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壓閥門的熱處理與表面硬化處理
◆對於超高壓閥門使用的材料,通常採用熱處理和表面硬化處理方法提高其抗擠壓和耐沖蝕性能
1、真空熱處理
真空熱處理是指將工件置於真空中進行的熱處理工藝。真空熱處理在加熱中不產生氧化、脫碳及其他腐蝕,而且具有凈化表面脫油除脂的作用。在真空中能將材料在冶煉過程中吸收的氫、氮和氧扽氣體脫出,提高材料的質量和性能。如:將W18Cr4V製作的超高壓針閥進行真空熱處理後,有效地增加了針閥的沖擊任性,同時提高了力學性能和使用壽命。
2、表面強化處理
為了提高零件的性能,除了改變材質以外,更多的是採用表面強化處理方法。如表面淬火(火焰加熱、高中頻加熱表面淬火、接觸電加熱表面淬火、電解液加熱表面淬火、激光電子束加熱表面淬火等)、滲碳、氮化、氰化、滲硼、滲金屬(TD法)、激光強化、化學氣相沉積(CVD法)、物理氣相沉積(PVD法)、等離子體化學氣相沉積(PCVD法)等離子噴塗等。
物理氣相沉積(PVD法)
◆在真空中應用蒸鍍、離子鍍、濺射等物理方法產品金屬離子,這些金屬離子在工件表面沉積,形成金屬塗層,或與反應器反應形成化合物塗層,這種處理工藝方法稱為物理氣相沉積,簡稱PVD法。此方法沉積溫度低,處理溫度400~600℃,變形小,對零件的基體組織及性能影響小。利用PVD法在W18Cr4V製造的針閥上沉積TiN層,而TiN層有極高的硬度(2500~3000HV)和高耐磨性,提高了閥門抗腐蝕性,在稀的鹽酸、硫酸、硝酸中不受侵蝕,能保持光亮表面。PVD處理後覆蓋層精度很好。可研磨拋光,其表面粗糙度為Ra0.8µm,拋光後可達到0.01µm。
滲金屬法
◆將工件置於添加有擴散元素或其合金的硼砂沐浴中,在工件表面形成V、Nb、Cr、Ti等高硬度碳化物層,這種處理工藝方法稱為:滲金屬(TD)法。該工藝穩定性好,無公害,零件表面清潔,是一項行之有效的表面超強度硬化技術,從而極大地提高零件的使用壽命。TD法浴用材料以含40‰~80‰的Ni,10‰~30‰的Cr合金或Fe-Ni-Cr合金製件,其耐蝕性和抗氧化性最強。
滲入法
◆滲入法可使零件表面形成緻密的滲層,既能夠提高零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勞能力,還能提高非不銹鋼零件的耐蝕性及不能淬火材質零件的硬度,是提高超高壓閥門部件壽命的有效途徑。
激光表面處理
◆激光表面處理技術可以改善材料表面的力學性能、冶金性能和物理性能,從而提高零件的耐磨、耐蝕和耐疲勞等性能,以滿足不同工況的使用要求。激光表面處理是採用大功率密度的激光束以非接觸性的方式加熱材料表面,實現其表面改性的工藝方法。激光表面處理又分為激光淬火、激光表面熔凝和激光表面合金化。對W18Cr4V高速鋼進行激光表面熔凝。功率大魚1200W使表面微熔。硬度可提高到70HRC。而普通淬火的硬度為62~64HRC。
⑵ 焊接後的熱處理的作用
你好焊接後熱處理的作用有分為幾種,第一種是。為了提高我們焊接之後的應力。避免在焊口處造成較大的應力集中。其次是提升我們的鋼板漢口的。質量。
⑶ 為什麼焊接前要預熱,焊接後要熱處理
你好,焊前要預熱以及焊後要熱處理基於以下原因:
這個母材有熱裂紋傾向,或者比較厚。所以需要預熱。
整體結構拘束度大,應力大,因此需要焊後熱處理消除應力。或者需要熱處理改善性能等。
望採納,謝謝。
⑷ 為什麼對某些焊接構件焊後要熱處理
焊前要預熱以及焊後要熱處理基於以下原因:這個母材有熱裂紋傾向,或者比較厚。所以需要預熱。整體結構拘束度大,應力大,因此需要焊後熱處理消除應力
⑸ 焊縫為什麼要進行熱處理
1、熱來處理的概念
