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濟源市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濟源王屋山景區
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王屋山,是我國古代九大名山之一,道教十大洞天之首,號稱「天下第一洞天」。有奇峰秀嶺三十八,神洞名泉二十六,碧波飛瀑八大景,洞天福地五奇觀。主峰天壇峰,海拔1715米,因軒轅黃帝在此設壇祭天而得名,是華夏子孫尋根問祖之地。天生麗質的九里溝,奇峰絕壁,懸泉飛瀑,植被蔥郁,被譽為「夏天裡的童話世界」。保持著原始自然山水風貌的小溝背還是一塊充滿神秘色彩亟待開發的處女地。2003年,王屋山以第一名的佳績入選第三批國家地質公園。
濟源黃河三峽景區
濟源小浪底風景區,位於濟源市西南30公里黃河中下游交界處 ,濟源黃河三峽景區乃世界地質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中國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河南十大熱點景區、小浪底之精華景區。景區位於小浪底大壩上游20公里處,總面積40平方公里。地處北部山嶽旅遊帶與南部黃河旅遊帶(三點一線)的水陸接合部、國家級風景區王屋山、小溝背景區與小浪底游線的樞紐地段。
黃河三峽是小浪底與王屋山所孕育的精華,位於小浪底水庫大壩上游20公里處,總面積40平方公里, 是小浪底風景區的精華所在。八里胡同位於黃河中下游最窄處,兩岸斷壁如削,中間河水奔涌,三條峽谷各具風采:孤山峽鬼斧神工,千切壁立;龍鳳峽盤龍走蛇,曲折迂迴;大峪峽開闊舒展,氣象萬千。特別是九蹬蓮花棧,九蹬九級,次第升高,望之若蓮花盛開,似出水芙蓉,號稱「鯀山禹斧」。而且還有隋唐古棧道、陳謝大軍黃河渡等多處豐富的文化勝跡,自然人文景點多達60 余處,是我國北方少有的山水景觀,完全可以和長江三峽媲美。
黃河三峽群峰競秀、山水交融,三條峽谷各有千秋。孤山峽鬼斧神工、群峰競秀;龍鳳峽九曲十折、峽深谷幽;八里峽,峭壁如削、雄偉壯觀,號稱「萬里黃河第一峽」。不僅山、水、崖、洞和諧交融,自然資源豐富,而且還有鯀山禹斧、犀牛望月、孟良活地、京娘化鳳、石人頂石山、章公背章婆等自然人文景觀,景點達80餘處。是小浪底旅遊資源之精華所在。水繞青山山繞水,船在青山頂上行。景區山水交融、港灣交錯、高峽平湖、奇峰林立,構成一幅北方少有的江南之美、水鄉之秀的壯麗畫卷,完全可以和長江三峽媲美。登上被稱之為「萬里黃河第一樓」的大河樓,但見水天一色,滿山掛翠,大河如帶,遊船穿梭,水鳥翻飛,美不勝收。
濟源五龍口
五龍口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28平方公里,共有自然和人文景觀68處,是一個以自然景觀為主,以獼猴和溫泉為特色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也是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境內盤谷寺(又稱盤古寺),是傳說中人類起源的地方。景區投資4000餘萬元相繼建成了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的「華夏第一梯」、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荊浩展館以及五龍大型群雕、中華獼猴園、大聖宮、觀光纜車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精品景點,是河南省的「十佳風景名勝區」和「十佳旅遊景區」,2002年8月16日又榮膺「國家AAAA級旅遊區」稱號。
濟源濟瀆廟
濟瀆廟坐落於濟水發源地,隋朝為祭祀濟瀆神而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享有我國北方「古建築博物館」的美譽。現有宋、元、明、清歷代建築22座,唐、宋、元、明、清碑碣石刻四十餘通,為河南省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之一。廟內現有河南省規模最大、價值很高的明代木牌樓建築「清源洞府門」,有河南省現存年代最早的木結構建築宋代「濟瀆寢宮」,有我國唯一倖存的宋代「石勾欄」以及堪稱國內孤例的隋「復道迴廊」遺址,保留著具有隋唐遺風、神似紫禁城太和殿的「淵德大殿」遺址等。
濟源原始森林(濟源小溝背景區)
自然景觀獨特,人文景觀豐富。位於太行山南端,濟源市西北50公里處,山高林茂,谷幽水清,集雄、奇、秀、險於一體,各種景觀自然生成,以小溝背村為中心的生態景區,銀河洞穿村而過,水清澈見底,邊奇石遍布,神秘幽靜的原始自然風貌,奇特壯觀的山嶽景觀,四季常流清澈見底的銀河溪水,氣象萬千的雲海仙境,環境宜人,冬暖夏涼的自然氣候使遊客流連忘返-是回歸自然生態游、攀爬登山,攀援探險游的好去處。
濟源九里溝
九里溝景區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王屋山國家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河南省濟源市西北15公里的思禮鎮境內。景區東連五龍口游覽區,西和王屋景區接壤,北同山西蟒河游覽區毗鄰,總面積120平方公里,重要景點80餘處。九里溝曲徑通幽、洞穴密布、水美如畫、溪瀑橫流、青山疊翠、秀中藏奇、植被茂密、五彩斑讕、氣候宜人、涼爽清新,又有道教文化和茶道文化點綴其中。重要景點有延壽台、盧仝茶社、九里飛瀑、獼猴保護區、禪堂古寺、金爐頂、東王母洞、奔月天橋、侍郎寨、水洪池避暑勝地、仙人橋、天仙洞天然大溶洞、冰瀑奇觀等。
