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模具的加工种类有哪些
冲压模:分为冲裁模、弯曲模、拉伸模、压缩模。加工金属板。塑料模:分为压制成型模、注射成型模、挤出成型模、吹塑成型模、真空成型模。加工热固性塑料、热塑性塑料。压铸模:压力铸造模。加工低熔点合金。锻模:锻造成型模。加工金属。粉末冶金模:压力成型模。加工金属粉末。陶瓷模:压力成型模。加工陶瓷粉末。橡胶模:分为压制成型模、注射成型模、挤出成型模。加工橡胶。玻璃模:分为压模、吹模。加工玻璃。铸造模:分为砂型模、壳型模、失蜡模、压力铸造模、金属型铸模。加工熔融合金。1.两板模(2PLATEMOLD)两板模又称单一分型面模,是注塑模中最简单的一种,它以分型面为界将整个模具分为两部分:动模和定模.一部分型腔在动模;一部分型腔在定模.主流道在定模;分流道开设在分型面上.开模后,制品和流道留在动模,动模部分设有顶出系统.2.三板模或细水口模(3PLATEMOLD,PIN-POINTGATEMOLD)有两个分型面将模具分成三部分,比两板模增加了浇口板,适用于制品的四周不准有浇口痕迹的场合,这种模具采用点浇口,所以叫细水口模.这种模具结构相应复杂些.启动动力用山打螺丝或拉板。3.热流道模(HOTRUNNERMANIFOLD)借助加热装置使浇注系统中的塑料不会凝固,也不会随制品脱模,所以又称无流道模。优点:1)无废料;2)可降低注射压力,可以采用多腔模;3)可缩短成型周期;;4)提高制品的质品适合热流道模塑料的特点:1)塑料的熔融温度范围较宽,低温时,流动性好;高温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2)对压力敏感,不加压力不流动,但施加压力时即可流动;3)比热小,易熔融,又易冷却;4)导热性好,以便在模具中很快冷却;可用热流道的塑料有:PE,PE,ABS,POM,PC,HIPS,PS。
2. 在模具加工中有哪些加工方法,有什么区别
模具加工中,使用到的加工机床种类比较多。像线切割、电火花、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加工等加工设备都是经常要使用到的加工设备。像一般常见的铣床、磨床、车床、钻床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加工设备。线切割、磨床适合加工淬火后的零件,一般的加工设备以及电火花、数控机床、加工中心适合加工淬火前的零件。
3. 模具加工时的材料应考虑哪些因素
IGES是由美国的标准化组织ANSI在七十年代制定的,其间不断发展完善,有不同的版本,近年进展不大,目前最高为V5.3版。软件间使用IGES格式进行模型转换,必须保证使用相同的版本。否则会产生几何特征丢失或精度下降,最常见的如:圆弧和样条曲线变成折线、曲面间有缝隙等。
STEP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八十年代负责制定的,吸取了IGES许多经验教训,支持几何体和装配结构,以及更多的工艺信息,更全面、更庞大。据专业机构对一些零件进行测试以验证曲面偏差,在UG、CATIA、Pro/ENGINEER之间的转换,采用STEP的成功率为99%--100%,采用IGES的成功率为66%--98%。
如要减少转换过程出现问题,其中一个方法便是使用直接接口。直接接口可让系统直接读取另一系统的文件,如Delcam的PowerMILL就拥有CATIA、Pro/ENGINEER、UG等主流系统的直接接口。但必须保证输入软件要及时升级,以保持与输出软件的版本格式同步。2.3.2不完整模型的影响许多CAD使用者往往走捷径,以求缩短模型的造型时间。他们经常使用的技巧,是忽略相交面拐角处的圆倒角,甚至认为通过合适半径的刀具便可直接进行加工。实际上,如果采用这种方法,刀具必须刚好切进尖锐的拐角,这使刀具的负荷猛然增加,是刀具进行直线切削时的3--4倍。有些CAM系统可以提供解决的方法,比如用摆线的刀路方式,但最好避免出现这种现象,确保CAD模型准确地表示需要加工的形状。加工这类圆倒角最好使用半径较小的刀具,在一般情况下,刀具的半径是圆倒角的几何尺寸的30%或更小,使拐角处的切削刀具路径更加平顺,避免刀具突然转向。
4. 在模具制造过程中,TO、T1、T2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试模主要分为三个阶段:T0,T1...TN,V0。
1. 阶段T0:模具厂商自检确认。
目的:发现所有模具自身及设计问题。
达成要求:必须经PT和QC同意方可进行试模;原则上T0要能有正常程序的产品以供确认;进行重要关键尺寸测定(以需求/产品状况进行)。
