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剛學跟進模具進度應該做什麼了解什麼
j就是跟模工程師
1、提供《排模表》。
2、新開模檢討,根據客供3D、手板、講解產品功能、裝配、結構安全規節,確定開模要求、注意事項有何缺陷,客人能認可程度,確定模具結構,加工方式,對一模多穴或不同品種多穴,編排穴號,有模具結構問題所造成的產品改動,必須有客戶的書面簽訂。
3、生產會議:根據訂單日期,協同工程部、工模部、營業部,制訂具體加工日
期,編制《模具進度表》。《模具進度表》程序:營業提供《排模表》及相關資訊 跟模工程師編制《模具進度表》
①營業 ②工程部主管、3D設計人員 ③工模部主管 ④跟模工程師 ⑤QC工程師
簽名 審核 分發《模具進度表》。
4、模具進度跟進與模具品質提升:
A、跟進工程出圖,需及時與生產現場人員溝通調整出圖情況,防止漏出圖紙。
B、工件加工跟進與協調是跟模工程師基本職責,為便於「跟模工程師」更加細致的深入生產,對工件外協加工做出如下規定:
① 采購提供外發廠商,公司電話、聯絡人、工件出廠及回廠日期、件數。等相關資料交給相關跟模工程師,外發時必須有跟模工程師簽認,回廠時必須有跟模工程師簽收。
② 對協力廠商,為加強對其管控,保證其加工工件進度與質量,跟模工程師與模房副主管或組長對工件做檢查。對不良工件及時返回重加工,如對本司進度造成滯後影響,跟模工程師有權對其處以1%~10%的罰款金額,上交本司財務部,並知會相關協力廠商簽名。
③ 燒焊一定要有燒焊原因,要有跟模工程師簽名。若跟模工程師不在廠里,先交保安處,暫行燒焊,由保安第二天早上9:00以前交到跟模工程師手上,簽完後,補還給工模部。如有違反,交廠部處理。
燒焊流程:工模部責任人申請(註明燒焊由) 副主管簽名 主管審核 跟模工程師確認 放行燒焊。
C、工件加工「出錯」,包括本廠出錯、協力廠商出錯、客戶出錯,(客戶出錯例外,但由相關副主管註明客戶出錯)。對工件加工時出錯,一定要有相關責任人,填寫「出錯表」,跟模工程師做出處理意見,轉交營業至劉總。「出錯表」程序:責任人填寫《出錯表》 副主管審核 交跟模工程師填寫處理意見交營業員。
D、模具加工過程異常匯整,(含燒焊、客戶改圖、加產品、工件報廢、偏位、板不對圖、同一處反復設變、工件、銅公鑼大、鑼小)。
E、跟模工程師每日《工作報表》填寫。
5、新模試模前五天,跟模工程師需對模具進度有一個具體統籌,含哪些提前試模,哪些滯後試模,對滯後試模的,報備組長、 主管,及時召集會議,協助完成對延期試模者的妥善處理。會議程序:跟模工程師填寫《內部聯絡單》,會議結果總結 與會人簽名 分發結果與會人 ①工程部主管 ②跟模組長 ③營業員。④模房主管
6、裝模檢驗,鉗工裝模時,填寫《模具裝模檢驗表》,跟模工程師確認。 裝模檢驗程序:鉗工填寫《模具裝模檢驗表》 副主管審核 跟模工程師確認。(必須有跟模工程師協同模房簽認了《模具裝模檢驗表》後,才可申請試模。
7、試模:副主管申請試模 主管核實 跟模工程師簽名 跟單文員發單、安排試模廠家及上機、取板時間 跟單文員 ①營業交客戶 ②跟模工程師查對樣板 ③工模部 ④工程部、跟模工程師填寫「模具加工時間、品質跟蹤表。試模時間安排一般情況下不可超過晚上20:00,特殊情況由「鉗工寫《模具裝模檢驗表》後,交保安處,由保安於第二天早上9:00之前交跟模工程師,補辦「試模通知書」。
8、第一次試模,跟模工程師做「試模品檢測報告書」裝板,召集相關人員,開「首件試模報告」會議,存在模具異常,由相關責任人在「責任欄」上簽名交劉總。新模第一次試模產品會議:跟模工程師檢測產品 填寫《試模品檢測報告書》 跟模工程師填寫《內部聯絡單》①工程部3D設計人員 ②工模部副主管 責任人簽 ③加工部主管 ④營業員
