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的原因是什么
1 .混凝土含气量过大,而且引气剂质量欠佳。目前泵送混凝土用量较大,为了保证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往往在泵送混凝土中加人适量的引气剂。由于各种引气剂性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混凝土中呈现的状态也不尽相同,有的引气剂在混凝土中会形成较大的气泡,而且表面能较低,很容易形成联通性大气泡,如果再加上振动不合理,大气泡不能完全排出,肯定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蜂窝麻面。
2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混凝土过于黏稠,振捣时气泡很难排出。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例如胶结料偏多、砂率偏大、用水量太小、外加剂中有不合理的增稠组分等,都会导致新拌混凝土过于黏稠,使混凝土在搅拌时就会裹人大量气泡,即使振捣合理,气泡在黏稠的混凝土中排出也十分困难,因此导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
3.由于混凝土和易性较差,产生离析泌水。为了防止混凝土分层,混凝土入模后不敢充分振捣,大量的气泡排不出来,也会导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有一些水泥厂为了增大水泥细度,提高水泥早期强度,又考虑节约电能,往往在磨粉时加人一些助磨剂,例如木钙、二乙二醇、三乙醇胺、丙二醇(l. 2)等物质,由于其中一些助磨剂有引气性,而且引入的气泡不均匀且偏大,也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蜂窝麻面。
不合理使用脱模剂是造成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麻面的主要原因。目前脱模剂市场比较混乱,良莠不齐,产品大致分以下几大类:矿物油类、乳化油类、水质类、聚合物类和溶剂类等。
就矿物油类脱模剂而言,不同标号的机油黏度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标号的机油,由于环境温度不同,黏度也不相同,气温高时黏度低,气温低时黏度高。当气温较低时,附着在模板上的机油较黏,新拌混凝土结构面层的气泡一旦接触到黏稠的机油,即使合理振捣气泡也很难沿模板上升排出,直接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有一些单位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在机油中加入部分柴油,用来降低脱模剂的黏度,这样做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仍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水乳类脱模剂目前在市场上比较多,但是有一些产品选用的乳化剂引气性较大,也会给混凝土结构面层造成蜂窝麻面。
动植物油进行脂化的舰模剂出现的问题较多,其原因是产品中含有引气性比较大的乳化剂及增稠剂,会给混凝土结构面层带来极大的影响。模板材质不同也会使混凝土结构面层出现不同的状态。溶液和各种固体接触后都会形成不同的接触角,水泥浆体也不例外,接触角越小液体在固体上附着力越强(用余弦定理可以解释)。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不粘锅”其面层就涂了聚四氟乙烯(商品名称叫特夫隆),在生产实践中大家都知道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使用尿醛树脂压制的竹或木模板成型的混凝土面层质量比用铁模板成型的混凝土面层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环境温度对混凝土结构面层的质量也有影响。由于气泡内部含有气体,因此气泡休积变化对环境温度特别敏感,环境温度高时气泡休积变大,气泡承载力变小,容易破灭。环境温度低时气泡体积变小,承载力较大,不容易形成联通气饱。即使混凝土结构面层有气泡,气泡也很小,对混凝土结构外观影响不大,由此使人们联想到冬、夏季混凝土结构面层好于春、秋季。
春、秋季节昼夜温差较大,因此附着在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气泡体积变化也很大,当混凝土面层水泥浆体的强度小于气泡强度时,气泡体积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气泡周围的水泥浆体也随之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泥浆体的强度不断增加,当气泡周围水泥浆体达到一定强度时,再不随气泡体积变化而变化,如果此时正赶上气泡直径最大时,势必给混凝土面层留下孔洞。
Ⅱ 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多是什么原因
蜂窝的现象为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散,无强度状态。
