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计算钢筋工程量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最主要是要把图看明白了,图上有的钢筋那是必须同要计算清楚,然后就是施工时回的措施筋不要答漏掉,比如马登等,再就是结构总说明里的一些附加筋,比如悬挑梁,板洞周边加强,构造柱,圈梁,暗梁里的都不要漏掉,然后就是钢筋接头要弄清楚了。
⑵ 钢筋对量常见问题
钢筋对量,就是甲乙双方的算量人员相互对比自个儿所计算出来的钢筋数量,找出不同点,查出差别的原因所在,究竟多在哪里或者少在哪里,最终达成一致结果,使之合法合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有针对性地对呢?!
方案与实际不一致情况
如基础底板支架与楼板马凳问题,这是老大难问题,每个项目都会遇到。
如有些省市的定额对支架和马凳有详细的规定和计算规则,这样较好处理。但有些地区没有这方面的规定,这样一来支架和马凳就成为了争议点。马凳没定额可依,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其实做得很不规范,有些施工单位也在方案上大做文章,实际做法与方案其实不是一回事。如方案设计是直径25的钢筋支架,实际可能采用直径20的钢筋。
设计与施工不一致情况
设计与施工不一致的情况较多,有些是无意中形成的,有的是有意为之,有的是因为施工难度大而自行取消了,有的是因为故意偷工减料。
如有的项目结构设计总说明要求在砌体墙的转角和交接处、门洞口两侧、墙端部等设置构造柱,但施工单位没在这些部位设置构造柱,我认为这不是钢筋工程量的问题,而是结构安全问题。
构造柱必须计量,没设置构造柱的墙必须返工重做,因为这不仅仅是涉及构造柱造价问题,而是住宅楼的结构安全和抗震性能问题,这是个重大问题。
还有设计规定墙垛长度小于200cm就则采用钢筋混凝土柱形式与混凝土墙整体浇捣,内设置直径8间距离200的钢筋,施工单位也没按总说明做。这个用砌体和用混凝土区别不大,施工单位用混凝土一次性浇捣反而好做,节省人工。
定额规则不详问题
如混凝土穿墙螺杆试验钢筋是否计量,定额确实是语言不详,模模糊糊。
实际对量中没统一的做法和口径,一般是这样操作:地下室外墙和人防墙穿墙螺杆需要计量,因为它一次性消耗在混凝土墙内,而其他部位的穿墙螺杆可以重复使用,所以不给计量,定额内有螺杆消耗量,不能再计算,否则,存在重复计算。
有些施工单位提出试验钢筋重量计入钢筋总量内。定额中有试验费,但试验钢筋不在试验费内,这是施工单位的一种不可回收的消耗,这个试验钢筋一般都送给了试验站了,累积的量是一笔不小数字。至于究竟该不该算,仍无解,一般都不计取,很少有施工单位提出这个要求。
规范理解不一致问题
钢筋计量和对量过程中,涉及规范理解问题占到一半以上,对总量的影响最大,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部分,一个钢筋翻样的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上,是钢筋翻样的核心竞争力,它需要深厚基础。
如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和训练,同时又需要一个不断研究和不断积累的过程,还需要其他方面的知识储备,有完善知识结构,它是个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职业,真正好的钢筋翻样是需要长期沉淀,不是能操作软件就可笑傲江湖。
如地下车库顶框架梁是否作屋面框架梁亦存在着分歧。
独立地下室,即上下不贯通,无上部结构,那么,不管设计师是否标注KL还是WKL,一律作屋面框架梁处理,计量时不以具体标注为准,而是以构件所在部位和受力原理为准。
独立地下室顶梁受力与屋面框架梁的受力原理相同。50cm的覆土不属于结构构件,且一般是松土,与框架梁没形成整体,对框架梁无压制作用或压制作用不明显,与贯通的框架柱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⑶ 工程对量基本原则、思路及注意事项
(一) 对量的一些基本原则
不论是手工对量、软件对量还是软件与手工对量,对量的一些基本操作流程还是相同的,先把一些原则性的共性的东西确定下来如钢筋采用什么接头,如土方的挖运填的界定。然后“从粗到细,先易后难,控大量调小量,求同存异,相互沟通。”以前常采用的搜查法不太适应新形势下对工程量的精度要求,现在更多是全面审核法。对量不仅是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从业者具有很高的建筑专业素养,一定的施工经验,对规范和定额的正确理解,精确快速计算工程量的技能还需要掌握沟通的技巧、谈判的艺术等等,在计算工程量时就要考虑后续的对量工作,尽量表达清楚,包括图纸号、名称、位置和构件的基本属性,每种量都要有据可依,对自己算的量要了如指掌。不论是什么量都要有充分的说服力,不能强加于人,只有得到对方认可签字才算对完量。每次对结束后都要有记录,解决了些什么问题,还有那些问题有争议,对增减的细目和原因要罗列清楚,这样对量过程就是可追溯的、可查的和透明的。最后参与对量的双方或三方在上面签字盖章,特别是涉及到争议和敏感的或者甲方拍板的问题,因为责任问题,对量的人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二)手工对量的流程和思路如果是手工对量,也是先对总量,如果比较接近就OK了,但这种情况是极少的,双方的量肯定有差异的并且往往有很大的差异,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冷静,有经验的预算员会很快发现、识别对方的错误,并做到有的放矢。