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碳-14断代法可以用来
碳-14断代法这一原理通常用来测定古生物化石的年代,判定完全相同地域环境下的两件物品中哪个更古老。
根据碳14的衰变程度来计算出样品的大概年代的一种测量方法;1940年代,碳十四断代法由时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威拉得·利比(Willard Frank Libby)发明,威拉得·利比因此获得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
(1)碳钢14断代法可以采用来什么扩展阅读:
生物体在活着的时候会因呼吸、进食等不断地从外界摄入碳十四,最终体内碳十四与碳十二的比值会达到与环境一致 (该比值基本不变),当生物体死亡时,碳十四的摄入停止,之后因遗体中碳十四的衰变而使遗体中的碳十四与碳十二的比值发生变化。
通过测定碳十四与碳十二的比值就可以测定该生物的死亡年代。目前在人体中,碳占整个身体质量的18%。生物体的每克碳内含有大约500亿个碳14原子,其中每分钟大约有10个碳14原子衰变
Ⅱ 用碳14鉴定古董的好处有哪些
用碳14鉴定法鉴定瓷器并不十分准确,原因如下:
1、所谓的“碳十四鉴定”即放射性碳定年法,是利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碳十四来测量“动物和植物”的年龄。动物与植物都属于有机物,然而大多数文物比如瓷器、陶器、青铜器都属于无机物,所以碳十四测年在考古方面的应用十分有限。
2、碳十四法主要用来鉴定高古文物,一般指年代比较久远的,而一般文物都在一两千年以内,所以一般不会用碳十四法来断代。
3、还有精度的问题,即使进行高精度的测量,这种方法也存在正负20-40年的误差,这种数据经过校正放在95%的置信度下,最后给出的年代范围通常会落在几十到几百年。
向左转|向右转
(2)碳钢14断代法可以采用来什么扩展阅读
由于碳元素在自然界的各个同位素的比例一直都很稳定,人们可透过倾测一件古物的碳14含量,来估计它的大概年龄。这种方法称之为碳定年法。
不过,碳14测年法所测得的年代有颇大的误差。因此,假若所测的物件比较近代,相对误差也更大。另一方面,碳14测定法亦有可能受到火山爆发等自然因素影响。所以,若没有其他年代测定方法来检订,单单依赖碳14的测年数据是完全不可靠的。
C14的半衰期只有五千多年而地球存在已有数十亿年,自然界却存在着保持一定水平的放射性碳元素,为使 C14的产生和衰变处于平衡状态,保持一定水平,必然存在着一种源泉。这个来源就在大气高空层,在那里,宇宙射线中子和大气氮核作用生成C14。
C14法创始人利比(W.F.Libby)从宇宙射线和人工核反应的研究中得到启发,认为自然界存在生成C14的条件,有可能检测出来,经过仔细考查计算,并在实验中解决了低能量低本底测量上的技术问题,测出了自然C14。由此建立了C14测定年代的方法。
Ⅲ 碳14断代法可以用来
D会制造陶器。
碳十四断代法(Carbon-14 dating),又称“碳—14年代测定法”或“放射性碳定年法(Radiocarbon dating)”,回是根据答碳14的衰变程度来计算出样品的大概年代的一种测量方法,这一原理通常用来测定古生物化石的年代。1940年代,碳十四断代法由时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威拉得·利比(Willard Frank Libby)发明,威拉得·利比因此获得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
1949年美国化学家威拉得·利比(Willard Libby,1908-1980)宣布发明了放射性碳素(C14)断代法,又称为 C14 测年法,由于 C14 的半衰期(消耗一半所花费的时间)为 5730 年,正负误差 40 年,所以可以测定的时间范围在 58,000 至 62,000年。绝对不是某些反对进化论的宗教分子理解的只能推断的范围等于半衰期。由于时间范围足够长,且没有放射性用于人类学考古足够了。
如果需要更古老的测定,完全可以用其他半衰期更长的放射性元素。
Ⅳ 碳14断代法可以测定的年代区间是什么“女娲”用碳14测出来的6200年准确吗
碳14断代法可以测定的时间范围在 58,000 至 62,000年;用碳14断代法测出来的年在区间内,是准确的。
(4)碳钢14断代法可以采用来什么扩展阅读:
生物体在活着的时候会因呼吸、进食等不断的从外界摄入碳十四,最终体内碳十四与碳十二的比值会达到与环境一致 (该比值基本不变),当生物体死亡时,碳十四的摄入停止,之后因遗体中碳十四的衰变而使遗体中的碳十四与碳十二的比值发生变化;
通过测定碳十四与碳十二的比值就可以测定该生物的死亡年代。目前在人体中,碳占整个身体质量的18%。生物体的每克碳内含有大约500亿个碳14原子,其中每分钟大约有10个碳14原子衰变 。
Ⅳ 谁知道碳十四断代法的优缺点!
