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灌注桩成桩以后检测桩位偏差该如何检测
我觉得你所说的都不对,检测灌注桩的桩位偏差是按设计桩位检测的,也就是检测的时候需要测量人员将设计桩位中心点测设到你可以检测的位置,然后量取桩位偏差值。具体哪有这个条款,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所有施工数据均以设计为准,你浇注完的桩位不能算作是可以检测的基准。
因为施工完的灌注桩无论是钢筋笼还是混凝土都与原设计有一定的偏差,你用与设计有偏差的东西来检测能说明什么呢。
打个比方:灌注桩浇注时整体偏差1m,钢筋笼的保护层和混凝土都符合要求,你说这个桩是合格的吗?
2. 预应力管桩在沉桩中的桩位允许偏差是多少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盖有基础梁的桩:
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 100mm+0.01H 。沿基础梁的中心线 150mm+0.01H。
桩基施工中对桩的偏差必须严格控制,特别是对于承台桩及条形桩,桩位的偏差都将产生很大的附加内力,而使基础设计处于不安全状态。对于桩位偏差主要控制两个方面,其一是竖向偏差,根据JGJ94-94第7.4.12条控制桩顶标高的允许偏差为-50~+100mm,但实际施工中偏差这么大将引起繁重的施工任务及损失。
(2)管桩桩位偏差哪方测量扩展阅读
桩基工程的桩位验收,除设计有规定外,应按下述要求进行:
1、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现场标高相同时,或桩基施工结束后,有可能对桩位进行检查时,桩基工程的验收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
2、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送桩后无法对桩位进行检查时,对打入桩可在每根桩桩顶沉至场地标高时,进行中间验收,待全部桩施工结束,承台或底板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再做最终验收。对灌注桩可对护筒位置做中间验收。
桩顶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时,如不做中间验收,在土方开挖后如有桩顶位移发生不易明确责任,究竟是土方开挖不妥,还是本身桩位不准(打入桩施工不慎,会造成挤土,导致桩位位移),加一次中间验收有利于责任区分,引起打桩及土方承包商的重视。
打(压)入桩(预制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钢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5.1.3的规定。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
3. 冲孔桩成桩以后检测桩位偏差以钢筋笼中心为桩中心还是以混凝土中心为桩的中心我是施工方,望各位师傅帮忙
是以混凝土中心为桩中心,桩中心与设计中心点允许偏差50㎜,倾斜度允许偏差1%。
4. 请问混凝土预应力管桩桩位放样偏差符合规范允许范围(群桩多少mm,单排桩多少mm)啊
群桩20mm;单排桩10mm。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验收规定: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如下:群桩20mm;单排桩10mm。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场地标高相同时,或桩基施工结束后,有可能对桩位进行检查时,桩基工程的验收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
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送桩后无法对桩位进行检查时,对打入桩可在每根桩桩顶沉至场地标高时,进行中间验收,待全部桩施工结束,承台或底板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再做最终验收。对灌注桩可对护筒位置做中间验收。
(4)管桩桩位偏差哪方测量扩展阅读:
混凝土预应力管桩桩位设置要求规定:
1、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应符合GB 175的规定。
2、细骨料宜采用洁净的天然硬质中粗砂或人工砂,细度模数宜为2.5-3.2,采用人工砂时,细度模数可为2.5-3.5,质量应符合GB/T 14684的有关规定,且砂的含泥量不大于1%。
3、预应力钢筋应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其质量应符合GB/T 5223.3中低松弛螺旋槽钢棒的规定,且抗拉强度不小于1420 MPa、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不小于1280 MPa。
5. 灌注桩的桩位偏差是多少允许偏差范围是多少
单排桩成桩偏差不应大于5公分,群桩基础不大于10公分,如果出现超出偏差,可通过接桩的方法处理,按劳1%调整值,理论上如果你的桩偏了9公分,就在设计桩顶标高处往下打9米,纠正钢筋后重新浇筑成桩。
标准来源: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程。
(5)管桩桩位偏差哪方测量扩展阅读:
灌注桩的质量预防
(1)事故特征
经检查成桩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要求,有的桩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有蜂窝、空洞、夹泥、离析等缺陷,影响成桩的质量。
