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冲床行程怎么调
1、冲床行程的调法是上料把工件放入到模具的指定位置,上模压下来把需要的形状冲压出来,上料也可以分为手动与自动,人工一个一个放置上去,自动方式也有多种,可以用冲压机械手。
2、冲压上下料一体机械手,设定好参数机械手就可以自动进行冲压上下料操作,总之,替代人工放置的方法都可以叫做自动上料。
3、冲床的下料的过程也正好与之相反的一个流程,上料的过程完成以后,接下来就是下料。很多时候,也是利用冲压机械手自动完成的,手工操作慢了危险。
4、当发现异常问题,比如异常声响等。排除故障或修理前必须将总电源关闭。
(1)油压机换模具后为什么要调行程扩展阅读
冲床的注意事项
1、启动开关后,空车试转3-5次,检查操作装置以及运转状态是否正常。冲裁时,精神要集中,不能随意踩踏板,要防止手伸进模具间或头部接触滑块,一面发生事故或造成废品。
2、不能冲裁过硬或经淬火的材料,而且冲床决不允许超载工作。
3、停止冲裁后,需切断电源或上保险开关。冲裁出的零件以及边角料应及时运走,保持冲床周围无工作障碍物。
Ⅱ 普通冲床模具是怎么更换的,冲床的行程是怎么调
普通曲轴冲床的行程是固定的,是不可调节的,能够调节的是冲床滑块到冲床工作台面的距离。冲床更换模具时,先要把冲床滑块停在下死点。
然后松开紧固模柄的螺丝,然后把滑块升上去。把卸下来的模具拿走,然后把冲床滑块降下来,降到下死点,然后测量要安装新的模具的合模高度。
(2)油压机换模具后为什么要调行程扩展阅读:
保证最佳模具间隙:
模具间隙是指冲头进入下模中,两侧的间隙之和。不同板厚,不同材质应选用不同间隙的下模。选用合适的模具间隙,能够保证良好的冲孔质量减少毛刺保持板料平整,有效防止带料。
有效延长使用寿命:
当模具刃边磨损产生半径约0.10mm的圆弧时,就需要刃磨。刃磨时,每次磨削量重复磨削直至冲头锋利。刃磨后用油石打磨刃口毛刺,进行去磁处理后涂上润滑油。
Ⅲ 普通冲床模具是怎么更换的,冲床的行程是怎么调
普通曲轴冲床的行程是固定的,是不可调节的,能够调节的是冲床滑块到冲床工作台面的距离。冲床更换模具时,先要把冲床滑块停在下死点。
然后松开紧固模柄的螺丝,然后把滑块升上去。把卸下来的模具拿走,然后把冲床滑块降下来,降到下死点,然后测量要安装新的模具的合模高度。
(3)油压机换模具后为什么要调行程扩展阅读:
保证最佳模具间隙:
模具间隙是指冲头进入下模中,两侧的间隙之和。不同板厚,不同材质应选用不同间隙的下模。选用合适的模具间隙,能够保证良好的冲孔质量减少毛刺保持板料平整,有效防止带料。
有效延长使用寿命:
当模具刃边磨损产生半径约0.10mm的圆弧时,就需要刃磨。刃磨时,每次磨削量重复磨削直至冲头锋利。刃磨后用油石打磨刃口毛刺,进行去磁处理后涂上润滑油。
参考资料:网络-冲床模具
Ⅳ 1600吨摩擦压力机的行行程如如何何调
规程:1、工作前认真检查摩擦压力机操纵系统是否正常,刹车机构、限位挡铁等安全装置是否完整可靠,润滑系统是否正常。2、装卸模具要停车进行,调整模具时,开车需使滑块缓慢升降,模具要固牢。3、严格控制摩擦压力机行程,禁止水平摩擦盘顶与主轴相撞。4、采用带有顶杆装置的模具时,必须调整好摩擦压力机上下限位挡铁,缓慢试压,以防顶坏模具。在进行压印和校正等刚性冲击时,其行程不宜超过最大行程的65%。5、工作后关闭摩擦压力机电源,整理现场,做好交接班。摩擦压力机安全操作规程一、遵守剪冲机械的一般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二、装模前必须检查模具闭合高度,闭合高度在允许范围内方能装模,调整好冲头上下行程,使其保持在规定的安全范围内。