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使用海天90T注塑机,产品尺寸6.5*6.5*5mm,材料PP,注塑模具采用什么材料,每模多少穴合适
决定模具材质因素:
1、产品批量数:量越大钢材就要越好;
2、产品材质:PP具有酸腐性,若产品没有精密的尺寸和外观要求,一般锻打料,最多P20就行;
3、产品品质要求:同上2点;
pp料可以用C螺杆,90T配置C螺杆注塑量约150g;
若大量,长期稳定订单,考虑到浇口料的回收利用,建议你模具使用热流道12穴以上;
若一次性或小单,随便开个4穴就行;
B. 模具洞穴1*1,1+1是什么意思,怎么分的,谢谢
看来你还的好好学习哦.
1*1 就是一套模具做一个产品,通常都说1出1;
1+1 就是一套模具做两个不一样的产品.
顺便说下 1*2 是一套模具做两个一样的产品,通常都说1出2;
2+2 是一套模具做两个4个产品,两个一样.
C. 注塑机注射位置怎样看
注塑机的射出位置螺杆时以设定的速度和压力达到设定的位置.
知识拓展:
射出位置,与储料没多大关系。不过射出位置不可能超过储料位置的。用多段是针对不同的产品优化注塑工艺,减少或避免产品注塑缺陷的,具体的在产品的哪个位置要看那一段料能充填到产品哪个位置。一般的话第一段是打胶口,最后一段射胶位置为0,是进行补缩保压。
注塑机又名成型机或机。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分为立式、卧式、全电式。注塑机能加热塑料,对熔融塑料施加高压,使其射出而充满模具型腔。
注塑机分类:
(1)按塑化方式分类
柱塞式塑料成型机
它的混炼性很差的,塑化性也不好,要加装分流梭装置。已很少使用。
2. 往复式螺杆式塑料成型机;
依靠螺杆进行塑化与,混炼性和塑化性都很好,现在使用最多。
3. 螺杆——柱塞式塑料成型机依靠螺杆进行塑化与依靠柱塞进行,两个过程分开来。
(2)按合模方式分类
机械式
2.液压式
3..液压——机械式
D. 注塑 本人刚刚接触注塑这块地方,谁能告诉我下面的这个问题啊!详细叙述试模过程
新模具天津塑料注塑成型之前或机台更换其他模具生产时,试模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试模结果结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工厂的后续生产是否顺畅。因此在试模过程中必须遵循合理的操作步骤和记录试模过程中有用的技术参数,以利于产品的批量生产。
天津塑料注塑成型试模前的注意事项
1.了解天津塑料注塑模具的有关资料:
最好能取得模具的设计图面,详予分析,并约得模具技师参加试模工作。
2.先在工作台上检查其机械配合动作:
要注意有否刮伤,缺件及松动等现象,模向滑板动作是否确实,水道及气管接头有无泄漏,模具之开程若有限制的话也应在模上标明。以上动作若能在挂模前做到的话,就可避免在挂模时发现问题,再去拆卸模具所发生的工时浪费。
3.当确定模具各部动作得宜后,就要选择适合的试模射出机,在选择时应注意:
(a)注塑机台的最大射出量是多少
(b)拉杆内距是否放的下模具
(c)活动模板最大的移动行程是否符合要求
(d)其他相关试模用工具及配件是否准备齐全
一切都确认没有问题后则下一步骤就是吊挂模具,吊挂时应注意在锁上所有夹模板及开模之前吊钓不要取下,以免夹模板松动或断裂以致模具掉落。模具装妥后应再仔细检查模具各部份的机械动作,如滑板、顶针、退牙结构及限制开关等之动作是否确实。并注意射料嘴与进料口是否对准。下一步则是注意合模动作,此时应将关模压力调低,在手动及低速的合模动作中注意看及听是否有任可不顺畅动作及异声等现象。吊装模具过程其实比较简单,需要仔细的地方主要是模具浇口与射嘴的校中心比较困难,通常可以采用试纸的方式调校中心。
4.提高模具温度:
依据成品所用原料之性能及模具之大小选用适当的模温控制机将模具之温度提高至生产时所须的温度。等模温提高之后须再次检视各部份的动作,因为钢材因热膨胀之后可能会引起卡模现象,因此须注意各部的滑动,以免有拉伤及颤动的产生。
5.若工厂内没有推行实验计划法则,我们建议在调整试模条件时一次只能调整一个条件,以便区分单一条件变动对成品之影响。
6.依原料不同,对所采用的原枓做适度的烘烤。
7.试模与将来量产尽可能采用同样的原料。
8.勿完全以次料试模,如有颜色需求,可一并安排试色。
9.内应力等问题经常影响二次加工,应于试模后待成品稳定后即加以二次加工模具在慢速合上之后,要调好关模压力,并动作几次,查看有无合模压力不均等现象,以免成品产生毛边及模具变形。
以上步骤都检查过后再将关模速度及关模压力调低,且将安全扣杆及顶出行程定好,再调上正常关模及关模速度。如果涉及最大行程的限制开关时,应把开模行程调整稍短,而在此开模最大行程之前切掉高速开模动作。此乃因在装模期间整个开模行程之中,高速动作行程比低速者较长之故。在塑料机上机械式顶出杆也必须调在全速开模动作之后作用,以免顶针板或剥离板受力而变形。
在作第一模射出前请再查对以下各项:
(a) 加料行程有否过长或不足。
(b) 压力是否太高或太低。
(c) 充模速度有否太快或太慢。
(d) 加工周期是否太长或太短。
以防止成品短射、断裂、变形、毛边甚至伤及模具。
若加工周期太短,顶针将顶穿成品或剥环挤伤成品。这类情况可能会使你花费两三个小时才能取出成品。若加工周期太长,则模蕊的细弱部位可能因胶料缩紧而断掉。当然您不可能预料试模过程所可能发生的一切问题,但事先做的充份考虑及时的措施必可帮助您避免严重并昂贵的损失。
试模的主要步骤
为了避免量产时无谓的浪费时间及困扰,的确有必要付出耐心来调整及控制各种加工条件,并找出最好的温度及压力条件,且制订标准的试模程序,并可资利用于建立日常工作方法。
1.查看料筒内的塑料料是否正确无误,及有否依规定烘烤,(试模与生产若用不同的原料很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
2.料管的清理务求彻底,以防劣解胶料或杂料射入模内,因为劣解胶料及杂料可能会将模具卡死。检查料管的温度及模具的温度是否适合于加工之原料。
3.调整压力及射出量以求生产出外观令人满意的成品,但是不可跑毛边尤其是还有某些模穴成品尚未完全凝固时,在调整各种控制条件之前应思考一下,因为充模率稍微变动,可能会引起甚大的充模变化。
4.要耐心的等到机器及模具的条件稳定下来,即是中型机器可能也要等30分钟以上。可利用这段时间来查看成品可能发生的问题。
5.螺杆前进的时间不可短于闸口塑料凝固的时间,否则成品重量会降低而损及成品之性能。且当模具被加热时螺杆前进时间亦需酌予加长以便压实成品。
6.合理调整减低总加工周期。
7.把新调出的条件至少运转30分钟以至稳定,然后至少连续生产一打全模样品,在其盛具上标明日期、数量,并按模穴分别放置,以便测试其确实运转之稳定性及导出合理的控制公差。(对多穴模具尤有价值)。
8.将连续的样品测量并记录其重要尺寸(应等样品冷却至室温时再量)。
9.把每模样品量得的尺寸作个比较,应注意:
(a)制品尺寸是否稳定。
(b)是否某些尺寸有增加或降低的趋势而显示机器加工条件仍在变化,如不良的温度控制或油压控制。
(c)尺寸之变动是否在公差范围之内。
10.如果成品尺寸不甚变动而加工之条件亦正常,则需观察是否每一模穴之成品其质量都可被接受,其尺寸都能在容许公差之内。把量出连续或大或小于平均值的模穴号记下,以便检查模具之尺寸是否正确。
记录试模过程中所得到的参数
记录且分析数据以做为修改模具及生产条件之需要,且为未来量产时之参考依据 。
1.使加工运转时间长些,以稳定熔胶温度及液压油温度。
2.按所有成品尺寸的过大或过小以调整机器条件,若缩水率太大及成品显得射料不足,也可资参考以增加闸口尺寸。
3.各模穴尺寸的过大或过小予以修正之,若模穴与门口尺寸尚属正确,那么就应试改机器条件,如充模速率, 模具温度及各部压力等,并检视某些模穴是否充模较慢。
4.依各模穴成品之配合情形或模蕊移位,予以各别修正,也许可再试调充模率及模具温度,以便改善其均匀度
5.检查及修改射出机之故障,如油泵、油阀、温度控制器等等的不良都会引起加工条件之变动,即使再完善的模具也不能在维护不良的机器发挥良好工作效率。在检讨所有的记录数值之后,保留一套样品以便校对比较已修正之后的样品是否改善。
E. 注塑模具上的KO孔具体指的是什麽,一般开在什麽位置
KO孔就是顶杆孔,是做在模具后模面板上的,是为了让注塑机顶出时,顶棍能够直接顶到顶针板上,而在面板上挖的孔做避空用的。
顶杆与顶杆孔之间取间隙配合,一般选用H8/f8,配合部位的表面粗糙度应小RaO.63~1.25μm(V7以上)。设计模具时应注意顶杆与顶杆孔的配合间隙可以兼起排气作用,但应避免此间隙大于塑料允许的溢料间隙,以防注射时发生溢料。
(5)注塑机模具穴号怎么看扩展阅读:
顶杆与顶杆孔之间的配合长度一般取顶轩直径的2~3倍。由于顶杆运动常常需要穿过模腔底面,故其工作端面在合模注射时是模腔底面的牛一部分,为了避免因顶杆过短导致制品表面出现凸台(或凹坑),通常均应保证顶杆端面在合模时比模腔底面高O.lmm左右。
在模腔熔料压力作用后顶杆端面才与模腔底围在同一平面上,这时在塑件表面就不会产生凸台和凹坑。
F. 你好,我是刚接触注塑机,正在学,模具位置是什么意思,该怎么调,注射位置什么意思,怎么调啊!谢谢求解
模具位置就是开锁模位置设定,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机器震动和保护模具,现在注塑机一般都有四段可调(你刚学不知能不能帮到你)
开模设定:慢速开模(慢速高压开至模具开始分离的位置)
快速一(中压中速开至完全分离,包括行位和导柱等)
快速二(低压高速开至需要行程的80%左右)
慢速开模(低压低速开至位置)
整个动作要连贯平稳
锁模设定:慢速锁模(低压低速短距离)动了就行
快速锁模(低压高速锁至前后模具的第一个接触点位置)
低压锁模(低压慢速锁至完全合闭但不起压力)
高压锁模(高压慢速至注塑机曲轴伸直)
锁模参数低压锁模位置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