(2)原因分析
1)混凝土用的原材料质量差,如使用小水泥厂生产的水泥, 强度不稳定,砂、石子级配不良,含泥量大于3%;混凝土搅拌不按配合比计量,搅拌不均匀。
2)灌注工艺不当,没有分层灌注、分层振捣密实。
3)灌混凝土的漏斗位置歪斜,灌混凝土时斜落碰撞桩壁使土掉落在混凝土中而夹泥。有的后放钢筋笼,且吊放位置不直,碰落孔壁土层掉在混凝土上造成断层。
(3)处理方法
1)从检测时发现成桩的上部有夹泥和不密实等质量问题时,可挖除桩周上,将该段凿除,用比原设计提高一级混凝土强度,立模补浇到标高。或将缺陷处清除酥松部分,采取扩大断面补强的方法。
2)经检测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需会同有关人员研究加固方案。一般采取补桩、扩大承台面积等方法。
(4)预防措施
1)控制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进场水泥要核查出厂合格证, 检验水泥的稳定性和强度,如储存期超过3个月或受潮结块的水泥,须复试后按复试标号应用。选用洁净的中粗砂,选用级配良好且含泥量不大于2%的石子。
2)搅拌混凝土配合比应按要求的强度等级、施工的坍落度、原材料由试验室从多组试配比中选取质优、价格低、利于施工的最佳配合比。正确计量,每盘混凝土的材料重量偏差不宜超过下列规定:水泥、外掺混合料;2%;粗、细骨料:3%;水及外加剂溶液:2%。
3)搅拌混凝土时,应优先选用强制式搅拌机;掺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4)灌注混凝土时,每次浇注高度不得大于1.5m。应随浇随振动,确保振捣密实。
5)灌混凝土的漏斗必须放正,确保混凝土垂直下落。钢筋 笼安放必须吊直轻放,防止碰撞孔壁。
6. 怎么检查预制桩桩位允许偏差
有两种方法可以测量桩位偏差。第一种、可以在轴线弹出来后,用钢尺量取偏差距离,并指示偏差方向。第二种、可以用全站仪或GPS测量桩位坐标后,展到桩基图后,通过实测位置与设计位置比较生成桩位偏差。外业测量数据后,这两种均可以用程序来绘制桩位偏差竣工图。演示如下:
第一种,将外业实量的平面偏差和标高偏差数据,快速标注在桩基图上,生成桩位偏差竣工图,可同时生成平面和标高偏差,也可仅生成平面偏差或标高偏差。
7. 桩基偏位如何检测
你说的是混凝土灌注桩吧。这种桩的的成桩外形偏差较大,很难利用桩的外形来确定中心位置。因此利用钢筋笼来确定桩中心也是不得以而为之。偏差肯定是有的,但总靠点谱。比利用桩外形确定中心位置还要好一些吧。
8. 灌注桩成桩以后检测桩位偏差该如何检测
采用桩基静载测试技术进行检测。
新中国成立以后,桩基静载测试技术就逐步发展起来。传统静载荷试验采用手动加压、人工操作、人工记录的方式进行。
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基本建设规模的逐年加大,特别是灌注桩在工程上的广泛应用,我国的桩基静载测试技术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至今,桩基静载试验作为一项方法成立,理论上无可争议的桩基检测技术。
(8)管桩桩位偏差哪方测量扩展阅读
灌注桩的质量预防
(1)事故特征
经检查成桩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要求,有的桩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有蜂窝、空洞、夹泥、离析等缺陷,影响成桩的质量。
(2)原因分析
1)混凝土用的原材料质量差,如使用小水泥厂生产的水泥, 强度不稳定,砂、石子级配不良,含泥量大于3%;混凝土搅拌不按配合比计量,搅拌不均匀。
2)灌注工艺不当,没有分层灌注、分层振捣密实。
3)灌混凝土的漏斗位置歪斜,灌混凝土时斜落碰撞桩壁使土掉落在混凝土中而夹泥。有的后放钢筋笼,且吊放位置不直,碰落孔壁土层掉在混凝土上造成断层。
(3)处理方法
1)从检测时发现成桩的上部有夹泥和不密实等质量问题时,可挖除桩周上,将该段凿除,用比原设计提高一级混凝土强度,立模补浇到标高。或将缺陷处清除酥松部分,采取扩大断面补强的方法。
2)经检测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需会同有关人员研究加固方案。一般采取补桩、扩大承台面积等方法。
9. 管桩验收规范允许偏差多少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盖有基础梁的桩:
垂直基础梁中心线最大允许偏差100+0.01H
沿基础梁中心线最大允许偏差150+0.01H
扩展基础、筏形与箱形基础、沉井与沉箱,施工前应对放线尺寸进行复核;桩基工程施工前应对放好的轴线和桩位进行复核。群桩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应为20mm,单排桩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应为10mm。
桩基施工中对桩的偏差必须严格控制,特别是对于承台桩及条形桩,桩位的偏差都将产生很大的附加内力,而使基础设计处于不安全状态。对于桩位偏差主要控制两个方面,其一是竖向偏差,根据JGJ94-94第7.4.12条控制桩顶标高的允许偏差为-50~+100mm,但实际施工中偏差这么大将引起繁重的施工任务及损失。
(9)管桩桩位偏差哪方测量扩展阅读
规格分类
管桩按外径分为300毫米、350毫米、400毫米、450毫米、500毫米、550毫米、600毫米、800毫米和1000毫米等规格,实际生产的管径以300毫米、400毫米、500毫米、600毫米为主。按外径,PHC管桩分为φ400、φ500、φ550、 φ600、φ700、φ800共六种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