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焊接工藝 > 中國古代如何焊接青銅

中國古代如何焊接青銅

發布時間:2023-03-27 18:22:36

❶ 出土的古代青銅器有焊接點是怎麼回事,古代就有焊接技術嗎

有焊接技術,如秦始皇兵馬俑出土的銅車馬,經研究發現製作時就採用了焊接技術。採用的是釺焊方法。

❷ 誰能給普及一下古代銅器的有關焊接方面的知識

古代銅器應該是以青銅器居多,大多出現的是腐蝕磨損,裂紋,破洞,這些修復根據焊接要求可以選用不銅的焊接辦法,比如在一些肉眼見不著的部位的修復的話,可以用WE53液化氣噴槍,配合超低溫的M51焊絲和M51-F的焊劑可以很容易修復,這種操作比較適合新手,遺憾的是這種有顏色上的差異
如果是可見度高的部位的焊接,如裂紋,破洞的話,可能需要配合顏色一致的威歐丁青銅焊絲VOD204SN,這種採用TIG氬弧焊焊接,焊接出來顏色是最接近,承受的力度大,需要專業的氬弧焊手法。
這些威歐丁焊接以前講解過

❸ 青銅器是怎樣製造出來的

1、范鑄法

范鑄法較早,應用的最普遍,范鑄法又稱模鑄法,先以泥制模,雕塑各種圖案、銘文,陰干後在經燒制,使其成為母模,然後再以母模製泥范,同樣陰干燒製成陶范,熔化合金,將合金澆注入陶范范腔里成器,脫范後再經清理、打磨加工後即為青銅成品。

2、失蠟法

失蠟法是一種青銅等金屬器物的精密鑄造方法,用蜂蠟做成鑄件的模型,再用別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熱烘烤後,蠟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個鑄件模型變成空殼。再往內澆灌溶液,便鑄成器物。器物可以玲瓏剔透,有鏤空的效果。

3、渾鑄法

器物一次澆鑄成形的鑄造方式,稱為渾鑄法。器形過大或形狀過於復雜,需要將整個器物分為數件分別翻范澆鑄,最後拼接成一個整體,這種鑄造方法稱為分鑄法。鑄造多個較小物件時,還會將多個鑄范層疊裝在一起,由一個澆口澆注銅水,一次鑄成多件器物,這種工藝稱為疊鑄法。疊鑄法多用於鑄造錢幣等小型器物,出現於春秋時期,漢代時逐漸流行。

(3)中國古代如何焊接青銅擴展閱讀:

青銅器的修復與保養

焊接

對一件出土不完整的青銅器文物首先要焊接把青銅器拼接成一個完成的器物,焊接是傳統修復技術中的重要環節,是修復破碎青銅器和復原器形的主要手段。需要根據青銅性質、殘破和腐蝕情況不同,而採用不同的焊接方法,即「大焊」和「小焊」。首先用矬子把焊口銼平,然後焊接是用電烙鐵將錫融化注入要修復青銅器上。

補配

補配是傳統青銅器修復技術中復原殘缺部分的重要技術。補配就是殘缺的青銅器不完整了,根據銅器種類、形狀、殘缺部位,打制補配和鑄造補配。補配要根據青銅器的紋飾先拓下來,然後通過紋飾製作補配的器形,然後拼出一件完成的青銅器文物。

整形

埋藏於地下的青銅器由於墓穴崩塌、地層變化等原因造成擠壓變形,出現裂縫等。出土後的青銅器往往需要整形。青銅器整形的方法有錘打法、模壓法、鋸解法、加熱整形及其物理整形等。選擇方法的依據是器物的變形程度和銅器的質地。

❹ 求春秋戰國的青銅焊接技術

一般的青銅器在古代是一次成型的,青銅汁在土坯的磨具裡面冷卻成型後砸開土寬敏坯然後打磨拋光
像緩巧槐耳,柄。足等是用焊接技術的,因為青銅的熔點低,在土坯裡面灌上青銅汁,在要焊接的部位用土坯在外圍打上像現代石膏的東西,澆上青銅汁就行,凝固了就像完全用一塊土坯擾友製作的一樣,沒有焊點

❺ 古代中國青銅器的製造工藝

一、范鑄法。又稱塊范法,製作流程大致分為制模、制范、澆注和修整四個步驟。根據我國古代青銅冶煉遺址發掘出的實物,再結合青銅器的外形分析,古代青銅器絕大部分是採用範式鑄造方法製作的。

