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数控冲床毛刺很大是什么原因,接刀痕很明显,有黏料情况
上下模的刀口钝了
需要更换上下模
希望采纳
B. 冲压模具常见问题与维修方法
一. 模具的维护要领连续模的维护,须做到细心、耐心、按部就班,切忌盲目从事。因故障修模时需附有料带,以便问题的查询。打开模具,对照料带,检查模具状况,确认故障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再进行模具清理,方可进行拆模。拆模时受力要均匀,针对脱料弹簧在固定板与脱料板。
一. 模具的维护要领:
连续模的维护,须做到细心、耐心、按部就班,切忌盲目从事。因故障修模时需附有料带,以便问题的查询。打开模具,对照料带,检查模具状况,确认故障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再进行模具清理,方可进行拆模。拆模时受力要均匀,针对脱料弹簧在固定板与卸料板之间和卸料弹簧直接顶在内导柱上的模具结构,其脱料板的拆卸要保证脱平衡弹出,脱料板的倾斜有可能导致模具内凸模的断裂。
1. 凸凹模的维护:
凸凹模拆卸时应留意模具原有的状况,以便后续装模时方便复原,有加垫或者移位元的要在零件上刻好垫片的厚度并做好记录。更换凸模要试插脱料块、凹模是否顺畅,并试插与凹模间隙是否均匀,更换凹模也要试插与冲头间隙是否均匀。针对修磨凸模后凸模变短需要加垫垫片达到所需要的长度 应检查凸模有效长度是否足够。更换已断凸模要查明原因,同时要检查相对应的凹模是否有崩刃,是否需要研磨刃口。组装凸模要检查凸模与固定块或固定板之间是否间隙足够,有压块的要检查是否留有活动余量。组装凹模应水平置入,再用平铁块置如凹模面上用铜棒将其轻敲到位,切不可斜置强力敲入,凹模底部要倒角。装好后要检查凹模面是否与模面相平。凸模凹模以及模芯组装完毕后要对照料带做必要检查,各部位是否装错或装反,检查凹模和凹模垫块是否装反,落料孔是否堵塞,新换零件是否需要偷料,需要偷料的是否足够,模具需要锁紧部位是否锁紧。注意做脱料板螺丝的锁紧确认,锁紧时应从内至外,平衡用力交叉锁紧,不可先锁紧某一个螺丝再锁紧另一个螺丝,以免造成脱料板倾斜导致凸模断裂或模具精度降低。
2.脱料板的维护:
脱料板的拆卸可先用两把起子平衡撬起,再用双手平衡使力取出。遇拆卸困难时,应检查模具内是否清理干净,锁紧螺丝是否全部拆卸,是否应卡料引起的模具损伤,查明原因再做相应处理,切不可盲目处置。组装脱料板时先将凸模和脱料板清理乾净,在导柱和凸模导入处加润滑油,将其平稳放入,再用双手压到位,并反复几次。如太紧应查明原因(导柱和导套导向是否正常,各部位是否有损伤,新换凸模是否能顺利过脱料板位置是否正确,),查明原因再做相应处理。固定板有压块的要检查脱料背板上脱料是否足够。脱料板与凹模间的材料接触面,长时间冲压产生压痕(脱料板与凹模间容料间隙一般为料厚减0.03-0.05mm,当压痕严重时,会影响材料的压制精度,造成产品尺寸异常、不稳定等,需对脱料镶块和脱料板进行维修或重新研磨。等高套筒应作精度检查,它不等高时会导致脱料板倾斜,其精密导向、平稳弹压功能将遭到破坏,须加以维护. 。
3. 导向部位检查:
导柱、导套配合间隙如何,是否有烧伤或磨损痕迹,模具导向的给油状态是否正常,应作检查。导向件的磨损及精度的破坏,使模具的精度降低,模具的各个部位就会出现问题,故必须作适当保养以及定期的更换。检查导料件的精度,若导料梢(正钉)磨损,已失去应有的料带导正精度及功能,必须进行更换。检查弹簧状况(脱料弹簧和顶料弹簧等),看其是否断裂,或长时间使用虽未断裂,但已疲劳失去原有的力度,必须作定期的维护、更换,否则会对模具造成伤害或生产不顺畅。
4. 模具间隙的调整:
模芯定位孔因对模芯频繁、多次的组合而产生磨损,造成组装后间隙偏大(组装后产生松动)或间隙不均(产生定位偏差),均会造成冲切后断面形状变差,凸模易断,产生毛刺等,可透过对冲切后断面状况检查,作适当的间隙调整。间隙小时,断面较少,间隙大时,断面较多且毛边较大,以移位元的方式来获得合理的间隙,调整好后,应作适当记录,也可在凹模边作记号等,以便后续维护作业。日常生产应注意收集保存原始的模具较佳状况时的料带,如后续生产不顺畅或模具产生变异时,可作为模具检修的参考。另外,辅助系统如顶料销是否磨损,是否能顶料,导料梢(正钉)及衬套是否已磨损,应注意检查并维护。
二. 模具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处理对策
在级进模的冲压生产中,针对冲压不良现象必须做到具体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处理对策,从根本上解决所发生之问题,如此才能降低生产成本,达到生产顺畅。以下就生产中常见的冲压不良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及处理对策分析如下,供模具维修人员参考。
1.冲件毛边.
