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模具制造方法有哪些
精度要求高的模具需要使用高精度的数控机床加工,而且模具材质、成形工艺都有严格要求,还需使用 CAD / CAE / CAM 模具技术去设计、分析。有些零件由于成型时有特殊要求,模具还需使用热流道,气辅成型,氮气缸等先进的工艺。制造厂家应具备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及数控仿型铣设备,高精度磨床,高精度三座标测量仪,计算机设计及相关软件等。 一般大型冲压模具(如汽车复盖件模具)要考虑机床是否有压边机构,甚至边润滑剂、多工位级进等。除冲压吨位还要考虑冲次、送料装置、机床及模具保护装置。
上述模具的制造手段及工艺不是每个企业都具备和掌握的。在选择协作厂家时一定要了解它的加工能力,不但看硬件设备,还要结合管理水平、加工经验以及技术力量。
对同一套模具,不同厂家报价有时有很大差距。你不该付出高于模具价值费用的同时,也不应该少于模具的成本。模具厂家象你一样,要在业务中取得合理的利润。订制一套报价低得多的模具会是麻烦的开始。用户须从自身要求出发,全面衡量。
避免多头协作,尽量模具制作和制品加工一条龙
有了合格的模具(试件合格),不一定能生产出批量的合格产品。这主要与零件的加工机床选型、成形工艺(成形温度、成形时间等)及操作者的技术素质有关系。有了好的模具,还要有好的成形加工,最好是一条龙协作,尽量避免多头协作。如果条件不具备,就要选择一方全面负责,在订合同时一定要写清楚。 更多的知识可以访问我们主页哦!
Ⅱ 一款塑胶产品,在模具排位时,怎么判断其中的零件出几个呀
一、模具排位
<1>.制品在内模的排位应以最佳效果形式排放位置,要考虑入水位置和分型面因素. 要与产品的外形大小、深度成比例.
<2>.制品到精框边的距离:
A).小件的制品:距离为25mm~30mm之间,成品之间为15mm~20mm,如有镶件则为25mm左右,成品间有流道的最少要15mm.
B).大件的制品:距边为35~50mm,有镶件最小为35mm,如1件钢件出多件小产品,则其之间的距离应12~15mm左右.成品长度在200mm以上,宽度在150mm以上其产品距边应不少于35mm.
<3>.制品排位时选择基准的原则:
A).优先选取具明显特征(如柱位、碰穿孔、骨位中)的部分分中. B).若选取PRO/E 3D基准时,要注明 CSO 或 CSI或DTM的名字. C).形状特别,难以确定基准的制品,要与CAM讨论再确定其基准.
D).制品基准与模胚中心一定要为整数,并在标注尺寸时于数字上加方框以示区别.
<4>.排位时确定内模精框X,Y坐标方向的原则:若内模精框长宽尺寸差明显,必须取较长一方之方向为X轴方向放置模胚排位,以配合工场机床加工方向,减少出错几率.
Ⅲ 对于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怎么做精益生产
受多批次小批量生产环境的影响,造成了上述的约束条件,在生产过程中要克服约束条件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加强横向设计管理及工艺
方法的多样化研究目前的设计T作都是基于纵向链条建立的,就是项目从上至下,单一产品、单一设计、单一生产,而实际上目前航天产品或多或少存在相似或相通的地方,无论结构设计、电器设计甚至整个系统的理论要求都有相似的地方,变相似为相通就町极大地降低生产管理的难度,这就需要建立横向设计管理系统,进行"基本模块"设计.例如在底盘的设计制造过程中,企业通常是以某一型号底盘的设计为主线开展工作,而实际上各型号的底盘在大体功能一致的情况下存在着一些结构相似的部、组件,如用于不同型号底盘的转向系零件之间仅存在外观尺寸的差异或仅是零件上一些孔位的差异,到了模具设计阶段,如果只考虑纵向设计,则每个零件都要进行一次模具设计,而如果进行横向设计,那么只需要设一套模具,通过加工消除多余尺寸即可.