二、失蠟法。指用容易熔化的材料,比如黃蠟(蜂蠟),動物油(牛油)等製成欲鑄器物的蠟模,然後在蠟模表面用細泥漿澆淋,在蠟模表面形成一層泥殼,再在泥殼表面上塗上耐火材料,使之硬化即做成鑄型,最後再烘烤此型模,使蠟油熔化流出,從而形成型腔,再向型腔內澆鑄銅液,凝固冷卻後即得無范痕,光潔精密的鑄件失蠟法是熔模鑄造青銅器的一種方法。用失蠟法鑄造的青銅器,通常會在器表遺留大小不等的砂眼,一方面或因材質不純,另一方面是整模鑄造,模體嚴實沒有發泄孔,銅液灌注不到之處所致

三、鑄合法、焊接法。是指青銅器物的器體(以下稱主體)與其附件,如耳、足、柱等附件分開鑄造,或一件青銅器物整體不是一次澆鑄完成的,而是分別鑄成的,並用連接方法使之連為一體,而連接則主要有鑄合法和焊接法。許多大型的及工藝復雜的青銅器需要分斷製作後進行整體組裝,所以鑄合法、焊接法等新的工藝方法就產生了。

❻ 結合實例說明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有哪些加工方法 具體說明夏商周時期藝術演進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1·焊接

焊接是將器物的部件或者局部用加熱的方法連接到主體上。青銅器最早是渾鑄法,後來又創造了分鑄法,最後發展為焊接法。

2·刻劃

刻劃的方法是隨著鐵質工具的出現而出現了,鐵比青銅堅硬,所以才能在青銅器上刻劃。

3·鑲嵌

主要是鑲嵌的石質物

4·金銀錯

實際上也是一種鑲嵌,鑲嵌材料是金或銀。是將金或銀先鑲嵌在青銅器上,然後用錯石打磨。古人雲「他山之石,可以為錯」

5·鎏金

將金箔放入坩堝中融化,然後加入7成水銀,繼續加熱融化成金泥。下來用金泥蘸鹽、礬等塗在青銅器上,用火烘烤,水銀蒸發,金則留在表面

6·鏤空

主要使用失蠟法。【碧藍】
一般把中國青銅器文化的發展劃分為三大階段,即形成期、鼎盛時期和轉變期。一、形成期距今4500~4000年龍山時代,相當於堯舜禹傳說時代。古文獻上紀載當時人們已開始冶鑄青銅器。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龍山時代遺址里,經考古發掘,在幾十處遺址里發現了青銅器製品。二、鼎盛期鼎盛期即中國青銅器時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早期,延續時間約一千六百餘年。這個時期的青銅器主要分為禮樂器、兵器及雜器。樂器也主要用在宗廟祭祀活動中。三、轉變時期轉變時期一般指戰國末年至秦漢末年這一時期。傳統的禮儀制度已徹底瓦解,鐵製品已廣泛使用。 到了東漢末年,陶瓷器得到較大發展,把日用青銅器皿進一步從生活中排擠出去。至於兵器,工具等方面,這時鐵器早已佔了主導地位。隋唐時期的銅器主要是各類精美的銅鏡,一般均有各種銘文。自此以後,青銅器除了銅鏡外,可以說不再有什麼發展了。

