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国对外国进口钢铁和铝制品征收关税,他的这几个军事
一场席卷全球的贸易战真的即将开始吗。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将对进口钢铁和铝制品加收关税之际,欧盟透露称将公布一份报复清单,对美国的一些产品加征百分之二十五的报复性关税,涉及金额高达35亿美元,不管美欧贸易战是否打响,美国总统特朗普都扣动关税班机,让全球紧张的关税计划美国终究还是签署了。
此消息一出,不仅美国国内钢铁和铝消费行业广泛抗议,亚洲,欧洲及北美多个国家和地区也威胁将会反击,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发表讲话称,欧盟必须反击,我们将反击。法国总统马克龙:采取违反国际贸易原则的单边规则寻求短期解决方案,在我看来,这是永远不会有好处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我们未来几天将继续与美国政府进行各层次的沟通,让他们明白这种意图是不可接受的。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这项决定在特朗普政府内部存在争议,部分高级顾问对此持反对意见,做出决定之前,美国白宫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路透社报道称一位了解讨论情况的人士称,由于政府立场一直摇摆不定,白宫整晚都处于混乱之中。
『贰』 帮忙翻译一下 重酬~
China-U.S. Trade Frictions in the Past Two Months
中美近两个月来贸易摩擦
U.S. Actions美国方面行动
On September 9, the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decided to levy a tariff on Chinese oil country tubular goods. The tariff ranges from 10.9 percent to 30.6 percent.
9月9号,美国商务部决定向旅枣中国制造的石油井管产品加收收10.9%到30.6 %不等的关税
On September 11, U.S. President Obama decided to levy three-year punitive tariffs on all imported car and light truck tires from China. The tariff rate is set at 35 percent for the first year, 30 percent for the second year and 25 percent for the third year
9月11号,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向所有从中国进口的轿车及轻型卡车用轮胎征收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在此期间,第一年税率为35%第二年为30% 第三年为25%
On October 28, the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announced its intention to impose a tariff of 7.44 percent to 12.06 percent on $269 million worth steel grafting and steel strands imported from China.
10月28号,美商务部宣布将对中国输美价值野镇旁为2亿6千9百万美元的钢制零部件及钢制绞线关税税率由7.44%提高到12.06%
On October 30, the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voted 6-0 in favor of an anti-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investigation on Chinese seamless steel pipes. The U.S. petitioners requested a 98.37-percent anti-mping ty against certain seamless steel pipes imported from China.
10月30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6票赞成0票反对一致通过针对中国输美无缝钢管的反倾销调查。美方上诉人要求对中国输美无缝钢管加收98.37%的反倾销税
On November 3, the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set preliminary ties ranging from 2.02 percent to 437.73 percent on imported steel wire decking from China to offset government subsidies.
11月3号,美国商务部对中颂橡国输美钢线税率从2.02%提高到437.73%,以抵消中国政府补贴
On November 4, the United States requested that the WTO establish a dispute settlement panel to rule on the exports of raw materials by China.
11月4号,美国要求世贸组织对中国有关原材料出口限制问题组成争端解决专门调查小组
On November 5, the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announced its intention to impose a 36.53-percent ty on oil country tubular goods from 37 Chinese companies and a preliminary anti-mping rate of 99.14 percent on procts of some other Chinese companies. This is the biggest trade action against China-made procts adop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5号,美国商务部宣布计划对中国37家公司输美石油井管征收36.5%3的关税;对其他中国公司输美倾销商品初步征收99.14%的反倾销税。这是有史以来美国政府针对中国产品采取的最严重商业措施
On November 6, the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announced its preliminary decision to levy anti-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tariffs on coated paper imported from China and Indonesia, as well as potassium pyrophosphate, monopotassium phosphate, potassium hydrogen phosphate imported from China.
6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宣布针对中国。印尼输美铜版纸征收初步的反倾销反补贴关税,列入加收反倾销关税的产品还包从中国进口的括焦磷酸钾。磷酸二氢钾。磷酸氢钾 产品
China's Response
中国的反应
On September 13, China's MOFCOM announced it would be launching an anti-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investigation on certain auto procts and chicken procts originating from the United States in accordance with Chinese laws and WTO rules.