“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些送审的资料做得极为隐蔽和巧妙,这就需要审价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和足够的耐心。如果不能精确定位对方的错误所在那么可以按构件按楼层按材料分别进行核对。先对各种构件的量,如柱梁板墙各自是多少,看看相差最大的是那种构件,如果是梁相差最大,那么就按楼层进行分解,看相差最大的是那个楼层,然后对这个楼层中的各种编号的梁进行核实,应该能很快地查清相差的原因,这个时候可能有意外的收获,就是能找出对方的有共性的问题。双方的计算式应该都能看得懂,但对帐时肯定有增减和修改。手工对帐的好处在于计算式清晰易懂,计算过程明白,符合人的思维习惯,但缺点在于重新汇总统计效率太低,从而影响对帐工期。手工算量和对量对于一些简单小型的工程还可应付,对于处理一些大型和复杂的工程会有一定的难度。(三)软件对量的流程和思路如果双方都是用软件做并且是用同一软件做,对量会方便轻松许多,这种情况我们一般互相交换文件,检查对方软件中计算设置是否正确,建模是否与图纸一致,参数输入是否正确,构件是否有遗漏,楼层设置是否正确,套用做法是否正确,代码是否选择正确等等,只要这些东西都做正确了,那么计算结果应该是基本对的。如果发现对方的准确率较低,就需逐个构件检查。只要仔细检查一定会发现计算的错误和漏洞。如果被对方发现了错误后就要勇于承认,不可固执已见。遇到双方意见无论如何磨合交流也不统一可以提交给领导,不能纠缠太久影响后面的工作。有些分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缩小。软件对量的优势在于它能实时提取所需要的数据,方便、直观、高效。未来的趋势必然是软件对量,手工算量和对量的落后方式必将淘汰。(四)混合型对量的注意事项所谓混合型对量就是指软件与手工对帐,这是我所遇到的最多的情况,因为我一般是用软件做的,而对方常常是用手工做的,现状也是手工算工程量的人是多数,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假如我是咨询方,对方是施工方,我一般是将文件拷给对方,或把各种明细明汇总表打印给对方,让对方检查文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集中起来形成书面的东西反馈到我这里,下次对帐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补充修改和增减,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做加法,因为对方如果发现我多算的地方肯定是不吭声的,所以我一开始做工程时都比较认真仔细,力求精确,最大程度地降低误差率,虽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最好把误差率控制在1.5%以内。如果对自己的计算结果没有十分的把握我建议不要轻易地把自己的文件拷给对方,以免带来不必要的审计风险。有人说既然我是审价应该是审对方的量,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这关键是由对方计算的方式所决定的,对方是用手工做的,在它上面做修改增减后重新计算汇总是个难题,而软件是不存在这问题的,并且软件计算是完全可信赖的,当然也不能过分依赖软件失去自我,对软件的计算结果也要复核其正确性。(五)新的对量方式现在还有一种先进的全新的对量方式就是网上对量,通过QQ或MSN进行实时远程对量,减少双方路途上往返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也为减少城市交通臃堵作点贡献。操作方式是主要是打开各自的算量文件和QQ或MSN,对照图纸逐项进行核对,可以截图,可以发汇总表,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有条件的可以进行视频对话,与面对面的对量效果是一样的。并且QQ上都有聊天记录,同样具有法律效果,避免对方反悔。网上对量超越了时空和地点的限制,延伸和扩大了结算对量的方式。尽管如此,网上对量结束后还需要进行签字盖章。网上对量对操作者的计算机水平的要求较高,还须有上网条件和软件算量的技能。(六)结束语根据我历年对帐的经验,计算结果的不同是必然的,相近是偶然的,相同是没有的。计算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施工方往往故意高估冒算,甲方和咨询单位往往算得比实际消耗还少,这是由于所处的立场所决定的。2、施工方对定额的理解不如咨询单位,但甲方、咨询单位对施工工艺不是很熟,这也会造成计算结果的差异。3、施工方对钢筋规范图籍的理解要比咨询单位要深,因为施工单位做钢筋翻样的人是直接参与施工管理过程的而甲方和咨询单位对钢筋规范图籍不是很熟,这样也会影响钢筋的量,对量时更是缺乏共同语言。4、对图纸的理解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一般施工方对图纸的理解要比咨询单位正确些,特别是对设计变更,许多咨询单位是很茫然而施工方一清二楚。这样必然会出现结果的不同。5、工程量计算的工具和方式不同也会造成计算结果的不同,同一工程用手工与软件计算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用不同软件也会有不同的计算结果,不同的人用同一软件计算结果也截然不同。