其产生的原因是: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防治的措施: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工程师品牌的A3耐久性高强修补料进行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麻面的现象是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其产生的原因是: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防治的措施
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处理缺损厚度在5mm以下的请况可以,使用工程师耐久性薄层修补料进行面层修复。5mm以上的情况需要使用工程师耐久性高强修补料进行修补。其中新老混凝土交接处,还需要进行界面处理,预防后期空鼓以及表面脱落等危害发生。
Ⅲ 混凝土表面麻面、露筋、蜂窝、孔洞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主要原因是: (1)模板表面不光滑,并粘有干硬的水泥浆块等杂物。 (2)木模板在混凝土入模之前没有充分湿润。 (3)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 (4)模板拼缝不严,浇筑的混凝土跑浆。 (5)钢筋保护层垫块厚度或放置间距、位置等不当。 (6)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不好。 (7)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当。 (8)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规定要求,且未采取措施,导致混凝土离析。 (9)混凝土拆模过早。 防治措施有: (1)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1:2水泥砂浆抹平。 (2)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和铁锈清洗干净,再用1:2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剔除,清理干净,用高一级的豆石混凝土捣实,并认真养护。 (3)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用1:2水泥砂浆修补;大蜂窝,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并剔成喇叭口,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级豆石混凝土捣实后认真养护。 (4)孔洞处理需要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然后按批准后的方案进行处理。在处理梁中孔洞时,应在梁底用支撑支牢,然后再将孔洞处的不密实的混凝土凿掉,要凿成斜形(外口向上),以便浇筑混凝土。用清水冲刷干净,并保持湿润72h,然后用高一等级的微膨胀豆石混凝土浇筑、捣实后,认真养护。有时因孔洞大需支模板后才浇筑混凝土。
Ⅳ 混凝土表面有麻面怎么处理
1砼表面蜂窝麻面形成原因
1,1内在原因
(1)砼含气量过大,而且引气剂质量欠佳。目前,泵送砼用量较大,为了保证泵送砼的可泵性,往往在泵送砼中加入适量的引气剂,由于各种引气剂性能有较大差异,因此,在砼中呈现的状态也不尽相同,有的引气剂在砼中形成较大气泡,而且表面能较低,很容易形成连通性大气泡,如果在加上振动不合理,大气泡不能完全排出,肯定会给硬化砼结构表造成蜂窝麻面。
(2)砼配合比不当,砼过于粘稠,振捣时气泡很难排出,也是造成硬化砼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的原因。由于砼过于粘稠,就会使砼在搅拌时裹人大量气泡,即使振捣合理,气泡在粘稠的砼中排出也十分困难。因此,导致硬化砼结构表造成蜂窝麻面。
(3)由于砼和易性较差,产生离析泌水。为了防止砼分层,砼入模后不敢充分振捣,大量的气泡排不出来,也会导致硬化砼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
(4)有一些水泥厂为了增大水泥细度,又考虑节约电能,往往在磨粉时加入一些助磨剂,例如:木钙、二乙二醇、三乙醇胺、丙二醇等物质,由于其中一些助磨剂有了引气性,而且加入的气泡不均匀且偏大,也会给硬化砼结构表面造成蜂窝麻面。
1.2外部原因
(1)GB/T10-95《砼泵送施工技术规程》6.3.4中规定“砼浇注分层厚度宜为300mm~500mm”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往往浇注厚度都偏高,由于气泡形成过长,即使振捣的时间达到规程要求,气泡也不能完全排出,这样也会给硬化砼结构表面造成蜂窝麻面。
(2)合理使用脱模剂是造成砼表面蜂窝麻面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脱模剂市场比较混乱,良莠不齐,产品大约分为以下几类:①矿物油类,例如:机油、柴油、煤油、机油加柴油、机油加煤油、机油加变压器油等轻质油;②乳化油类,即轻质油加水再加定量的乳化剂生成的水包油型乳液;③水质类,即动植物进行皂化后再用水稀释的液体;④聚合物类,即石蜡、液体石蜡、松节油等物质再加入有机溶剂生成的溶液,由于成本较高在具体的作业中使用较少。