9月13号,中国商务部表示根据中国相关法律和世贸组织调律,将对美国输华汽车产品和鸡肉产品展开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On October 12, the MOFCOM announced plans to impose five-year anti-mping tariffs on some polyamide-66 chips importe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Italy, Britain and France starting on October 13. The tariff rate is up to 37.5 percent.
10月12号,商务部宣布计划从十月十三号开始对从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进口的聚酰胺-66 集成电路征收为期五年的反倾销税,税率高达37.5%。
On October 20, the MOFCOM said that China would require a security deposit on nylon 6, or polycaprolactam, importe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the European Union, Russia and Taiwan.
10月20号,商务部称将对从美国欧盟俄罗斯以及台湾进口的尼龙-6即聚已内酰胺,收取保证金
On November 6, the MOFCOM announced plans to launch an anti-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investigation on cars and sport utility vehicles of 2.0 liter and above importe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11月6号,商务部宣布将对美国输华普通轿车,排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多功能运动车展开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叁』 入世十年来中国钢铁行业发生的巨大变化
为了适应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条款,中国政府2002年以来相继公布和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使我国的反倾销、反补贴走上了“有法可依”的道路,对中国钢铁工业来说,多了一种保护自己的武器。《对外贸易壁垒调查暂行规则》于2002年11月1日起开始施行,该规则可就外国政府所实施的贸易措施,是否违反多边贸易条约或双方签订的贸易协定,对中国产品有不合理障碍,或对其产品在外国市场竞争力造成不合理损害等情形进行调查,并可通过双边协商或遵循WTO相关机制解决。另外,中国遵循WTO规则,取消原来的钢铁产品进口许可证制度,以自动登记制度取代,但是为了防范国际钢铁产品大量倾销对钢铁产业的冲击,达到审慎把关的目的,建立了钢铁反倾销预警制度,相关预警指数也将陆续公布。
2. 中国钢铁行业首例进口保障措施实施
2002年3月以来,由于美国和欧盟相继宣布对进口钢铁产品采取保障措施,大量钢材涌入中国。2002年1季度,中国钢材进口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7.5%,比2001年4季度增长了12.9%。其中3月份比上年同期猛增30.86%。由于进口产品大量增加,导致钢材价格下落,2002年销售价格比2001年同期下降了7.78%,国内普薄板销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16.77%,使许多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下降幅度高达43.36%。为此,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及宝钢、鞍钢、武钢、首钢和邯钢联合向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正式提交了《关于对钢铁产品进行保障措施调查的申请》,2002年5月21日外经贸部决定对进口至中国的9类产品48个税号采取临时保障措施,期限为180天。即对9大类以板材为主的钢铁产品实施关税配额,以过去3年平均出口量为配额基数,关税配额内进口产品仍执行现行进口关税税率,超过配额的进口量加征7-26%的附加关税,中国此次钢铁产品保障措施调查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日本、韩国、俄罗斯和中国台湾省等。这是我国首例进口保障措施案立案,也是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后,第一次利用该组织的有关条款解决贸易争端,主动出击的“第一战”。
3 .对部分进口钢材的最终保障措施将于本月20日正式实施
