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模具设计 > 怎么用模具制作陶瓷

怎么用模具制作陶瓷

发布时间:2022-07-27 12:53:15

⑴ 陶瓷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呢

吃浆就是模具吸附泥浆中的水分,形成坯体的工序。

放浆又称空浆,是当坯体形成一定厚度时,排出多余泥浆的过程。放出的泥浆返回浆池(或罐)。回浆的方式有:(1)人工端桶回浆:(2)自然压力回浆,利用管道的坡度,使泥浆流回泥浆池;(3)利用泥浆泵抽回余浆:(4)负压回浆,即利用下注式压力注浆管道,用真空泵形成的负压,把泥浆抽回到泥浆罐。在以上各种方式中,除第一种外,均属于管道回浆。

巩固:放浆后坯体很软,不能立即脱模需经过一段时间继续排出坯体水分,增加其强度。这段时间称为巩固。巩固是注浆成形的主要工序之一,其持续时间约为吃浆时间的一半。

在巩固过程中由于模型继续吸水,坯体含水率不断下降,坯体由于水分排山而逐渐收缩。当坯体含水率下降到19—20%左右时(即脱模点),巩固过程结束,此时坯体很容易从模型内取山。

脱模:从模型中取出粗坯的过程。脱模点的掌握是一个关键。脱模过早,坯休强度不够,脱模困难,且脱模后坯体易塌陷;脱模过迟,坯体会发生开裂。

修粘:包括一次修坯、打眼与粘接等过程。传统的注浆方式,脱模后的坯体内外表面都很粗糙。一般需经多次修坯,而且粘接的工作量也很大。现代采用高强石膏模或树脂模,压力注浆等手段,修粘的工作量已大为减少。修坯、打眼与粘接这些工作都需手工进行,容易出现废品,必须掌握好坯体含水率。
干燥: 预干燥(也称半干),即将坯体含水率从15%~17%(粘接时的含水率)降低到8%左右。

传统浇注方式,坯体的预干燥是在注浆车间内进行自然干燥的。在工人下班后的16小时内,注浆车间内保持高温度(33~40℃)、高湿度(40%一60%),使坯体缓慢的干燥。经预干燥后,湿坯休的含水率从15%~17%下降到8%一10%。要注意防止因干燥过急或干燥不均匀,而造成废品。

现代注浆方式一般采用热风直接对坯休进行强制干燥,玻化瓷坯体预干燥收缩率为4%,粘土坯体预干燥收缩率为2%。

二次修坯(修刷):是注浆成形的最后一道工序,将最终决定坯体的尺寸。修刷时坯体含水量要少、刷坯用水也要少,不能有油污。坯体修刷完毕后存放在28-35℃的室内,准备进行施釉。

2 注浆操作过程要点

(1)注浆时,要擦掉模型上的泥缕,进浆速度不宜太快,以使模型中的空气随泥浆的注入而排出,避免空气混入泥浆中,以及避免使坯体表面产生缺陷。

(2)浇注大型产品时,在棱角等收缩大的部位,注浆前,可在模型内的相应处贴上绸布,使各部分水分移动的速度尽量均衡,以防止开裂。

(3)需上型芯成形的制品,事先在型芯上撒石粉,帮助脱模。

(4)掌握好吃浆时间的长短,以保证坯体的厚度。

(5)放浆前应敞开气眼,速度不宜太快,以免模型内产生负压,使坯体过早脱离模型造成变形或塌落。

(6)修粘时,零部件坯体应比主坯体含水率稍低2%~3%。

陶瓷注浆成形模具制造过程

1 模具的制造过程

卫生陶瓷模具的制造是一项既复杂又细致的工作,需要高超的技艺。为了制成供注浆使用的工作模,需经过一系列严密地工作。其一般制造过程可分为以下五步:

第一步:制作原型 原型尺寸与卫生陶瓷成品一致。系根据设计图纸(或样品)做成。若已有实物样品需进行仿制,则可省去第一步。

第二步:制作原胎 原胎又称模种,其尺寸与卫生陶瓷坯体一致。系根据原型经过放尺(增加干燥、烧成过程的总收缩)制成。在有些情况下也可直接根据设计图纸或实物样品,经过放尺制成。

第三步:制作凹胎 凹胎又称模种,系由原胎翻制而成。

第四步:制作凸胎 凸胎又称母模,系由凹胎翻制而成。它一般包括底模与模围或型芯与模围。

第五步:制作工作模 工作模又称子模,系由凸胎翻制而成,供注浆成形使用。

2 模具的材质与分类

(1)传统浇注用的石膏模具

其制造过程:将标准的β型半水石膏粉,加水制成石膏浆,经搅拌、真空脱气等处理,注入母模内,石膏硬化后,脱模,再经适当修整,装配,在50—60℃下干燥5~7天即成。

(2)低压快排水浇注用的石膏模具

有带微孔管网和不带微孔管网两种。带微孔管网的石膏模具与前面不同的主要是:在浇注前要先在母模内的相应部位(距浇注工作面2公分处),放入经过定型的管网,这些管网的接口,能与成形线上的真空和压缩空气管路相连接,以便浇注时排水、脱模和模具脱水。

