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焊氣孔形成的原因
電焊時產生氣孔是怎麼回事?電焊氣孔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如何防止電焊氣孔形成?下面就由我告訴大家電焊氣孔形成的原因吧!
電焊氣孔形成的原因
1、電弧焊接中所產生的氣體里含有過量的氫氣及一氧化碳所造成的;
2、母材鋼材中含硫量過多;
3、焊劑的性質和烘賠溫度不夠高;
4、焊接部位冷卻速度過快;
5、焊接區域有油污、油漆、鐵銹、水或鍍鋅層等造成;
6、空氣中潮氣太大、有風;
7、電弧發生偏吹。
防止電焊氣孔形成的 措施(1)選擇合適的焊接材料,按要求烘乾焊條。
(2)清除焊件對口邊緣及兩側各10 - 15mm的油、銹污物,至發出金屬光澤。
(3)選用合理的焊接規范,保證必要的焊接線能量,採用短弧焊接。
(4)採用預熱或其他 方法 減慢熔池冷卻速度。
(5)保持較大的熔池寬深比,使氣體有充分的時間逸出。
造成電焊氣孔的原理CO2電弧焊時,由於熔池表面沒有熔渣蓋覆,CO2氣流又有較強的冷卻作用,因而熔池金屬凝固比較快,但其中氣體來不及逸出時,就容易在焊縫中產生氣孔。
可能產生的氣孔主要有3種:一氧化碳氣孔、氫氣孔和氮氣孔。
1、一氧化碳氣孔
產生CO氣孔的原因,主要是熔池中的FeO和C發生如下的還原反應: FeO+C==Fe+CO
該反應在熔池處於結晶溫度時,進行得比較劇烈,由於這時熔池已開始凝固,CO氣體不易逸出,於是在焊縫中形成CO氣孔。
如果焊絲中含有足夠的脫氧元素Si和Mn,以及限制焊絲中的含碳量,就可以抑制上述的還原反應,有效地防止CO氣孔的產生。所以CO2電弧焊中,只要焊絲選擇適當,產生CO氣孔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2、氫氣孔
如果熔池在高溫時溶入了大量氫氣,在結晶過程中又不能充分排出,則留在焊縫金屬中形成氣孔。
電弧區的氫主要來自焊絲、工件表面的油污及鐵銹,以及CO2氣體中所含的水分。油污為碳氫化合物,鐵銹中含有結晶水,它們在電弧高溫下都能分解出氫氣。減少熔池中氫的溶解量,不僅可防止氫氣孔,而且可提高焊縫金屬的塑性。所以,一方面焊前要適當清除工件和焊絲表面的油污及鐵銹,另一方面應盡可能使用含水分低的CO2氣體。CO2氣體中的水分常常是引起氫氣孔的主要原因。
另外,氫是以離子形態溶解於熔池的。直流反極性時,熔池為負極,它發射大量電子,使熔池表面的氫離子又復合為原子,因而減少了進入熔池的氫離子的數量。所以直流反極性時,焊縫中含氫量為正極性時的1/3~1/5,產生氫氣孔的傾向也比正極性時小。
3、氮氣孔
氮氣的來源:一是空氣侵入焊接區;二是CO2氣體不純。試驗表明:在短路過渡時CO2氣體中加入φ(N2)=3%的氮氣,射流過渡時CO2氣體中加入φ(N2)=4%的氮氣,仍不會產生氮氣孔。而正常氣體中含氮氣很少,φ(N2)≤1%。由上述可推斷,由於CO2氣體不純引起氮氣孔的可能性不大,焊縫中產生氮氣孔的主要原因是保護氣層遭到破壞,大量空氣侵入焊接區所致。
造成保護氣層失效的因素有:
過小的CO2氣體流量;噴嘴被飛濺物部分堵塞;噴嘴與工件的距離過大,以及焊接場地有側向風等。因此,適當增加CO2保護氣體流量,保證氣路暢通和氣層的穩定、可靠,是防止焊縫中氮氣孔的關鍵。
另外,工藝因素對氣孔的產生也有影響。電弧電壓越高,空氣侵入的可能性越大,就越可能產生氣孔。焊接速度主要影響熔池的結晶速度。焊接速度慢,熔池結晶也慢,氣體容易逸出;焊接速度快,熔池結晶快,則氣體不易排出,易產生氣孔。
磷化處理是種強鹼弱酸鹽,處理時一般會在處理葯劑中適當增加一些活性劑。若工件表面情況良好,且焊接是滿焊,那麼一般情況下是沒有氣孔產生的;若工件的表面粗糙,焊接時存在一些縫隙,那麼容易產生一些焊縫的腐蝕,造成氣孔,不過氣孔的大小和處理時間的長短有一定的關系。
氣孔允許存在的指標在標准中都有規定,不同的行業焊接有不同的規定,關鍵焊縫和普通焊縫也不同,這在檢測標准中都有的。產生的氣孔主要有N氣孔和H氣孔相對來說H氣孔較容易產生,具體原因焊條焊絲含有過多的水分,工件有污物(如鐵銹,水分),保護氣體不純或是氣體流量調節不好,還有就是焊接時候有穿堂風存在。
② 硫的存在對鋼材的危害
硫主要來自煉鋼原料,煉鋼時難以除盡。硫在鋼中是以硫化物夾雜形式存在,對鋼的塑性、韌性、焊接性能、厚度方向性能、疲勞性能和耐腐蝕性都有不利影響。
硫以硫化鐵(FeS)的形態存在於鋼中,FeS和 Fe形成低熔點(985℃)化合物。鋼材的熱加工溫度一般在1150~1200℃以上,所以當鋼材熱加工時,由於 FeS化合物的過早熔化而導致工件開裂,這種現象稱為「熱脆」。
含硫量愈高,熱脆現象愈嚴重,故必須對鋼中含硫量進行控制。高級優質鋼:S<0.02%~0.03%;優質鋼:S<0.03%~0.045%;普通鋼:S<0.055%~0.7%以下。
(2)含硫的的鋼材在焊接時易產生什麼擴展閱讀
由於S與Ni、 Mn,Ti,Zr等元素的親和力遠大於Fe,故鋼中常見MnS,TiS(含鈦鋼),NiS(高鎳鋼)等硫化物。
由於MnS極易溶解於含Cl離子水中,其主要危害是降低鋼的耐蝕性,特別是降低耐點蝕和耐縫隙腐蝕性能。
鋼中硫化物的另一危害是降低了鋼的塑性、韌性和抗疲勞性能。如果鋼中硫化物含量超過一定標准, 在冶煉生產和軋制過程中將會造成鑄坯裂紋。
除含碳以外,還含有少量錳(Mn)、硅(Si)、硫(S)、磷(P)、氧(O)、氮(N)和氫(H)等元素。這些元素並非為改善鋼材質量有意加入的,而是由礦石及冶煉過程中帶入的,故稱為雜質元素。
這些雜質對鋼性能是有一定影響,為了保證鋼材的質量,在國家標准中對各類鋼的化學成分都作了嚴格的規定。
③ 焊接氣孔產生的原因 焊接後出現氣孔是怎麼回事
焊接時,熔池中的氣泡在凝固時未能逸出而殘留下來而形成的空穴稱為氣孔。處於焊縫表面的氣孔稱為表面氣孔,處於焊縫內部的氣孔稱為內部氣孔。
產生氣孔的原因有:焊絲、焊件表面的油、污、銹、垢及氧化膜沒有清除干凈;乙炔或氧氣的純度太低;火焰性質選擇不當;熔劑受潮或質量不好;焊炬擺幅快而大;焊蝗填充不均勻;焊接現場周圍風力較大;焊接速度過快,火焰過早離開熔池;焊絲和母材的化學成分不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