所谓碳14断代法抄是指利用袭一件样品中的碳十四与碳12的含量的比例做为判断年代的方法;但由于碳14的含量会因地区、时间与生物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我们不知道一个生物体在它死亡或枯萎时的碳14与碳12的原始含量,自然也就无法依赖碳十四的捡测来作准确的年代判定;碳14断代法的唯一功能在于在完全相同地域环境下的两件物品中,判定那一件较古而已
加速器质谱碳—14测年技术比常规碳—14测年法 要好
Ⅵ 碳14可用于考古断代取决于它的什么性质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C14的衰变的半衰期。
当一个生物活着的时候体内C14的含量是和专环境一样的,当属生物死亡之后,由于和外界环境没有了物质的交换,所以体内的C14得不到更新,就会开始慢慢的衰变减少,此时生物体中C14含量比环境中要少,根据这个少掉的量,和C14的半衰期可以计算出生物的死亡时间大概是多少年以前的。
望采纳谢谢
Ⅶ 为什么用碳14就能鉴定古老物品和考古
碳14鉴定”即放射性碳定年法,是利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碳14来测量“动物和植物”的年龄。动物与植物都属于有机物,然而大多数文物比如瓷器、陶器、青铜器都属于无机物,所以碳14测年在考古方面的应用十分有限。
不过,碳14测年法所测得的年代有颇大的误差。因此,假若所测的物件比较近代,相对误差也更大。另一方面,碳14测定法亦有可能受到火山爆发等自然因素影响。所以,若没有其他年代测定方法来检订,单单依赖碳14的测年数据是完全不可靠的。
Ⅷ 什么是碳14测定法
呼吸,其体内的碳14含量大致不变,生物死去后会停止呼吸,此时体内的碳14开始减少.人们可透过倾测一件古物的碳14含量,来估计它的大概年龄,这种方法称之为碳定年法. (一)断代原理 自然界存在三种碳的同位素,它们的重量比例是12:13:14,分别用碳-12(C12);碳-18(C18);碳-14(C14)表示,它们的含量比例是98.9:1.1:10-10 .前二者是稳定同位素,只有碳-14有放射性,亦称放射性.碳C14放射β粒子后蜕变为N14,半衰期为5730±40年,反应式为:C14→N14+β一. C14的半衰期只有五千多年而地球存在已有数十亿年,自然界却存在着保持一定水平的放射性碳元素,为使 C14的产生和衰变处于平衡状态,保持一定水平,必然存在着一种源泉.这个来源就在大气高空层,在那里,宇宙射钱中子和大气氮核作用生成C14.发现这一自然现象并用实验加以证实的是C14法创始人利比(W.F.Libby).他从宇宙射线和人工核反应的研究中得到启发,认为自然界存在生成C14的条件,有可能检测出来.经过仔细考查计算,并在实验中解决了低能量低本底测量上的技术问题,测出了自然C14.由此建立了C14测定年代的方法. 最初,外来的宇宙射线与大气作用产生宇宙射线中子.宇宙射线中子和大气中氮核起核反应产生碳-14: 0n1+7N14→⒍C14+1H1 这一反应都在高空完成,新生碳原子在大气环境中不能游离存在很久,一般都与氧结合生成C14O2分子,C14O2和原来存在于大气中的CO2化学性能是相同的,因此必然与原有CO2混合参加自然界碳的交换循环运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结合成植物组织,动物依植物为生,这就使生物界都混入了C14.动物通过排泄,死亡,植物通过腐烂,沉积,进入表层土壤而使C14进入土壤,大气与广大海面接触, CO2又与海水中溶解的碳酸盐和CO2进行交换,因此海水、海生物及海底沉积物中都含有C14.