(1)原因:A、刀口磨损; B、间隙过大研修刀口后效果不明显;C、刀口崩角; D、间隙不合理上下偏移或松动; E、模具上下错位。
(2)对策:A、研修刀口;B、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设计间隙;C、研修刀口;D、调整冲裁间隙确认模板穴孔磨损或成型件加工精度等问题;E、更换导向件或重新组模。
2.跳屑压伤
(1)原因:A、间隙偏大; B、送料不当;C、冲压油滴太快,油粘;D、模具未退磁;E、凸模磨损,屑料压附於凸模上;F、凸模太短,插入凹模长度不足;G、材质较硬,冲切形状简单;H、应急措施。
(2)对策:A、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设计间隙;B、送至适当位置时修剪料带并及时清理模具;C、控制冲压油滴油量,或更换油种降低粘度;D、研修后必须退磁(冲铁料更须注意);E、研修凸模刀口; F、调整凸模刃入凹模长度;G、更换材料,修改设计。凸模刃入端面装顶出或修出斜面或弧性(注意方向)。减少凸模刃部端面与屑料之贴合面积;H、减小凹模刃口的锋利度,减小凹模刃口的研修量,增加凹模直刃部表面的粗糙度(被覆),采用吸尘器吸废料。降低冲速,减缓跳屑。
3.屑料阻塞
(1)原因:A、漏料孔偏小;B、漏料孔偏大,屑料翻滚;C、刀口磨损,毛边较大;D、冲压油滴太快,油粘;E、凹模直刃部表面粗糙,粉屑烧结附著於刃部;F、材质较软;G、应急措施。
(2)对策:A、修改漏料孔;B、修改漏料孔;C、刃修刀口;D、控制滴油量,更换油种;E、表面处理,抛光,加工时注意降低表面粗糙度;更改材料,F、修改冲裁间隙;G、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注意方向),使用吸尘器,在垫板落料孔处加吹气。
4.下料偏位尺寸变异
(1)原因:A、.凸凹模刀口磨损,产生毛边(外形偏大,内孔偏小);B、设计尺寸及间隙不当,加工精度差;C、下料位凸模及凹模镶块等偏位,间隙不均;D、导正销磨损,销径不足;E、导向件磨损;F、送料机送距、压料、放松调整不当;G、模具闭模高度调整不当;H、脱料镶块压料位磨损,无压料(强压)功能(材料牵引翻料引发冲孔小);I、卸料镶块强压太深,冲孔偏大;J、冲压材料机械性能变异(强度延伸率不稳定);K、冲切时,冲切力对材料牵引,引发尺寸变异。
(2)对策:A、研修刀口; B、修改设计,控制加工精度;C、调整其位置精度,冲裁间隙;D、更换导正销;E、更换导柱、导套;F、重新调整送料机;G、重新调整闭模高度;H、研磨或更换脱料镶块,增加强压功能,调整压料;I、减小强压深度;J、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K、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注意方向),以改善冲切时受力状况。许可时下料部位於卸料镶块上加设导位功能。
5.卡料
(1)原因:A、送料机送距、压料、放松调整不当;B、生产中送距产生变异;C、送料机故障;D、材料弧形,宽度超差,毛边较大;E、模具冲压异常,镰刀弯引发;F、导料孔径不足,上模拉料;G、折弯或撕切位上下脱料不顺;H、导料板之脱料功能设置不当,料带上带;I、材料薄,送进中翘曲;J、模具架设不当,与送料机垂直度偏差较大。
(2)对策:A、重新调整;B、重新调整;C、调整及维修;D、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E、消除料带镰刀弯;F、研修冲导正孔凸、凹模;G、调整脱料弹簧力量等;H、修改导料,防料带上带;I、送料机与模具间加设上下压料,加设上下挤料安全开关;J、重新架设模具。