❼ 古代青銅器上的圓環和底圈是怎麼焊接的

用的是失蠟法!又名脫蠟法,金屬鑄造的一種方法 ,中國古代在青銅鑄造上已經使用這種方法,現代的精密鑄造中稱為熔模精密鑄造。

❽ 中國古代青銅冶鑄技術的青銅器的鑄造

中國古代青銅器的鑄造有塊范法和失蠟法兩種基本的方法,此外還有分鑄法、焊接法等工藝。 塊范法或稱土范法,是商周先民最先採用的,是整個青銅時代中應用最廣泛的青銅器鑄造法。其法步驟如下:
1 .制模
模也稱為母範、作模。其原料可選用陶、木、竹、骨、石等質料,而已經鑄好的青銅器也可用作模型。具體選用何種質料要由鑄件的幾何形狀而定,並要考慮花紋雕刻與撥塑的方便。一般說來,形狀細長扁平的刀、削的模,可以用竹、木削制而成;較小的鳥獸動物形體可以用骨、石雕刻為模;對於形狀厚重、比較大的鼎、彝諸器,則可以選用陶土為模,以便撥塑。
2 .制范
制范要選用和制備適當的泥料,其主要成分是泥土和沙。用泥料敷在模型外面,脫出用來形成鑄件外廓的鑄型組成部分,在鑄造工藝上稱為外范,外范要分割成數塊,以便從模上脫下;除了外范,還要用泥料制一個體積與容器內腔相當的范,通常稱為芯,或者稱為心型、內范;然後使內外范套合,中間的空隙叫做型腔,其間隔距離就是所鑄器物的厚度。一般說來,用來做外范的泥料中,泥土(最好選擇粘土)含量大些,用來做芯的泥料則要含砂量大些,顆粒較粗些。范的泥土備制極細致。採集好的泥土要經過晾曬、破碎、分篩、混勻,並加入符合一定比例的水分,將之和成軟硬適度的泥土,再經過反復摔打、揉搓,其間還要經過較長時間的浸潤,使之定性。這樣做好的泥料在翻范時才能得心應手。
制范的過程中,在掌握好調配泥料含水量的同時,還必須混有其他的東西,比如草木屑、草料、燒土粉、炭末或者其他有機物之類,這是為什麼呢?范在成形以後是要經過高溫焙燒的,如果在這個過程中,范因不耐燒變了形狀,那麼范所塑造的青銅器物也會走了形,而這些在高溫下不容易走形的材料加進去之後,可大大減少收縮率來保持器物的原形,並利於透氣,避免在塑成後因乾燥、焙燒而發生龜裂現象。
從出土發掘情況來看,陶范最為常見。陶范的泥料泥土的含量可以多一些,其表面還必須細致、堅實,以便在其上雕刻紋飾。泥模在塑成後,要在室溫中慢慢乾燥,紋飾要在干度適當時雕刻。對於布局嚴謹、規范整齊的紋飾,一般先在素胎上用色筆起稿之後再進行細致的雕刻,高出器表的花紋則用泥在表面堆塑成形,再在其上雕刻花紋。泥模製成後,必須置入窯內焙燒成陶模才能用來翻范。
從模上翻范塊是范鑄造技術的中心環節,要求必須有很高的技藝。對於像刀、戈、鏃等較簡單的實心器物,二合范就能夠應付自如,即只需由模型翻制兩個外范。與上述的器物的簡單製作相比,製造空心容器的范就顯得復雜多了。在翻范以前,一定要先明確了外范的數量及分布狀況。現簡單地將其製法介紹如下:第一步驟是做外壁。模的表面用范泥堆貼且不留空隙,再用力壓緊以求緊密不鬆散。接下來是做內壁。內壁的做法有三種:第一種是從模型上翻制好外范後,將模型的表面加以刮削,模型即為內芯,所以刮削模型上的厚度即是所鑄銅器的厚度;第二種方法用於大型器物,是將模型做成空心的,以其內部為模型制出內芯,並使脫出的芯和底范連成一塊,再在底范上鑄上器耳;最後一種是利用外范制芯。
3.澆注
將已完成焙燒且組合好的范趁熱澆注,不然就須在臨澆注前進行預熱。預熱的溫度以攝氏度400—500℃為佳。預熱時要將范芯裝配成套,捆緊後用以泥砂或草拌泥糊嚴實,再入窯高溫焙燒。為了防止銅液壓力將范漲開和高溫引起的范崩,所以焙燒好的型範需埋置於沙(濕沙)坑中並在外加木條箍緊。
范預熱准備好後,將熔化的銅液(1100—1200℃為宜)注入澆口。器物要倒著澆,是為了將氣孔與銅液中的雜質集中於器底,使器物中上部緻密,花紋清晰。澆入銅液時應該掌握好速度,以快而平為宜,直到澆口氣孔(范上留有的通氣孔)皆充滿銅液為止。待銅液凝固冷卻後,即可去范、芯,取出鑄件。
一次澆注成完整器形的方法叫「渾鑄」、「一次渾鑄」或是「整體澆鑄」。商周器物多是以此方法鑄成的。凡以此方法鑄成之器,其表面所遺留的線條是連續的,即每條范線均互相連接。
4.修整