要对加工方法进行多样化研究,保证一种产品在生产现场有多种可选择实现路径,如在目前的工艺理念中,为提高产品产出速度,通常会选择通过加工中心设备一次成型来实现,但实际上如果普通设备的精度可以保证,那么当出现资源冲突时,通过调剂一部分产品实现分流是最稳妥的办法.
当然,不能等到产品到达某工序时才考虑其工艺方法的可替代性,而是在投产前就提出可替代的方法,这样能较大地化解资源冲突的矛盾,促进生产有序推进.另外,要加强成组技术研究,使不同型号相似模块成批、成组加丁来保证加工效率和质量.比如工装是加工产品的辅助手段,通常设计工装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某一个产品的加工需求,而如果多个产品的加工需求具有通用性,在产品投产前先生产出具有通用性的工装,将会事半功倍.
2.抓住关键核心
虚拟制造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质量、进度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在过程中往往只提设计技术要求,产品设计制造出来后由于没有掌握核心,验收难度较大,有时候即使验收合格又存在不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因此,要保证虚拟制造满足需求必须进一步吃透技术,设计人员提出设计要求后,相关检验人员要对产品、实物进行详细分析,掌握关键数据和验收标准,如果短期内无法掌握,则要对虚拟制造产品进行跟产,摸清其关键数据保证产品满足需求,提高虚拟制造的符合性.
3.建立虚拟库存空间.加强外协及计划管理
提前介入是保证物料及时供应的最好办法.在目前的情况下,物资管理人员如果能提前了解产品的构成及主要性能,就能提前分析出影响生产的关键元素,提前做好相关准备.通常的习惯是设计人员在设计开始前提一个长周期物料备料清单,但对其它物料(非关键却是重要的物料)需求却相对滞后,然而这类物料町替代性相对较强且多型号均用,因此可考虑建立一个虚拟库存.分年度、季度对此类物资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型号共用的特点进行预订、预购,并列出物资明细,在到货周期上进行分段设计,等产品正式图纸下达后,可通过平衡计划的方式进行物资管理,降低因小批量、单件订货增加的成本及管理难度,保证物料的及时供应.
多项目并行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在一定时期内存在资源的漂移瓶颈.根据年度、季度策划和能力平衡,不同项目长期看是均衡的,但因某一项目出现技术上、质量上、管理上的失误,造成各关键路线周期、节点变化,使原有的资源瓶颈发生变化,就是所谓的资源瓶颈漂移问题.此时即使设备、人力资源满负荷也无法满足需求,资源在短期内也无法得到补充,外协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资源瓶颈带来的挑战.因此,要保障均衡生产就要加大外协管理的力度,要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做到各环节相互协调,保证生产需求.在外协管理中要积极注意市场环境的基本情况及其变化,保证做到"拿的出去,带的回来".
Ⅳ 求一套工厂里面完整的塑胶模具设计流程
注塑模具设计流程,下面就拿本人设计经验与思路跟你分析下:
第一步:产品分析与修改,确定模具结构,缩水图:
1、产品分析:开模方向,分模线与分模面,外形尺寸,厚度,拔模角度,倒勾及相应抽芯方式,进胶点与进胶方式,模穴数等等。
2、转工程图:用三维软件出图,一般建立三个视图:第一个主视图(后模表面投影),第二个第三个立体示意图(外表面和内表面)。其他视图按第三角法或第一角法摆放,剖视图(X和Y,剖切位置线通过重要位置中心,倒勾,柱位,孔位,枕位等等),保存文件DXF格式,到CAD打开标数处理。
3、缩水图:将上一步工程图镜像一次并且放大一个缩水率的倍数。(标明:MI,缩水率)
第二步:产品排位:在模具内怎样排列
考虑因素:模具长宽方位,产品模穴数,进胶位置,间隔(强度,放什么零件放得下)
先排第一个视图是后模侧俯视图抓主视图,第二个视图排前模侧俯视图,先把第一个视图中心线镜像到正右方然后抓后视图,然后排第三个X方向剖视图放在后模侧俯视图的正下方,第四个视图Y方向剖视图排在前模侧俯视图正右方。
第三步:模仁订购
根据产品的大小,生产批量,模穴数,抽芯机构等.