把金屬加熱自到給定溫度並保持一段時間,然後選定速度和方法使之冷卻以得到所需要的顯微組織和性能的操作工藝,被稱為熱處理。施工中的熱處理一般是指焊接接頭(熱影響區)的熱處理。焊接接頭(熱影響區)的熱處理的過程就是把焊接接頭均勻加熱到一定溫度、保溫,然後冷卻的過程。
2、熱處理的意義
焊接接頭的熱處理能防止焊接部位的脆性破壞、延遲裂紋、應力腐蝕和氫氣腐蝕等。經過正確的熱處理,可以使焊接殘余應力鬆弛,淬硬區軟化,也可以改善組織,降低含氫量,提高耐腐蝕性、沖擊韌性,蠕變極限等。但如果焊接接頭熱處理不當,反而會使接頭的性能下降。
⑹ 焊接接頭的熱處理目的是什麼哪些焊接的焊件不需要熱處理
焊後熱處理是把焊件整體或局部(焊接接頭)均勻地加熱到一定溫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冷卻的過程。通過焊後熱處理可以達到下述目的:
其一,改善焊接接頭的組織和性能,使淬硬區軟化,降低硬度,提高沖擊韌性和蠕變極限,防止焊接結構的脆性坡破壞。
其二,使焊接殘余應力鬆弛,防止產生延遲裂紋,提高焊件的可靠性和壽命。
其三,提高焊件接頭的抗腐蝕性能。
焊後熱處理常用的方法有高溫回火、正火及提高鉻鎳不銹鋼耐腐蝕性能的固熔處理。
焊後回火可以消除焊接殘余應力、穩定組織,同時可使焊縫和熱影響區中的氫及時逸出。對於強度較高、淬硬傾向較大的焊接接頭,焊後回火還能起到提高塑性和韌性的作用。
正火用來改善鋼的組織、細化晶粒和均勻化學成分,從而提高焊接接頭的各種機械性能。
固熔處理是將鉻鎳不銹鋼加熱至920-1150C,並以較快的速度冷卻,從而消除晶間腐蝕,使焊接接頭耐腐蝕性能提高,固熔處理一般是整體均勻加熱,而不採用局部加熱方法。
為了消除焊接殘余應力,改善焊接接頭或整個焊接結構的性能,最有效的措施是對焊件進行焊後熱處理,焊後熱處理方法熱處理規范,應根據結構材料、焊縫化學成分和焊件的用途來選擇。
在300C以下的回火稱為低溫回火。低溫回火適用於預先經過淬為和回為的具有較高硬度構件的焊後熱處理。其目的是防上產生裂紋。低溫回火不能降底原有的硬度,不能改善加工性能,不會引起結構的變形,也不能防止結構在使用中發生變形。
將碳鋼和低合金鋼在400C左右回火,稱為中溫回火。回火溫度為500-650C,稱為高溫回火。高溫回火和中溫回火,主要用來提高焊接接頭的沖擊韌性和消除焊接殘余應力,也可以降低焊縫硬度,改善機械加工性能。
高溫回火和中溫回火時,其結構可能會發生變形,對於精加工後的結構不宜採用。單一的中溫回火只適用於工地拼裝的大型普通低碳鋼容器的組裝焊縫,可以達到部分消除殘余應力和去氫的目的。
對於重要結構,要求提高焊接接頭的塑性和韌性時,必須採用先正火隨後立即高溫回火的熱處理方法,既能消除內應力和改善接頭組織,又能提高接頭的韌性和疲勞強度。
焊接結構幾種常用材料的焊後熱處理規范見表。焊後熱處理保溫時間,一般根據板厚按表確定,但最短不小於30分鍾,最長不應超過3小時。
⑺ 為什麼管子焊接後都要做熱處理
管子焊接後抄應該做熱處理:
我們國家的鋼管分冷軋有縫鋼管和熱軋無縫鋼管。對於輸送氣體或液體的有縫鋼管要承受一定的壓力,所以必須消除冷軋過程中產生的內應力,焊接焊縫過程中,因局部過熱也會引起管子變形和產生收縮應力,所以焊接後要回火熱處理,消除內部應力,以便管道能承受一定的壓力。『
⑻ 焊後熱處理的作用是什麼
焊後熱處理的作用有:消除焊接產生的熱應力、均勻焊縫和熱影響區的組織、細化焊縫和熱影回響區的晶粒、排除焊縫答在焊接過程中產生的氫脆、通過熱處理可以使焊縫金屬與母材金屬更好的融合(往往焊接用材與母材的鋼號不一致,通過加熱擴散,更好的結合)。
⑼ 焊口熱處理是什麼意思啊誰幫忙解釋清楚點謝謝!