制造微孔管网的材料有:微孔玻纤软管,管径φ=7.5mm;编织网格用的尼龙丝φ=9.5um:网用的树脂浸渍液(系由树脂、催化剂、引发剂、滑石粉等配制而成)。将这些编网材料在另一个专门制作的辅助母模内编成管网并固化,脱模取出后,用于制作

⑵ 请介绍一下陶瓷的制造过程

http://www.pep.com.cn/200406/ca432142.htm
注浆成形的生产过程由以上9道工序组成,其中:

吃浆就是模具吸附泥浆中的水分,形成坯体的工序。

放浆又称空浆,是当坯体形成一定厚度时,排出多余泥浆的过程。放出的泥浆返回浆池(或罐)。回浆的方式有:(1)人工端桶回浆:(2)自然压力回浆,利用管道的坡度,使泥浆流回泥浆池;(3)利用泥浆泵抽回余浆:(4)负压回浆,即利用下注式压力注浆管道,用真空泵形成的负压,把泥浆抽回到泥浆罐。在以上各种方式中,除第一种外,均属于管道回浆。

巩固:放浆后坯体很软,不能立即脱模需经过一段时间继续排出坯体水分,增加其强度。这段时间称为巩固。巩固是注浆成形的主要工序之一,其持续时间约为吃浆时间的一半。

在巩固过程中由于模型继续吸水,坯体含水率不断下降,坯体由于水分排山而逐渐收缩。当坯体含水率下降到19—20%左右时(即脱模点),巩固过程结束,此时坯体很容易从模型内取山。

脱模:从模型中取出粗坯的过程。脱模点的掌握是一个关键。脱模过早,坯休强度不够,脱模困难,且脱模后坯体易塌陷;脱模过迟,坯体会发生开裂。

修粘:包括一次修坯、打眼与粘接等过程。传统的注浆方式,脱模后的坯体内外表面都很粗糙。一般需经多次修坯,而且粘接的工作量也很大。现代采用高强石膏模或树脂模,压力注浆等手段,修粘的工作量已大为减少。修坯、打眼与粘接这些工作都需手工进行,容易出现废品,必须掌握好坯体含水率。
干燥: 预干燥(也称半干),即将坯体含水率从15%~17%(粘接时的含水率)降低到8%左右。

传统浇注方式,坯体的预干燥是在注浆车间内进行自然干燥的。在工人下班后的16小时内,注浆车间内保持高温度(33~40℃)、高湿度(40%一60%),使坯体缓慢的干燥。经预干燥后,湿坯休的含水率从15%~17%下降到8%一10%。要注意防止因干燥过急或干燥不均匀,而造成废品。

现代注浆方式一般采用热风直接对坯休进行强制干燥,玻化瓷坯体预干燥收缩率为4%,粘土坯体预干燥收缩率为2%。

二次修坯(修刷):是注浆成形的最后一道工序,将最终决定坯体的尺寸。修刷时坯体含水量要少、刷坯用水也要少,不能有油污。坯体修刷完毕后存放在28-35℃的室内,准备进行施釉。

2 注浆操作过程要点

(1)注浆时,要擦掉模型上的泥缕,进浆速度不宜太快,以使模型中的空气随泥浆的注入而排出,避免空气混入泥浆中,以及避免使坯体表面产生缺陷。

(2)浇注大型产品时,在棱角等收缩大的部位,注浆前,可在模型内的相应处贴上绸布,使各部分水分移动的速度尽量均衡,以防止开裂。

(3)需上型芯成形的制品,事先在型芯上撒石粉,帮助脱模。

(4)掌握好吃浆时间的长短,以保证坯体的厚度。

(5)放浆前应敞开气眼,速度不宜太快,以免模型内产生负压,使坯体过早脱离模型造成变形或塌落。

(6)修粘时,零部件坯体应比主坯体含水率稍低2%~3%。

陶瓷注浆成形模具制造过程

1 模具的制造过程

卫生陶瓷模具的制造是一项既复杂又细致的工作,需要高超的技艺。为了制成供注浆使用的工作模,需经过一系列严密地工作。其一般制造过程可分为以下五步:

第一步:制作原型 原型尺寸与卫生陶瓷成品一致。系根据设计图纸(或样品)做成。若已有实物样品需进行仿制,则可省去第一步。

第二步:制作原胎 原胎又称模种,其尺寸与卫生陶瓷坯体一致。系根据原型经过放尺(增加干燥、烧成过程的总收缩)制成。在有些情况下也可直接根据设计图纸或实物样品,经过放尺制成。

第三步:制作凹胎 凹胎又称模种,系由原胎翻制而成。

第四步:制作凸胎 凸胎又称母模,系由凹胎翻制而成。它一般包括底模与模围或型芯与模围。

第五步:制作工作模 工作模又称子模,系由凸胎翻制而成,供注浆成形使用。

2 模具的材质与分类

(1)传统浇注用的石膏模具

其制造过程:将标准的β型半水石膏粉,加水制成石膏浆,经搅拌、真空脱气等处理,注入母模内,石膏硬化后,脱模,再经适当修整,装配,在50—60℃下干燥5~7天即成。

(2)低压快排水浇注用的石膏模具

有带微孔管网和不带微孔管网两种。带微孔管网的石膏模具与前面不同的主要是:在浇注前要先在母模内的相应部位(距浇注工作面2公分处),放入经过定型的管网,这些管网的接口,能与成形线上的真空和压缩空气管路相连接,以便浇注时排水、脱模和模具脱水。