第四步:模胚订购
根据模仁大小与抽芯机构(侧),进胶方式与位置,前模是否有抽芯(开模动作,油缸),产品材料,顶出方式等等。
第五步:将模仁装配至模胚内
第六步:模仁与模胚安装与定位设计
第七步:分模线,枕位,镶件设计
第八步:如果客户产品有倒勾要设计抽芯机构如行位或斜顶设计
第九步:设计浇注系统(直接浇口,侧浇口,潜水口,牛角式,点浇口,扇形浇口,搭浇口等)
第十步:如果是细水口模具那么要设计开闭器与塞打螺丝
第十一步:排气系统设计(排气槽位置与产品溢边值大小)
第十二步:顶出系统设计(顶针,斜顶,司筒,顶块,推板,气顶等)
第十三步:冷却系统设计(水路样式如直通式,阶梯式,隔板式,螺旋式等)
第十四步:辅助零件开设(弹簧,垃圾钉,撑头,中托司,锁模板,扣机,边锁,平衡块,限位块,吊模孔,撬模坑等)
第十五步:检查与修改,视图补充与位置调整
第十六步:2D转3D分模或做全3D
第十七步:拆散件图(3D+2D)
第十八步:图纸审核,改图。
第十九步:图纸合格后打印归档
第二十步:图纸发给模具制造车间加工
以上模具设计从客户给3D图开始到设计出模具图到加工整个流程步骤,希望对你有帮助!
客户提供的图纸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客户给定审定的塑件图纸(二维电子图档)及技术规范要求(此时需要用三维软
件构建3D图)。
(2)给定3D图档,处理成2D图(出工程图纸)。
(3)给定样板(手板),此时需要测绘出2D和3D图。
以上是一般有三种,其中第二种情况最常见,就是客户产品设计师设计好了3D产品拿给你开模。
模具设计工程师需要绘制图纸有:成口工程图,缩水图,模具装配图,散件图,开模顶出示意图,改模图等,而且我写的就是按顺序排序
Ⅳ 如何让自己的设计批量化生产塑料
那要看你所要求的产品是什么材料的了?塑料制品包括好多种材料的,PP,PS,ABS,PVC等。。
塑料产品的生产流程大体是:先是设计出来样品(当然最好由设计图纸来设计,以便于以后开模),然后就是开模具的过程了,其中包括扫描抄数,画图,制模,试模,改模等过程。整个这个步骤大概需要一个月到2个月时间,如果外型不是很复杂的话,任何一个塑料模具加工厂都可以做的,以我估计价格在3-5万元左右(这是模具费)。
然后要求他们给你打几个样品出来,就是要生产的产品了。再谈下由他们生产的话,每只产品的单价要多少?如果价格可以的话,就由他们给你批量生产了。
当然你的单子不大,可以找一个小一点的模具加工厂。我相信他们应该可以给你做的。
塑料产品的制作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并且你的设计只是图纸形式的呢还是样本形式的呢?这个设计是玩具产品呢还是工艺品还是其它的呢?