6.料带镰刀弯
(1)原因:A、冲压毛边( 特别是载体上);B、材料毛边,模具无切边;C、冲床深度不当(太深或太浅);D、冲件压伤,模内有屑料;E、局部压料太深或压到部局部损伤;F、模具设计。
(2)对策:A、研修下料刀口; B、更换材料,模具加设切边装置;C、重调冲床深度;D、清理模具,解决跳屑和压伤问题;E、检查并调整各位脱料及凹模镶块高度尺寸正确,损伤位研修;F、采用整弯机构调整。
7.凸模断裂崩刃
(1)原因:A、跳屑、屑料阻塞、卡模等导致;B、 送料不当,切半料;C、凸模强度不足;D、大小凸模相距太近,冲切时材料牵引,引发小凸模断;E、凸模及凹模局部过於尖角;F、冲裁间隙偏小;G、无冲压油或使用的冲压油挥发性较强;H、冲裁间隙不均、偏移,凸、凹模发生干涉;I、脱料镶块精度差或磨损,失去精密导向功能;J、模具导向不准、磨损;K、凸、凹模材质选用不当,硬度不当;I、导料件(销)磨损; m、垫片加设不当。
(2)对策:A、.解决跳屑、屑料阻塞、卡模等问题; B、注意送料,及时修剪料带,及时清理模具;C、修改设计,增加凸模整体强度,减短凹模直刃部尺寸,注意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细小部后切;D、小凸模长度磨短相对大凸模一个料厚以上;E、修改设计;F、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设计间隙,细小部冲切间隙适当加大;G、调整冲压油滴油量或更换油种;H、检查各成形件精度,并施以调整或更换,控制加工精度;I、研修或更换;J、更换导柱、导套,注意日常保养;K、更换使用材质,使用合适硬度;I、更换导料件; m、修正,垫片数尽可少,且使用钢垫,凹模下垫片需垫在垫块下面。
8.折弯变形尺寸变异
(1)原因:A、导正销磨损,销径不足;B、折弯导位元部分精度差、磨损;C、折弯凸、凹模磨损( 压损);D、模具让位不足;E、材料滑移,折弯凸、凹模无导位功能,折弯时未施以预压;F、模具结构及设计尺寸不良;G、冲件毛边,引发折弯不良;H、折弯部位凸模、凹模加设垫片较多,造成尺寸不稳定;I、材料厚度尺寸变异;J、材料机械形能变异。
(1)对策:A、更换导正销;B、重新研磨或更换;C、重新研磨或更换;D、检查,修正;E、修改设计,增设导位及预压功能;F、修改设计尺寸,分解折弯,增加折弯整形等;G、研修下料位刀口; H、调整,采用整体钢垫;I、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J、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
9.冲件高低(一模多件时)
(2)原因:A、冲件毛边;B、冲件有压伤,模内有屑料;C、凸、凹模(折弯位)压损或损伤;D、冲剪时翻料;E、相关压料部位磨损、压损;F、相关撕切位撕切尺寸不一致,刀口磨损; G、相关易断位预切深度不一致,凸凹模有磨损或崩刃; H、相关打凸部位凸凹模有崩刃或磨损较为严重; I、模具设计缺陷。
(2)对策:A、研修下料位刀口; B、清理模具,解决屑料上浮问题;C、重新研修或更换新件;D、研修冲切刀口,调整或增设强压功能;E、检查,实施维护或更换;F、维修或更换,保证撕切状况一致; G、检查预切凸、凹模状况,实施维护或更换;H、检查凸、凹模状况,实施维护或更换;I、修改设计,加设高低调整或增设整形工位。
10.维护不当