中国临保措施于2002年11月24日到期,正式保障措施即将正式启动。保障措施只对热轧普薄板、冷轧普薄板 、彩涂板、非取向硅钢和不锈钢冷轧薄板五种钢材品种实施进口关税配额,对于超过关税配额总量进口的钢材将加征特别关税。并且,正式保障措施对热轧普薄板、冷轧普薄板和不锈钢冷轧薄板采取分国别配额方式,对彩涂板和非取向硅钢采取全球配额方式,对于进口量小于3%的发展中国家不实施关税配额。正式保障措施实施期限从2002年11月20日—2005年5月23日,在最终保障措施的两年半的时间里,特别关税税率是逐阶段降低的,但对比临时保障和最终保障措施第一阶段特别关税税率可以看出,彩涂板、非取向硅钢的特别关税税率上升,而热轧普薄板和冷轧普薄板两个下降,不锈钢冷轧薄板基本持平,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部分钢材最终保障措施分阶段特别关税税率与临时保障措施比较
品种
临时保障措施 最终保障措施
02.5.24-11.19 02.11.20-03.5.23 03.5.24-04.5.23 04.5.24-05.5.23
1.热轧普薄板 26% 10.30% 9.50% 8.70%
2.冷轧普薄板(带) 26% 22.40% 20.60% 19.00%
3.彩涂板 18% 23.20% 21.30% 19.00%
4.非取向硅钢 9% 20.20% 18.60% 17.10%
5.冷轧不锈钢薄板 18% 18.10% 16.70% 15.30%
在国际钢铁贸易保护日益加剧的今天,我国政府对部分钢铁产品实施保障措施,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和避免过量进口对我国钢铁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者损害威胁,另一方面也是为我国钢铁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未来发展赢得宝贵的时间,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我国钢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应对入世后外部环境的变化,积极运用WTO规则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加入WTO后的中国钢铁业
1 .国内钢铁企业纷纷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为迎接入世的挑战,国内钢铁企业纷纷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据统计,近年来国内钢铁企业投入2000多亿元用于产业结构调整。由于薄板是中国大陆钢材品种中的主要矛盾,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因此,“十五”期间,不少企业将增加以热轧钢板、冷轧钢板以及镀锌板为主的薄板生产设备。从热轧生产线看,目前,国内已有宝钢、鞍钢和武钢等10家钢铁企业共12条热轧钢板生产线,其年总生产能力为2300万吨, “十五”期间将分别在武钢、鞍钢、包钢、珠钢、邯钢等5家钢铁公司各新增设1条热轧钢板生产线,另外还将分别改造梅钢、本钢、武钢、攀钢等4家钢铁公司的4条热轧钢板生产线,到2005年生产能力将扩大到3820万吨。从冷轧生产线看,目前有7家企业共有7条冷轧钢板生产线,其年总生产能力为760万吨,“十五"”期间将在昆钢新建1条年产40万吨的可逆式轧机,改造鞍钢、武钢、攀钢、上海益昌钢厂等4家钢铁公司的4条冷轧生产线,其年生产能力增加260万吨,到2005年冷轧钢板年总生产能力将扩大到1020万吨。另外,国内共有10条镀锌钢板生产线,其年总产量为220万吨,“十五”期间将在邯钢新建1条30万吨镀锌生产线,改造武钢和攀钢2条镀锌生产线,其生产能力增加40万吨,到2005年镀锌钢板年总生产能力将扩大到270万吨。再建设一批涂层板生产线,届时,28套涂层板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将达到320万吨。还有一批现代化的大型高炉、转炉、大型轧机、板材轧机、板管轧机、高线轧机、连续小型轧机、超高功率电炉等正在加紧建设,它们将使中国钢铁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大大提高。
2 .入世以来钢材市场喜忧参半
——国内需求旺盛,出口低幅增长。 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房地产业、汽车业、船舶制造业和机电产品外贸出口发展势头强劲,带来了国内钢材生产需求旺盛。据统计,2002年1-9月份全国钢材消费量15500万吨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长22%,预计全年消费量将首次超过2亿吨关口。出口低幅增长,2002年1-9月,全国出口钢材39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1%。
—— 国内生产增势迅猛,进口压力更为沉重。 旺盛需求的拉动,加之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冲动,使得钢材新增资源始终强劲增长。2002年1-9月全国钢材产量1407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0%。预计全年钢材产量达到或接近19000万吨,占世界钢材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进口压力较为沉重,一方面由于内需的拉动,另一方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因为关税的下降和进口配额的增多,加之跨国公司加工企业向中国的转移,进口大幅度增长。1-9月全国进口钢材189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7.4%,预计全年进口量将超过2000万吨,比上年有较多增长。