制造微孔管网的材料有:微孔玻纤软管,管径φ=7.5mm;编织网格用的尼龙丝φ=9.5um:网用的树脂浸渍液(系由树脂、催化剂、引发剂、滑石粉等配制而成)。将这些编网材料在另一个专门制作的辅助母模内编成管网并固化,脱模取出后,用于制作母模。

所用的石膏有β—石膏或α—石膏。后者比前者抗折强度要高1倍;表面显微硬度要高60%,抗拉强度则要高山约2倍。但标准稠度吸水率则低30%左右。故α—石膏更适宜制作强度高的石膏模型。

(3)适于卫生瓷高压注浆用的微孔树脂模具

这种微孔树脂模具分为带有管网的和不带管网的两种。为能满足卫生瓷高压注浆要求,共抗压强度—般不小于20兆帕,在10兆帕压力作用下应无明显变形,透水率在0.10~0.13 m3/m2s。这种模具的主要材料是树脂,其制造关键是高强度树脂材料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用于高压注浆的模具制造过程比较复杂,各公司公布的资料又很少,需要时可参阅“建筑卫生陶瓷工程师手册”第8章的有关内容。

(4)化学石膏模具

与前述低压快排水模具制造过程基本相同。共不同点主要是在模具材料中加入了能提高具强度的化学试剂。

制作要点:化学石膏浆注入模具后,在凝固过程中,从微孔管网入口吹入压缩空气,使工作模内形成气孔,石膏凝固后从母模里脱出工作模。修补表面的小缺陷,在非工作面涂刷防水层(20%虫漆乙醇溶液)。

适用范围:化学石膏模具使用的压力范围是0.4—0.6兆帕,可用于中压注浆。

3 注浆前的模型处理

对注浆用模具的基本要求是:(1)有良好的吸水性以保证有足够的吃浆速度,缩短注浆周期;(2)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包括抗折、抗拉、抗压强度,以保证制品不变形:(3)表面光滑、无油污和泥缕,易于脱模,坯体质量好,可减少修坯的工作量。(4)尺寸、形状符合要求;(5)使用寿命长。

模型的处理过程:

(1)烘干

烘干的目的是排出模型中过多的水分,以利于注浆成形。注浆用的石膏模型,其水分含量最大不应超过19%,最小不低于4%。

正常浇注中的石膏模型,一般在每天成形使用后,及时清理干净口缝上的跑边泥后,就放在车间内自然烘干。保持车间内温度在28~35℃,相对湿度在50%~70%。

若需在60—60℃下对模型进行烘干,则应组装成套,上紧夹具,放置平稳。不要单件进行干燥,以免变形。

(2)清理

清理就是清除使用后模型上的泥、碱毛、灰土等杂质。

(3)擦模

擦模又叫刷水,是模型处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也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擦模未擦好,易出现塌、变形、裂等缺陷。

擦模对成形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润湿模型,并擦出一层石膏浆,在模型表面形成Ca-粘土结构层,使坯体与模型能适当紧密的结合,达到湿坯不粘模和不出坯裂的目的。

对不同的具体情况(如模型的新旧程度、干湿程度、环境的温度与湿度、模型的形状和部位等)需要有不同的擦法,操作人员只能通过实践灵活掌握:

(4)组装

组装是注浆前模型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把需要组装在一起的模具部件,装卡牢固,塞严防浆口,准备注浆
陶瓷干燥法及干燥设备