就矿物油类脱模剂而言,不同标号的机油粘度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标号的机油,由于环境温度不同粘度也不相同,气温高时粘度低,气温低时粘度高。当气温较低时,附着在模板上的机油较粘,新拌混凝土结构面层的气泡一旦接触粘稠的机油,即使合理的振捣气泡也很难沿着模板上升排出,直接导致砼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在具体的作业中,我们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在机油中加入适量柴油,用来降低脱模剂的粘度,这样做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仍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水乳类脱模剂目前在市场上比较多,但是一些产品选用的乳化剂引气性较大,也会给砼结构表面造成蜂窝麻面。
动植物油进行皂化的脱模剂出现问题较多,其原因是产品中含有引气性比较大的乳化剂及增稠剂,会给砼结构面层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这类脱模剂在我单位所有的砼作业中坚决不予使用。
另外,模板材质不同也会使砼结构面层出现不同的状态。
1.3环境温度对砼结构面层的质量也特别明显
由于气泡含有气体,因此气泡体积变化对环境温度特别敏感,环境温度高时气泡体积变大,气泡承载力变小,容易破灭。环境温度低时,气泡体积变小,承载力较大,不容易形成联通气泡,即使砼结构面层有气泡,气泡也很小,对砼结构外观影响不大,因此冬夏季的砼结构面层好于春秋季。
春秋季节昼夜温差较大,因此,附着在砼结构表面的气泡体积变化也很大,当砼面层水泥浆体的强度小于气泡强度时,气泡体积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气泡周围的水泥浆体也随之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泥浆体的强度不断增加,当气泡周围水泥浆体达到一定强度时,再不随气泡体积变化而变化,如果此时,正赶上气泡直径最大时,势必给砼面层留下孔洞。
2消除砼内部不利因素的方法
(1)选择使用优质的引气剂,因为现在砼工程使用的基本都是泵送砼,我们在选择厂家时,首先考虑的是本地信誉度高,质量过硬的混凝土厂家,并与之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对本单位使用混凝土中引气剂的种类特别要求使用如以丹宁酸、蒎稀等为主要原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的引气剂。
(2)在规定范围降低砼粘稠度,适当调整砼水灰比、砂率、胶结材料用量以及外加剂组分。改善砼的粘稠性,也可以提高砼结构面层的质量。
(3)控制新拌砼的和易性,如砼离析泌水,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必须适时进行复振。
(4)如果水泥中含有引气组分,在拌制砼时应在其中加入消泡剂。
3解决砼外部不利因素的方法
(1)砼的供应必须保证砼泵能连续工作,泵送间隙不得超过1h,泵送时,受料斗内应经常有足够的砼,防止吸入空气形成阻塞。泵管安装宜直,转弯宜缓,接头要严密,防止漏气、阻塞,泵送前应用适量的水泥砂浆润滑管道。如有堵泵塞管应及时组织力量排除,此期间备用砼吊斗,用塔吊吊装保持砼浇捣的连续性,并要保证每层砼浇注厚度不大于50cm。
(2)泵送操作人员由公司委派,并应进行严格培训,取得劳动局颁发的合格证后方准上岗操作。
(3)泵送前应检查泵机的转向阀门是否密封良好,其间隙应保持在允许范围内,使水泥浆的回流降低到最低限度。当检查发现偏差时,应用耐磨焊条进行补焊。
(4)泵送前。先开机用水湿润整个管道,而后送人水泥浆或水泥砂浆,使输送管道壁处于充分润湿状态,再开始泵送砼。
(5)选择使用优质的脱模剂。
(6)在具体施工中,通过比较发现用尿醛树脂压制而成的竹、木模板成型的砼面层显著好于钢模板,所以在有条件情况下,尤其是大体积砼施工中要尽可能的采用尿醛树脂压制的竹、木模板。
(7)复振是消除砼结构面层蜂窝麻面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每一层结构的柱、梁、板砼,由西到东,一次连续浇捣,布料水平管随浇随拆。
Ⅳ 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有麻面、裂缝、坑槽、裂缝、起皮、起沙、蜂窝的形成原因是啥
★1、起皮、起沙一般是由于早期养护没跟上引起
★2、坑槽估计是施工水平问题吧,搅拌不均匀,或者表面没有超平。
★3、麻面、蜂窝一般就是振捣不到位,混凝土不密实引起的。
★4、裂缝的原因比较多,首先看配合比是否合适,不合适会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其次是路基是否产生沉降,这会引起沉降收缩裂缝,最后是养护问题,容易引起温度裂缝以及干缩裂缝。