2. 阶段T1...TN(经PT和QC确认同意方可进入):客户确认。
目的:通过初步确认,可用于EP/TA生产。
达成要求:满足用于EP/TA阶段要求;原则上解决T0所有问题;成型产品数原则为100pcs/穴;T1时模具厂需提供全尺寸测试报告给研发。
3. 阶段V0(经试模检讨会决定是否进入):客户验收模具及零件完整阶段确认。
目的:通过确认,可用于零件承认,具备量产性。
达成要求:依据《模具验收查检表》责任各单位提供资料。
(4)模具加工中什么是参考扩展阅读:
试模的主要步骤:
1. 查看料筒内的塑料是否正确无误,及有否依规定烘烤(试模与生产若用不同的原料,很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
2. 料管的清理务求彻底,以防劣解胶料或杂料射入模内。
3. 调整压力及射出量,以求生产出外观令人满意的制品,但不可跑毛边,尤其是还有某些模穴制品尚未完全凝固时。
4. 要耐心的等到机器及模具的条件稳定下来,即是中型机器可能也要等30分钟以上。可利用这段时间来查看制品可能发生的问题。
5. 螺杆前进的时间不可短于浇口塑料凝固的时间,否则,制品重量会降低,而损及制品的性能。且当模具被加热时,螺杆前进时间亦需酌予加长,以便压实制品。
6. 合理调整减低总加工周期。
7. 把新调出的条件至少运转30分钟,以至稳定,然后至少连续生产一打全模样品,在其盛具上标明日期、数量,并按模穴分别放置,以便测试其确实运转之稳定性及导出合理的控制公差(对多穴模具尤有价值)。
8. 将连续的样品测量并记录其重要尺寸(应等样品冷却至室温时再量)。
5. 问:模具加工中的圆刀、飞刀、铣刀、R刀、球刀都有什么类型和各的用途 请师父们详细说下,谢谢了!
常用模具铣刀种类及规格选用
铣刀,是用于铣削加工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的旋转刀具。工作时各刀齿依次间歇地切去工件的余量。铣刀主要用于在铣床上加工平面、台阶、沟槽、成形表面和切断工件等。
种类
铣刀按用途区分有多种常用的型式。
①圆柱形铣刀:用于卧式铣床上加工平面。刀齿分布在铣刀的圆周上,按齿形分为直齿和螺旋齿两种。按齿数分粗齿和细齿两种。螺旋齿粗齿铣刀齿数少,刀齿强度高,容屑空间大,适用于粗加工;细齿铣刀适用于精加工。
②面铣刀:用于立式铣床、端面铣床或龙门铣床上加工平面端面和圆周上均有刀齿也有粗齿和细齿之分。其结构有整体式、镶齿式和可转位式 3种。
③立铣刀:用于加工沟槽和台阶面等,刀齿在圆周和端面上,工作时不能沿轴向进给。当立铣刀上有通过中心的端齿时可轴向进给。
④三面刃铣刀:用于加工各种沟槽和台阶面其两侧面和圆周上均有刀齿。
⑤角度铣刀:用于铣削成一定角度的沟槽,有单角和双角铣刀两种。
⑥锯片铣刀:用于加工深槽和切断工件,其圆周上有较多的刀齿。为了减少铣切时的摩擦刀齿两侧有15′~1°的副偏角。此外还有键槽铣刀、燕尾槽铣刀、T形槽铣刀和各种成形铣刀等。
铣刀的结构
分为4种。①整体式:刀体和刀齿制成一体。②整体焊齿式:刀齿用硬质合金或其他耐磨刀具材料制成并钎焊在刀体上。③镶齿式:刀齿用机械夹固的方法紧固在刀体上。这种可换的刀齿可以是整体刀具材料的刀头也可以是焊接刀具材料的刀头。刀头装在刀体上刃磨的铣刀称为体内刃磨式;刀头在夹具上单独刃磨的称为体外刃磨式。④可转位式(见可转位刀具):这种结构已广泛用于面铣刀、立铣刀和三面刃铣刀等
具体的详细规格可以参考 木工刀具论坛 常用铣刀种类及规格选用 帖子内容
6. 在模具加工中,制定模具零件工艺规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在制订模具零件工艺规程前,应详细分析模具零件图,技术条件,结构特点以及该零件在模具中的作用等。
选择模具零件坯料制造方法。
初拟订工艺水平路线,注意粗,精加工基准的选择,确定热处理工序,划分加工阶段.在拟订工艺过程中,应正确选择加工设备,工具,夹具和量具。
根据工艺路线确定各加工阶段的工序尺寸及公关,确定半成品的尺寸。
根据坯料的材料及性能,计算或查表确定切削用量。
7. 模具加工的常见方法
摘要:本文介绍了模具零部件的机加工方法及工艺规程的制定,并以电器盒模具模芯高效数控加工工艺为例,结合自己多年的注射模具加工经验,精辟地介绍了模具零部件高效铣削加工工序的编制,希望对工程技术人员有一定的帮助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CAD/CAM 模具 加工 工艺
一、引言
