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轴心受压柱中箍筋布置的原则是什么
建筑工程柱箍筋布置要求有哪些:
1.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周回边箍筋应做成封答闭式;对圆柱中的箍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锚固长度la,且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末段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
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
3.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应小于6mm(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
4.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
5.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边纵向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图9-27)。
图9-27 矩形与圆形截面柱的箍筋形式
(a)方柱箍筋;(b)(c)方柱复合箍筋;
(d)(e)矩形柱复合箍筋;(f)圆柱箍筋;(g)圆柱复合箍筋
6.柱中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内的箍筋间距应符合规范规定。
B. 偏心受压构件钢筋怎么布置
在设计偏心受压构件时,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毫米,而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则不宜超过5%。对于圆柱结构,建议纵向钢筋沿周边均匀布置,数量不应少于8根,且至少保持6根。当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达到600毫米时,为了增强结构稳定性,需在柱侧面上增设直径为10毫米和16毫米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配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在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净间距应不低于50毫米,对于水平浇筑的预制柱,其纵向钢筋的最小净间距则应遵循本规范第10.2.1条关于梁的规定。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间距不宜超过300毫米。这一间距限制有助于确保钢筋的均匀分布,从而提高构件的整体承载能力。
此外,对于柱的侧面,建议在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位置上增设纵向构造钢筋,以增强构件的侧向稳定性。同时,复合箍筋或拉筋的设置可以有效分散应力,减少局部应力集中,提高构件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在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应均匀分布,以确保结构的均匀受力。
在实际施工中,需严格遵守上述钢筋布置要求,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还需注意钢筋的连接方式和保护层厚度,以满足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通过合理的钢筋布置和施工质量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偏心受压构件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可靠。
C. 柱中纵向受力钢筋应如何布置
1. 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2mm,且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超过5%。在圆柱中,纵向钢筋应沿周边均匀布置,数量不宜少于8根,且不得少于6根。
2. 当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超过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地配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3. 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对于水平浇筑的预制柱,其纵向钢筋的最小净间距可按照本规范第10.2.1条关于梁的相关规定来取用。
4. 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间距不宜大于300mm。
10.3.2 柱中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对于圆柱中的箍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本规范第9.3.1条规定的锚固长度,且末端应做成135度弯钩,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
2.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倍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箍筋直径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大直径的3/4(即d/4)且不应小于6mm。
3. 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的2倍,且不应大于1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度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
4. 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边纵向钢筋多于6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5. 柱中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9.4.5条的规定。
10.3.3 在配有螺旋式或焊接余挑环式间接钢筋的柱中,如计算中考虑间接钢筋的作用,则间接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80mm及dcor/5(dcor为按间接钢筋内表面确定的核心截面直径)且不宜小于40mm。间接钢筋的直径应符合本规范第10.3.2条的规定。
10.3.4 I形截面柱的翼缘厚度不宜小于120mm,腹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当腹板开孔时,宜在孔洞周边每边设置2至3根直径不小于8mm的加强钢筋。每个方向加强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被截断钢筋的截面面积。
10.3.5 腹板开孔的I形截面柱,当孔的横向尺寸小于柱截面高度的一半,孔的竖向尺寸小于相邻两孔之间的净间距时,柱的刚度可按实腹形截面柱计算。但在计算承载力时应扣除孔洞的削弱部分。当开孔尺寸超过上述规定时,柱的刚度和承载力应按照双肢柱来计算。
D. 框架梁柱,柱的纵向钢筋与箍筋应满足哪些
在设计框架梁柱结构时,对于柱中的纵向钢筋配置,需严格遵循以下原则。首先,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且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超过5%。其次,柱中纵向钢筋的净间距应至少为50mm,通常不宜超过300mm。在偏心受压柱的侧面上,当截面高度达到600mm时,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此外,圆柱中的纵向钢筋不宜少于8根,至少6根,且应沿周边均匀布置。
针对偏心受压柱,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间距不宜大于300mm。对于水平浇筑的预制柱,纵向钢筋的最小净间距应依据梁的相关规定来确定。
在柱中的箍筋配置方面,箍筋直径不应小于纵向钢筋最大直径的四分之一,且不应低于6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或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倍的纵向钢筋最小直径。柱及其他受压构件的周边箍筋应封闭式布置。对于圆柱中的箍筋,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特定锚固长度,且末端应形成135度弯钩,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倍的箍筋直径。
当柱截面短边尺寸超过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数量超过3根时,或截面短边尺寸不超过400mm但纵向钢筋数量超过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若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箍筋直径应不少于8mm,间距不应超过10倍的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同时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形成135度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少于箍筋直径的10倍。
在配有螺旋式或焊接环式箍筋的柱中,如果在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中考虑间接钢筋的作用,箍筋间距不应超过80mm及dcor/5,同时不宜低于40mm。dcor为按照箍筋内表面确定的核心截面直径。
具体梁柱节点的要求,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版)第124页至129页。
参考资料:《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版)
E. 圆柱的箍筋怎么布置,有没有圆形的箍筋
有的。圆柱的箍筋形式与柱子纵筋布置有关,当纵向钢筋采用圆内切正方形布置时,箍筋为矩形,但这种布置方式除特殊情况下很少用,多数是采用环形布置,箍筋也就采用圆形的或者螺旋箍筋。
F. 框架梁柱,柱的纵向钢筋与箍筋应满足哪些
9.3.1 柱中纵向钢筋的配置要求如下:
-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 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
- 柱中纵向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且不宜大于300mm;
- 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时,应在柱的侧面上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 圆柱中纵向钢筋不宜少于8根,不应少于6根,且宜沿周边均匀布置;
- 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9.3.2 柱中的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
-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纵向钢筋最大直径的1/4,且不应小于6mm;
-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钢筋的最小直径);
- 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做成封闭式;
- 圆柱中的箍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规范第8.3.1条规定的锚固长度,且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箍筋直径);
- 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边纵向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 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d,且不应大于200mm,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 在配有螺旋式或焊接环式箍筋的柱中,如在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中考虑间接钢筋的作用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80mm及dcor/5,且不宜小于40mm,dcor为按箍筋内表面确定的核心截面直径。
以上规定应遵循《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第124页至129页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