9、與客戶檢討修模方案,並出改模資料,此項已有具體文件支持,處理改模資料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① 資料清晰、明確、每一點必須由客戶提供數字,並且必須當場把資料整理完整。
② 與客戶談資料時,必須具備判斷力,客戶提出的不合理改動應當場說明清楚。
③ 遇到重大改動時,必須向客戶說明改動的難度,並與模房工程相關責任人共同分析資料。
④ 改模資料必須有客戶的簽認。
⑤ 跟模工程師無權當場復客戶的改模期。
⑥ 與客戶談完資料後,應召集工程、工模、加工相關責任人核對改模資料,確定改模加工工藝,並確定改模完成日期,以書面形式交營業員。
10、「看板」式管理每一工模組須有一小白板,由工模部文員填寫每組模具試模日期,含新舊模,讓每一位員工明確模具交期,格式如:
生產編號 模具編號 責任人 試模日期 跟模工程師
11、跟進至模具承認OK。
B. 模具倉管理制度
【一】 模具庫房的管理
一、 模具入庫制度
二、 模具領用制度
三、 模具退棧檢驗制度模具退棧檢驗制度是確保從模具庫領出的模具必須是能正常生產出合格產品的模具。
四、 模具報廢制度模具報廢制度是確保模具必須是不能正常生產出合格產品的模具並沒修模或改模的必要的模具,最大可能的保護公司資產。
五、 模具庫管理人員的職責和權利
【二】 模具現場使用的管理
1、調度員領用和退庫模具,應按相應的管理制度辦理相關手續,應對模具從領用到退庫的全過程負責。
2、模具應按沖壓工藝按排相應噸位的沖床加工零件。模具應由模具調整工調整和安裝模具,並保證漏料通暢、彈頂正常、送料方便、沖程合理,試出合格樣件後,才能開始生產。
3、沖床工在工作中嚴格按操作規程執行。生產過程中發現異常現象應及時匯報,排除故障後再進行生產。凡野蠻操作造成模具損壞,責任人應填寫模具事故責任單,給予一定的處罰。
4、發生模具廢料斷裂、導板導向件變形、壓彎模悶車造成的模具和沖床的損壞要追查調整工的責任。
5、白、夜班交班應交清模具的使用情況。交接後發生的責任事故應由接班人負責。
6、生產任務完成後及時通知調度員辦理退庫手續。生產現場不應保存沒有生產指令或完成本批次任務的模具。發生模具遺失將追查最後領用人的責任。
C. 模具管理流程
我手頭沒有現成的,但可以給你一些建議。命名規則就可以用做什麼用的模具就叫什麼模具;目的是規范模具管理。
台賬一般包括:模具編號、名稱、製造日期和單位等,還可以包括放在何處,完好狀態如何等。
履歷包括模具編號、名稱、圖紙、關鍵尺寸等數據、周檢要求(按模具重要性的不同檢驗周期和要求都不一樣)、領用及回收記錄等。
流程看你們公司的具體管理方法,比如模具由庫房管理,由生產班組領用,由庫房統一維護等等。
分區、保全就看你們自己的規定了,能明確就行。
外發跟蹤要涉及到協議等問題,可以派人去跟蹤,也可以通過電話等遠程方式。但關鍵是協議和押金等,要不然有人看著也沒用。
D. 模具專業剛畢業該怎麼樣做才能學好模具呢
我是先學設計的 先學了PRO/E CAD 機械制圖等關於先學理論還是實踐我和很多同行爭過 個人看法罷了 其實最好的就是個一起學 我學會模具用了5年吧 1年理論2年設計再就是2年的模具啦 理論是在學校里學的 剛開始很吃力 到最後才發現 原來是這么的簡單 在最開始實踐的時候 很開心 因為看到腦海里存著的東西慢慢的清晰起來 其實學什麼都不難 就是要看自已是不是能堅持 我記的我以前問過我的模具老師 學模具難不? 他說;開始不難 到中間的時候 就難了 主要就是因為 你們在學會了一點皮毛後就變的不認真起來了 這就難了 眾所周知機械這一行沒個45年10幾年的根本不會有什麼成就 所以我送你2個字 堅持!!!