在现代模具的成形制造中,由于模具的形面设计日趋复杂,自由曲面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因此对模具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不仅应保证高的制造精度和表面质量,而且要追求加工表面的美观。随着对高速加工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在机床加工、数控系统、刀具系统、CAD/CAM软件等相关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高速加工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模具的制造加工。高速加工技术对模具加工工艺产生了巨大影响,改变了传统模具加工采用的“退火→铣削加工→热处理→磨削”或“电火花加工→手工打磨、抛光”等复杂冗长的工艺流程。
但是,在实践中为了提高模具的加工效率,不能一味地去追求高速加工,有时为了节约生产成本与提高生产效率,必须采用高效加工方法,使一部分加工工序在普通机床上就可高效率完成。这样就要求设计者编制合理的模具加工工艺,以便提高模具的加工效率,降低模具的制造成本,减少模具的制造周期。
二、模具零部件的机加工方法
用机械加工方法加工模具零部件时要充分考虑零件的材料、结构形状、尺寸、精度和使用寿命等方面的不同要求,采用合理的加工方法和工艺路线。尽可能通过加工设备来保证模具零部件的加工质量,减少钳工修配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常用机械加工方法在模具零部件加工中的应用如表1所示。
表1 常用机加工方法可能达到的粗糙度及应用
三、模具高效加工工艺规程与策略制定
1.工艺规程制定
工艺规程必须针对加工对象,结合本企业实际生产条件进行制定,技术上要先进、经济上要合理。模具零部件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的一般步骤及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加工工艺规程
2.数控加工工艺策略
1)粗加工
模具粗加工的主要目标是追求单位时间内的材料去除率,并为半精加工准备工件的几何轮廓。在粗加工过程中通过利用国外先进的CAD/CAM软件可通过以下措施保持切削条件恒定,从而获得良好的加工质量。
(1)恒定的切削载荷;
通过计算获得恒定切削层面积和材料去除率,使切削载荷与刀具磨损速率保持均衡,以提高刀具寿命和加工质量;
(2)避免突然改变刀具进给方向;
(3)避免将刀具埋入工件。如加工模具型腔时,应避免刀具垂直插入工件,而应采用倾斜下刀方式(常用倾斜角为20°~30°),最好采用螺旋式下刀以降低刀具载荷;加工模具型芯时,应尽量先从工件外部下刀然后水平切入工件;
(4)刀具切入、切出工件时应尽可能采用倾斜式(或圆弧式)切入、切出,避免垂直切入、切出;
(5)采用攀爬式切削(Climb cutting)可降低切削热,减小刀具受力和加工硬化程度,提高加工质量。
2)半精加工
模具半精加工的主要目标是使工件轮廓形状平整,表面精加工余量均匀,这对于工具钢模具尤为重要,因为它将影响精加工时刀具切削层面积的变化及刀具载荷的变化,从而影响切削过程的稳定性及精加工表面质量。
粗加工是基于体积模型(Volume model),精加工则是基于面模型(Su rface model)。而以前开发的CAD/CAM系统对零件的几何描述是不连续的,由于没有描述粗加工后、精加工前加工模型的中间信息,故粗加工表面的剩余加工余量分布及最大剩余加工余量均是未知的。
因此应对半精加工策略进行优化以保证半精加工后工件表面具有均匀的剩余加工余量。优化过程包括:粗加工后轮廓的计算、最大剩余加工余量的计算、最大允许加工余量的确定、对剩余加工余量大于最大允许加工余量的型面分区(如凹槽、拐角等过渡半径小于粗加工刀具半径的区域)以及半精加工时刀心轨迹的计算等。
现有的模具加工CAD/CAM软件大都具备剩余加工余量分析功能,并能根据剩余加工余量的大小及分布情况采用合理的半精加工策略。CIMATRON软件提供清根加工(CLEAN UP)来清除粗加工后剩余加工余量较大的角落以保证后续工序均匀的加工余量。Pro/Engineer软件的局部铣削(Local milling)具有相似的功能,如局部铣削工序的剩余加工余量取值与粗加工相等,该工序只用一把小直径铣刀来清除粗加工未切到的角落,然后再进行半精加工;如果取局部铣削工序的剩余加工余量值作为半精加工的剩余加工余量,则该工序不仅可清除粗加工未切到的角落,还可完成半精加工。
3)精加工
