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提高模具维修及时率
1、合理的设计。
2、适用的钢材。
3、合理的热处理工艺
4、合情的公差配合。
5、合理的装配手段。
6、良好的位置公差。
2. 如何控制模具新模修模次数
1、用较好的模具材料和模具标准件。
2、保证制造精度:
3、老手调试模具。
4、在精度有保证设备上使用。
5、熟练的操作工。
3. 怎样做好模具的预防性维修
做好模具的预防性维修方法
第一 首先你需要有模具造型,能看懂基本地模具结构
第二 每次停机前要提早10分钟关系水路,停机后喷防锈剂
第三 模具一些耐磨板注意是否需要上油
4. 如何减少产品修模次数
个人意见:1.对产品进行拔模分析,厚度分析,干涉分析,模流分析2.做结构手板,我想大部分公司做新产品都会做两手板,一个是外观手板,一个是结构手板,从中可以发现需要修改和不足的地方。3.部门评审会时候,最好叫上模具厂人模具设计的一起分析,给出一定的意见。4.模具厂的人也不能全信,要到模具图,排位图后,检查水口位是否影响外观以及装配。5.T1的时候最好多装配,多看,争取一次多解决发现的问题。
除了二楼说的外,还可以借助一些模流分析软件进行模拟填充计算,可以最大可能找出相应的缺陷从而提前预防;
5. 如何提升模具维修效率
提升模具的维修效率,是多个方面决定的,最重要的是先分析该模具生产的产品缺陷,产品上的缺陷到底是模具的什么原因造成的,分析出原因后,再去看模具上造成的现状是否是你分析后的吻合结果,如果是,修模的方案就很明了了,修起来也很快!
6. 模具维修怎么样提高达成率
主要是要测量准确,把需要维修的零件的磨损尺寸测量准确,需要修补的进行修补,需要更换的进行更换,需要抛光的进行抛光,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能达到一次维修成功,避免返工。
7. 如何学好模具维修
模具修理:
模具的修理指的是模具在不能满足预定的使用要求或制件不能满足质量要求的情况下对模进行的修复工作。此项工作由模具修理工完成。以下就几种模具常见的故障的修理方法及要求进行说明。
A、刀口崩刃:
模具在使用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崩刃,都会对制件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它是模具修理中最常见的修理内容之一,对刀口的崩刃修理步骤如下:
1.根据崩刃的情况,如果崩刃很小时,通常要将崩刃处用砂轮机磨大些,以保证焊接牢固,不易再次崩刃;
2.用相应的焊条进行焊接,目前我们采用的是D332焊条来对刃口进行堆焊。堆焊之前一定要选好修理的基准面,包括间隙面和非间隙面;
3.将刃口的非间隙面修平(参考事先留下的基准);
4.对照过渡件进行划线,如果没有过渡件可以用事先留下的基准进行粗磨间隙面;
5.上机台对间隙面进行修配,可借助粘土等辅助研配。在修配过程中一定要小心,开动压力机时尽量慢,必要时用装模高度调整向下开,以避免刀口啃坏的现象发生;
6.刀口间隙要合理,对于钢板冲压模,单边刀口间隙取板料厚度的1/20。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用板料试冲的办法来检验间隙的大小,只要剪切后制件的毛刺达到要求即可,一般情况下,毛刺大小的判定标准是,毛刺高度不大于板料厚度的1/10;
7.检测刀口的间隙面是否与剪切的方向统一;
8.间隙配好后,用油石将刀口的间隙面推光滑,以减小生产中板料与刀口的磨擦及废料下落的阻力。
B、毛刺:
制件在修边、冲孔和落料时易出现毛刺过大的现象,产生毛刺的原因主要为模具刃口间隙大和刃口间隙小两类:
间隙大时:断面光亮带很小或基本上看不见,毛刺的特点为厚而大,不易除去;
间隙小时:断面出现两光亮带,由于间隙小,其毛刺的特点为高而薄。
间隙大时的修理方法:
1.修边和冲孔工序采用凸模不动而修整凹模的办法,而落料工序时则以凹模为基准,即凹模尺寸不变,通过修整凸模的办法。以上的区别是为了保证产品尺寸不在修理前后受影响;
2.对着制件找出模具刃口间隙大的部位;
3.用相应的焊条(D332)对此部位进行补焊,以保证模具刃口的硬度;
4.修配刀口间隙(其方法与刀口崩刃的方法相同)。
间隙小时的修理方法:
1.具体的情况依据模具间隙的大小进行调整,以保证间隙的合理。对于修边冲孔模而言,采用间隙放在凹模的办法,而对于落料模而言就应采用放大凸模的办法,从而保证零件的尺寸在修理前后不变;
2.修理完成后,要测量其间隙面的垂直,并用板件试刀口间隙是否达到合理的要求。
对于冲孔模,其产生毛刺后,如果是凸模或凹模磨损,可以找相应的标准件进行更换,如果没有标准件,可以采用补焊或测绘进行制造。另外,特别指出一点,对于合金钢材料等焊接性能较差的材料,要进行特殊处理后再进行焊接,如:预热等,否则会引起模具的开裂。
C、拉毛:
拉毛主要发生在拉延、成型和翻边等工序。
解决方法:1.首先对照制件找出模具的相应拉毛的位置;
2.用油石将模具相应的位置推顺,注意圆角的大小统一;
3.用细砂纸将模具推顺部位进行抛光,砂纸在400号以上。
D、修边和冲孔带料:
修边和冲孔带料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修边或冲孔时模具的压料或卸料装置出现异常。
解决方法:1.根据制件带的部位找出模具的相应部位;
2.检查模具压卸料板是否存在异常;
3.对压料板相应部位进行补焊;
4.结合制件将焊补部位进行修顺,具体的型面与工序件配制;
5.试冲;
6.如果检查并非模具压卸料板的问题,可以检查模具的刀块是否有拉毛现象。
E、废料切不断:
针对废料切不断现象,首先分析其为什么切不断,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及时对废料进行清理,造成废料的堆积,最后在上修边刀块的压力下造成废料刀的崩刃,其修理的方法与修边崩刃的办法相似,在此就不作详细的介绍,只是在修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修边刀块的高度。如果修得太高,会造成刀块与上修边刀块干涉,从而造成废料刀块的再次损坏;如果修得过低,会形成废料切不断现象,故在修理废料刀时不光要考虑到刀块的间隙面,同时刀块的高度也很重要。其修理的难度比单纯的刀口崩刃难度要大。但是只要在修理前选定好基准面,修理起来还是可以得心应手的。
F、冲孔废料堵塞:
冲孔废料堵塞是在冲孔模中较常见的一类故障,产生的原因大概有:废料道不光滑、废料道有倒锥度、废料没有及时清理等。下面结合图片进行分析:
1、下模基座 2、冲孔凹模
如上图:出现废料堵塞的原因有:
1.A面或B面不光滑,其面上出现了加工纹等;
2.A面或B面出现倒锥度,造成废料道上大下小从而废料堵塞。
修理办法:只要保证A面和B面都处于光滑和等直径状态就可以保证废料不会被堵塞。
G、翻边整形制件变形:
在翻边和整形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制件的变形现象,在非表面件中一般不会对制件的质量产生多大影响,但在表面件中,只要有一点变形就会给外观带来很大的质量缺陷,影响整车的质量。
分析产生制件变形的原因:
1.由于制件在成形和翻边的过程中,板料发生变形、流动,如果压料不紧就会产生变形;
2.在压料力够大的情况下,如果压料面压料不均匀,局部有空隙的话,也会出现以上情况。
解决办法:
1.加大压料力,如果是弹簧压料可采用加弹簧的办法,对上气垫压料通常采用加大气垫力的办法;
2.如果加大压力后,在局部还存在变形的话,可用红丹找出具体问题点,检查是不是压料面局部出现凹陷等情况,此时可采用焊补压料板的办法;
3.压料板焊后与模具的下型面进行研配。
8. 如何减少冲压模具的修边切粉和压印
正常修边冲头和凹模间隙是料厚的10%,可根据实际材料适当降低至5%~8%,可有效减少修边产生的粉末,但是会影响冲头的寿命,容易产生毛刺,需多维护
压印问题主要检查压边的块结合的地方有没有高低差,磨平即可