—— 市场价格环比回升,部分品种出现大幅上涨 。中国加入WTO后,钢材市场价格基本与国际市场同步。在2002年美国启动“201条款”、 欧盟、北美和亚洲等国家纷纷提高进口关税,设置贸易壁垒后,日本、欧盟等钢材主产区被迫削减产量,中国实施的钢铁产品临时保障措施,客观上改善了供求关系,刺激了国际钢材市场价格的整体上扬,也带动国内钢材价格出现了明显回升。从各主要城市钢材挂牌价格情况来看,各类建筑用材价格普遍比年初上涨了200-300元/吨,各类板材价格比年初上涨了500-800元/吨,热轧薄板、中板等部分品种一段时期内甚至出现了暴涨,钢铁行业整体效益将有明显提高。
3 .外资加快进入
随着汽车、家电、轻工等行业快速发展,薄板材消费逐年增加,尤其是冷轧薄板、镀锌板、不锈钢薄板中更薄规格的品种进口逐年增加,正是有这些缺口,国外钢铁企业纷纷瞄准了中国钢材市场,加大投资力度。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在中国上海设立冷轧厂。韩国联合钢铁公司决定在中国建造联合钢铁分公司,名为Unionsteel,新上涂镀生产线专门生产涂镀产品,在此之前联合钢铁公司已在中国建了一条冷轧机组。日阪、兴业和日新制钢也于2002年7月初宣布,决定对合资建立的从事不锈钢和表面处理板加工业务的江苏省长富不锈钢中心增加投资。在外商投资规模稳定上升的同时,台商投资增势强劲,岛内钢铁企业十分看好中国大陆的投资环境。由于中国市场对镀锌板和涂层板的需求量剧增,台湾盛馀钢铁公司决定在华北渤海湾设厂。初步规划新厂一期产能达15万吨,以生产涂层板为主;二期为30万吨产能的镀锌板生产厂,投资规模将扩大至1亿美元,目标是占领华北、天津、北京等地市场;台湾省新贝斯特线材工业公司在大陆苏州投资的苏州新贝斯特线材公司,今年10月底将开始碳钢和不锈钢线材的生产。台湾中钢集团首家正式在大陆设置的分支机构--中贸上海分公司已于今年10月底揭牌。
目前,国外钢铁公司不仅介入镀锌板、盘条、大口径钢管、线材产品等,而且已经介入到环保业、物流业及信息产业,弥补了国内部分钢铁产品品种以及技术的不足的同时,也带来了国外新的营销理论和管理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钢铁企业的发展。
三、中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
世界钢铁研究所2002年10月7日提供的报告表明,中国的钢铁需求量将继续增加,2003年将消费世界钢铁产量的1/4,消费量可能要达到2.15亿吨,而2001年-2003年世界新增钢铁消费量2/3将来自中国。2002年中国的钢铁需求可望增长14.8%, 2003年则略减至10.3%。
1.钢材市场供需进一步加大,价格平稳
总体来看,2002年中国钢材消费增长主要有三大带动因素:一是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带动;二是国际经济增长的带动;三是世界生产基地向中国大陆转移和跨国公司在中国采购的带动。由于受到需求拉动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进口门槛的降低,新增资源也会保持较高水平,部分产品的增长甚至更为强劲,市场的买方格局不会发生大的变化。随着市场价格回升到相对高位,加之货源宽松,价格进一步上涨的空间不大。
—— 国内需求稳中有增,增长幅度出现回落
多方面的迹象表明,2003年国家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虽然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5年,迟早会淡出,但目前完全淡出的条件还不具备,至少明年还需要借助国债支持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近些年来财政赤字不断增多,国家财力有限,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亦难以增强。受其影响,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态势,但增长水平会出现回落。受其影响,与此相对应的钢材消费力度会有所减弱。
—— 国际需求好于上年,出口继续保持一定幅度增长。 2003年全球经济复苏速度加快,总体需求形势将好于今年。据世界经合组织近期所作出的预测,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7%和2.9%;其中美国为2.3%和3.2%;欧盟为1.1%和2.3%;日本将摆脱连续两年的负增长局面,今明两年均可达到1%左右的增长水平。 近来有迹象表明,2002年各国普遍实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松动的趋势。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前不久美国对进口钢材免税检查期延长。美国钢铁进口限制保护已经接近尾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松动,有利于出现一个较好的出口环境,2003年的外贸出口环境可能比今年要好一些,出口将继续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