如果你只有设计图纸的形式的话,要先找个手板厂给你做出手板,但一般的塑料玩具或是工艺品模具厂都有这样的部门,直接给他们设计,由他们做就可以了。
另一个问题就是,要和工厂谈好保密的工作。要签合同。
不然你的设计就可能被别人窃取。。
Ⅵ 模具设计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模具设计流程:
1、接受任务书:
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A:客户给定审定的塑件图样及其技术要求(二维电子图档,如AUTOCAD,WORD等)。此时需要构建三维模型(产品设计工作内容),然后出二维工程图。
B:客户给定审定的塑件图样及其技术要求(三维电子图档,如PROE,UG,SOLIDWORKS等)。只要出二维工程图。(为常用情况)
C:客户给定塑件样品,手板,实物。此时要求测绘塑件抄数处理,然后构建三维模型,再出二维工程图。
2、收集,分析和消化原始资料:
A:分析塑件
a:明确塑件的设计要求,通过图样了解该塑件所用材料,设计要求,对复杂形状和精度要求高的塑件的使用场合,装配及外观要求等。
b:分析塑件的成型工艺的可能性和经济性
c:明确塑件的生产批量(生产周期,生产效率)一般客户订单内有注明。
d:计算塑件的体积和重量。
以上的分析主要是为了选用注射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确定模具型腔数及模具加料腔尺寸。
B:分析塑料的成型工艺:
成型方法,成型设备,材料型号,模具类别等。
3、掌握厂家实际生产情况:
A:厂家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
B:厂家现有设备技术
C:成型设备的技术规范
D:厂家所常用厂商模具材料及配件的订购和加工处理方法(最好在本厂加工)
4、确定模具结构:
一般理想的模具结构:
A:工艺技术要求:几何形状,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等符合国际化标准。
B:生产经济要求:成本低,生产率高,模具使用寿命长,加工制造容易。
C:产品质量要求:达到客户图样所有要求。
资料拓展:
1、对所设计模具之产品进行可行性分析,以电脑机箱为例,首先将各组件产品图纸利用设计软件进行组立分析,另一方面可以熟悉各组件在整个机箱中的重要性,以确定重点尺寸。
2、对产品进行分析采用什么样的模具结构,并对产品进行排工序,确定各工序冲工内容,并利用设计软件进行产品展开,在产品展开时一般从后续工程向前展开。
3、备料,依产品展开图进行备料,在图纸中确定模板尺寸,包括各固定板、卸料板、凸凹模、镶件等,注意直接在产品展开图中进行备料,这样对画模具图是有很大好处的。
4.在备料完成后即可全面进入模具图的绘制,在备料图纸中再制一份出来,进行各组件的绘制,如加入螺丝孔,导柱孔,定位孔等孔位,并且在冲孔模中各种孔需线切割的穿丝孔,在成型模中,上下模的成型间隙,一定不能忘记,所以这些工作完成后一个产品的模具图差不多已完成了80%。
另外在绘制模具图的过程中需注意:各工序,指制作,如钳工划线,线切割等到不同的加工工序都有完整制作好图层,这样对线切割及图纸管理有很大的好处,如颜色的区分等,尺寸的标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件最麻烦的工作,因为太浪费时间了。
5.在以上图纸完成之后,其实还不能发行图纸,还需对模具图纸进行校对,将所有配件组立,对每一块不同的模具板制作不同的图层,并以同一基准如导柱孔等到进行模具组立分析,并将各工序产品展开图套入组立图中,确保各模板孔位一致以及折弯位置的上下模间隙配合是否正确。
资料来源:网络模具设计
Ⅶ 塑料件小批量生产怎么办用什么模具,比如几十,几百件的
塑料件小批量生产的话目前最好的技术方案就是3d打印,又好又快速价格也不贵,精速3d打印不错,手板模型3d快速出成品。几十几百件的适合硅胶复模技术,不用开钢模的费用。
Ⅷ 一套模具出一套产品怎么出,就是两个配合的零件产品!
冲压模具的凸模与凸模固定板的配合间隙为零间隙或过盈配合,凸模与卸料板的配合间隙为动配合,配合间隙根据凸模与凹模的冲裁间隙来确定,一般配合间隙应该小于或等于凸模与凹模的冲裁间隙;凸模与凹模的冲裁间隙根据冲压材料的厚度来确定,一般如果没有特殊的要求,冲裁间隙可以取料厚的8%~10%。
Ⅸ 用模具怎么生产产品
看你学的是什么模具了。
学五金模,就看这本〈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学塑料模,就看〈塑料模具工艺〉
书上会有关于模具怎么生产产品的内容。相对来说,模具要生产产品,都是要靠相关的压力机来完成的。
Ⅹ 我自己做了一种简单的塑料产品,想做几个模具,可是模具厂说要图纸,请问这图纸要什么样的呢
如果需要别人去开模具的 最好有详细的产品尺寸 重要位置 以及材料的要求 不是说用什么视图就行的 你最好给模具厂商完整的3D造型 或者直接给他们样品 要他们按照样品开发 在然后你的产品的环境是什么样子 高温 耐磨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