E. 模具倉庫管理辦法
編輯:余圓圓 2017-12-05
一、模夾具倉庫管理規定
1、模夾具入庫:
1.1入庫前應由生產車間做好模具、夾具的防腐處理及編號、標識狀態等。
1.2購買新模具、夾具必須經質量檢驗驗收,並出具合格報告由主管簽字後方能入庫。
1.3對進庫模具核對規格型號、件數進行驗收入庫並對每件產品註明尺寸精度、入庫日期。
1.4對返修的模具、夾具要記錄返修人員、檢驗人員、產品尺寸型號及入庫時間等詳細記錄備查,與新模具分別存放。
1.5對返修的模具、夾具或因產品更改換下的合格模具原則上不再做入庫處理。庫房行使保管職能。生產車間根據先舊後新的原則領用。
2、模夾具出庫:
2.1新模具、夾具倉庫憑生產部門主管簽字的領料單發貨。
2.2返修模具、夾具倉庫憑生產部門主管簽字的領條發貨,只作運行記錄,不作領料入帳。
2.3未經生產部門主管簽字的領料單,倉庫不發貨。
二、工具倉庫管理規定:
1、入庫:
1.1買新工具必須出具發票,由庫房根據品種、數量、單價驗收,出具入庫單並入帳。
1.2重復借用工具由使用部門領用後,不再作入庫處理。倉庫行使保管職能。
2、工具保管發放制度:
2.1凡屬個人使用的工具,一律按工種、使用期限,憑部門主管簽字發放。
2.2建立職工個人工具領用卡,領用、退庫、注銷一律憑證辦理手續。職工調離,應按工具卡數量退回全部工具,方可結帳離開。
2.3因工具本身質量不良或其它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工具損壞,由部門主管簽字,可重新領用。
2.4氣焊工、電焊工所使用的割槍、焊槍、電焊鉗、氧氣管、乙炔管、壓力表等實行交舊領新。
2.5因個人使用、保管不善導致工具損壞、遺失,應按工具折舊比例賠償後,可重新領用。
三、低值易耗品倉庫管理規定:
1、低值易耗品由使用部門照計劃,報公司批准後,由采購人員購買。庫房按照所需品種、規格、數量、單價入庫上帳。
2、倉庫憑部門主管簽發的領料單發貨。
3、低值易耗品採取需用數量足額采購,一次性領用。倉庫原則上按零庫存處理。
71模具中心倉庫管理制度2017-12-05 20:17 | #2樓
1.0目的:
為了加強模具中心財務管理,為了保證倉庫管理的完善,數據核算的准確、及時,防止物資進出倉庫管理過程中的損壞、變質,確保材料/產品滿足要求。 2.0范圍:
適用本倉於本公司的材料倉、五金倉、成品倉庫的進倉、出倉、貯存、保管等業務的運作,存卡、單據、帳簿、報表的編制管理。
3.0職責
3.1倉庫管-理-員
物資的進倉、出倉、貯存和保管,存卡、單據、帳簿、報表的編制。
3.2其他人員管理制度的遵守。
4.0管理內容:
4.1倉庫管理要求
4.1.1為准確反映每日庫存量,使生產、調撥、備貨等工作順利進行,倉庫每日應分別在上午8:30前將前一天日報表交財務統計。
4.1.2倉庫管理人員應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工作認真、負責。了解各種材料的品種、名稱、規格、型號、性能。
4.1.3上架保管的材料,應做到分門別類按行次—層次—位置排序擺放,標志明顯,易於存取和保管。
4.1.4倉庫應按材料名稱及規格型號一物一卡准確標設,存卡應逐筆登記材料的收、發、存,各項內容應填寫齊全、准確。
4.1.5為保證材料物資的安全,材料倉庫人員應注意防火、防盜,並掌握基本消防知識,嚴禁有火險隱患存在,如明火、吸煙、非法用電,易燃易爆品、燒焊維修火花等。由本公司消防安全部門定時安排檢查消防器材設施。
4.1.6經常巡視材料倉庫物資,注意防潮、防變質等防護措施。發現問題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
4.1.7物資存放,進出環節注意防止滲、漏、變質等浪費行為,並保持材料倉庫現場整潔整齊。
4.1.8倉管員每日下班前應認真檢查,確認無人滯留材料倉庫後,關好水源,電源,關好門窗,方可離開,以確保材料倉庫材料物資安全。
4.1.9無關人員只能在本倉相關或負責人員陪同下才可進入本倉。
4.1.10氣體、液體易燃物品的包裝容器應牢固密封,安全可靠。如有破損、殘缺、變形或物品分解變質等情況,應立即進行安全處理消除事故隱患。材料倉庫不能自行處理的應立即報告本公司安全管理部門。