—— 资源供给较为充裕,进口冲击加大。 当今的市场,是一个全球过剩的市场。一方面,我国普通钢材的生产能力庞大,增产潜力不小。根据测算,2003年全国钢材产量将突破2亿吨,占世界钢材产量的1/4,成为全球头号钢材生产国家。如果存在消费需求,钢材产量再增长10%,达到2.1亿吨也不成问题。另一方面,2003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2年,按照承诺,进口管制还要松动。2002年11月,我国只对冷热轧薄板等5类钢材品种实行保障措施,相对应原来的9大类产品有4类不在保障之内,因此,其进口量也会相应增加,还有迹象表明,今后我国扩大与周边国家的双边贸易,相应享受某些优惠政策,在此背景下,低价进口钢材,可能会使国内行业受到冲击。
—— 价格水平大体平稳,进一步上涨空间不大 。进入2002年4季度后,国际钢材价格持续上涨的势头减缓。国际市场上钢材的阶段性回升基本结束,对国内行情的“领涨”作用明显减弱。国际市场上由于减少产量和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刺激的涨价效应已经基本显现。尽管2003年初以后还存在价格向上调整的可能性,但其中的变数不小,如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走势,美国对伊拉克军事打击的时间及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等。因此,2003年的全球经济走势不太乐观。受其影响,全年钢材价格总水平大体平稳,继续大幅上涨的空间不大,部分产品价格环比还会出现回落,如果不出现大的意外情况,价格同比走势大体平稳。
2 .外资并购钢铁行业可能成为热点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各项法规和政策逐步与世界接轨,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国内市场潜力不断释放,对国际资金的吸引力增强;世界经济安全格局的变化和美国股市的下跌,都促使资金从美国外流。从实际使用外资的情况来看,今年中国将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2002年前9个月,中国合同外资金额68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4%,这就预示着新一年内中国实际使用外资还会保持较高的水平,但因为上年基数较高,估计难以出现像今年这样高的幅度增长。有人估计,2003年外资使用量在600亿美元以上。 出于降低成本和增强竞争力的需要,许多跨国公司把中国纳入其全球生产和采购链,除将本土或其它地方的生产部门转移到中国来外,还会加大在中国的采购力度。如福特汽车公司近期宣称,为了削减成本,到明年中期,他们将从中国购买数十亿美元左右的汽车零部件,以便有效地节约成本。正是跨国公司的这种战略调整,导致了对中国廉价零配件的需求,从而增加中国的钢材消费。更重要的是,外资并购是在我国加入WTO后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标志之一,对国家整个经济格局的影响持续而且深远,外资并购不是一个简单事件,它的时间跨度要用五年、十年来衡量,对钢铁行业的影响意义深远。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吸收更多的外资,还有独特优势。近日,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联合发布《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与此前出台的《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一并构成我国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的政策体系,将对调整和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产生重要影响,其相关政策也成为外资进入钢铁行业的催化剂。
『肆』 2002年美国的钢铁特保案的全过程是什么
2002年3月5日,美国总统宣布,对10种进口钢材采取保障措施,在为期3年的时间里,加征最高达30%的关税。[1]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WTO成员将本案提交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为"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2]
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是中国在WTO中第一案,是中国成为WTO成员后,使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争议,合法保护自己贸易利益的具体体现。这个案件标志着中国未来解决与其他WTO成员的争议,多了一条稳定、可预见的途径。对于作为贸易大国的中国来说,和平解决争议,与其他国家建立良好的贸易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案对中国不仅仅具有保护具体贸易利益的作用,而且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从2002年3月5日美国总统宣布采取措施,到2003年11月10日上诉机构作出最终裁决,认定美国的措施不符合WTO规定,历时近21个月。在此期间,8个起诉方与美国进行了依据《保障措施协定》的磋商和争端解决谅解(DSU)的磋商,经历了专家组程序和上诉审议程序。本案解决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程序和法律问题是非常独特的。因此,对于了解WTO的运作,特别是争端解决机制,以及了解中国参与WTO事务的方式等,"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都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