1.1 卫生陶瓷生产对干燥器的要求
(1)要有良好的干燥质量,而且干燥制度要易与控制,操作方便灵活。
(2)产量要高,并要利于下一道工序的进行。
(3)能源消耗要少,在可能情况下应尽量利用工厂的余热。
在自然干燥的老式企业里干燥的能耗很高,有的甚至达到生产能耗的40%。由于干燥的操作温度较低,而陶瓷烧成又离不开高温窑炉,因此一般陶瓷工厂都有大量余热可供利用。
(4)生产强度高,占地少。
(5)省力,省工序,特别是易于和前后工序连成自动线,减少搬运次数。
(6)对环境污染小。现代注浆车间里有大量精密的机械设备,有时需要安排两班或三班生产。因此,不能适应高温高湿的环境。
1.2 干燥器的分类
(1)按干燥制度是否进行控制
可分为: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由于人工干燥是人为控制干燥过程,所以又称强制干燥。
(2)按干燥方法不同进行分类 可分为:
1)对流干燥 其特点是利用气体作为干燥介质,以一定的速度吹拂坯体表面,使坯体得以干燥。
2)辐射干燥 其特点是利用红外线、微波等电磁波的辐射能,照射被干燥的坯体使其得以干燥。
3)真空干燥 这是一种在真空(负压)下干燥坯体的方法。坯体不需要升温,但需利用抽气设备产生一定的负压,因此系统需要密闭,难以连续生产。
4)联合干燥 其特点是综合利用两种以上干燥方法发挥它们各自的特长,优势互补,往往可以得到更理想的干燥效果。
还有一些干燥方法,在卫生瓷生产中没有得到应用。
按干燥制度是否连续分为间歇式干燥器和连续式干燥器。
连续式干燥器又可按干燥介质与坯体的运动方向不同分为顺流、逆流和混流;按干燥器的外形不同分为室式干燥器、隧道式干燥器等。
1.3 成形车间干燥系统
这种干燥系统主要适用于石膏模每天只成形一次(白班成形)的工厂,按间歇方式操作。按照干燥制度能否调节分成以下两种干燥系统。它们具有的共同优点是:坯体在脱模以后,无需多搬动即可进行干燥,不需另建干燥器,节省投资:能充分利用成形车间的热量和空间。
(1)传统的成形车间干燥系统
过去传统的方式是在成形车间内安装蒸汽管道和散热器。在成形工人下班后,打开蒸汽阀门,提高成形室内的温度,对坯体进行加热干燥。
由于车间内湿度不能控制,加热效率很低,现在已较少使用。
(2)带温、湿度自动控制的成形车间干燥系统
这种系统已属于人工干燥,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中,在各组台架之间均匀设置吹风管道(3支或更多)。室外新鲜空气由抽风口被吸入管道内,与室内部分再循环的干燥废气混合,经过滤器除去空气中的杂质,再经冷却管、加热器,最后由通风机加压后送入吹风支管,对湿坯进行对位干燥。

与传统干燥方式相比,这个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利用废气再循环,可以节约加热器的热量消耗;

(2)干燥制度具有可调节性。配合自动控制系统后,可以按给定的程序,准确调节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因此干燥质量好。

(3)采用多个送风口,对位吹风干燥,室内温、湿度比较均匀,能量利用率有所提高。

热源可以用蒸汽、窑炉余热、或另设热风炉产生热风。

图中所示即为采用蒸汽的情况,此时需要装设间壁式(又称表面式)热交换器,加热空气。热交换器的形式,最好采用空气侧带肋片的热管式换热器。

若是利用窑炉余热,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当抽取的热风是清洁的,没有混入窑内气体就可以直接掺入干燥废气,调整温、湿度后,作为干燥介质使用:当利用烟气余热时,可在烟道装设间壁式热交换器,也可将烟管通入成形室内利用其余热,但此时无法控制干燥制度;当抽取窑内冷却制品的空气时,因为容易混入烟气或杂质,最好经热交换后使用。

另设热风炉的情况,可参照蒸汽加热器的办法处理。

由于成形车间很大,室内热气体上浮,即所谓气流分层。上部热气流具有大量热能而难以利用,下部又容易漏入冷风。即使采用棉门帘等方法密封,也难达到理想效果。一些厂家在屋顶安装多个吊扇,并合理布置再循环抽风口及送风口的位置,引导室内气流合理流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由于气流分层造成的恶果。坯体的干燥制度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湿修后的坯体,其含水率较高;另一种是干修后的坯体,其含水率较低。
2006-12-19 22:34:21
陶瓷坯体的干燥过程

在对流干燥过程中介质与坯体之间既有热交换,又有质交换,可以将其分为下面三个既同时进行又相互联系的过程:
(1)传热过程

干燥介质的热量以对流方式传给坯体表面,又以传导方式从表面传向坯休内部。坯体表面的水分得到热量而汽化,由液态变为气态。

(2)外扩散过程

坯体表面产生的水蒸汽,通过层流底层,在浓度差的作用下,以扩散方式由坯体表面向干燥介质中移动。

(3)内扩散过程

由于湿坯体表面水分蒸发,使其内部产生湿度梯度,促使水分由浓度较高的内层向浓度较低的外层扩散,称湿传导或湿扩散。

当坯体中存在有温度梯度时,也会引起水分的扩散移动,移动的方向指向温度降低的方向,即与温度梯度的指向相反,这种单由温度梯度引起的水分移动称热湿传导或称热扩散。

在实际的干燥过程中,水分的内扩散过程一般包括湿传导和热湿传导的共同作用。

(二)坯体干燥过程的特点

干燥过程依次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加热阶段
由于干燥介质在单位时间内传给坯体表面的热量大于表面水分蒸发所消耗的热量,因此受热表面温度逐步升高,直至等于干燥介质的湿球温度,即到达图中A点,此时表面获得热与蒸发耗热达到动平衡,温度不变。此阶段坯体水分减少,干燥速率增加。

(2)等速干燥阶段

本阶段仍继续进行自由水排除。由于坯体含水分较高,表面蒸发了多少水量,内部就能补充多少水量,即坯体内部水分移动速度(内扩散速度)等于表面水分蒸发速度,亦等于外扩散速度,所以表面维持潮湿状态。另外,介质传给坯体表面的热量等于水分汽化所需之热量,所以坯体表面温度不变,等于介质的湿球温度。坯体表面的水蒸汽分压等于表面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汽分压,干燥速率恒定,故称等速干燥阶段。

