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模具廠做生管工作計劃怎麼排呀
1.根據公司發展戰略,制定部門年度的質量目標及工作規劃,並就目標達成情況及工作進度進行分析、檢討,對未達成指標及時組織制定對策改進.
2.根據PMC的生產計劃,及時准備或調整產能資源,確保訂單依時保質保量交付,及時處理生產環節發生的問題,並組織分析,督促實施制定的相應改善預防措施;
3.根據PMC生產計劃組織生產,並按期保質保量完成電芯及電池裝配生產任務;
4.不斷優化工作流程及管理體制,提高內部運作的有效及高效性,組織工序流程檢討,推動流程改進,提升產品質量及生產效率.
5.兼任安委會副主席,協助對公司安委會的整體運作體系進行規劃並實施,根據安委會的運作程序定期組織各項安全生產活動及相關培訓,對出現的安全事故進行及時處理;定期檢討工序安全狀況,消除安全隱患確保安全生產.
6.建立精簡的組織架構,對所屬職級制訂職責規范,並根據實際需要對屬下進行工作調配,根據公司制度制訂相應考核獎懲機制;定期對屬員進行績效考核,根據公司發展及崗位需要,組織屬員的知識及技能培訓.
㈡ 模具管理系統的模具生產管理系統
模具管理系統相當於為模具行業專門定製的模具ERP系統;富士康科技集團郭台銘說過:企業應該建立自己的四大管制系統,它們是「工管系統、品管系統、生管系統、經管系統」,模具做為生產為主導的行業,各企業統帥也希望了解企業的生產狀況;生產管理也被提升至一個更高的平台,生產管理即是對生產活動有關之計劃與控制所採取的各種手段,確立生產計劃並控制其生產活動依據計劃順利進行,以達成生產之目的。
通過信息化的實施,利用科技手段,引進生產管理系統進行管理,各部門就能夠進行清楚了解模具的交期,適時進行進度跟催,履行對客戶的交期承諾,提升客戶滿意度。並實現部門內各指標的統計調查,提升工作效率。實現成本管控、排程管控、時程管控、經驗累積。達到流程標准化建立,窗體標准化建立,設計標准化建立,料件標准化建立,工程標准化建立, 成本標准化建立。
㈢ 我是一名應屆畢業生,在一家塑膠廠做五金模具學徒。現在提升為生管,不知道如何做好。希望各好友給點建議
應屆畢業生畢竟是宴滑運有知識有能力的,我想生管更為適合你,生管即為生產管理,計劃排程.
1、生產計劃的制定、跟進與實施安排。訂單評審。
2、物料,設備,人力預估,生產排程編制與發放。
3、跟催物料和生產進度。
4、異常處理,相關部門的溝通與協調 。
5、出貨跟蹤。
6、協助配合應付款整理 。
7、熟練辦公軟體Excel,晌梁Word ,PowerPoint (Excel這個生管必須熟練,公司先進,生產排程在系統讓游建立,老化點公司就在Excel中編排,Word 文字編排,有時生管需發行文,也可交給助理處理)。
8、熟練公司資源系統如(SAP,ERP)我目前知道這兩個,是整個企業,公司資源數據運作的集體,改善運作模式,提高效率,降底成本。
9、執行上級安排的事務。
㈣ 怎樣做好生管
製造業ERP的總管(一) - 生管
製造業的管理每天面對很大的廠房,很多的機器,很多的人員,很多的物料,很多的訂單,很多的異常,為了出貨,就必須開很多的會議,同樣的問題每次重復出現,處在如此的狀況,很難理出個頭緒,如何將復雜的製造業管理單純化,減少開會次數,准時出貨,降低庫存成本,提高產能,和生管有很大的關系。
對已導入ERP之製造業依然有兩種不正常狀況:一、業務詢問生產部門何時可出貨,詢問采購材料何時到,但結果是問任何一個部門皆無法得到肯定的答案。二、業務插單時就算生管將新訂單排入,但對於其它訂單可能受到的影響卻不容易正確的掌握。
如果分析影響出貨的部門應有「業務」「生管」「生產」「物管」等四個部門,也就是參與產銷會議的主要部門,業務負責接單,生產負責製造,物管負責材料供應,生管則負責承接業務訂單,規劃生產和物管之工作。換句話說接單到出貨影響因素:生產(產能)和物管(物料)若皆由生管規劃控制,生產和物管依計劃執行且回報,不自行決定生產那些訂單和采購那些材料,在製造業管理上就一定可以單純化,因為只需管好生管的少數人員即可,比需管理好所有的物管和生產人員要容易的多。
