来加工,最后组装成一副模具,试模成功后,投入生产。
加工方面的工序按照产品来定,有线切割,火花机,cnc加工,铣床,磨床,车床,烂花等等,这个根据产品工艺来定的。
㈥ 注塑成型工艺流程是什么
1、填充阶段
填充是整个注塑循环过程中的第一步,时间从模具闭合开始注塑算起,到模具型腔填充到大约95%为止。理论上,填充时间越短,成型效率越高;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成型时间(或注塑速度)要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
高速填充。高速填充时剪切率较高,塑料由于剪切变稀的作用而存在粘度下降的情形,使整体流动阻力降低;局部的粘滞加热影响也会使固化层厚度变薄。因此在流动控制阶段,填充行为往往取决于待填充的体积大小。
即在流动控制阶段,由于高速填充,熔体的剪切变稀效果往往很大,而薄壁的冷却作用并不明显,于是速率的效用占了上风。
低速填充。热传导控制低速填充时,剪切率较低,局部粘度较高,流动阻力较大。由于热塑料补充速率较慢,流动较为缓慢,使热传导效应较为明显,热量迅速为冷模壁带走。加上较少量的粘滞加热现象,固化层厚度较厚,又进一步增加壁部较薄处的流动阻力。
由于喷泉流动的原因,在流动波前面的塑料高分子链排向几乎平行流动波前。因此两股塑料熔胶在交汇时,接触面的高分子链互相平行;加上两股熔胶性质各异(在模腔中滞留时间不同,温度、压力也不同),造成熔胶交汇区域在微观上结构强度较差。
在光线下将零件摆放适当的角度用肉眼观察,可以发现有明显的接合线产生,这就是熔接痕的形成机理。熔接痕不仅影响塑件外观,而且其微观结构松散,易造成应力集中,从而使得该部分的强度降低而发生断裂。
在高温区产生熔接的熔接痕强度较佳。因为高温情形下,高分子链活动性相对较好,可以互相穿透缠绕,此外高温度区域两股熔体的温度较为接近,熔体的热性质几乎相同,增加了熔接区域的强度;反之在低温区域,熔接强度较差。
2、保压阶段
保压阶段的作用是持续施加压力,压实熔体,增加塑料密度(增密),以补偿塑料的收缩行为。在保压过程中,由于模腔中已经填满塑料,背压较高。在保压压实过程中,注塑机螺杆仅能慢慢地向前作微小移动,塑料的流动速度也较为缓慢,这时的流动称作保压流动。
由于在保压阶段,塑料受模壁冷却固化加快,熔体粘度增加也很快,因此模具型腔内的阻力很大。在保压的后期,材料密度持续增大,塑件也逐渐成型,保压阶段要一直持续到浇口固化封口为止,此时保压阶段的模腔压力达到最高值。
在保压阶段,由于压力相当高,塑料呈现部分可压缩特性。在压力较高区域,塑料较为密实,密度较高;在压力较低区域,塑料较为疏松,密度较低,因此造成密度分布随位置及时间发生变化。保压过程中塑料流速极低,流动不再起主导作用;压力为影响保压过程的主要因素。
保压过程中塑料已经充满模腔,此时逐渐固化的熔体作为传递压力的介质。模腔中的压力借助塑料传递至模壁表面,有撑开模具的趋势,因此需要适当的锁模力进行锁模。
涨模力在正常情形下会微微将模具撑开,对于模具的排气具有帮助作用;但若涨模力过大,易造成成型品毛边、溢料,甚至撑开模具。因此在选择注塑机时,应选择具有足够大锁模力的注塑机,以防止涨模现象并能有效进行保压。
在新的注塑环境条件下,我们需考虑一些新的注塑工艺,比如说气辅成型,水辅成型,发泡注塑等
3、冷却阶段
在注塑成型模具中,冷却系统的设计非常重要。这是因为成型塑料制品只有冷却固化到一定刚性,脱模后才能避免塑料制品因受到外力而产生变形。由于冷却时间占整个成型周期约70%~80%,因此设计良好的冷却系统可以大幅缩短成型时间,提高注塑生产率,降低成本。
设计不当的冷却系统会使成型时间拉长,增加成本;冷却不均匀更会进一步造成塑料制品的翘曲变形。
根据实验,由熔体进入模具的热量大体分两部分散发,一部分有5%经辐射、对流传递到大气中,其余95%从熔体传导到模具。
塑料制品在模具中由于冷却水管的作用,热量由模腔中的塑料通过热传导经模架传至冷却水管,再通过热对流被冷却液带走。少数未被冷却水带走的热量则继续在模具中传导,至接触外界后散溢于空气中。
注塑成型的成型周期由合模时间、充填时间、保压时间、冷却时间及脱模时间组成。其中以冷却时间所占比重最大,大约为70%~80%。因此冷却时间将直接影响塑料制品成型周期长短及产量大小。
脱模阶段塑料制品温度应冷却至低于塑料制品的热变形温度,以防止塑料制品因残余应力导致的松弛现象或脱模外力所造成的翘曲及变形。
4、脱模阶段