Ⅵ 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麻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的原因: 1、混凝土含气量过大,而且引气剂质量欠佳。目前泵送混凝土用量较大,为了保证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往往在泵送混凝土中加人适量的引气剂。由于各种引气剂性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混凝土中呈现的状态也不尽相同,有的引气剂在混凝土中会形成较大的气泡,而且表面能较低,很容易形成联通性大气泡,如果再加上振动不合理,大气泡不能完全排出,肯定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蜂窝麻面。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混凝土过于黏稠,振捣时气泡很难排出。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例如胶结料偏多、砂率偏大、用水量太小、外加剂中有不合理的增稠组分等,都会导致新拌混凝土过于黏稠,使混凝土在搅拌时就会裹人大量气泡,即使振捣合理,气泡在黏稠的混凝土中排出也十分困难,因此导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 3、由于混凝土和易性较差,产生离析泌水。为了防止混凝土分层,混凝土入模后不敢充分振捣,大量的气泡排不出来,也会导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有一些水泥厂为了增大水泥细度,提高水泥早期强度,又考虑节约电能,往往在磨粉时加人一些助磨剂,例如木钙、二乙二醇、三乙醇胺、丙二醇(1.2)等物质,由于其中一些助磨剂有引气性,而且引入的气泡不均匀且偏大,也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蜂窝麻面。解决方法: 1、选择使用优质的引气剂。优质的引气剂在混凝土中引人的气袍直径宜在10-200微米,气泡表面能比较高,气泡在混凝土中分布比较均匀(平均间距不大于0.25毫米)。 2、降低混凝土黏稠度。适当调整混凝土水灰比、砂率、胶结材料用量以及外加剂的组分,改善混凝土的黏稠性,也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窗层的质量; 3、控制新拌混凝土和易性。如果混凝土离析泌水,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必须适时进行复振; 4、如果水泥中含有引气组分,在拌制混凝土时应在其中加入消泡剂。例如加入适量的磷酸三丁脂、有机硅消泡剂、聚醚类消泡剂以及表面张力低于30达因/厘米的许多助剂,都可以消除其中的气泡。
Ⅶ 混凝土表面麻面,露筋,蜂窝,孔洞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是:
(1)模板表面不光滑,并粘有干硬的水泥浆块等杂物。
(2)木模板在混凝土入模之前没有充分湿润。
(3)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
(4)模板拼缝不严,浇筑的混凝土跑浆。
(5)钢筋保护层垫块厚度或放置间距、位置等不当。
(6)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不好。
(7)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当。
(8)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规定要求,且未采取措施,导致混凝土离析。
(9)混凝土拆模过早。
防治措施有:
(1)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1:2水泥砂浆抹平。
(2)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和铁锈清洗干净,再用1:2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剔除,清理干净,用高一级的豆石混凝土捣实,并认真养护。
(3)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用1:2水泥砂浆修补;大蜂窝,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并剔成喇叭口,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级豆石混凝土捣实后认真养护。
(4)孔洞处理需要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然后按批准后的方案进行处理。在处理梁中孔洞时,应在梁底用支撑支牢,然后再将孔洞处的不密实的混凝土凿掉,要凿成斜形(外口向上),以便浇筑混凝土。用清水冲刷干净,并保持湿润72h,然后用高一等级的微膨胀豆石混凝土浇筑、捣实后,认真养护。有时因孔洞大需支模板后才浇筑混凝土。
Ⅷ 混凝土麻面怎么处理
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处理缺损厚度在5mm以下的情况可以使用工程耐久性薄层修补料进行面层修复,5mm以上的情况需要使用工程耐久性高强修补料进行修补。其中新老混凝土交接处,还需要进行界面处理,预防后期空鼓以及表面脱落等危害发生。
(8)水泥预制件用什么模具表面有麻面扩展阅读
用混凝土拌合机拌和好的混凝土浇筑构件时,必须排除其中气泡,进行捣固,使混凝土密实结合,消除混凝土的蜂窝麻面等现象,以提高其强度,保证混凝土构件的质量。
麻面产生的原因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Ⅸ 水泥管挤压管外壁麻面怎么解决
摘要 这个很可能模具有混凝土干浆,所以就不光滑,拆模后将模具内壁上的混凝土干将用钢丝球刷干净。然后均匀涂抹一层隔离剂。还有就是混凝土过干造成的。可以适当多加一点水。另外就是模具的接口不严密,混凝土跑浆。
Ⅹ 水泥涵管沾模导致管子表面不光滑是什么问题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