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砖混构造柱顶层锚固是12d 还是按锚固算请老师们给指点指点,谢谢了。
砖混构造柱顶层锚固应按照弯折90°长12d进行。以下是具体解释:
综上所述,砖混构造柱顶层锚固应按照弯折90°长12d进行,这是确保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在实际工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以确保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❷ 钢筋锚固是什么意思
钢筋锚固
钢筋的锚固是指钢筋被包裹在混凝土中,目的是使两者能共同工作以承担各种应力。在工程中常用“钢筋的锚固长度”一词,钢筋的锚固长度一般指梁、板、柱等构件的受力钢筋伸入支座或基础中的总长度,包括直线及弯折部分。
拓展资料;
相关选用
当钢筋为HRB335级和HRB400级其直径大于25mm时,锚固长度应再乘1.1的修正系数。
在地震区还应根据抗震等级再乘一个系数:抗震等级一、二级时系数为1.15;三级时系数为1.05;四级时系数为1.0。
混凝土中受压钢筋的锚固长度为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0.7倍。
以上是钢筋锚固长度的计算方法,在施工图中的设计说明部分,一般都有对钢筋锚固长度的要求,可以根据图中的要求进行检查。
钢筋锚固
钢筋锚固长度规范:在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中,受混凝土的极限应变值的限制,强度过高的钢筋发挥不出其全部作用(这正是混凝土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不设Ⅳ级钢筋的理论依据)。
所以,即便是Ⅳ级钢筋,其强度设计值也只能取到360N/mm2(与Ⅲ级钢筋相同),且当用于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时只能按300N/mm2取用。因此,高于Ⅲ级的钢筋的锚固长度取值按Ⅲ级钢筋即可。
Ⅳ级钢筋的塑性性能和可焊性比新Ⅲ级钢筋差,用在普通混凝土结构中并不合适,也不经济。
❸ 砖混结构中,梁的纵向钢筋应该锚入构造柱多长参照什么规范
砖混结构抄中,梁的纵向钢筋应袭该锚入构造柱多长?参照什么规范?
答:摘自《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
条文说明:
9.2.2 对于混合结构房屋中支承在砌体、垫块等简支支座上的钢筋混凝土梁,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简支支座,给出了在支座处纵向钢筋锚固的要求以及在支座范围内配箍的规定。与原规范相同。工程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有效的。
按9.2.2条及条文说明来看,如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简支支座还是梁垫为强!而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锚固长度符合9.2.2第1款要求时,当V不大于0.7ƒtbh0时,不于5d;当V大于0.7ƒtbh0时,对带肋钢筋不小于12d,对光圆钢筋不小于15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故砖混结构中,梁的纵向钢筋不一定锚入构造柱。构造柱是梁的支座,已属“半框架”了。
❹ 砖混结构单梁钢筋如何计算
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LaE时,必须弯锚,
算法1:hc-保护层+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负筋:
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
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内1/5,如果一共两排,第一排为通长筋,则第二排按LN/3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上排长度=2*净跨长/3+支座宽
下排长度=2*净跨长/4+支座宽
注:净跨长为左右较长的跨
架立筋长度=净跨-左负筋伸入长度-右负筋伸入长度+ 150*2
注: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搭接值取150MM。
构造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2*1.9d+2*max(10d,75mm)
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排数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下部钢筋
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1.9d*2+max(10d,75mm)*2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结构为二到四级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为60度
主梁高<=800mm a为45度
❺ 砖混结构的构造柱钢筋下部从弯折处算锚固在地圈梁多少 顶部从弯折处算多少参照那本图集
砖混结构都是非抗震结构
(1)一般按图纸要求时
(2)图纸无要求时,通常插筋拐弯按1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