4.1.11倉管員應熟悉消防基本知識,注意消防器材的有效期限,按時通知消防部門更換。
4.1.12化工原材料發料時,原則上應按材料進倉時間先後,先進先出,合理安排生產領料,避免因存放時間過長變質造成浪費。
4.1.13倉管員應熟悉各種化工原料的性質,合理安排倉位存放。
4.2材料入庫的管理
4.2.1材料入庫點收:
4.2.1.1倉庫收到供應商的材料,倉管員根據已審批的「請購單」的材料品種、名稱、規格、型號、數量等項目認真核對點收。如驗收項目不合格,或超出合理損耗的材料,不予驗收,並應立即報告采購員和有關部門妥善處理。
4.2.1.2因體積過大或重量過重不宜進倉,而直接搬運到現場的物資、設備,倉管員應到存放地點核對驗收。
4.2.1.3因生產急用而來不及進倉,即由使用部門領走的材料、設備,事後倉管員應督促購物經手人、領用部門三天內到材料倉庫辦理進倉和領料手續。
4.2.2報驗
4.2.2.1入庫材料核對無誤,倉管員予以暫收,填寫《驗收單》通知質檢員/請購人進行檢驗(機械設備備件交設備管理人員驗收,勞保通知行政部驗收,生產材料由質檢員檢驗)。
4.2.2.2經驗收合格,憑《驗收單》質檢員確認簽名,倉管員填寫《進倉單》辦理入庫手續。若驗收不合格應及時通知采購部門處理。
4.3材料出庫的管理
4.3.1生產、管理領用:
4.3.1.1各車間領用物資,須持有該部門負責人審批的領料單辦理領料手續。
4.3.1.2倉管員核對無誤方可發料。由發料人、領料人在領料單上簽名確認。領料單一式三聯,第一聯(材料倉庫聯)材料倉庫自存,第二聯(財務聯)、第三聯由領用者保存。
4.3.2退料:
4.3.2.1使用部門退回原領出的未用全新材料或由於各種原因退回材料倉庫的材料,倉管員核對無誤,按退回材料名稱、規格、數量填制《退料/補領單》,並經質檢員確認,沖轉原領用數,並由倉管員和退料人簽名確認。若需補領材料,領料人應簽名確認。
4.3.2.2對退回材料管理與庫存材料管理相同。但如退料原因是由於材料不合格,則應立即與購物經手人和采購部聯系,與供應商協商解決,不得拖延不報造成積壓。
4.4材料委外加工管理:
4.4.1發外加工材料由車間各部門組長通知委外加工單位,登記出廠材料名稱、規格、數量,開好放行條,辦理廠手續。
4.4.2 材料出廠時,委外加工單位(客戶)應將放行條交保安,保安確認無誤後,方可放行。
4.4.3手寫放行條的填制、放行及保管:
4.4.3.1手寫放行條應填寫委外加工單位委派人員姓名(或單位)、放行日期、進出時間、放行材料型號、數量、發貨人全稱簽名。帶車裝運的寫明車牌號碼。
4.4.3.2放行時,由保安按手寫 「放行條」聯核對發放材料。
4.4.4委外加工產品進倉
當外加產品最後完工進倉時,由倉管員核對《送貨單》,通知質檢員/車間各部門組長驗收,《送貨單》於當日送財務入賬。
4.5盤點和積壓物資處理
4.5.1盤點
4.5.1.1倉庫應經常對庫存材料進行清點整理,做到日清、月結,每月根據材料帳冊的結存核數對庫存實物,發現不符應及時復查至正確為止。
4.5.1.2倉庫應按本公司規定的時間,進行盤點工作。
4.5.1.3盤點時要在「存卡」上註明盤點日期、實存數量,在摘要欄註明「盤點」,並由盤點人和對點人簽名確認。
4.5.1.4發現盤盈盤虧的材料應對實盤數量逐一進行復查確認後,方可將盤點表送交財務和有關部門。
4.5.1.5處理盈虧數額作盤盈調整時在摘要欄寫上「盤盈處理」和「盤虧處理」用紅墨墨水將增加或減少的數量金額登記在「收入」欄。
4.5.2積壓物資處理
倉庫應定期聯合生產、財務、質檢部門審定、清理各種積壓物資,淘汰物資。及時填制《積壓物資明細表》報財務部和有關部門。當倉庫收到本公司的批文,將積壓物資處理時,填制《領料單》,由審定部門經辦人簽證確認,各聯連同已審批的《積壓物資明細表》分送材料倉庫、財務部記帳。
F. 我做為模具部門的管理如何制定績效管理
績效指標設計
第一條 KPI考核指標的確定
(1) KPI(Key Performance index)即關鍵業績指標,代表部門的核心責任和當期重點工作。
(2) 公司部門KPI體系是基於公司目標層層分解,是兼顧公司的內部運營和外部市場要求、成果和執行動因等因素之間的動態有機結合。
