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实现高效的模具质量检测
当代模具加工制造行业发展迅速,随之同样发展迅速的还有模具行业的市场竞争--加工周期要求缩短、成本要求降低的情况下,对精度的要求不降反升!因此,除了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提升加工设备的生产能力,高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就越来越成为模具制造企业能否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
随着模具制造业的发展,模具测量技术的发展也相形相随。不同的测量技术和不同的测量设备根据模具制造的不同特点应运而生。从模具设计初期所涉及到的数字化测绘,到模具加工工序测量、修模测量,到模具验收测量和后期的模具修复测量;从电子类小尺寸模具到汽车类中大型模具和航天航空行业的大型模具测量,高精密测量设备无处不在。迄今为止,模具质量检测用到的测量设备不仅包括了经典的固定式高精密三坐标测量机,同时,因为模具制造的特点,各种适合现场在线应用的测量设备,如便携式关节臂测量机、高效白光测量机、大尺寸激光跟踪仪等测量设备也纷纷粉墨登场,并通过接触、非接触式测量,影像与激光扫描以及照相测量等探测技术满足模具产品的检测需求。
Ⅱ 模具品质是通过哪些指标可以评价出来确实有在改善
摘要 你好,很高兴能够为你提供帮助
Ⅲ 怎样判断一副模具质量的好坏
怎样判断一副模具质量的好坏?
模具质量的好坏相信是我们模具行业的朋友们最常关心的话题之一,因为模具质量的好坏、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我们模具制品的质量、迭代周期等方面。
若是模具质量不达标,造成不仅是模具损耗更换的费用,还有因此而造成的效率低下及产品不佳所带来的经济成本。那么,模具质量的好坏如何判断呢?一起来和泓美模塑来看看吧~~
五、样品尺寸和塑料模具尺寸的验收检查:
质量控制部门应在塑料模具测试后的24小时内进行产品检查并提交测试报告。报告应包括对产品尺寸,外观,注射技术和物理参数的全方位测试和分析。我们针对不同的产品使用不同的检验标准和工具。在我们的实验室中,我们对高压注入,高速注入,长时间自动运行测试等进行了不同的测试。品管部门针对拒收产品的修改和改进提出建议。我们泓美模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适用于塑料模具生产,并为越来越多的客户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随着我们对设备以及测量和测试仪器的不断改进,我们的产品检验趋于更加专业。
以上是泓美模塑对于“怎样判断一副好模具的好坏”发表的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Ⅳ 如何检验模具做的好坏,这样的图解就是牛
来料检验
1、模坯来料检验内容及方法
(1)外观检验:目视检验模坯外观是否有生锈、划伤、刀痕、表面粗糙等缺陷。
(2)检测各模板的厚度:模板厚度公差为±0.02mm,四个角的厚度相差0.02mm以下
(3)检测模框是否分中:检测模框四边厚度,相差0.02mm以下。
模坯
2、司筒来料检验内容及方法
(1)目视检查外观光洁度。
(2)试装检查司筒针与司筒的配合效果。
(3)检测司筒针及司筒的直径与长度。
(4)检测司筒的同心度,未注公差为∮0.02mm。
(5)按图检查司筒内孔的避空长度。
司筒及顶针
3、精加工钢材来料检验内容及方法。
(1)检查钢料是否做有明确标识(仓管员收货验收检查)。
(2)精料尺寸公差为+0.2mm。
(3)毛料尺寸公差为+1mm。
(4)平行度及垂直度0.02mm以下。
(5)外观不可有划伤、打痕、生锈、钝角等缺陷。
(6)硬度按指定钢材的硬度标准进行检测与判定。
模仁坯料