『伍』 1.为什么美国要实施钢铁保障措施案
1),中美钢铁保障措施案是我国入世后利用WTO 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 易纠纷的第一案,此案虽然美国败诉,但其国内钢铁产业得到了保护,我 们不应单从表面上看此案,从该案中我们应该有所启示,即利用WTO 规则 保护本国利益。 [关键词]保障措施;WTO 争端解决机制;WTO 规则;本国利益 2002 年3 月5 日美国总统宣布:对10 种进口钢材保障措施,在为期3 年的时间里,加征最高达30%的关税。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WTO 成员将 本案提交WTO 争端解决机构。争端方经过磋商、专家组审议、上诉审阶 段,上诉机构于2003 年11 月10 日作出最终裁决,认定美国的措施不 符合WTO 规定,至此,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落下帷幕,从宣布采取保障措 施起历时21 个月。美国对外宣称,美国钢铁行业在美国经济中起着重要 作用,但其他钢铁生产国一直对钢铁市场进行干预,对其钢铁业直接提供 财政支持,造成全球钢铁产量严重过剩,世界市场供大于求。因此,美国 钢铁产业受到严重的影响,财务困难,利润大幅下降,投资和市场份额收 缩,许多企业已经寻求破产保护。美国对钢铁进口实施暂时的保障措施, 是为了给美国钢铁产业提供一个机会,使之调整适应外国钢铁的大量进 口。但人们普遍认为,在将于2002 年11 月举行的国会中期选举中,总 统为共和党争取钢铁工人的选票,在OECD 中向久拖不决的钢铁全球限产 谈判施加压力,并且利用保障措施给钢铁业提供产业调整的机会等,是美 国采取保障措施的真正原因。 2),美国依据201条款对进口钢铁产品实施为期3年的保障措施,欧盟以及中国、日本、欧盟、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巴西等受到限制和损害的国家纷纷与美国磋商,并向WTO提出申诉.上诉机构对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做出最终裁决,裁定美国对进口钢铁产品实施保障措施违反了其在GATT 1994及《保障措施协定》下的义务.此案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第一次运用世贸规则来解决贸易争端,具有重要意义. 2002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首次在WTO框架内实施贸易保障措施,对国外钢铁产品的进口进行限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3),欧盟、中国等七个世贸组织成员将美国实施进口钢铁保障措施行为诉至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透过美国钢铁纠纷案,我们看到了完善保障措施立法,保护国内产业免受进口产品损害的重要性。通过对关国钢铁保障措施实施的合法性进行析评,论述了该案对我国的影响与启示,最后提出完善我国保障措施立法的建议。 作为WTO及其争端解决机制成立以来处理的最大、最复杂的案件,同时作为中国加人WTO后首次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来保护本国贸易和产业合法利益的"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①,也是涉及法律问题最多的一个案件.并且其所涉法律点几乎涉及了WTO<保障措施协定>中对每一个实质性条款的适用和理解.本案中,美方所实施的保障措施是否满足"未预见发展"的要求条件是决定本案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作为本案中一个重要的法律焦点问题,本文将时"未预见发展"如何进行认定也即其确定标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让其更好的作用于实践. 4),由钢铁措施案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利用WTO 规则“一箭多雕”,美国是WTO 中的一匹狼,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对 WTO 规则的精深掌握以及法律谈判经验和谈判人才是我们暂时无法相比 的,但是从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和其他一些涉及WTO 的案例如中美大蒜倾 销、蜂蜜倾销、自行车倾销案以及中美集成电路增值税案中,我们应思考 一些问题:运用WTO 规则保护本国产业是不是就不是WTO 良民?是不是 我们一味地遵守WTO 规则,一味地被动接受人家的指控人家就会良心发现 不为难我们?我们应不应该学着运用WTO 规则来维护我们国[1]家的利 益?我们能不能也学学美国,也“玩”一下WTO 规则?当然要“玩”就要对 WTO 规则真正的吃懂、吃透,才能真正地利用它,变不利为有利