因本阶段是排除自由水,故坯体会产生体积收缩,收缩量与水分降低量成直线关系,若操作不当,干燥过快,坯体极易变形、开裂,造成干燥废品。

等速干燥阶段结束时,物料水分降低到临界值,K点即为临界水分点。此时尽管物料内部仍是自由水,但在表面一薄层内已开始出现大气吸附水。

(3)降速干燥阶段

K点为等速干燥阶段与降速干燥阶段的转折点。自K点继续降低水分,过程即进入降速阶段。此时,坯体含水量减少,内扩散速度赶不上表面水分蒸发速度和外扩散速度,表面不再维持潮湿,干燥速率逐渐降低。由于表面水分蒸发所需热量减少,物料温度开始逐渐升高。物料表面水蒸汽分压小干表面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分压。

由图3-15可见,此阶段排除的是大气吸附水。当物料水分下降至等于平衡水分时,干燥速率变为零,干燥过程终止。即使延长干燥时间,物料水分也不再变化。此时物料的表面温度等于介质的干球温度,表面水蒸汽分压等于介质的水蒸汽分压。

降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取决于内扩散速率,故又称内扩散控制阶段,此时,物料的结构、形状、尺寸等因素影响着干燥速率。

由于本阶段排除的是大气吸附水,坯体不产生体积收缩,不会产生干燥废品。

⑶ 如何烧制简易陶瓷模具(耐高温的石膏模具也可以)

700摄氏度很简单 一般红泥就可以

⑷ 陶瓷手模生产工艺流程是怎么样的

陶瓷手模的生产工艺流程是制浆、除铁、起胚烘干、刷胚、喷麻、上釉、入窑烧制、打磨抛光。陶瓷手模在生产前需要准备好烘干箱、刷胚机、喷麻机、自动注浆流水线、球磨机等设备,然后再通过制浆、除铁、起胚烘干、刷胚、喷麻、上釉、入窑烧制、打磨抛光等流程制作出完整的陶瓷手模。



提高陶瓷手模质量工艺

陶瓷手模在注浆成型后会使用烘干机烘干,这样就能有效减少干燥的时间,并且烘干后还会立刻进行刷胚工序,刷胚工序分为机械粗刷和人工精刷两种,具体过程是将半成品毛坯手模表面的合缝,孔、杂质等缺陷问题用海绵刷去,从而达到表面整体光滑整洁无瑕疵的效果。

此外还会增加打磨和麻喷浆工序,例如将已经烧制完成的手模取出,然后使用瓷球来对表面进行微打磨处理,最后再经过布轮抛光机对表面进行整体抛光,这样就能一定程度的保证产品的质量。

由于陶瓷手模是在高温下进行烧结而成的,因此要谨防在烧结的时候,因为温度的变化导致模具的收缩,甚至是发生变形。既然模具的好坏直接影响后期所生产的手套的品质,因此上述工艺环节中任何一步都不能马虎。

比如说硅胶与固化剂要搅拌均匀,如果没有搅拌均匀,陶瓷手模就有可能会出现干燥固化不均匀的状况,这就会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及翻模次数。同时还要严格控制抽真空时间。

在硅胶与固化剂搅拌均匀后,在进行抽真空排气泡环节时,抽真空的时间不宜太久,时间太久的话容易使硅胶马上固化,使硅胶变成一块一块的,无法进行涂刷或灌注,这样就只能报废。

⑸ 陶瓷饰品制作流程介绍

陶瓷饰品顾名思义就是用陶瓷材料经过各种工艺处理打造出的一种新颖的首饰,无论是造型还是釉色都代表着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即使佩戴在身上对人体也有很多益处,因此,陶瓷饰品曾被视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珠宝。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陶瓷饰品制作流程。


要想制作陶瓷饰品,首先要采取瓷石。一般我们是从矿区去采瓷石,先要用人工铁锤将矿石敲碎成鸡蛋大小的形状,然后用水碓舂打成粉状,经过淘洗并去除内部杂质,将沉淀后的瓷石制成砖状的泥块。接下来就要用水调和泥块,将渣质去除,并用手或者是脚反复揉搓,直到将泥团中的空气挤出来,水分均匀为止。然后我们要根据陶瓷饰品的形状用石膏模具进行制作,根据模具制成我们所需要的形状,一般来说,大部分的饰品都是通过力度来改变泥土的形状,从而使得泥土转变成和模具一样的形状,但是如果我们要制作中空项链饰品,这种成型方式就不适用了,我们需要将泥浆导入模具进行堆积,最终获得我们所需要的形状即可。


接下来我们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将每个饰品具体的形状用刀刻出来,无论是用刀刻还是进行烧制,打造出的饰品都会比较粗糙,看起来相当不美观,即使佩戴在人体身上,也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我们要将刻好的饰品进一步用纱布进行打磨,使得饰品更加圆滑为止。然后我们要将陶瓷饰品的坏体要进行风干,一般陶瓷坏体要经历木炭烘干,无烟煤加热烘干,无烟锅炉蒸汽干燥以及窑炉干燥等四个阶段,但是在制作陶瓷小饰品时,我们只需将坏体放在木架上自然风干即可。等到坏体干的时候,我们要在其表面进行刻画,一般是用竹、骨或者是铁质的刀具进行刻画,由于是纯手工制作,这就意味着每个陶瓷饰品都会有细微的差别,但是这恰好也成了每个陶瓷饰品带有独特的韵味。