4、热处理来料检验内容及方法
(1)检测材料硬度,并按标准硬度要求进行判定。
(2)注意多测几个位置,以确认材料硬度是否均匀。
硬度检测
过程检验
1、铣床加工检验
(1)铣床开框,检测模框大小、深度及中心位置。
(2)运水,检查运水孔大小,公差±0.2mm;检查运水孔位置,公差±0.5mm。
(3)螺丝孔,检查螺丝孔大小,公差±0.2mm;检查螺丝孔位置,公差±0.2mm按图纸检查螺丝孔深度,再用螺丝试配检验。
(4)顶针避空孔,检查避空孔直径,避空0.5mm,公差±0.2mm;检查避空孔位置,公差±0.2mm。
(5)斜导柱孔,孔大小公差±0.2mm;孔位置公差±0.2mm;按图纸要求检查孔斜度。
2、车床加工检验
(1)按图纸要求检测加工部位。
(2)检查外观是否有弹刀现象及刀纹的粗细程度。
3、磨床加工检验
(1)按图纸要求检测加工部位。
(2)注意磨切烧坏及表面纹路粗糙度。
(3)磨床送检测工件前确认工艺。
工艺流程卡
(4)磨床送检工件检测前确认
清理碰数面、基准面杂物。每次工件加工前必须确认清楚基准面、碰数面等,并将基准面、碰数面的披锋、突点、杂物等祛除。
(5)工作台确认
平整工作台:每次工件检测前必须确认工作台平整,干净。
(6)工件基准测量及直角检测
(7)CNC测量
CNC测量时要确定胶位、封胶位、装配、插穿尺寸测量
4、电极检验
(8)电极要特别注意表面刀纹、表面粗糙度。模具大师公众号仔细对看3D图档,有没有形状漏加工,外观有明显缺陷时提出。
(9)电极要确认预留火花位是否正确,如图纸无要求,粗公单边留火花位-0.25±0.02mm,精公单边留火花位-0.07±0.02mm。
5、火花机加工检验
(1)目视检查外观,加工部位是否打到火花、各电极加工部位是否接顺、加工表面是否有砂眼、电极是否清角。
(2)检查加工部位深度及长宽方向是否加工到位。
(3)按图纸检查加工部位尺寸,仔细对看3D图档,有没有形状漏加工,外观有明显缺陷
EDM每次加工完后测量必须要确定胶位、封胶位、装配、插穿尺寸测量(插穿、碰穿面+0.02MM)
6、斜顶加工检验方法
7、行位加工检验方法
每次加工完后测量必须要确定胶位、封胶位、插穿尺寸测量
(插穿、碰穿面+0.02MM),仔细对看3D图档,有没有形状漏加工,外观有明显缺陷
Ⅳ 什么是模具分析
其实就是,分析一个产品,可以做成什么样的模具,模具分板就是看产品从哪个地方分型比较较好,可以有退拔,如果分析产品发现不能开模的话,那就要改产品了
Ⅵ 模具质量管理的重点在何处
导读现代化工业制造生产线安装有数以千计的小型传感器,来探测温度、压力、热能、振动和噪声。因为每隔几秒就收集一次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实现很多形式的分析,包括设备诊断、用电量分析、能耗分析、质量事故分析等。工业企业中生产线处于高速运转,由工业设备所产生、采集和处理的数据量远大于企业中计算机和人工产生的数据,从数据类型看也多是非结构化数据,生产线的高速运转则对数据的实时性要求也更高。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渗透到了工业企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条形码、二维码、RFID、工业传感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工业物联网、ERP、CAD/CAM/CAE/CAI等技术在工业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工业企业也进入了互联网工业的新的发展阶段,工业企业所拥有的数据也日益丰富。因此,工业大数据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不比互联网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少,某些情况下甚至更为复杂。工业大数据应用将带来工业企业创新和变革的新时代。通过互联网、移动物联网等带来的低成本感知、高速移动连接、分布式计算和高级分析,信息技术和全球工业系统正在深入融合,给全球工业带来深刻的变革,创新企业的研发、生产、运营、营销和管理方式。这些创新不同行业的工业企业带来了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的洞察力。