三、装置上模时,要对准模柄孔,以免滑块下落时啃坏孔缘。模板面积不宜过小,以免压塌上模孔。四、使用顶料时,两边拉杆长度要调整一致,不得歪斜。五、开车前,必须检查锤头定位装置、缓冲垫是否完好,模具紧固螺钉是否松动。六、开动设备的过程是先开动油泵(或先打开压缩空气阀门)然后启动摩擦轮电机。停车时则相反,应先关闭带动摩擦轮电机,再关油泵(或压缩空气阀门)。七、工作时应注意油泵压力或压缩空气压力是否正常。八、飞轮转动时不允许作机床调整或安装模具等其它工作。九、工作完毕后,将冲头平稳落靠,按顺序关车。
Ⅳ 油压机行程多少是上下限位开关那里的距离吗 还有调节行程怎么调 不好意思。刚入行的小白。
油压机的行程开关是可以限制行程的距离,如果要调整,可以把行程开关距离拉大!但一点必须提醒你,油缸的活塞是有最大行程的,如果你把行程开关调的大于活塞的最大行程距离会有可能发生机械事故!
Ⅵ 液压缸怎样调行程
本实用新型发明涉及液压设备领域的一种液压机油缸行程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锻压成型液压机在加工不同类型和不同形状制品时,因冲程大小不一样,除需要调换模具外,还需要调节冲压行程,调节过程需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否则会因垫块的厚薄或尺寸的不恰当,不能一次调节达到行程要求,而且还需将内、外冲座拆开,再重新调换垫块再次调节,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大、装拆麻烦,调节不好将直接影响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液压机油缸的行程调整装置,该装置采用液压马达驱动的机械限位,可根据用户加工工艺需求,调整液压机油缸行程的液压机油缸行程调整装置。
1.本实用新型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压机油缸行程调整装置,行程调整装置安装在液压机油缸上,包括液压马达、小齿轮、大齿轮、缸口导套、油缸体和锁紧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马达安装在油缸体上,缸口导套与油缸体采用螺纹连接,通过旋转缸口导套,使缸口导套产生位移,来调整油缸行程,液压马达进油带动小齿轮旋转,缸口导套的一端固定在大齿轮上,小齿轮通过齿轮与大齿轮相啮合,小齿轮带动大齿轮旋转,大齿轮再带动缸口导套旋转,实现调整油缸行程的目的;所述的大齿轮上设有行程检测装置,当检测大齿轮达到预定位置时,液压马达停止进油,行程调整完成,锁紧缸锁住大齿轮,不让其松动;所述活塞杆的行程距离为100mm。
本实用新型发明具有行程调节精度高、刚性好和重复误差小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液压机油缸行程调整装置安装示意图。
图2为液压机油缸行程调整装置剖视图。
图3为液压机油缸行程调整装置齿轮啮合图。
图中:液压马达1、小齿轮2、大齿轮3、活塞杆4、缸口导套5、油缸体6和锁紧缸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为液压机油缸行程调整装置结构图,包括液压马达1、小齿轮2、大齿轮3、活塞杆4、缸口导套5、油缸体6和锁紧缸7。该行程调整装置应用于液压机油缸的行程调整,该装置为液压马达驱动的机械限位,可根据用户加工工艺需求,调整液压机油缸的行程。该装置主要由液压马达、小齿轮、大齿轮、缸口导套、油缸体和锁紧缸组成;液压马达安装在油缸体上,缸口导套与油缸体采用螺纹连接,通过旋转缸口导套,使缸口导套产生位移,来实现调整油缸行程的目的。当该装置工作时,液压马达进油带动小齿轮旋转,小齿轮通过啮合原理带动大齿轮旋转,大齿轮再带动缸口导套旋转,从而实现油缸行程调节;检测装置检测大齿轮达到预定位置时,液压马达不进油,行程调整完成,再用锁紧缸锁住大齿轮,不让其松动。该装置相对于传统的液压机行程调节具有精度高,刚性好,重复误差小等优势。