去掉陶范後的鑄件還要經過錘擊、鋸挫、鏨鑿等多道工序來進行修整,以消去多餘的銅塊、毛刺、飛邊。只有當一件光潤整齊的青銅製品出現時,才算製造完畢。 失蠟法指用容易熔化的材料,比如用黃蠟(蜂蠟)、動物油(牛油)等製成所鑄器物的蠟模。用細泥漿在蠟模表面澆淋一遍,使蠟模表面形成一層泥殼。然後在泥殼表面塗上耐火材料,待其慢慢硬化就做成了鑄型。最後再用高溫烘烤此型模,使蠟油不耐高溫熔化流出鑄型,從而形成空的型腔,趁其型腔是高溫狀態,再向型腔內澆鑄銅液,凝固冷卻後出器。失蠟法也稱熔模法。這樣製得的器物無范痕,光潔精密。
從我國考古發掘情況上來看,最早使用失蠟法的鑄件是1978年5月河南省淅川楚王子午墓所出土的青銅禁。該禁四周圍著龍,紋飾結構復雜的框邊是用失蠟法鑄造的框邊立體的錯綜結構的內部支條,尚可見蠟條支撐的澆鑄痕跡。王子午即楚王的令尹子庚。這件令尹王子午墓的禁已經把失蠟鑄造的技巧發揮得相當純熟完美,已能成功地鑄造出最復雜的器件。
其實失蠟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只是見於文獻的記載比較晚。有關熔模法的最早記載是宋人王溥《唐會要·卷八十九·泉貨》引鄭虔《會粹》中的說法:唐初鑄開元通寶,(歐陽)詢初進呈「」,自文德皇後在「樣」上掐一甲跡,因此錢上留有掐痕。「」是蠟的古寫,「樣」其實就是蠟模。但有些文獻中對此也有不同看法,認為錢上所留的痕跡是凸痕。宋代趙希鵠《洞天清祿集》中最早敘述了失蠟法的工藝過程。明代的宋濂等人所撰寫的《元史·卷八十五·百官志第三十五·百官一》還有「出蠟局提舉司」,即有專司銅器鑄造的部門。明宋應星《天工開物》詳細記載了萬鈞鍾的失蠟鑄造工藝並載有蠟料配方。 青銅工匠們在長期勞動實踐中創造了分鑄法。分鑄法是先將器物的小件如提梁、把手等澆鑄成,再將小的鑄件嵌放在器的主體范上加以固定,與待鑄青銅器固定部件或活動部件的空腔套嵌在一起,中間雜用范料隔開。這樣,先鑄的部件和器體就能固定或套鑄在一起了。但有的器物鑄造不是這樣的,而是完全相反的步驟,即先鑄器體,再合鑄附件或附飾。這種將分鑄好的器身和耳、足等附件聯接起來的方法就稱為焊接法,其實焊接法是分鑄法中極其重要的一環。有時也稱分鑄焊接法。
在商代,出現了最早的分鑄法,但比較繁復講究,只在鑄造形制較為復雜的青銅器時才使用。到了西周,絕大部分青銅器的附件都採用了分鑄法,制范時仍然把器身和附件合在一起做一個整模,再從整模上翻出分范,這樣做出來的器物比起後來的分鑄法顯得有一點拘束。到了春秋中、晚期,不但器身和附件分別單獨做模,而且器身也按著形制的弧度做出許多模,器型也因這樣的方法而變得精美細致。這個時期的焊接技術仍採用商、西周以來的嵌入法,即把預先鑄好的附件嵌入器身范上,進行一次渾鑄,而且比以前使用得更普遍了。還有使用方塊印模法印鑄花紋,最早見於河南輝縣甲乙墓出土的屬於春秋中期偏晚扁圓形壺。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如何焊接青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配件用用什麼樣無縫鋼管 瀏覽:879
家裝三層玻璃鋼化 瀏覽:419
無縫壁畫怎麼更換 瀏覽:211
天衣無縫妞妞老師是什麼人 瀏覽:291
304鏡面不銹鋼板多少一平方 瀏覽:748
辛店方管廠 瀏覽:376
冷軋鋼板板厚范圍是多少 瀏覽:484
不銹鋼怎麼割口 瀏覽:817
安徽內外塗塑鋼管哪裡好 瀏覽:476
五金模具如何定位設計 瀏覽:803
銀鎳合金觸點多少錢一公斤 瀏覽:193
華菱鋼鐵集團多少人 瀏覽:510
通常鋼材選用什麼強度 瀏覽:719
蜂窩鋼板為什麼是紙蜂窩 瀏覽:267
鐵碳合金相圖是研究什麼和什麼的 瀏覽:9
做鋼材銷售提成30個點是怎麼提的 瀏覽:32
鋁模具有氣泡怎麼辦 瀏覽:625
怎麼裝護欄最便宜 瀏覽:852
不銹鋼淬火後用什麼洗好 瀏覽:926
不銹鋼味斗盆哪裡有批發的 瀏覽: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