Ⅶ 模具质量部门怎样建立一个规范的考核体系
1
、目的
1.1
提高模具车间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提前发现异常、迅速处理改善,确保及提高产品
质量
的综合能力
,围绕质量问题
持续改进,
降低质量成本,达到公司质量目标,促进各
项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保证质量体系和车间质量管理有效运行。
1.2
通过奖优罚劣的手段,对车间质量提高有突出贡献和圆满完成质量目标人员给予奖
励,对达不到质量目标,违法质量体系相关规定及质量事故相关责任人给予必要的处罚,
使之有效的达到激励全员参与,全员品管目的。
特制定本办法。
2
、范围
模具车间对模具质量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活动及人员。
3
、职责
3.1
模具车间及品质控制按以下条例相关规定负责监督本办法执行。
3.2
质量活动中如遇到本条例未涉及的问题,由模具主管提出处理方案,经领导
审核
批准
后执行。
4
、考核内容
4.1
车间所有人员
4.1.1
对及时发现质量事故隐患并向相关部门汇报或采取措施避免重大质量事故发
生的
人员综合考虑质量事故大小,是否属职责范围等因素给予奖励
20
—
100
元
/
次。
4.1.2
本月未出现任何质量事故,根据情况给予奖励
10
—
20
元
/
次。
4.1.3
发现技术文件,工艺文件等编写错误,避免产生严重后果的,视其影响程度给予奖
励
5
—
10
元
/
次。
4.1.4
发现检验员将不合格品判为合格的,避免减少质量损失的,视其影响程度给予奖励
5
—
10
元
/
次。
4.1.5
如发现上工序不合格品流入本道工序,经检验员核实后给予
5
元奖励。
4.1.6
应严格按照生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模具质量。对违规
操作造成质量不合格人员,视情节考核责任人
5
—
20
元
/
次
4.1.7
质量意识淡薄,品管员要求整改纠正质量问题时态度恶劣,试情节严重考核责任人
5
—
20
元
/
次。如造成产品不合格加质量不合格考核责任人
5
—
10
元
/
次。
4.1.8
加工完零件没自检的就送交品管员检验的,如果质量不合格,视其情节考核责任人5—10
元/次,并承担相应的返工或赔偿责任
4.1.9
应严格按照技术文件、工艺文件作业,加工前检查物料,加工完成后自检所加工零
件是否合格,发现自检不合格零件应立即自行纠正。若自检没有发现流入下工序,一经品管员发现考核责任人5—10元/次
4.1.10下道工序就是上道工序顾客,有权拒绝不合格产品流入本道工序。每位操作人员有责任检验前面工序零件加工质量,互检没能及时发现上一工序零件加工质量问题,继续加工的,则考核5—10元/次。
4.1.11经品管员检验不合格零件不得转入下工序,经事故责任人返修合格品管员检验合格后方可转入下工序。若被转入下工序,视情节考核责任人5—10元/次。
4.1.12对同一工序多人操作或班组操作时,产生的质量事故不能区分到个人时,由该组人员平均分摊或根据情况协调分摊考核金额。
4.1.13未检就进行本工序加工或装配时,视其情节考核责任人5—10元/次。
4.1.14本月加工零件不合格3次以上(含3次)操作人员,根据情节一次性考核责任人30—50元。
4.1.15对生产加工过程中以次充好、弄虚作假者不按权限私下处理或隐瞒质量事故问题等情况,经品管员发现视情节考核20—50元/次,并承担返工或赔偿责任。