『陆』 美国1.2万亿美元的大基建法案通过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该如何应对
7月28日,美国那高达1.2万亿美元的大基建法案获得关键进展,这样一来貌似美国将会迎来基建狂潮。也许是为了庆贺美国这一法案通过,中国随之送上了一份大礼,仅隔一天,中国相关部门于7月29日发布公告称,自8月1日起,中国要提高钢材出口关税,调整后的春含铬铁出口税率为40%,高纯生铁的出口税率为20%。
从根本上来说,美国这是自己挖坑自己跳,要不是为了转嫁危机,拼命印美钞,国际社会也不会有通胀的发生。中国借此机会优化产能,在高品质优质钢的发展上要走自己的路。由于中国钢铁转向确保内需,这样一来,美国只好拿着自己印的钞票去买自己一手造成的高价钢材,这样的画面叫人想起中国的一句老话: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柒』 美国对中国钢铝实行关税是什么意思
就是美国根据本国《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实施的对进口钢铁征收25%的关税,对进口铝产品征收10%的关税。
《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规定:美国商务部有权对进口产品是否损害美国国家安全启动调查。美国商务部2017年4月分别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启动“232调查”,并于2018年1月向特朗普提交了调查报告。
(7)美国怎么在中国进口钢材扩展阅读: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年前10个月,对美出口钢铁最多的六大经济体依次是加拿大、巴西、韩国、墨西哥、土耳其和日本。
来自中国的钢铁占美进口钢铁总量的约3%。美国铝业协会数据显示,去年1月至11月,加拿大、俄罗斯、阿联酋、中国和巴林是美进口铝产品的前五大来源地。
《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食品杂货制造商协会警告,征收高关税将打乱全球供应链,增加消费者成本。美国酿酒业组织啤酒研究所预计,研究所会员将因此裁掉2万个就业岗位。
美国建筑师学会说:“征收高关税将“急剧增加”建筑材料成本,削弱万亿美元基建计划的可行性。”
『捌』 美国的钢铁一般从哪里进口
美国是开放的自由经济国家,其进口的产品取决以市场,那里的物品价廉质高,就进口那里的。对于恶意倾销,实行税收调节。所以,美国的钢铁从世界各地都进口,包括中国。
『玖』 钢材进口需要哪些手续
钢材进口来手续:
一、自客户提供到货通知书、正本提单或电放保函及换单费、THC费等给我司,由我司代客户到所属船公司换取进口提货单。
二、准备进口报关所需单证
1.必备单证:清单、发票、合同一式一份、报关、报检委托书各一份。
2.从欧盟、美国、韩国、日本进口货物,如是木制包装箱的需提供热处理证书或植物检疫证书,如是非木制的提供无木制包包装。
3.税则所规定的各项证件(如进口许可证、机电证、重要工业品证书)
4.有减免税手册的提供减免税证明手册。
三、进口申报后如海关审价需要,客户需提供相关价格证明。如信用证、保单、原厂发票、招标书等海关所要求的文件。
四、海关打印税单后,客户需在7个工作日缴纳税费。如超过期限,海关按日计征滞纳金。
五、报关查验放行后,客户需及时到我司缴纳报关、报检代垫代办费。
※ 货物到港后十四日内必需向海关申报。如超过期限海关按日计征滞报金(按货物价值万分之五)超过三个月,海关将作无主货物进行变卖。
『拾』 美国对钢铁征收关税中国钢铁是涨还是跌
北京时间3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命令,15天后对美国进口的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和10%关税。该税针对向美国出口钢铁、铝的所有国家,但加拿大、墨西哥获得30天的关税豁免,后续是否延长将取决于正谈判中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进展。
特朗普政府一名官员表示,相关国家的关税豁免将带来其他国家关税的上升,以维持美国国内(钢铁和铝)生产商80%的产能利用率目标。
直接而言,这一政策对中国钢铁业和铝业的影响有限,尤其对钢铁业影响有限。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进口国。美国钢铁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进口钢铁产品3812.1万吨,同比增长15.4%。其中成品钢材2955.8万吨,同比增长12.2%。在成品钢材进口排名中,中国位列第7位,进口81.3万吨,较2016年下降5.7%,占美国成品钢材进口总量的2.75%。
中国钢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出口量也稳居世界首位。2011年以来,中国钢材出口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至2015年出口量到达顶峰1.12亿吨。2015年后,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及国内供给侧改革影响,钢材出口进入下降通道,2016年出口1.08亿吨,同比下降3.5%,2017年出口7541万吨,同比大降三成。
美国征收25%关税对中国钢铁出口影响有多大?
