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塑胶模具的进胶方式有哪些
1、盘形浇口: 沿产品外圆周而扩展进料,其进料点对称,充模均匀,能消除结合线,有利于排气。
2.扇形浇口:从分流道到模腔方向逐渐放大呈扇形,适用于长条或扁平而薄之产品,可减少流纹和定向应力。
3.环形浇口: 沿产品整个外圆周扩展进胶,它能使塑料绕型芯均匀充模,排气良好,减少结合线。
4.点 浇 口: 是一种截面积小如针状之浇口,一般用于流动较好之塑料,其浇口长度一般不超过其直径,所以脱模后浇口自动切断,它可以使模具增加一个分模面,便于水口脱模。其缺点是因进浇口较小易造成压力损耗,成型时产生一些不良(流痕,烧焦,黑点)其形状有菱形,点浇口有:单点形,双点形,多点形等。
5.侧 浇 口:一般开设在模具一边,分模面上由内侧或外侧进胶,截面多为矩形,适用于一模多穴。
6.直接浇口: 直接由主流道进入模腔,适用于单穴深腔壳形,箱形模具.其流道流程短,压力损失少,有利于排气,但浇口去除不便,会留明显痕迹。
7.潜伏浇口:其浇口呈倾斜状潜伏在分模面一方,在产品侧面或里面进胶脱模时可自动切断针点浇口,适用自动化生产。
『贰』 我的产品在模具生产出来后,进胶点的位置开始翘曲,导致几个进胶点的地方成了波浪形。
这种情况是应力集中造成的,产生应力集中有很多因素,尤其是PC料,更加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现象:
1.入水位置选择是否合理
2.水口及流道设计是否合理
3.成型条件(注塑温度、压力、时间等)是否合理
4.本身产品结构设计是否合理
『叁』 塑胶模具的流道和进胶应该要怎么选择
1.根据我们排模的穴数,对于一套塑胶模具中同一产品一多模穴时,流道排布,浇口的配置需流道的平衡,对于一套模具,不同产品多穴时,我们不仅要考虑流道平衡,还要做流道截流,防止一穴打饱跑批锋,另一穴还没有走好胶。
2.根据所用的村料成型特性来选择流道的大小和截面,和进胶口的位置,能自动断胶口就不绝不用人工加工,因为现人工是最大的成本,能用机械手就自动化生产。
3.对产品的外观和装配有了解,胶品不能位于外观处,或影响装配。
4.浇口的形状及尺寸须依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大小而定,如大的平板浇口开口尺寸须做大,可做到扇形进胶。
5.由于产品原因,二板模有时考虑到射出压力的平衡及模具在机台上装夹不良和顶出不平衡,此时我们有时得考虑三板模细水口进胶。
6.现大多都是自动化生产,所以在设计进胶时我们得考虑从节约原料,成型周期,成型后加工难易度,减小人工等 利于高效作业来考虑。
『肆』 塑胶模具什么叫做潜进胶这样进胶有什么好处
潜入胶是流道在靠近产品边处,在模具上斜45度左右钻一个斜孔,延伸到顶针或产品的筋作为进胶,钻的孔要斜度很大,以便能用流道拉出。
好处是产品表面看不到入胶点(美观方面)
『伍』 模具进胶方式有几种
常见进胶方式有十种:侧浇口、平缝浇口、扇形浇口、圆盘浇口、轮辐式浇口、爪形浇口、针点浇口、潜伏浇口、直通式浇口、护耳式浇口。
其适用范围可见于《塑料成型模具》轻工版
『陆』 模具进胶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潜水进胶好些,进胶点为小柱上,这样相对来说可以减少产品的困气会好些。
『柒』 冲压模具为什么要45度折弯再到90度这个折弯原因是
先45度预折,再90度折到位,45度还可以移位方便调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