模具的精加工策略取决于刀具与工件的接触点,而刀具与工件的接触点随着加工表面的曲面斜率和刀具有效半径的变化而变化。对于由多个曲面组合而成的复杂曲面加工,应尽可能在一个工序中进行连续加工,而不是对各个曲面分别进行加工,以减少抬刀、下刀的次数。然而由于加工中表面斜率的变化,如果只定义加工的侧吃刀量(Step over),就可能造成在斜率不同的表面上实际步距不均匀,从而影响加工质量。CIMATRON软件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是在定义侧吃刀量的同时,使用Clean Between Pass(清除刀间残留面积高度)来调整步距。Pro/Engineer 软件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是在定义侧吃刀量的同时,再定义加工表面残留面积高度(Scallop machine)。一般情况下,精加工曲面的曲率半径应大于刀具半径的1.5倍,以避免进给方向的突然转变。在模具的精加工中,在每次切入、切出工件时,进给方向的改变应尽量采用圆弧或曲线转接,避免采用直线转接,以保持切削过程的平稳性。
四、高效加工实例
在现代化的模具生产中,随着对产品功能要求的提高,产品内部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相应的模具结构也要随之复杂化。
下面阐述了在电器盒塑料模具制造中所采用的新的设计制造工艺方法路线:首先利用Pro/ENGINEER或CIMATRON等先进的CAD/CAM软件进行产品的3D图形设计;然后根据产品的特点设计模具结构,生成模具型腔实体图和工程图;再在CIMATRON中根据模具型腔的特点绘制CNC数控加工工艺图,拟定数控加工工艺路线,输入加工参数,生成刀具路径;最后进行三维加工动态仿真,生成加工程序,并输送到数控机床进行自动加工。
在实际加工时需用内六角螺钉将四个方铁块固定于模芯上,然后再将这四个方铁块固定在机床工作台上即可。
图1 电器盒模芯图
以下就以电器盒模具动、定模芯(如图1所示,动模芯材料为P20,定模芯材料为2738,经调质处理,硬度为HRC32左右)为例,重点体说明这一加工流程。为减少篇幅,本文假定从生成三维加工工艺模型后开始,只涉及数控铣削加工部分。
表3 动模芯数控加工工序
表4 定模芯数控加工工序
五、结束语
数控编程是目前CAD/CAPP/CAM系统中最能明显发挥效益的环节之一,其在实现设计加工自动化、提高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缩短产品研制周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CIMATRON或Pro/ENGINEER等先进软件进行三维建模,然后根据模具型腔的特点,确定模具型腔、分模面,生成模具型腔实体图、工程图、加工工艺图。根据CAM系统的功能,从CAPP数据库获取加工过程的工艺信息,进行零部件加工工艺路线的控制,输入加工参数,然后再在CAM中编制刀具路径,进行三维加工动态仿真,生成加工程序并输送到数控机床完成自动化加工。
这些加工步骤是现代化模具生产的过程和发展趋势,它使复杂模具型芯的生产简化为单个机械零件的数控自动化生产,全部模具设计和数控加工编程过程都可以借助CAD/CAM软件在计算机上完成。它改变了传统的模具制造手段,有效地缩短了模具制造周期,大大提高了模具的质量、精度和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伟光主编.现代制造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塑料模具设计手册编写组.塑料模具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8. 谁能介绍下注塑模具加工是什么
绍俊模具为你解答:注塑模具加工是先将塑料加入模具中,然后模具沿两垂直轴不断旋转并使之加热,模内的塑料在重力和热能的作用下,逐渐均匀地涂布、熔融粘附于模腔的整个表面上,成型为所需要的形状,给冷却定型而制得。
9. 模具的加工种类
1.粗加工
粗加工策略需要根据毛坯的类型和模具型面的情况而定。如果毛坯为锻件或钢件,那么粗加工最好先选用区域清除模型加工,将毛坯的大部分余量去除掉,得到均匀的毛坯余量,为后序加工提供方便。
2.半精加工
半精加工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精加工时余量均匀,最常用的方法是先算出残留材料的边界轮廓(参考刀具未加工区域的三维轮廓),然后选用较小的刀具来加工这些三维轮廓区域,而不用重新加工整个模型。
3.局部精加工
局部精加工一般是指清角加工。清角加工应采用多次加工或系列刀具从大到小的加工方法。
4.精加工
在精加工中,除非模具型面高度变化比较大,否则最好选择平行精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