焊前對焊接部位進行預熱,防止焊接開裂,主要用於合金鋼的焊接。
⑽ 閥門熱處理的作用有哪些
熱處理的作用就是提高材料的機械性能、消除殘余應力和改善金屬的切削加工性.按照熱處理不同的目的,熱處理工藝可分為兩大類:預備熱處理和最終熱處理.
1 .預備熱處理
預備熱處理的目的是改善加工性能、消除內應力和為最終熱處理准備良好的金相組織.其熱處理工藝有退火、正火、時效、調質等.
( 1 )退火和正火 退火和正火用於經過熱加工的毛坯.含碳量大於 0.5% 的碳鋼和合金鋼,為降低其硬度易於切削,常採用退火處理;含碳量低於 0.5 %
的碳鋼和合金鋼,為避免其硬度過低切削時粘刀,而採用正火處理.退火和正火尚能細化晶粒、均勻組織,為以後的熱處理作準備.退火和正火常安排在毛坯製造之後、粗加工之前進行.
( 2 )時效處理 時效處理主要用於消除毛坯製造和機械加工中產生的內應力.
為避免過多運輸工作量,對於一般精度的零件,在精加工前安排一次時效處理即可.但精度要求較高的零件(如座標鏜床的箱體等),應安排兩次或數次時效處理工序.簡單零件一般可不進行時效處理.
除鑄件外,對於一些剛性較差的精密零件(如精密絲杠),為消除加工中產生的內應力,穩定零件加工精度,常在粗加工、半精加工之間安排多次時效處理.有些軸類零件加工,在校直工序後也要安排時效處理.
( 3 )調質 調質即是在淬火後進行高溫回火處理,它能獲得均勻細致的回火索氏體組織,為以後的表面淬火和滲氮處理時減少變形作準備,因此調質也可作為預備熱處理.
由於調質後零件的綜合力學性能較好,對某些硬度和耐磨性要求不高的零件,也可作為最終熱處理工序.
2 .最終熱處理
最終熱處理的目的是提高硬度、耐磨性和強度等力學性能.
( 1 )淬火
淬火有表面淬火和整體淬火.其中表面淬火因為變形、氧化及脫碳較小而應用較廣,而且表面淬火還具有外部強度高、耐磨性好,而內部保持良好的韌性、抗沖擊力強的優點.為提高表面淬火零件的機械性能,常需進行調質或正火等熱處理作為預備熱處理.其一般工藝路線為:下料——鍛造——正火(退火)——粗加工——調質——半精加工——表面淬火——精加工.
( 2 )滲碳淬火
滲碳淬火適用於低碳鋼和低合金鋼,先提高零件表層的含碳量,經淬火後使表層獲得高的硬度,而心部仍保持一定的強度和較高的韌性和塑性.滲碳分整體滲碳和局部滲碳.局部滲碳時對不滲碳部分要採取防滲措施(鍍銅或鍍防滲材料).由於滲碳淬火變形大,且滲碳深度一般在殘
0.2mm 之間,所以滲碳工序一般安排在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之間.其工藝路線一般為:下料—鍛造—正火—粗、半精加工—滲碳淬火—精加工.
當局部滲碳零件的不滲碳部分採用加大餘量後,切除多餘的滲碳層的工藝方案時,切除多餘滲碳層的工序應安排在滲碳後,淬火前進行.
( 3 )滲氮處理
滲氮是使氮原子滲入金屬表面獲得一層含氮化合物的處理方法.滲氮層可以提高零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和抗蝕性.由於滲氮處理溫度較低、變形小、且滲氮層較薄(一般不超過切0.0.7mm ),滲氮工序應盡量靠後安排,為減小滲氮時的變形,在切削後一般需進行消除應力的高溫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