最后就是要对陶瓷进行上釉,因为釉水不稳定,它的流动性特别强,在进行高温烧制的过程中可能会流下来,如果釉水流有痕迹,那么这件饰品就会失败,因此我们在上完釉后要将饰品周围的进行刮制,确保釉不会流下来。接下来还要对陶瓷饰品进行烧制,一般是将陶瓷品放入一个焙烧的容器中,避免陶瓷饰品和窑火接触从而受到污染。当烧窑大约一昼夜时即可停火。最后我们再对陶瓷饰品进行彩绘,彩绘好之后还要放入红炉中进行低温烧烘,这样就能保证陶瓷饰品的色彩永不褪色。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陶瓷饰品制作流程。是不是很心动呢?心动不不如行动,赶快根据小编带来的制作流程制作一个精美的陶瓷饰品吧!

⑹ 如何制作陶瓷石膏模具

1、石膏模具制作工艺流程
石膏模具生产的简单工艺流程如下:
市场调研→产品设计→种型制作→元型制作→试验注浆→树脂箱模制作→石膏粉入厂→质量检验→石膏粉调合→先发试验型→石膏模生产→干燥、检查、入库→换型
2、种型制作
种型即我们所说的原胎,是按图纸制作的产品模型。
它采用的原料为石膏,混水率一般在60%~80%,调合时应加入缓凝剂———焦磷酸钠,以减小石膏硬化时的膨胀率。混水率的确定按所需石膏硬化后的硬度为准,若要刮削容易,则混水率就高;若要强度和硬度大,则混水率就低。
在制作种型中应注意:
①根据图纸制作种型,应考虑到成形工序的作业方法,并依此设定制作方案,基本原则是粘接分块少,生产工艺简化,生产方便。
②制作种型时最重要的是收缩放尺,不同方向、不同部位要区别对待,同时要考虑预变形。实际放尺要根据生产中泥浆的总收缩及产品的烧成方式来定。一般来讲,横向收缩比纵向收缩小1%~1.5%(横向、纵向由产品装窑时的位置来定),在生产中我们控制的收缩量在12%~13.5%之间。
③模具的棱、角、凹凸部位尽量圆滑,防止成形湿坯收缩开裂。R角部位(圆弧部位)的放尺与上面所说的相一致,但还应考虑圆弧的过渡与连接。
④产品单面吃浆和双面吃浆交接部位安排要合理。有的观点认为夹角不能太小,应大于45℃。从实际生产看,夹角的设计只要能保证排泥顺畅,能防止发生干燥收缩裂和烧成收缩裂即可。设计角度的同时还要保证双面吃浆厚度,一般洗面器应在11.5mr,单面吃浆厚度在9mr左右;坐便器双面吃浆厚度在13~15mr左右,单面吃浆厚度在10mr左右。
⑤制作种型时还应考虑成形脱型方法和脱型角度,确保顺利脱型。
⑥制作坐便器模具时,特别要注意水道的尺寸、结构及孔的大小、位置和角度,以保证排水功能及冲水噪声达到设计要求。

⑺ 景德镇的陶瓷烧制过程是怎样的请简要介绍一下

景德镇的陶瓷烧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八个部分,分别是由练泥、拉坯、印坯、利坯、晒坯、刻花、施釉、烧窑组成。景德镇陶瓷烧制过程中的主要原料是瓷土和釉料,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从宋朝以后,景德镇的瓷土原料就采用了二元结构法,在一般粘土中加入了高凝土,提升了瓷器的洁白度以及致密性,制成的瓷器非常美观,受到了大众的欢迎。

将成型的坯体放在干燥的地方进行晾晒,干燥结束之后,可以利用刀具在坯体上刻画出需要的花纹。在画出花纹之后,用特殊材料打出釉料,用不同的方法涂抹在修好的坯上。最后一步烧制陶瓷的步骤便是烧窑,将制成的陶瓷放在耐火材料中,防止瓷坯与窑火直接接触,避免对坯体造成污染。景德镇的陶瓷烧制过程大概就是这样,希望能给人们带来帮助。

⑻ 家用的陶瓷碗是如何成型的

陶瓷在生活中还是较为常见的,不少人对于陶瓷是如何制成的很是好奇。那么,陶瓷是怎样炼出来的呢?

陶瓷是怎样炼出来的?