(1)原因:A、模具无防呆功能,组模时疏忽导致装反方向、错位(指不同工位)等;B、已经偏移过间隙之镶件未按原状复原。
(2)对策: A、修改模具,增防呆功能;B、采模具上做记号等方式,并在组模后对照料带做必要的检查、确认,并做出书面记录,以便查询。
在冲压生产中,模具的日常维护作业至关重要,即日常注意检查冲压机及模具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如冲压油的供给导向部的加油。模具上机前的检查,刃部的检查,各部位锁紧的确认等,如此可避免许多突发性事故的产生。修模时一定要先想而后行,并认真做好记录积累经验。
C. 关于高速冲床模具的修理方法和一些问题(哪位师傅能告诉我)
1、加润滑脱膜液,要流动循环的。2、卸料板和下模一体固定,不要用弹簧或阻尼块卸料。应该好些。
D. 冲床模具该怎样维护
冲床模具的使用寿命除了取决于合理的模具结构高的制造精度良好的热处理效果,应有备份,以便轮换生产,并作涂油防锈处理。以及正确地选用冲床、冲床的模具安装精度等因素外模具的正确使用、保养和维护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对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1)模具安装使用前应严格检查清除脏物检查模具的导向套和模具是否润滑良好。 2)定期对冲床的转盘及模具安装底座进行检查确保上下转盘的同轴精度。 3)按照模具的安装程序将凸凹模在转盘上安装好保证凸凹模具的方向一致特别是具有方向要求的模具更要用心防止装错、装反。 4)模具安装完后应检查模具安装底座各紧固螺钉是否锁紧无误。 5)金发源冲床厂冲床模具的凸模和凹模刃口磨损时应停止使用及时刃磨否则会迅速扩大模具刃口的磨损程度加速模具磨损降低冲件质量和模具寿命。 6)对于批量生产所使用的通用模具应有备份以便轮换生产保证生产所需。 7)冲压人员安装模具应使用较软的金属制成操作工具防止安装过程中敲、砸时损坏模具。 8)模具运送过程中要轻拿轻放决不允许乱扔乱碰以免损坏模具的刃口和导向。 9)模具使用后应及时放回指定位置并作涂油防锈处理。 10)保证模具的使用寿命还应定期对模具的弹簧进行更换防止弹簧疲劳损坏影响模具使用。
E. 模具有毛刺怎么修
、模具间隙过大或不均匀,重新调整模具间隙。
②、模具材质及热处理不当,产生凹模倒专锥或刃口不锋利,应合理选材、属模具工作部分材料用硬质合金,热处理方式合理。
③、冲压磨损,研磨冲头或镶件。
④、凸模进入凹模太深,调整凸模进入凹模深度。
⑤、导向结构不精密或操作不当,检修模具内导柱导套及冲床导向精度,规范冲床操作。
F. 冲床机冲压出来的产品老是有毛刺怪哪里磨具刚装上时没有,冲一会之后就有了。冲床才找人调试的模具新的
冲压件毛刺大,可能与模具的间隙、凸模、凹模材料的硬度、以及所冲材料的硬度有关。间隙过小时,刚开始冲时,毛刺会很小,但冲了一段时间,毛刺就会很快出现。所以,选择合适的冲裁间隙,就能够保证冲压件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毛刺不会增加比较大。另外,如果模具的硬度不够的话,凸模、凹模刃口容易磨损,毛刺也会很快出现;所冲压的材料如果硬度比较软,与硬材料相比,也容易出现毛刺。
G. 数控冲床新模具容易出现单边钝化有毛刺现象是怎么回事