所以,凡是和大气中的CO2进行过直接或间接交换的含碳物质都包含C14. 这种产生C14的自然现象存在已久,同时C14按5730年半衰期衰变减少,这类碳中C14水平必然会到达平衡值.由于碳在自然界的交换循环相当快,处于与大气互相交换的各种物质在名地的C14水平基本上是一致的. 利用这种到处都 存在C14的自然现象就可以用来断代.例如陆地生物、海洋生物在生命过程中由于同大气经常交换,衰变掉的C14经常能得到补充,但一旦停止了交换(如死亡、沉积),其C14就再得不到补充,C14水平因衰变而降低,每5730年降为原有水平的一半值.因此测量标本现存的C14放射性水平和它原始放射性水平相比较,就可以算出死亡或停止交换的年代,当然,几千年或几万年前处于交换状态的动植物的放射性水平是无法测知的,但若假定这种产生C14的自然现象几万年来都没有什么变化,就可以用现在世界各地处于交换平衡状态的动植物放射性水平,作为标本的原始放射性水平,即所谓“现代碳”放射性标准. 我国自主研究,在1981年制定出了适合中国的现代碳标准,即“中国糖碳标准”,经过国内和国外的测试,数据可靠,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放射性衰变规律可用数学式表示,标本年代的计算公式如下: A=τln No/NA A: 标本年代 τ:C14平均寿命 NA:标本现有放射性 No:标本原始放射性 C14平均寿命是一个常数,由实验测定,测出No、NA即可计算出标本年代. 但是,上面的结论要基于以下几点的假设: ① 假设大气中 C 的产生率不变. ② 假定放射性衰变 规律不变,不受任何外界环境的影响,生物样品一旦死亡就停止与碳储存库进行自由交换.③ 地球上各 交换库中 C 的放射性比重不随时间、地点、物质种类而改变,这个假设经检验基本成立 .国际公认 C 测年中的 B P 起算点是 1950 年(因为之后人工核爆炸产生的大量 C 对大气影响很大,而且从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大气中的普通C大大增加,对C的比率影响很大)④样品根本没有受到污染,如果不小心混入了早期或晚期的碳,那测出的结果跟我们想要的肯定会有很大差距. 这就是C14断代的原理,由于这一方法所依据的是原子核的变化.这种变化不受周围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而C14半衰期(5730年)正适用于对几千年到几万年的标本进行断代.另外,一些含碳的物质,如木、草、骨、贝壳等动植物遗骸在古代遗址中普遍存在,因此,C14法自1950年建立起,就成为有力的断代手段而广泛应用于史前考古学和第四纪晚地质学. (二)测量技术 C14测定年代方法在技术上不同于一般放射性同位素测量,它的特点是放射性强度弱,能量低,自然碳中C14含量仅为1.2×10一10 %,每克碳的放射性强度仅几微微居里,即每分钟约有10 多个原子衰变,标本的年代越久远,放射性还会迅速降低,如二万年以上的标本,其计数率就会降到每分钟一次以下.针对这种情况,必须专门设计低本底低能量β射线的高效率探测器,把标本中的碳制备成探测器的组成部分,并在特制的屏蔽室中进行测量.如气体法将标本碳全部转成计数管中的计数气体,液体法则全部转成闪烁液的溶剂,这些基本要求就决定了C14年代测定必须要有一个完备的实验室,包括设有化学处理,标本制备的系统,完善的屏蔽设备,特制的探测器和能长时间工作而又稳定的电子测量系统,并且经过精心的操作才能保证数据准确可靠.