6、施工单位送审的钢筋计算书往往是按施工的思路进行计算而甲方和咨询单位一般是按预算的规则操作,这种计算结果会有所不同。7、经验丰富的预算员与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计算出来的结果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新手计算漏项错算现象较普遍。有些大项目涉及数亿资金和几万吨钢筋,在对帐前就应制定周密的对量策略、计划和进度并且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度调整,以确保对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帐要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需要经验的积累,如何在对帐时取得主动,如何做到知彼知已,如何对症下药,如何掌控复杂的局面,如何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如何能不对帐就能把量定下来,如何快速准确地对量,如何化干戈为玉帛,如何做到各方满意,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如何熟练运用对量技巧等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对量流程和标准这样才会不断进步和成熟。
相信经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工程对量基本原则、思路及注意事项也是有了一定的认识。欢迎登陆中达咨询,查询更多相关信息。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⑷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是什么
内容如下:
1、HPB30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270N/mm²。
2、HRB335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300N/mm²。
3、HRB40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360N/mm²。
4、HRB50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435N/mm²。
5、钢筋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是钢筋由均匀形塑性变向局部集中塑性变形过渡的临界值,也是钢筋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
工程量计算规则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
(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XM,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
(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在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
(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35m计算。
⑸ 钢筋工程量计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注意的就是锚固长度,搭接长度,弯钩
⑹ 基础钢筋计算和对量及计算要点
一、基础钢筋计算和对量
1、独基的翻样和对量:
(1)当独基底板X向或Y向宽度=2.5M钢筋长度可减短10%,但对偏心基础某边自中心至基础边缘=1.25M时沿该方向钢筋长度=L-2*保护层。独基四周钢筋不缩减。
(2)当双柱独基和四柱独基柱距较大尚需在双柱间配置基础顶部钢筋或设置基础梁。
(3)柱截面内钢筋长度=净长+2*La;柱截面外钢筋长度=跨长+2*La.
双柱独基构造:
独基构造:
2、条基的计算和对量:
(1)双梁或双墙条基顶板尚需配置钢筋,锚固从梁内边缘起。
(2)当独基底板X向或Y向宽度>=2.5M钢筋长度可减短10%,但对偏心基础某边自中心至基础边缘=<1.25M时沿该方向钢筋长度=L-2*保护层。
(3)T和十字型条基布进1/4,L字条基满布。
(4)条基分布筋扣梁宽。
条基构造:
条基平面表示图:
3、承台及承台梁钢筋计算与对量:
(1)承台、承台梁钢筋弯折为10D.当桩内侧伸至端部直段长度>35D时不设变折。
(2)承台钢筋不缩短,长度为L-2*保护层。
(3)桩顶钢筋在承台内锚固长度为MAX(LAE,35*D)。
承台构造:
4、基础连梁的翻样与对量:
基础连梁有两种情况:
(1)一是不贯通基础,主筋在独基、条基和承台边缘开始锚固。
(2)二是贯通基础,纵筋在框架柱截面投影范围内锚固。
(3)贯通基础的连梁遇支座能通则通。
(4)一般来说:大支座不贯通,小支座贯通。
基础连梁的三种构造:
基础连梁贯通构造:
5、地框梁的翻样与对量:
地框梁是基础顶面以上室内地坪以下且以框架柱为支座的梁。地下框架梁以下的柱称地下框架柱。
有地框梁时柱加密从基础顶面至地框梁顶以上Hn/3 (柱净高/3)。
有地框梁时柱加密情况:
地框梁钢筋构造
(1)地框梁钢筋支座负筋与楼层框架梁不同:L=Ln1/3+Hc+Ln2/3.