庫存過多或缺料:常聽製造業說「我們的問題在庫存過多和缺料,排程不是問題」,材料太早買進就是庫存過多,太晚則是缺料,兩者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計算機未提供材料使用時間(生產上線時間),也就是無法達到JIT,若ERP系統含有「產能」,排出生產上線日期,則采購單上之材料交貨日期依生產上線日計算,可避免庫存過多及缺料。
產能和物料何者先考慮:生管接到業務訂單決定出貨日期考慮因素為「產能」和「物料」,產能=製程,物料=材料,製程不見得需用到材料,材料則必須有製程。至於先買材料後排程,或先排程後買材料的問題,可以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假設將飛機視為產能,飛機上供應之餐點為材料,應先買大量的餐點才排班機時刻表,或先排班機時刻表,再依時刻表決定餐點交貨數量和日期?若以前者之方式,因飛機(產能)是有限的,則將造成餐點過多(即庫存過多)之現象,後者則明顯可以避免此問題,使剩餘的餐點減少(即降低庫存)。因此先排程後再展開物料需求,則材料進料日依上線日計算,可有效降低庫存,達成JIT,並減少缺料狀況。先考慮「產能」排出生產計劃不需額外付費,但是先考慮「物料」下采購單可能要付出許多庫存積壓的成本。
生產/物料計劃:製造業在「多」「雜」
「快」「變」的環境下,若能有計劃性的運作,對問題的處理可有較充裕的時間,各部門運作依計劃能獲取較高之協調性,同時可符合PDCA原則,提供下列方式參考:
季計劃:業務提供長期Forecast約(6個月),其准確度為50%,入排程展開各制令上線日期,物料需求計算3個月以上交期長之物料,雖說業務提供之Forecast不準,但仍比由采購預估來得准,季計劃排定後可提供:產能長期預估,未來瓶頸之設備及需求,業務接單之飽和度。
月計劃:確認訂單或計劃性訂單,其准確度為80%,入排程後截取一個月內,計算所需之中交期材料。月計劃可提供:業務之當月出貨計劃,生產部門加班計劃,委外加工商之產能計劃。
周計劃:已確認訂單,其准確度為90-100%,可截取一周內之制令並計算所需之短交期材料,因已有先前之長中期物料計劃,在周計劃時之缺料狀況可大幅降低。周計劃可提供:生產線該周生產計劃,采購跟催計劃,模具生產設備維護計劃,倉庫供料計劃。
插單/模擬:「插單」功能所需提供之信息,一、是否能符合此訂單客戶要求之交貨日,若不能則是何時?二、顯示此插單將影響原先已計劃生產之訂單及差異,以供業務主管決定是否插單,而非生管決定。三、插單可能為未確定訂單,插單計劃列印後需能還原至原生產計劃,此稱為「插單模擬」。
易於掌控之界面(甘特圖):生管需掌控信息含-訂單,制令,交貨日期,開工日期,進料日期,生產數,完成數,預計/實際…等,以文字和數字表達,無法立即顯示管制重點。透過「甘特圖」及彩色圖形顯示各種運作狀況,可使復雜之資料一目瞭然。
交叉模擬:指的是「產能模擬」和「物料模擬」之相互模擬,使「產能」和「物料」同時配合,以符合客戶訂單之交貨日期。產能模擬先以客戶希望之交貨日期排出生產計劃,考慮的是現有生產設備,工作時間,各製程工時…等有限產能因素。物料模擬則以指定日期范圍展出生產計劃,依各製程上線時間,考慮所需物料之廠商交貨前置,請購前置,進料檢驗前置。若材料進料日無法配合生產上線日,則物料模擬傳回來不及之進料日,排程模擬視情況依進料日重排,以符合「產能」,」物料「及交貨日期。
以上為已含「生管」功能之製造業ERP系統,將復雜的產能和物料運作全部納入計算機系統,可提供各種異常狀況之快速模擬,使製造業之各部門藉由計算機信息採取必要對策,預防問題的發生,因此能夠掌控生管便能掌控全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