一、选材

制作一个好的瓷器,选材是第一步,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将陶土中的杂质都去掉,才能保证陶器的质量。同时,淘好的陶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摞成柱状或者砖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

二、制坯

“制坯”,顾名思义,就是将陶泥原材料通过各种各样的技法捏塑成型,这是一个陶器工艺品最初的原型,也是决定其实用性能的过程。

1、拉坯成型法:将摞好的陶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及拉坯工具,将陶泥拉成陶坯。适用于制作圆形、弧型等浑圆的造型,比如盘子、碗、罐子等等。

2、泥板成型法:利用陶土碾成、拍成或切割成板状,来镶控制作器物的方法,叫做泥板成型法,传统的紫砂器就是用泥板成型来制作的。

3、泥条盘制法:用泥条盘制法制作陶艺,泥条可以自由地弯曲与变化,方便制作一些比较复杂的、不太规整的、较随意的陶塑,是陶艺成型技法中最为方便、造型表现力最强的技法之一。

4、徒手捏制法:顾名思义,就是陶器制作匠人们根据需要徒手捏成陶器的造型,这种技法不仅可以直接的表达作者的构想,更能体现作者的工艺水平。

5、模具注浆法:用干燥的石膏模具,将制备好的坯浆注入模具中,制成所需要的坯件,这是制坯过程中最为简单的一种技法。

三、彩绘

用各种人造着色无机化合物、天然着色矿物或金属着色材料,在陶瓷制品上画出花纹装饰的过程即称作彩绘,彩绘一般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种。

1、釉下彩:直接在成型的泥坯上进行彩绘,然后上釉入窑烧制,釉下彩陶主要包括青花、釉里红等。

2、釉上彩:在已经烧好的瓷器釉面上进行彩绘,二次入窑低温烧制。釉上彩陶主要包括斗彩、釉上五彩、粉彩、墨彩、珐琅彩等。

四、施釉

釉是附着在陶体表面的玻璃质层,使陶器表面光滑,不透水,易清洁,并提高陶瓷的装饰性。画好的陶坯,表面粗糙,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

1、荡釉:将釉浆注入坯内,并轻轻晃动,使上下左右均匀上釉,然后迅速倒掉过剩的釉浆。

2、蘸釉:将瓷坯浸入釉盆里,当口沿与釉面平齐时立即提出瓷坯。

3、涂釉:涂釉又称刷釉,方法是用毛笔或刷子蘸取釉浆均匀的涂在釉体表面,多用于长方形或有棱角的器物。

五、烧窑

陶瓷器烧制基本都在窑炉内进行,其中陶器的烧成温度为600—1100度,瓷器的烧成温度为1250度—1450度。同时,在烧窑时,窑内空气供给充分与否,烧出的瓷器色调也不同,其中空气供给充分的称为氧化焰,不充分的称为还原焰。

⑼ 陶艺制作方法有哪些

制作坭兴陶,大致可以分为六个步骤(即六个工序):挥泥;车坯;刨整;雕塑;煅烧;磨光

挥泥:制作坭兴陶的原料是东、西两种泥合成的。东泥如右槟榔纹的,富有光泽的是上等泥。西泥可以少配些,如碰上黄色的,俗叫黄鳝泥,那是次等泥,就要多配些西泥才好。一般来说,东泥占60%,西泥占40%。泥配好后,先用水浸透,然后用木棒搅拌,使沙石沉淀,让细泥澄在上面,滗去清水,取出上面油滑细泥,盛进细密布袋,用重物(如石头)压出水分,如急于使用,可置干燥方砖于布袋的四周使之吸水,等到水分适宜时,即可取出车坯。

车坯:上面已介绍过车坯的大概,这里介绍车坯的操作技术。车坯之前,要把泥弄得软熟细密,还要准备估计所车的东西需用多少泥,少了会车得坯子过薄,多了会车得过厚,过厚过薄都不符合规格。车的过程,注意坯子各部位厚薄均匀、圆整、平整,注意式样。束颈、膨腹、收口最讲究操作技术。技术稍有欠精,就会露出间痕,或者高低不平等。

刨整:刨整是对已经车好晾干的泥坯进行加工,式样不够好的更改式样,不够均匀的刨括整理,使泥坯成为最后的定形。哪一部分多了泥,把它削去;哪一部分凹凸不平,弄个端圆平整,有气泡的刺穿弄平,含沙粒的剔除填补,并将嘴耳安装上去,这是坭兴陶生产中较为重要的一道工序,从事这一工作的一般都是老手。

雕塑:泥坯刨整完毕后,达到一定干度,就能画上图案、花纹或写上文字,进行雕塑装饰。一般新手,对图案、花纹和文字,必须写得完整,才能雕得准确,不然,往往走样。若是老手,只需在泥坯上暗地规划一下,就能运用雕刀亦画亦雕,亦雕亦画。雕字又是以刀代笔,旁观者往往感到神妙。在雕工的等级来说,单双线勾勒,那是粗工。单双线勾勒后填上白泥,仍是粗工一类。

煅烧:坭兴陶坯进窑煅烧,要置放缸瓦中,上覆缸瓦盖,使它只是间接受火煅烧,不能暴露让火直接射及,若是射及,即使不爆裂,也会变样或者粘上别的泥土,粗麻质劣,不成器皿。同一窑的泥坯,最理想的就是东、西泥配合比例得当。不然,往往会发生有的已经火力足够,有的还未烧透,或者已经过火的毛病。

磨光:煅烧出来的坭兴陶,表面往往粗涩不平,缺少光泽,必须经过一番磋磨,才见平滑光洁,逗人喜爱。磋磨的第一步用粗石。磨法是把坭兴陶安置平稳,用石块在上面磋磨;或者是安置好石块,把坭兴陶在上面磋磨(即以坭兴陶磨石块或以石块磨坭兴陶),经第一次磋磨,再磨一次幼石,然后加温涂蜡,用硬竹片刮至光亮为止。这种做法虽然一时光滑,但日久蜡面脱落,便显得粗糙暗淡,颇不雅观。若经粗石磋磨以后,一再磨以柔石,直至光滑如镜,可以照见人影,长久不变。此法俗称“双光法”。