4.1.16事故直接责任人员采取隐瞒、欺骗、更改图纸等手段,而导致检验员误判为合格品/项的,视情节考核责任人20—50元/次,并承担返工或赔偿责任。
4.1.17因失职造成质量问题的,隐瞒事故不报者对责任人考核10—20元/次。
4.1.18发现私自、人为的更改技术文件、工艺文件造成生产质量问题的视情节考核责任 人10—20元/次。
4.1.19对不按照技术文件,工艺文件加工造成质量事故的对操作人员考核5—10元/次。 4.1.20对因失职原因造成零件报废的考核视情节考核事故责任人20—50元/次,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4.1.21因设备、工装夹具等非计划性故障造成产品不合格,在自检时发现,不对操作人员进行考核,调试,维修完成后,方可继续加工,否则继续生产造成后续零件不合格,对操作人员进行10—20元/次考核。 4.2班组长考核
4.2.1班组长对本班组质量状况负全责。如出现批量质量事故或因员工质量意识淡薄产生的质量事故,班组长承担监督管理失职的责任,根据情节严重性,处罚按照直接责任人的1/3—1.5倍考核。
4.2.2收到品管员开具的“质量问题通知单”所要求整改的质量问题及隐患,班组长应该积极配合立即整改。如出现推搪、态度恶劣、不接受、不执行的对班组长考核10—20元/次,若因此造成质量事故的,另考核10—30元/次并承担相应返工或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还将追究车间领导责任。
4.2.3班组长应针对本班组的质量问题及质量事故,制定有效的纠正措施并进行整改,整改不力的,考核班组长20元/次。
4.2.4本月班组合格率(批次及件数)达到95%(含95%)以上的给予班组长30—50元奖励。
4.2.5本月班组不良率(批次及件数) 4.3现场考核
4.3.1应保存好加工图纸完整性,若送检零件无图纸或缺失造成无法检验而产生的质量事故考核操作人员5—10元/次
4.3.2送检零件应擦拭干净自检合格后放置于待检区,未将自检零件擦拭干净就送检人员,考核2元/次。
4.3.3加工自检完成后将交检的零件按规定整齐的摆放在指定的区域。严禁随意摆放任意 位置,一经发现考核操作人员2元/次
4.3.4来料待检区只用于供应商来料物资的摆放,操作人员不得将与来料不相关的物品放置 于来料待检平台。一经发现考核放置人员2元/次。
4.3.5生产现场因物品摆放有影响质量及隐患的,在品管通知后毫不整改的,考核2元/次,若因此产产生质量事故的视情节另考核质量事故5—10元/次。
4.3.6必须保护好零件各种标识及相关文件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如丢失造成不合格产品流入下一个工序或不能追溯到责任人时,视情节考核5—10元/次
4.4违反以上各项规定的责任人,每月考核最高限额为班组长300元,其余人员200元。奖励无最高限额 5、操作流程
5.1品管人员应严格按照本办法对质量有贡献、达到质量要求的人员给予奖励,对出现质量事故责任人进行考核,严禁徇私舞弊。
5.2 品管发现生产过程中出现或即将出质量问题及隐患时,品管员开具“质量问题通知单”通知车间整改,同时报告品质领导
5.3当出现出现质量事故,品管员对相应责任人开具质量事故考核通知单,品管保存,以备质量争议时使用。
5.4品管员月末根据质量事故考核通知单统计相应质量事故责任人考核金额及问题,交予领导。
5.5当质量事故责任人收到质量事故考核通知单,如对质量事故有争议,应当天向品质提出复检申请。逾期视为接受考核。
5.6复检合格者应及时取消对质量事故责任人的考核。 6、其它
6.1如对本办法相关内容有争议,对文件规定有异议或有修改意见,可以书面形式向模具品质领导提出申请,经主管领导审核,经理批准后执行。当异议或修改意见未给予答复前,必须无条件地严格执行。
6.2本办法如有未尽事宜,各个与模具质量相关人员均可以书面形式向模具品质领导提出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经主管领导审核,经理批准后执行。
