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
第1章 绪论 1.1 平法的基本概念 1.2 钢筋计算的主要内容 1.3 在钢筋计算之前需要明确的几个概念和方法第2章 平法梁识图 2.1 平面注写方式 2.2 梁的集中标注 2.3 梁的原位标注 2.4 框架梁节点构造 2.5 “顶梁边柱”的节点构造 2.6 抗震框架梁箍筋的构造 2.7 简述一下非抗震框架梁的构造 2.8 非框架梁的构造 2.9 关于“大箍套小箍”问题 2.10 悬挑梁的构造 2.11 井字梁的构造 2.12 框支梁和框支柱的构造 2.13 关于梁的几个相关问题第3章 平法柱识图 3.1 列表注写方式 3.2 柱表 3.3 抗震KZ纵向钢筋连接构造 3.4 抗震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 3.5 抗震KZ中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 3.6 抗震KZ柱变截面位置纵向钢筋构造 3.7 抗震剪力墙上柱QZ纵向钢筋构造 3.8 抗震梁上柱LZ纵向钢筋构造 3.9 抗震KZ、QZ、LZ箍筋加密区范围 3.10 非抗震KZ、QZ和LZ简介 3.11 芯柱XZ配筋构造 3.12 框架柱的复合箍筋 3.13 框架柱的基础插筋 3.14 框架柱的纵向钢筋计算第4章 平法钢筋计算的一般流程 4.1 钢筋计算前的准备工作 4.2 平法钢筋计算的计划和部署 4.3 各类构件的钢筋计算 4.4 《工程钢筋表》的内容 4.5 工程钢筋汇总 4.6 《钢筋下料表》的内容 4.7 平法梁图上作业法 4.8 钢筋计算中常用的基本数据 4.9 关于地震和建筑抗震的基本知识第5章 平法板识图与钢筋计算 5.1 板的分类和钢筋配置的关系 5.2 04G101—4图集的板钢筋标注 5.3 楼板的钢筋构造 5.4 板下部贯通纵筋的计算方法 5.5 扣筋的计算方法 5.6 悬挑板的注写方式 5.7 无梁楼盖的平法标注第6章 平法楼梯识图与钢筋计算 6.10 3G101—2图集的适用范围 6.2 板式楼梯钢筋计算第7章 平法剪力墙识图与钢筋计算 7.1 剪力墙的一些基本概念 7.2 列表注写方式 7.3 各类墙柱的截面形状与几何尺寸 7.4 暗柱和端柱的钢筋构造 7.5 剪力墙身的基本构造 7.6 剪力墙暗粱AL钢筋构造 7.7 剪力墙边框梁BKl。配筋构造 7.8 剪力墙LL配筋构造 7.9 剪力墙洞口补强构造 7.10 剪力墙图上作业法第8章 平法筏形基础识图与钢筋计算 8.1 筏形基础的分类及其特点 8.2 梁板式筏形基础 8.3 平板式筏形基础 8.4 其他后记参考文献
Ⅱ 钢筋平法剪力墙计算。
剪力墙端为端柱钢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水平筋长度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伸至墙对边,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锚入端柱内,长度=墙净长+锚固
锚固取值:
当柱宽-保护层≥Lae时,锚固=Lae;
当柱宽-保护层<Lae时,锚固=柱宽-保护层+15*d。
图36
竖向筋根数
根数=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或2*50)/竖向筋间距+1
(图36)
八、剪力墙开洞钢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水平筋长度
长度=水平筋伸到洞口边-保护层+15d
03G101-1P16
水平筋根数
水平筋距离洞口边50mm或二分之一个间距
竖向筋长度
长度=水平筋伸到洞口边-保护层+15d
竖向筋根数
竖向筋距离洞口边50mm或二分之一个间距
拉筋根数
(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所占面积-暗梁面积-连梁所占面积)/(横向间距*纵向间距)
洞口加强构造
当矩形洞宽和洞高均不大于800mm时,洞口补强纵筋构造(图111);当设计注写补强纵筋时,按注写值补强;当设计未注写时,按每边配置两根直径不小于12mm且不小于同向被切割纵向钢筋总面积的50%补强,补强钢筋种类与被切割钢筋相同。
03G101-1P16、17、53
注:括号内标注用于非抗震
图37
-42
当矩形洞宽和洞高均大于800mm时,洞口补强纵筋构造
圆形洞口直径不大于300mm时,补强纵筋构造
圆形洞口直径大于300mm时,补强纵筋构造
注:剪力墙开洞除了洞口加强纵筋构造外,还有连梁斜向交叉暗撑构造和连梁斜向交叉钢筋构造两种情况,连梁斜向交叉暗撑的及斜向交叉构造钢筋的纵筋锚固长度为:La E或La,斜向交叉暗撑的箍筋加密要求适用于抗震设计(03G101-1P52)。
(图37) (图38)
(图39) (图40)
(图41) (图42)
九、连梁钢筋计算
剪力墙墙梁分为:连梁、暗梁和边框梁。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中间层连梁钢筋
纵向钢筋长度=洞口宽度+2*max{锚固,600}