⑽ 陶艺的制作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问题解答:
陶艺的制作方法有5种,分别是泥条盘筑成型法、手捏(雕塑)成型法、泥板成型法、印模(印坯)成型法、拉坯成型法、泥浆铸件成型法。
制作方法:
1、泥条盘筑成型法
①取一块过量的泥料,用双手天然捏紧、转变,使其成圆棒状。
②将圆泥棒横放在任务台上,用手指平均地搓动,边滚边搓,左右手指走动,从粗到细. ·天然、平缓地搓泥条,依据需求搓成粗细一致、大小平均的泥条。
③将泥条放在转盘上做一底部,然后将泥条边转边接边压紧,边转变转盘,顺次加高,最终做成本人需求的造型。
④每添加了一层需求表里压平、压密、压匀以免枯燥时开裂。
⑤可用泥拍、手拍和手拉转变调整造型,可用保存泥条盘筑的原始手迹结果。
2、手捏(雕塑)成型法
手捏、雕塑成型法是制作陶艺最原始、最根本、最简略的办法之一,也是初学陶艺者体验泥性一泥的厚薄、软硬、干湿水平最根本的演习,可以不必东西,光用手捏,有较大的自在度,只需求用手把泥团捏成你本人想要造型的外形即可,这也是最陈旧的制陶办法之一。还可用雕塑刀等东西做成雕像,在泥半干时将雕像挖空。
3、泥板成型法
泥板成型就是将泥块经过人工或压泥机滚压成泥板,然后用这些泥板来进行塑造。滚泥板时,应把泥块放在两块布中心进行,从泥块的中间向周围分散(转变布块),留意泥的厚度,要契合所做陶艺作品的需求。制作时要应用泥的柔嫩性,可以像用布一样成型,而应用泥板的坚固特点时又可把它当成木板一样来成型。泥板成型使用局限很广,从平面到立体,都可以进行造型转变,可应用泥板湿软时进行弯曲、卷合,制作成天然、美好的造型,也可应用泥板半干时制作挺直的器物。
4、印模(印坯)成型法
印模(印坯)成型法是应用石膏模具来进行成型的一种办法。自古以来。此法就普遍地运用在陶瓷出产中,普遍我们运用的是石膏模具,母模可以用石膏或陶泥制作成型,然后依据造型翻成若干块模具,待模具枯燥后,即可印制坯体,印模成型。印模时要用力平均,压紧,才干把造型完好的印制出来对造型复杂的作品,要分模印制,然后再组成,在接口处要用泥浆粘接好,坯体脱模后有残损的要修补,多余的要刮失落。这种办法可以多量量地复制产物,在陶瓷出产中带来良多便当,依据小我需求可在模具上制作出分歧的肌理和其他装饰结果。
5、拉坯成型法
拉坯是应用扭转的力气共同双手的举措,再拉坯机大将泥团拉成各类外形的成型办法。也是陶瓷制作中一种经常见的和传统的成型办法。但技能性十分强,要求很高,有些师傅一辈子从事拉坯任务。这种办法需求花很长的工夫才敢把握,坯体可以先从简略的碗、杯、盘开端,纯熟后再拉瓶、罐等复杂的造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把握拉坯技能,非得下苦功夫不成。
6、泥浆铸件成型法
泥浆铸件成型法在日用陶瓷批量出产中使用普遍,也是陶艺成型的技法之一。先用泥或石膏做母模翻成石膏模(分块),石膏模留有注浆口,模具枯燥后,把配制好的泥浆注入石膏模内,跟着石膏模的吸水速度,实时注满泥浆,当石膏模吸浆到达必然厚度时,将模内多余的泥浆倒出,控干待泥坯离开模壁后,再从石膏模内掏出坯体即可,别的还要坚持(把握)必然的干湿度进行保湿,以便进行下一步修坯、粘接、装饰等。

阅读全文

与怎么用模具制作陶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辽宁钢筋混凝土多少钱 浏览:883
钢管铁件怎么计算 浏览:954
合金筷的寿命是多少 浏览:647
取钢板多久能脱拐走路 浏览:509
什么是管对接焊缝 浏览:449
pp线盒模具定制多少钱 浏览:695
钛合金粉末粒径分布如何测试 浏览:843
16厘12米钢板多少钱吨 浏览:909
什么样的钢材需要发黑 浏览:503
不锈钢镜面怎么打理 浏览:667
天然气管道地面焊接用什么滑轮 浏览:269
铸铁管与焊管差异 浏览:586
不锈钢管怎么手动弯弧机 浏览:41
怎么增加不锈钢管的强度 浏览:775
20mm的铜环如何焊接 浏览:693
无缝钢管57一吨多少米 浏览:19
二氧化碳钢瓶哪个快递公司可以寄 浏览:520
不锈钢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什么区别 浏览:233
八节虾米腰弯头怎么下 浏览:581
广联达钢筋弯折怎么计算公式 浏览: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