6.3只要是与模具质量相关人员均有权越级反映质量问题和隐患,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 对其打击报复。
6.4本考核办法说明:奖罚只是手段,提高产品质量及全员质量意识才是最终目的。本考核办法对全体员工的考核以精神鼓励和思想教育为主、经济奖罚为辅的原则,奖罚公平、公正、公开。
6.5如对本办法有不明白之处,请咨询模具主管,由模具主管作出解释。
Ⅷ 如何根据拉伸件的质量分析修整模具
拉伸件产生缺陷的原因及调整解决办法如下表:
序质量问题号1 原因分析 解决办法 压边力太小, 凸缘起皱且制 压边力太小,凸缘部 加大压边力 分起皱, 件壁部破裂 分起皱,材料无法进 入凹模型腔而拉裂 凸缘平面壁部 材料受径向拉应力 减小压边力 ; 增 拉裂 太大造成危险断面 大凹模圆角半 拉裂 径;加用润滑剂 或增加材料塑性 制件边缘呈锯 毛边边缘有毛刺 齿状 修整毛坯落料模 刃口 2 3 4 1.调整定位 制件边缘高低 。
毛坯中心与凸模 1.调整定位 2.校匀间隙和修 不一致 中心不重合或材料 3 校匀间隙和修 厚度不均匀 整凹模圆角半径 4 凹模圆角半径和 模具间隙不匀 模具圆角半径太小, 危险断面显着 模具圆角半径太小, 加大模具圆角半 压边力太大, 变薄 压边力太大,材料受 径和间隙 , 毛坯 径向拉应力引起危 涂上合适的润滑 险断面缩颈 剂 凹模圆角半径太小, 制件底部拉脱 凹模圆角半径太小, 加大凹模圆角半 材料处于被切割状 径态 凹模圆角半径太大, 制件边缘皱折 凹模圆角半径太大, 减小凹模圆角半 拉伸过程的未阶段 径或采用弧形压 脱离了压边圈但尚 边圈 未越过凹模圆角的 材料压边圈压不到 材料压边圈压不到, 起皱后被继续拉入 凹模形成边缘皱折。
1.钻扩出气孔 制件底部凹陷 1.钻扩出气孔 2.修整顶料装置 或呈歪扭状 出气孔太小堵塞 2.修整顶料装置 2. 顶料杆与制件接 触面太小, 触面太小,顶料杆太 长 锥形件或半球 拉伸开始时大部分 加大压边力或采 形件侧壁起皱 材料悬空加之压边 用拉延筋 ; 减小 力太小, 力太小,凹模圆角半 凹模圆角半径或 径太大或润滑油太 加厚材料 多使径向拉应力减 小,切向拉应力加 大,材料失稳而起皱 5 6 7 8 9 模具圆角半径太小, 10 矩形件角部破 模具圆角半径太小, 加大模具角部圆 裂 间隙太小或制件角 角半径及间隙或 部变形 增加拉深次数 (包括中间退火 工序) 工序) 11 矩形件角口上 毛坯角部材料太多 减小毛坯角部材 部被拉脱 或角部有毛刺 料或打光角部毛 刺 毛坯不平整, 12 制件底部不平 毛坯不平整,顶料杆 平整毛坯 , 修整 与制件接触面太小, 整 与制件接触面太小, 顶料装置 缓冲器弹力太小 角部间隙太小, 13 矩形件直壁部 角部间隙太小,多余 放大角部间隙 , 分不平整 材料向侧壁挤压失 减小直壁部分间 去稳定而起皱 隙 14 制件壁部拉毛 模具工作平面或圆 须研磨抛光模具 角半径上有毛刺, 角半径上有毛刺,毛工作平面或圆 坯表面或润滑油中 角 , 清洁毛坯, 使 清洁毛坯 , 有杂质, 有杂质,拉伤制件表 用干净的润滑油 面 15 矩形件角部向 材料角部压边力太 加大压边力或增 内折拢局部起 小,起皱后拉入凹模 大角部毛坯面积 皱 型腔引起局部起皱 16 阶梯形制件肩 凸肩部分成形时材 加大凹模
Ⅸ 注塑模具重量的中心怎么找
模具上这么吊环有这么高的要求吗?偏一点点有什么关系呢,
Ⅹ 模具质量应该怎么检查模具质量包括哪些方面
模具质量:
1、制品质量:制品尺寸的稳定性、符合性。制品表面的
光洁度
、制品材料的利用率等
2、使用寿命:在确保制品质量的前提下,模具所能完成的工作循环次数或生产的制件数量
3、模具的使用与维修:是否属于最方便使用、脱模容易、生产
辅助时间
尽可能缩短
4、维修成本、维修周期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