尽管出口总量一路上扬,但中国对美国钢铁出口却逐年递减。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兰格钢铁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出口美国钢材产品540万吨,占中国当年钢材出口总量12.56%;到2017年,中国出口美国钢材产品118万吨,仅占中国钢材出口总量的1.56%。在中国钢材出口国排名中,美国由2006年的第2位下降至2017年的第18位。
中国对美钢铁出口萎缩是受美国频繁的贸易调查影响。
美国是对中国钢铁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最多的国家。据美国商务部数据,截至2018年底,美国有169项针对钢铁产品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其中29项针对中国,同时美国对中国钢铁产品发起多项保障措施或特别保护调查,用多种形式的关税限制中国钢铁产品出口美国。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告诉《财经》记者,从中国钢铁产品整体出口规模看,美国这次关税保护涉及的中国钢铁产能规模并不大,但中国对美钢材出口可能会进一步萎缩。
中国铝出口量约占年产量的10%。2017年,对美出口约占中国铝产品出口总额的14%。由于国际铝价大幅上涨,受双反关税打压的中国铝产品在美国竞争力上升。今年1-2月,中国未锻轧铝和铝材对美出口合计81.7万吨,同比增长26%。
特朗普政府对铝征收的关税要远低于钢铁。今年2月27日,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国重要铝出口类铝箔产品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作出最终裁定,涉案中方铝企最高面临186%的“双反”税率。相比之下,10%的新增关税并不是中国铝业的优先考虑事项。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对《财经》记者表示,他更担心美国的保护关税产生坏的示范效应,在全球掀起新的贸易保护潮流,进而波及中国对其他国家的钢铁出口。
美国的贸易措施常常引起其他国家跟随。以光伏行业为例,2011年11月,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一年之后,欧盟也跟随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在钢铁行业,中国也时常遭受欧盟的双反调查。
由于欧美的双反保护关税,中国钢铁出口重心已经向欧盟、美国之外的国家转移。2016年,中国向东盟、中东地区和韩国出口钢材6909.29万吨,同比增加395.61万吨,增长6.07%,占出口总量的63.69%。
东盟是中国钢材出口的主要地区。2016年,中国向东盟出口钢材3893.75万吨,同比增长12.62%,占出口总量的35.89%,比2015年提高5.13个百分点。2016年,中国钢铁出口前5名的国家分别为韩国、越南、菲律宾、泰国、印尼。
2017年4月,美国商务部分别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启动“232调查”(指美国商务部根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对特定产品进口是否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立案调查)。今年2月16日,美国商务部公布调查报告,认为进口钢铁产品严重损害国内产业,威胁国家安全。
美国商务部在钢铁领域建议三种制裁措施:1、所有进入美国的钢铁出口国统一征收24%的进口关税;2、对特定国家或地区(巴西、中国、哥斯达黎加、埃及、印度、马来西亚、韩国、俄国、南非、泰国、土耳其及越南)征收至少53%的关税,其他国家实施和2017年等额的进口配额;3、对所有钢铁进口国实施等额于2017年进口量63%的配额制度。
特朗普最终选择了第一种方案,并将税率提升至25%。关税保护政策已经引发了美国钢材的价格上涨。兰格钢铁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以钢产品热轧卷板为例,2月初美国中西部钢厂出厂价格为718美元/吨,月末已涨至789美元/吨;螺纹钢月初为606美元吨,月末已涨至694美元/吨。
3月9日,中国最大的几家钢铁出口企业股价均微跌。多年来排名第一的沙钢股份(002075.SZ)处于停牌中。本钢板材(000761.SZ)开盘价5.10元,收于5.08元,微跌0.59%;太钢不锈(000825.SZ)开盘价6.71元,收于6.59元,跌2.37%;宝钢股份(600019.SH)开盘价9.42元,收于9.10元,跌2.99%;鞍钢股份(000898.SZ)开盘价6.75元,收于6.62元,跌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