是所冲压的板材孔型边缘有毛刺吧?解决方法是:在原有模具基础上增加了上、下滚压球,通过滚球之间的配合对板料的毛刺处进行一定的挤压,达到去除毛刺的效果。具体方法是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上模体和下模体同轴心,所述上模体底面活动连接有上滚压球,所述下模体顶面活动连接有下滚压球;上滚压球的球心处于所述上模体的轴线上,下滚压球的球心处于所述下模体的轴线上。上、下滚压球同轴心设置,且没有刃口部位,不会对非倒角区域造成影响。本实用新型快速去除板材的毛刺,节约了劳动时间,且适用于数控冲床上允许加工的所有板材及板厚,适用范围广。
或者也有可能是数控冲床冲压的板材厚度超过订购的模具所能承受的厚度。
H. 数控冲床模具该怎样磨
1、请尽可能使用湿式平面研磨砂轮研磨。(如果不使用湿式研磨就会造成烧模、砂轮砂料的堆积等象)
2、研磨的进刀量尽可能减少,请一边用冷却水一边进行研磨。(如果研磨进刀量过大时,可能会造成烧模现象)一次最大进刀量0.03MM。
3、研磨方向请以较长的一方为基准。
4、研磨最后进刀量设为零,2~3次空转,这样可提高表面光滑度。
5、请先用适当的磨刀石(根据模具的材料)。
6、由于研磨后有刃口处会出现一些细微的研磨毛刺,请用油石清除。(如果不清除研磨毛刺的话,将会过早的磨损、减少模具寿命。上模、下模要一同清除)。
7、下模研磨后下模的外肩缘的R角被磨尖了,要有磨石将尖锐部分倒圆,否则加工是材料表面会被下模外周的尖锐部分划出伤痕。
8、如果是普通的水磨床研磨,研磨后模具会带有一定的磁性,这样使用的话,很容易发生跳
料及加快模具磨损,因此研磨后一定要对模具消磁。
9、磨刀石要定期清扫干净。
10、如冲头上端部有用于脱料的脱料胶头,就将脱料胶头拔出再研磨,研磨完后再装上。
I. 冲压后有毛刺是什么造成的
1、毛刺大不大?(抄小毛刺就没关系了)
冲压件产生毛刺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一、冲压加工时产生毛刺的原因主要有
1、冲裁间隙太大、太小或不均匀;
2、冲模工作部分刃口变钝;
3、凸模和凹模由于长期的受振动冲击而中心线发生变化,轴线不重
合,产生单面毛刺。
二、解决方法:
1、保证凸凹模的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
保证凸模的垂直度和承受侧压
力及整个冲模要有足够的刚性;
2.
在安装凸模时一定要保证凸凹模的正确间隙并使的凸凹模在模具
固定板上安装牢固没,
上下模的端面要与压力机的工作台面保持相互
平行。
3.
要求压力机的刚性要好,
弹性变形小,
道轨的精度以及垫板与滑块
的平行度等要求要高;
4.
要求压力机要有足够的冲裁力
J. 数控冲床的模具保养
一般保养
去除刀尖的溶敷
如果刀尖的溶敷很严重的话,请用油磨石(#220)左右去除溶敷。
(请十分注意在去除溶敷时,切刃部分别折印。)
摺动部分的润滑
推荐对于冲头和导套内径部等的褶动部分,要定期的打扫,涂润滑剂。
(在冲孔时粘导套内部的铁粉等,会成为淬火的原因。)
转盘内部的清扫
就算很好的做到模具的保养,装模具的转盘本身在冲孔时也进入了毛刺,废料的异物,这会引起模具的偏芯和错位等现象。
在安装模具时请一定要清扫转盘的内部。
不用的转盘安装无孔下模,可以防止异物的进入。
设备加油,设备加油时根据设备说明书在指定地方进行加油。
关于特型编号管理
由于在异形形状的冲模和成形模具追加「特型编号」、
1.可以做到模具,板金加工图面自动工具清单和作业指示书等一元管理。
2.在模具上标记「特型编号」、今后也要继续推进「特型编号」的表记。
(英数字的表记)
1.「特型编号」的表记。例:00125-23C=0.15
2.「形状・尺寸」的表记。例:イケイ10×20C=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