03G101-1P16、51
锚固取值:
当柱宽(或墙宽)-保护层≥Lae时,锚固=Lae;
当柱宽(或墙宽)-保护层<Lae时,锚固=柱宽-保护层+15*d;
注:当连梁端部支座为小墙肢时,连梁纵向钢筋锚固与框架梁纵筋锚固相同。
图43
图44
图45
箍筋根数=(洞口宽度-100)/间距+1
顶层连梁钢筋
箍筋根数=(洞口宽度-100)/间距+1+(左锚固-100)/150+1+(右锚固-100)/间距+1
双洞口连梁钢筋
图45
(图43) (图44)
(图45) (图46)
十、暗梁钢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暗梁钢筋计算
当暗梁与端柱相连接时:
纵筋长度=暗梁净长(从柱边开始算)+左锚固+右锚固
锚固取值:
当柱宽(或墙宽)-保护层≥Lae时,锚固=Lae;
当柱宽(或墙宽)-保护层<Lae时,锚固=柱宽-保护层+15*d;
图47
当暗梁与暗柱相连接时:
纵筋长度=暗梁净长(从柱边开始算)+2*Lae(或La)
箍筋根数=暗梁净长/箍筋间距+1
(图47)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墙梁侧面纵筋和拉筋
当设计未注写时,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
03G101-1P51
当连梁截面高度>700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 ≤200;当跨高比≤2.5时,侧面构造纵筋的面积配筋率应≥0.3%。
图46
拉筋直径:当梁宽≤ 350时为6mm,梁宽>350时为8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竖向沿侧面水平筋隔一拉一;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墙梁对墙身钢筋的影响
竖向筋长度:剪力墙的竖向钢筋连续穿越边框梁和暗梁,因此暗梁和连梁不影响剪力墙的竖向钢筋计算。
水平筋根数:剪力墙水平钢筋连续穿过暗梁和连梁
拉筋根数=(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所占面积-暗梁面积-连梁所占面积)/(横向间距*纵向间距)
拉筋构造见03G101-1P35
十一、剪力墙变截面钢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竖向筋计算
墙身变截面下层竖向钢筋长度:层高-下层钢筋露出长度-板厚+锚固Lae(La)
竖向钢筋构造如图03G101-1P48
图48
墙身变截面插筋长度:1.5LaE+本层露出长度+与上层钢筋进行搭接(如采用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竖向筋根数: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或2*50)/竖向布置间距+1
Ⅲ 平法计算计算钢筋工程量
用的比较多的平法算钢筋量
钢筋的净用量=∑Li×gi(kg)
钢筋长度计算的通用计算公式:(按折线长度计算)
钢筋长度=构件图示长度-两端的保护层厚度+弯钩长度增加值+弯起长度增加值+搭接增加长度+锚固增加长度
A、钢筋的锚固、搭接与钢筋的类别和砼强度等级有关。
B、钢筋的弯钩:Ⅰ级钢筋应带180°的弯钩,每个弯钩的增加值为6.25d。Ⅱ级钢筋带90°的弯钩,按弯折长度计算。
C、钢筋的弯起增加值与弯起角度有关:一般弯起角度为45°;当梁较高时,可取60°;当梁较低量时,可取30°。
如果你还有不明白,或者不会计算,建议找人代算,有代算公司,也有代算私人,你也可以去平台委托,费用不等。
1、你可以搜索下小蚂蚁算量,能做工程量计算、预算,高质、高效
2、你可以在网上搜下预算造价单位,有一些单位做的比较好
3、你可以去第三方平台委托别人做,平台上注意防骗,你可以找单位、也可以找个人来做。
1、如果你只是计算工程量的话,选择算量公司划算
2、如果你是要造价,想省钱,可以现在找专业的算量公司计算工程量,然后再让人去套价,这样价格要低很多(上述的第二点最划算)。
3、钢筋算量时需要注意按照图纸来计算,都是工程算量时需要注意的。
Ⅳ 建筑工程里面钢筋量怎么计算
钢筋直径的平方乘以0.617得到米的重量。
再用米数乘以重量就可以了。钢筋理论内重量表
钢筋容 Φ6 ;kg/m 0.222
钢筋 Φ8 ;kg/m 0.3950
钢筋 Φ10 ;kg/m 0.6169
钢筋 Φ12 ;kg/m 0.8880
钢筋 Φ14 ;kg/m 1.21
钢筋 Φ16 ;kg/m 1.5800
钢筋 Φ18 ;kg/m 2
钢筋 Φ20 ;kg/m 2.4700
钢筋 Φ22 ;kg/m 2.98
钢筋 Φ25 ;kg/m 3.8500
钢筋 Φ28 ;kg/m 4.8300
钢筋 Φ32 ;kg/m 6.3100
钢筋 Φ36 ;kg/m 7.9900
钢筋 Φ40 ;kg/m 9.8700
钢筋 Φ50 ;kg/m 15.42 谢谢!记得给好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