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模具中斜顶的角度是如何计算的
斜顶角度计算公式:tan a=S1/H1(S1、H1确定这2个参数,根据正切函数计算出斜顶角度a)
a为斜顶角度,斜顶角度最好取3°~10°,最大不超过12°;对于一些电子类的产品,倒扣小的可以适用,但对于一些汽车类产品,倒扣较大的,斜顶角度无法满足。
S1为斜顶侧向脱模行程 ,S1=S产品扣位的距离 +安全距离(2--3mm)。
H1为产品顶出行程,根据产品的实际高度确定顶出行程。
(1)模具的斜顶角度是什么扩展阅读:
当产品侧壁内表面或产品顶端内表面出现倒扣时,采用斜顶往往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其工作原理为:在顶出产品的同时受斜面限制,同时作横向移动,从而使产品倒扣脱落斜顶。
设计斜顶时注意以下几点:
1,斜顶角度一般做4°,大小视其行程及顶出空间而定,有时需要加高C板以保证顶出。
2,斜顶最小可以设计为4mmx4mm,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适当加大到10~15mm。同时,斜顶应加耐磨块以保证精度定位。
3,当斜顶大小与顶出高度受周围骨位、凸台等限制或者两斜顶相距太近时,解决方法有:设计限位顶出装置和产品设计沟通更改产品结构。
4,大型斜顶在设计时应防前倾及顶出时左右顶出不均时可能出现的摆动力量. 所以最好设置 T型槽及燕尾槽。
5,如遇到用常规斜顶脱出产品倒扣时斜顶侧向滑动与产品胶位仍有倒扣时,可以考虑顶出下落斜顶结构形式。
2. 斜顶的角度一般为多少度
角度以不超过10°为原则。另需考虑斜梢开模后退行程中可能会带动成品偏移,所以L应取成品的4/5H,部份模具4/5A,A°可能会超过10°以上,则取10°再将顶针凸出公模面0.5-1mm,作为定位作用。斜梢上若有凸起(靠破洞)时应增加脱模角,角度以3°以上为佳,最多可作至6°。
模具斜顶,模具设计中用来成形产品内部倒钩的机构,适用于比较简单的倒钩情况。
(2)模具的斜顶角度是什么扩展阅读
模具分类方法很多,过去常使用的有:
按模具结构形式分类,如单工序模,复式冲模等;按使用对象分类,如汽车覆盖件模具、电机模具等;按加工材料性质分类,如金属制品用模具,非金属制用模具等;按模具制造材料分类,如硬质合金模具等;按工艺性质分类,如拉深模、粉末冶金模、锻模等。
这些分类方法中,有些不能全面地反映各种模具的结构和成形加工工艺的特点,以及它们的使用功能。为此,采用以使用模具进行成形加工的工艺性质和使用对象为主的综合分类方法,将模具分为十大类,又可根据模具结构、材料、使用功能以及制模方法等分为若干小类或品种。
3. 模具斜顶
可以,属于不复杂的那种。侧面加一个斜块机构
4. 什麼是斜顶模具
斜顶模具,是指模具上的滑块不是沿着平行或垂直的方向运动的,而是沿着一个角度,斜着伸出或者退回。
5. 各位师傅:你们好!请问塑料模具设计斜顶,斜导柱,滑块的角度如何计算,谢谢!最好能有个公式
不知道你是做什么模具,我之前是做笔记本模具的。
在工厂中,斜顶叫斜销,角度是根据你的顶出行程用三角函数来算的,普通的斜销角度不会大于十度。斜导柱的长度是根据你滑块脱模部分的长度+安全距离,用三角函数算得。
滑块没有角度,只有滑块楔紧块才有斜度,一般比斜导柱的大2°~3°就OK。
6. 模具斜顶度数是多少
一般是十五度,大概范围在十到二十二度之间较合理,
7. 模具斜顶的角度和模具的有什么关系,都说斜顶的脱模距离要加上2-3MM,别人说这是个误区,和模具收缩率和产品
模具斜顶的角度与模具型芯的脱模距离有关,一般能采用斜顶结构的脱模方式的模具的脱模距离都不会大,距离大了就会采用滑块、斜导柱的结构,或者液压、气动式的结构。斜顶的脱模距离如果正好等于型芯的长度,就有可能使脱模的注塑件挂在型芯上,使得注塑件不能利索的脱离模具型芯。所以一般都要使斜顶的脱模距离大于型芯的长度尺寸一些,这个与模具的收缩率没有什么关系。
8. 什么是模具斜顶
模具斜顶又名斜梢,是模具设计中用来成形产品内部倒钩的机构。比较简单,,如果太复杂的倒钩时,可用内滑块来成形。
斜 梢
斜 梢
一,塑料成品功能性倒勾常见处理方式。
1.滑块成型。
2.斜梢成型。
3.强制脱模。
二, 斜销的作用介绍
斜销用于成品上卡勾及部分倒勾的成形,并且兼具顶出及排气作用。
三,斜梢脱模运动原理。
1.常规方式:利用顶出机构的顶出力驱动斜梢完成侧向脱模运动。(详)
2.弹片方式。(介绍)
3.转轴方式。(介绍)
三,斜梢使用场合。
倒勾位于成品内侧时,模具内空间较小时。
四,斜梢尺寸,运动行程计算及各式斜梢设计要点。
五,常见斜梢种类介绍及各类斜梢特点及使用场合。
1.整体式。
2.半截式。使用场合空间过小有阻碍,或强度不好时。
六,特殊斜梢机构研讨及讲解。
1.母模斜梢。
2.斜梢顶针。
3.头部两截式斜梢。
七,斜梢设计及注意事项。
1.斜梢设计时在退模方向应仅量取较短方向。
2.斜梢在计算其开模角度时仅量取大, 角度以不超过10°为原则. 另需考虑斜梢开模后退行程中可能会带动成品偏移, 所以L应取成品的4/5H, 部份模具4/5A, A°可能会超过10°以上, 则取10°再将顶针凸出公模面0.5-1mm, 作为定位作用。
3.斜梢顶部一般约需比公模略低0.05mm。
4.斜梢上若有凸起(靠破洞)时应增加脱模角, 角度以3°以上为佳, 最多可作至6°。
5.大斜梢设计时应考虑顶出挠度问题, 所以底座最好作在KO孔正上方。
6.大型斜斜梢在设计时应防前倾及顶出时左右顶出不均时可能出现的摆动力量. 所以最好设置 T型槽及鴳尾槽.
7.有斜梢时, 最好加装EGP, 防止斜梢移动时侧向分力影响顶出顺畅.
8.当斜梢头部有靠插破时,回位销下加装弹簧以保护斜梢靠插破面。
9.斜梢设计时,注意成品公模侧定位,防止斜梢运动时带动成品。
10.半截式斜梢设计时不可以让斜梢完全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