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独立柱基础,里面包含哪些钢筋
独立柱基抄础,里面包含哪些钢筋?
答:独立“柱”基础,“里面”包含哪些钢筋?普通阶形独立基础:基础底板底部钢筋、基础底板底阶顶(基础顶面)部钢筋、柱插筋及基础中的不少于两道矩形封闭箍筋(非复合箍)。
再答本题普通阶形独立基础:该阶形截面独立基础里面的底板钢筋2400设其为Y向,另一向为X,基础底板底部配置:?级钢筋,Y、X向均为直径为?14,分布间距均为150:
基础底板底阶顶(基础顶面)部钢筋:上层(Y向)?级钢筋,直径为?12,分布间距200;下层(X向)?级钢筋,直径为?14,分布间距120;
柱插筋:未知。但告知要求:插至基础底板钢筋网片上且弯折150。
基础中的不少于两道矩形封闭箍筋(非复合箍):?级钢筋,直径为?10,2道。
㈡ 基础梁的纵筋包括哪些内容
底部纵向钢筋、上部纵向钢筋、腰部纵向钢筋、箍筋、腰部拉钩筋,有翼板版的还有板底横向受力钢筋权及板底纵向分布钢筋等。
计算步骤:
1、得到各跨梁的配筋包络后,即可按构造要求选择纵筋。
2、首先需要确定纵筋的间距。程序确定一排钢筋最小根数为Nmin=2根,一排钢筋最大根数采用直径为32mm间距为33mm,梁宽两边扣除两个保护层厚度计算得到Nmax。
3、程序首先根据Nmin计算钢筋直径,并选用钢筋直径小于25mm大于16mm的钢筋进行实配。如果直径大于等于25mm,程序增加钢筋根数到Nmin+1,如果到Nmax钢筋根数仍不满足,程序按两排钢筋进行配筋,如果两排直径为25mm的钢筋仍然不满足要求,程序自动增加钢筋直径。
㈢ 工程中常用钢筋有哪几类各是怎样分类的
配置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按其作用可分为下列几种:
1、受力筋—承受拉、压应力的钢筋。
2、箍筋—承受一部分斜拉应力,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于梁和柱内。
3、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内钢箍的位置,构成梁内的钢筋骨架。
4、分布筋—用于屋面板、楼板内,与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将承受的重量均匀地传给受力筋,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热胀冷缩所引起的温度变形。
5、其它—因构件构造要求或施工安装需要而配置的构造筋。如腰筋、预埋锚固筋、预应力筋,环等。
(3)基础钢筋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钢筋与墙的安装要求
1、墙的钢筋网绑扎同基础。钢筋有90°弯钩时,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
2、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两层钢筋之间,应设置撑铁(钩)以固定钢筋的间距。
3、墙筋绑扎时应吊线控制垂直度,并严格控制主筋间距。剪力墙上下两边三道水平处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4、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竖向受力筋外绑一道水平筋或箍筋,并将其与竖筋点焊,以固定墙、柱筋的位置,在点焊固定时要用线锤校正。
5、外墙浇筑后严禁开洞,所有洞口预埋件及埋管均应预留,洞边加筋详见施工图。墙、柱内预留钢筋做防雷接地引线,应焊成通路。其位置、数量及做法详见安装施工图,焊接工作应选派合格的焊工进行,不得损伤结构钢筋,水电安装的预埋,土建必须配合,不能错埋和漏埋。
参考资料:网络——钢筋
㈣ 公路基础钢筋构造包括哪些
桥梁墩柱以下的结构钢筋都是属于基础钢筋,如:桩基钢筋、承台钢筋、或者是地系梁钢筋。
㈤ 独立基础钢筋有哪些,独立基础钢筋有哪些知识
如果只计算基础的底板筋,方法不难.但要根据上部荷载和地耐力先算出基础底面积.这是最主要的.有了底面积,再按构造规定确定基础截面高度及形式.按构造要求先配出底板筋,然后按最不利情况验算一下.
㈥ 独立基础有什么钢筋,独立基础有什么钢筋知识
一般独立基础有底板的双格的底筋;柱子的插筋及箍筋。就怎么简单。(杯口基础除外)
㈦ 基础里面有什么钢筋,要全一点,求高手,求解。
楼上抄说的不错,补充一下。
一般垫袭层施工完成后先做承台钢筋笼,然后是基础梁(纵向钢筋、箍筋、弯起等),然后是底板钢筋一般双层双向(都是拉通的),部分梁或者后浇带、阳角部位有支座附加或者跨中附加钢筋,最后结构柱墙钢筋需要锚固入承台或者底板...
㈧ 基础梁钢筋都有哪些
底部纵向钢筋、上部纵向钢筋、腰部纵向钢筋、箍筋、腰部拉钩筋,有翼板的还有板底横向受力钢筋及板底纵向分布钢筋等。
㈨ 什么是基础和主体结构钢筋工程
基础和主体结构钢筋工程是基础钢筋工程和主体钢筋工程,就是基础和主体绑扎钢筋的工程。
钢筋工程的施工工艺:
1、钢筋制作
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筋砼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筋。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须征得甲方、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代换。
(1)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可结合冷拉工艺除锈。
(2)钢筋调直,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
(3)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4)钢筋弯钩或弯曲:
①钢筋弯钩。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钢筋弯曲后,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不大于下料尺寸,应考虑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对转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②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③箍筋。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箍筋调整,即为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或和,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包尺寸而定。
④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a.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b.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弯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c.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周长+箍筋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2、钢筋绑扎与安装:
钢筋绑扎前先认真熟悉图纸,检查配料表与图纸、设计是否有出入,仔细检查成品尺寸、心头是否与下料表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绑扎。
采用20#铁丝绑扎直径12以上钢筋,22#铁丝绑扎直径10以下钢筋。
(1)墙
①墙的钢筋网绑扎同基础。钢筋有90°弯钩时,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
②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两层钢筋之间,应设置撑铁(钩)以固定钢筋的间距。
③墙筋绑扎时应吊线控制垂直度,并严格控制主筋间距。剪力墙上下两边三道水平处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④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竖向受力筋外绑一道水平筋或箍筋,并将其与竖筋点焊,以固定墙、柱筋的位置,在点焊固定时要用线锤校正。
⑤外墙浇筑后严禁开洞,所有洞口预埋件及埋管均应预留,洞边加筋详见施工图。墙、柱内预留钢筋做防雷接地引线,应焊成通路。其位置、数量及做法详见安装施工图,焊接工作应选派合格的焊工进行,不得损伤结构钢筋,水电安装的预埋,土建必须配合,不能错埋和漏埋。
(2)梁与板
①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15mm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与纵向钢筋相同规格。
②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悬臂挑梁则箍筋接头在下,其余做法与柱相同。梁主筋外角处与箍筋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③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基础相同,双向板钢筋交叉点应满绑。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蓬、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及高度。
④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钢筋在上。
⑤楼板钢筋的弯起点,如加工厂(场)在加工没有起弯时,设计图纸又无特殊注明的,可按以下规定弯起钢筋,板的边跨支座按跨度1/10L为弯起点。板的中跨及连续多跨可按支座中线1/6L为弯起点。(L—板的中一中跨度)。
⑥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要有留有30mm,以利灌筑混凝土之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