9. 模具维修及保养方法
[叁]毛头过大
(1)刀口磨耗:重新研磨
(2)间隙过大:侧面大部分为擦光带,亮度较低,减小间隙。
(3)间隙太小:二次剪切面加大间隙。<;br />(4)对合切痕:改变接合à度或作段差或减小间隙。
(5)过於尖à:制品à度小於75度改变工程或间隙。
(6)材料过硬:更换材料或加大间隙。
(7)模具崩à:重新研磨。
(8)模贝不正:局部产生毛头或括伤。重新校正或修改模具。
[四]咬模
(1)模具松动:冲或模的移动量超过单边间隙。调整组合间隙。<;br />(2)冲模倾斜:冲或模的直à度不正,或模板间有异物,使模板无法平贴。重新组立或研磨矫正。
(3)模板变形:模板硬度或厚度不ì,或受外力撞击变形。更换新模板或是更正拆组工作法。
(4)模座变形:模座厚度不ì或受力不平均,导柱、导套直à度变异。研磨矫正或重灌塑胶钢或更换模座或使受力平均。
(5)冲模干涉:冲或模尺寸,位置是否正确,上下模定位有无偏差,组立后是否会松动,冲床精度不ì,架模不正。
(6)冲剪偏斜:冲头强度不ì,大小冲头太近,侧向力未平衡,冲半斜。加强剥斜板引导保护作用或冲头加大、小冲头磨短lt增加踵跟长提早支撑引导,注意送料长度。
[五]尺寸变异
(1)刀口磨耗:毛头太大或尺寸变大(切外形);变小(冲孔);平面度不好。重新研磨或更换冲模。
(2)没有引导:引导销或其他定位装置没有作用,送料机没有放松或引导销径不ì,无法矫正引导。定位块磨损,送距过长。
(3)冲模太短:弯à度变大,倒à不ì,成形不完全。
(4)逃孔不ì:受挤压或括伤或变形。清理逃孔或加大逃孔和深度。
(5)顶出不ì:送料不顺、料条弯曲、脱料不佳、上模拉料、加长顶出。
(6)顶出不当:顶料销配制不当,弹簧力不适当或顶出过长。调整弹力或改变位置或销数量;销磨短配合。
(7)导料不佳:导料板长度不ì或导料间隙太大,或模和放料机偏斜或模与送料机距太长。
(8
)下料变形:部份弯曲件不能容许料重叠,须每次落下,或碟形应变可用压力垫或剪斜à克服。
(9)弯曲变形:上弯弯处挤料;近接孔受拉力变形,受力不均弯à倾斜冲头不够长。
(10)冲剪变形:材料扭曲不平,尺寸增大或偏心不对称。
(11)撞击变形:制品吹出气压太强或重力落下撞击变形。
(12)浮屑挤压:废料上浮或细屑留在模面或异物等挤压变异。
(13)材料不当:料宽或板厚,材质或材料硬度不适当,也会产生不良。
(14)设计不佳:工程安排不好,间隙设定不良,除非变更设计,否则难以克服。
[六]模具损坏
(1)热处埋:淬火温度过高或不ì,回火次数温度时间不适当,淬火方式时间没把握住;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问题才出现。
(2)冲压叠料:料片重叠仍继续冲压,通常为剥料板破裂。
(3)废料阻塞:落料孔未钻或尺寸不符或落在床台未及时清理,以冲头和下模板损坏较多。
(4)冲头掉落:末充份固定或悬吊,或螺丝太细强度不ì,或冲头折断。<;br />(5)逃孔不ì:冲头压板逃孔尺寸或深度不够,冲头和剥料板逃部不ì通常为剥料板损坏。
(6)异物进入:制品吹出弹回,模零件崩损掉落,螺丝突出模面或其他物品进入模内,都可能损坏下模、剥料板或冲头,导柱。
(7)组立错误:错装零件位置、方向而损坏。
(8)弹簧因素:弹簧力不ì或断裂或等高套不等高使剥料板倾斜,或弹簧配制不常,造成重叠冲打损坏零件。
(9)冲压不当:工作高度调整过低,导柱失油,料条误送或冲半料,周边设备如送、放、收料机损坏,空气管未装或未开,冲床异常等,所造成的损坏。
(10)维修不当:该换而未换或螺丝未锁紧或未按原状复原而造成上述各点发生
模具的保养
1、模具长时间使用后须磨刃口,磨时进刀不能太重,须加冷却水,以防刃口表面退火,应缓慢轻磨,磨清刃口即可。
2、模具磨后,刃口面要进行退磁,不能带有磁性,否则易发生叠片。
3、磨后要把刃口腔内的铁粉清洗干净。
4、检查紧固件、定位件、标准件的松紧情况,然后加油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