(3) 首先,依據公司年度發展目標進行提煉公司級KPI,結合部門年度工作目標提煉部門級KPI,再綜合部門職責提煉的KPI最終形成部門KPI指標庫,選擇最重要的能反映出被考核部門當期業績的評價指標作為部門考核指標。
(4) 公司年度計劃及任務書構成KPI指標的底線值、基準值、努力值的來源。
(5) 根據公司發展和組織變化的實際需要,由綜合管理部牽頭組織定期(約1年或根據實際情況)對KPI指標體系進行修訂,將結果提交公司薪酬績效領導小組審批通過後即作為下一年度的績效指標來源依據。
第二條 選擇KPI的原則
(1) 少而精原則:KPI指標應能夠反映出工作的主要要求,簡單的結構可以使管理信息處理和評估過程縮短,提高考核工作效益;KPI指標總和應能解釋被考核部門80%以上的工作量;
(2) 結果導向原則:KPI指標的選擇要體現出結果優先的原則,首先考慮崗位的工作產出,從工作產出中分析確定主要和次要項目,再依據其重要性進行篩選,最終確定KPI指標;
(3) 可衡量性原則:KPI指標應具備可衡量性、可驗證性,至少可以從以下四個緯度之一衡量:時間、數量、質量、成本;
(4) 一致性原則:KPI指標與戰略目標、經營重點保持一致。
第三條 KPI指標的數量和權重設置
(1) KPI指標數量一般控制在5~8個之間;
(2) 每個KPI的權重不高於40%,不低於5%;
(3) 權重一般取5的整數倍。
第四條 KPI指標分類: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
(1) 定量指標是以統計數據為基礎,把統計數據作為主要評價信息,通過對定量指標信息的直接提取對應於定量指標計算公式,最終獲得定量結果的業績考評指標;
(2) 定性考核指標是由被考核部門直接上級對被考核部門的業績進行評級的業績考評指標;考核雙方需要事先就定性指標的基準行為描述達成一致;
(3) 在制定部門KPI指標時應該採取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相結合的方式,對被考評部門進行全面考評,有助於衡量被考評部門的全面績效。
G. 模具管理制度
模具管理制度
一. 公司產品加工需要模具的(包括沖壓模),統一歸口技術部主管負責確認,加工好的模具歸模具倉庫管理,模具倉庫歸屬模具車間,模具外委單位與加工價格由計劃經營副總審批。
二. 模具加工申請依據經批準的產品開發計劃,模具外發加工必須填寫模具加工申請單,加工單由產品設計人員填寫,明確產品名稱(或代號)、加工數量、加工價格、模具技術或工藝要求等內容,經技術部主管對工藝技術符合性審核後,交模具外委經辦人按照外委加工作業規定落實。
三. 因使用壽命到期和生產中損壞,需要重新加工的模具由使用單位申請,技術部審批。
四. 模具加工單位的選擇應考評其加工能力(滿足質量與交付期限)、加工價格等的性價比,擇優合作。為公司加工模具的合作方至少應有三家,且經公司技術部有關人員考察同意備案,以供公司選擇和考核。選擇的加工單位必須是備案的合作方。
五. 模具加工單位加工費的結算應提供加工申請單、模具入庫單和模具檢驗合格責任者的簽名。
六. 模具加工費用的支付:定金不能超出加工金額的30%,模具檢驗合格(在訂貨客戶確認產品後)方可結算加工費,加工費應有10%-20%的作為模具質量保證金暫押公司,在模具使用滿足設計壽命要求或在移交公司滿一年結清;長期合作的模具加工單位應簽訂加工協議,形成合作慣例。
七. 模具加工費的報帳:發票附模具加工申請單、模具入庫單。
八. 公司產品模具應該根據產品代碼對應編號,建立模具檔案以及模具進出存帳。所有進庫的模具均應塗上黃油保護,並有模具負責人進行例行檢驗。
九. 凡違反本規定,造成模具加工失控,由擅自主張的經辦人承擔經濟責任。
十. 本制度自下發日起實行(原已經落實加工單位的模具,重新列表,由技術部主管簽字確認,沒有列表上報確認的,經辦人承擔失職責任)。外委加工產品模具應書面確認模具所有權歸屬,並在產品加工任務完畢後移交到公司。
十一. 本制度附件:1。模具加工申請單;2。模具加工單位審查表;
編制: XX 審核: 相關部門經理 批准:xxx(郵件審批)
執行日期: 二00七年 六 月 十八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