Ⅶ 模具和调机方法
注塑成型开机注意事项
一、 准备工作:首先按要求接通车间总电源;启动(冷却水)循环系统;空压机。并检查其运转、压力是否正常。各管路及接头是否渗漏?要保证水、电、气的正常供应。
二、 检查各辅机的设定值要符合设定要求。按要求启动上料机、烘干机、特别注意模具带有热流道应先检查其各接线是否正确、牢固。并先打开模具的冷却水或模温机,保证模具达到正常温度后方能对热流道进行加热。(随时检查模温机、热流道的加温情况。)保证模具不会出现局部过热导致模具内部的密封件的失效和运动部件的磨损。
三、 打开成型机下料口冷却水(检查主机的加热系统、供电系统一切正常)打开成型机的总电源、急停按键。
四、 确认设备的机筒温度设定值要符合生产的制品要求。打开机筒加热开关。随时检查加热圈的工作情况。(1*)
五、 检查液压油箱及润滑油箱的液位情况确认是否符合开车要求(2*)。如液位不足一定要加注油液到位后方能启动油泵电机。
六、 用“点动”模式启动主机,及时检查电机、油泵运转是否正常。如有异常情况要采取“急停”方式停机。待排除异常情况后再启动电机。及时检查油液温度(室温较低时要对液压油进行预加热 )应确保高于30摄氏度。液压系统才能正常工作。
七、 为设备各运动部件进行“手动”润滑作业。如锁模部分的曲臂、滑脚、拉杆润滑点。注射座导轨的各润滑点。要求加注足量,润滑可靠。
八、 “手动”开模,清理模具型腔表面的防腐剂,并检查模具各成型面、运动部件是否完好,要确保异物,无锈蚀。
九、 为模具各运动部件进行加油润滑(导柱、顶杆、顶推板、 顶块),要注意:如模具有侧滑块要仔细清理表面的防腐剂,并为其滑轨、斜导柱表面涂敷适量的润滑脂。清理工作完成后要确认滑块的位置是否正确,其位置应与设备开模终止时相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再一次顶出或锁模时模具的安全)。
十、 检查设备的各行程开关、机械安全装置使其有效、可靠。
十一、 确认设备各参数设定值符合生产要求。
十二、 用低压、低速模式进行试运转(开锁模、顶进顶退、射台进退等)。要观察设备的动作情况,应顺畅、到位。在调整射移动作时要先锁模再调整。
十三、 为确保设备的安全在实际温度到达设定值后应根据设备的特点及使用材料的加工特性再保持10~30分钟时间。进行射胶、熔胶试运行(先将注射、熔胶动作的压力、速度降至原值的30%)用“点动”进行。
十四、 用“手动”或“半自动”进行(10~20次)试生产,随时观察设备、模具及各辅机的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试生产一切正常即可转入正常的批量生产。
十五、 在开始生产作业时要及时检查制品的品质情况及设备的运转情况。尤其要随时注意模具及液压油的温度变化。
1、 利用渐进式调整方法使模具温度稳定在制品工艺要求范围内。
2、 观察油温的变化随时调整水量使其逐渐达到要求值并保持稳定(油温:推荐值45~50℃;极值30~60℃液压油温高于60℃严禁生产)。
在设备(主机、模具、各辅机)运转稳定,制品生产正常品质稳定后开机的工作就基本完成了。这时的生工作将进入到正常的批量生产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