Ⅸ 考古里的碳十四测年法是怎么回事
碳14测年,又称碳—14年代测定法或放射性碳定年法(Radiocarbon Dating),就是根据碳—14衰变的程度来计算出样品的大概年代的一种测量方法。这一原理通常用来测定古生物化石的年代。
碳14测年法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威拉得·利比(Willard Frank Libby)发明[1-2],威拉得·利比因此获得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
碳14的衰变需要几千年,正是大自然的这种神奇,形成了放射性碳定年的基本原理,使碳14分析成为揭示过去的有力工具。在放射性碳定年过程中,首先分析样品中遗留的碳14。被分析的样品的碳14比例可以说明自样品源死亡后流逝的时间。
报告的放射性碳定年结果是未校准年BP(迄今),其中BP是指公元1950年。接着进行校准,将BP年转换为历年。随后将该信息与准确的历史年龄联系起来。
(9)碳钢14断代法可以采用来什么扩展阅读:
考古学旨在了解人类,它是一项超越发掘宝藏、收集信息和测定年龄的崇高的事业。正是了解了昔日文化不再存在的原因后,人类才明白了确保历史不会重演的关键所在。
多年来,如果不是凭借放射性碳定年、树轮年代学、古地磁断代、氟化物定年、光释光测年以及黑曜石水化分析等技术,考古学发现的历史文化信息将永远都不被人所知。
放射性碳定年技术的应用已有50年了,它彻底改变了考古学。碳14定年迄今仍是一项强大可靠的、广泛适用的技术,对于考古学家和其他科学家来说极其宝贵。
Ⅹ 怎样用碳十四鉴定文物的朝代
用碳14鉴定法鉴定瓷器并不十分准确,原因如下:
1、所谓的“碳十四鉴定”即放射性碳定年法,是利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碳十四来测量“动物和植物”的年龄。动物与植物都属于有机物,然而大多数文物比如瓷器、陶器、青铜器都属于无机物,所以碳十四测年在考古方面的应用十分有限。
2、碳十四法主要用来鉴定高古文物,一般指年代比较久远的,而一般文物都在一两千年以内,所以一般不会用碳十四法来断代。
3、还有精度的问题,即使进行高精度的测量,这种方法也存在正负20-40年的误差,这种数据经过校正放在95%的置信度下,最后给出的年代范围通常会落在几十到几百年。
(10)碳钢14断代法可以采用来什么扩展阅读
由于碳元素在自然界的各个同位素的比例一直都很稳定,人们可透过倾测一件古物的碳14含量,来估计它的大概年龄。这种方法称之为碳定年法。
不过,碳14测年法所测得的年代有颇大的误差。因此,假若所测的物件比较近代,相对误差也更大。另一方面,碳14测定法亦有可能受到火山爆发等自然因素影响。所以,若没有其他年代测定方法来检订,单单依赖碳14的测年数据是完全不可靠的。
C14的半衰期只有五千多年而地球存在已有数十亿年,自然界却存在着保持一定水平的放射性碳元素,为使 C14的产生和衰变处于平衡状态,保持一定水平,必然存在着一种源泉。这个来源就在大气高空层,在那里,宇宙射线中子和大气氮核作用生成C14。
C14法创始人利比(W.F.Libby)从宇宙射线和人工核反应的研究中得到启发,认为自然界存在生成C14的条件,有可能检测出来,经过仔细考查计算,并在实验中解决了低能量低本底测量上的技术问题,测出了自然C14。由此建立了C14测定年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