(2)其余钢筋构造同楼层框架梁。
6、平板式筏基钢筋计算
基础纵向钢筋构造:
基础梁钢筋计算注意:当底部贯通筋出现不同配置的纵筋时配置较大一跨的底部纵筋须延伸至毗邻跨配置较小的跨中1/3连接区域。
梁高加腋是计算加腋,需要标注;侧腋是构造加腋,由施工方面实施,设计不注。
基础梁负筋计算:
(1)下部非贯通筋(中间跨)= max(1/3 Lo,a)*2
(2)下部非贯通筋长度(边跨)有外伸=max(1/3 Lo,a)+L-保护层+12*D;无外伸max(1/3 Lo,a)+(左支座-保护层)+(h-保护层*2)/2或15d(上部无连接时候)
(3)Lo取柱相邻两跨较大值,a取值:基础主梁a=1.2La+Hb+0.5Hc;基础次梁a=1.2La+Hb+0.5Bb
基础梁钢筋计算:
基础主梁侧面构造钢筋计算:
基础主梁箍筋设置范围:
基础主次梁端部外伸构造:
(1)梁上部第一排与下部底排纵筋伸至外伸边缘弯折,其弯折长度为12*d;
(2)上部第二排纵筋伸入边柱或角柱内弯折12*d;
(3)下部非底排纵筋伸至外伸边缘截断;
基础主梁端部无外伸构造:
(1)端部无外伸构造中基础梁底部与顶部纵筋成对连通设置,成对连通
(2)底部或顶部多出的纵筋伸至基础梁端部弯折,其弯折长度为15*d;
(3)端部无外伸构造中基础梁底部与顶部纵筋成对连通设置(可采用通长钢筋,或将底部与基部钢筋对焊连接后弯折成型),并向跨内延伸或在跨内支付宝区域连接,成对连通后,底部或顶部多出钢筋按下图构造。
基础次梁无外伸时构造:
(1)下部钢筋锚入基础主梁内la,当无法直锚时弯折;
(2)上部钢筋锚入基础主梁内为:max(12*d,bb/2);
(3)基础次梁端部第一道箍筋距基础主梁边50开始布置;
梁板式筏形基础无外伸构造:
(1)上部纵筋锚入基础梁内为:max(12*d,梁宽/2)
(2)下部纵筋伸至基础梁边缘弯折,弯折为15*d
平板式筏形基础无外伸构造:
(1)上部纵筋伸至基础边缘弯折,且总锚长≥la,弯折长度≥15*d
(2)下部纵筋伸至基础边缘弯折,其弯折长度max(1.7*Lae,h-bhc)
平板式筏基钢筋计算筏板边缘侧面封边构造:
梁标高变化时构造节点:
(1)上部第一排钢筋的锚固为:hc+c(高差)+La,其弯折长度为:c(高差)+ La
(2)上部第二排纵筋伸至对边,总锚长>la,当直锚(hc-bhc)≥la时,可不设弯勾;
(3)下部第一排纵筋应伸至低标高较高处的梁内满足la;其锚固长度为:hc-bhc+斜长+La,弯折长度为:Lw=斜长+La
两边梁宽不同构造:
(1)宽出部位的上下第一排纵筋成对连通配置;
(2)宽出部位的上下第二排纵筋伸至对边,总锚长≥la,当直锚≥la时,可不设弯勾;
二、基础计算要点
1、基础梁外伸时钢筋弯折长度为12D,无外伸时为梁高1/2,多出部分钢筋弯折长度为15D。
2、高低基础梁低跨钢筋伸入高跨内Lae。
3、基础梁底部负弯矩钢筋自柱中心线向跨内延伸的长度为跨度/3且>=1.2LA+梁高+0.5柱宽。
4、基础次梁无外伸时上部钢筋伸入支座(基础主梁)内为>=12D且>=支座宽1/2.基础次梁下部钢筋>=LA,外伸时上下部钢筋弯折12D。
5、梁板式筏形基础外伸时底板上部钢筋和中部钢筋>=12D且到梁中心线,下部钢筋伸到梁箍筋内侧+弯折15D。
6、平板式筏板外伸时上下钢筋弯折12D,U型封边筋长度:筏板厚-2*保护层+2*12D.交错封边纵筋弯折长度:板厚1/2-保护层+75。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⑺ 怎么手工算钢筋的工程量,算钢筋工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关键是自己看图集,看书籍,找图纸动手算。可以找大学的教科书借来看,或买本钢筋计算精讲的书,比如:《G101》 作者彭波,这本书专门讲 柱、梁、板、墙的钢筋计算。
邮件已发送完毕,请查收。
⑻ 钢筋工程量计算过程中需注意的要点是什么
真诚期待朋友们能给我指点一些钢筋工程量预算的要点。还有就是关于钢筋锚固钢筋计算是比较简单的工作,它的计算方法无外乎就是计算一根的长度,乘以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