脱模是一个注塑成型循环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虽然制品已经冷固成型,但脱模还是对制品的质量有很重要的影响,脱模方式不当,可能会导致产品在脱模时受力不均,顶出时引起产品变形等缺陷。脱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顶杆脱模和脱料板脱模。设计模具时要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脱模方式,以保证产品质量。
对于选用顶杆脱模的模具,顶杆的设置应尽量均匀,并且位置应选在脱模阻力最大以及塑件强度和刚度最大的地方,以免塑件变形损坏。
而脱料板则用于深腔薄壁容器以及不允许有推杆痕迹的透明制品的脱模,这种机构的特点是脱模力大且均匀,运动平稳,无明显的遗留痕迹。
(6)塑料模具怎么填充扩展阅读
在注塑过程中,注塑机喷嘴处的压力最高,以克服熔体全程中的流动阻力。其后,压力沿着流动长度往熔体最前端波前处逐步降低,如果模腔内部排气良好,则熔体前端最后的压力就是大气压。
影响熔体填充压力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3类:材料因素,如塑料的类型、粘度等;结构性因素,如浇注系统的类型、数目和位置,模具的型腔形状以及制品的厚度等;成型的工艺要素。
㈦ 如何设计塑料模具的浇注系统
浇注系统的选择是模具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前首先对塑件的采用的材料和几何形状,机床设备可能产生的缺陷,以及填充料等做一全面的分析。分型面的选择与浇注系统有密切关系。一般浇注系统色设计根据以下几个原则: 一、能顺利的引导塑件注入到行腔各个部位且在填充过程中不致产生涡流或紊乱,使型腔内气体能顺利排出。 二、应选择最短流程以缩短填充时间。 三、尽量避免直接撞击型芯和嵌件。 四、应尽量减少弯折,有较高光洁度。 五、对于一模多腔时应尽量与模板中心对称。 六.、进料口位置与形状应结合塑件的形状和技术而确定。 七、浇注系统的容积应取最小值。 还有对与一模多种产品是应考虑把误差最小的放一个模具内,对与有要求的产品要多方位的考虑交口的成行方式。
㈧ 塑料模具产品是水壶手柄胶位很厚有3公分左右,注塑进胶老是有花纹。望那位大师指点迷津,应该如何进胶。
因为你的胶位太厚,注射后螺杆要继续向前保压,胶位越厚收缩越严重,在保压段挤进去的料越多。因为开始填充进去的料打满型腔了与保压后挤进去的料有一个时间差,先进去的料已经冷却,而后保压慢慢进去的就变成一圈一圈的花纹形状。(不知是否如你描述的问题?)
如果是,建议你1,尽量去缩小胶位厚度,比如做出防缩孔。2,不可以减薄的话,只能适当加大进胶点。按30mm的胶厚,不管什么工艺都是非常困难注塑的。3,分段注射,1段慢速填充料柄,2段快速填充型腔,3段慢速填充型腔,射胶时间尽量短一些,保压压力要大。(仅供参考用,实际调机是根据情况来定方案的)
㈨ 如何提高塑料模具的精密度
1.型腔布置。根据塑件的几何结构特点、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大小、模具制造难易、模具成本等确定型腔数量及其排列方式。
对于注射模来说,塑料制件精度为3级和3a级,重量为5克,采用硬化浇注系统,型腔数取4-6个;塑料制件为一般精度(4-5级),成型材料为局部结晶材料,型腔数可取16-20个;塑料制件重量为12-16克,型腔数取8-12个;而重量为50-100克的塑料制件,型腔数取4-8个。对于无定型的塑料制件建议型腔数为24-48个,16-32个和6-10个。当再继续增加塑料制件重量时,就很少采用多腔模具。7-9级精度的塑料制件,最多型腔数较之指出的4-5级精度的塑料增多至50%。
2.确定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于模具加工,排气、脱模及成型操作,塑料制件的表面质量等。
3.确定浇注系统(主浇道、分浇道及浇口的形状、位置、大小)和排气系统(排气的方法、排气槽位置、大小)。
4.选择顶出方式(顶杆、顶管、推板、组合式顶出),决定侧凹处理方法、抽芯方式。
5.决定冷却、加热方式及加热冷却沟槽的形状、位置、加热元件的安装部位。
6.根据模具材料、强度计算或者经验数据,确定模具零件厚度及外形尺寸,外形结构及所有连接、定位、导向件位置。
7.确定主要成型零件,结构件的结构形式。
8.考虑模具各部分的强度,计算成型零件工作尺寸。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了,模具的结构形式自然就解决了。这时,就应该着手绘制模具结构草图,为正式绘图作好准备。
㈩ 塑料模具:模具中常用的几种修模方法
句中常用的几种修模方法 一般也就是一到两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