濟源西灘景區
濟源黃河西灘島是坡頭鎮政府開發興建的自然生態旅遊區。西灘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灘」,是黃河上唯一有人居住的小島。濟源九大怪之一」西灘能把水比敗「,意思是說黃河水再大也不能把西灘淹掉。位於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出水口兩公里處,是一個神奇的島嶼,其上農舍點點,綠樹掩映,牧童短笛,漁舟唱晚,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島上有大量的水鳥棲息,乘小舟作黃河漂流,聽水鳥鳴唱,大有世外桃源的韻味。在這里可以撿到五彩繽紛,價值連城的黃河奇石。「道光二十三,黃河飄上天」,但在歷史上西灘從不會被淹沒,據說西灘是當年天帝那裡的息壤形成的,是一塊能隨水而長的「神土」。
濟源玉陽山
濟源玉陽山位於承留鎮北部,玉陽山,東西兩峰之間為尚書谷。尚書谷有靈都觀,系唐玄宗為其胞妹玉真公主賜建,並為當年玉真公主棲身修道之所親筆御書"平陽洞府",現存有玉真公主墓。
唐朝詩人李商隱也在此出家修道,後在這兒愛戀上了道姑宋華陽,後來李商隱的很多無題詩都是和這段戀情有關。最有名的便是「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野生生物
濟源市位於河南省西北部,總面積1931平方公里,山區丘陵面積佔88%,地貌復雜、河流縱橫、氣候多樣,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較為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全市野生動物中,獸類34種,占河南獸類總數的47%;鳥類140餘種,占河南總數的46%;兩棲類8種,占河南總數的42%;爬行類19種,占河南總數的51%;軟體動物30種,已鑒定的昆蟲485種。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33種。有高等植物197科、1760種,其中,苔蘚植物34科,76種;蕨類植物20科,87種;裸子植物4科,12種;被子植物139科,1585種。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金錢豹、林麝、白鸛、黑鸛、金雕、玉帶海雕、大鴇。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獼猴、水獺、斑羚、斑嘴鵜鶘、大天鵝、小天鵝、禿鷲、鳶、大鵟、灰鶴、勺雞、白尾鷂、雀鷹、蒼鷹、松雀鷹、紅腳隼、黃爪隼、紅隼、紅腳鴞、領角鴞、雕鴞、縱紋腹小鴞、長耳鴞、短耳鴞,小葦鳽、大鯢。
太行王屋山千年銀杏屬於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❷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有哪些專業 附好的重點專業名單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 招生專業有機電一體化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機械設計與製造、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製造、機械製造與自動化、旅遊管理、酒店管理、空中乘務、高速鐵路客運乘務等,具體更多完整招生專業請看下錶。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專業一覽表 院系名稱 專業名稱 機電工程系
機電一體化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機械設計與製造
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製造、機械製造與自動化
醫學護理系 護理、護理(ICU方向)、助產、康復治療技術、醫學檢驗技術、葯學 人文管理系 旅遊管理、酒店管理、空中乘務、高速鐵路客運乘務 教育藝術系 音樂表演、音樂教育、早期教育、學前教育 藝術設計系
數字媒體應用技術、動漫製作技術、建築室內設
計視覺傳播設計與製作、室內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美術(書法方向)
建築工程系
建築裝飾工程技術、建築工程技術、工程造價
工程測量技術、建築設計、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
冶金化工系 應用化工技術、工業分析技術、有色冶金技術、食品營養與檢測 信息工程系 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軟體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 經濟管理系 會計、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汽車營銷與服務 電氣工程系 電氣自動化技術、應用電子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重點特色專業名單
1、中央財政支持重點建設專業:護理、建築工程技術
2、中央財政支持的國家級實訓基地:電工電子及自動化技術實訓基地、機械製造實訓基地
3、國家級重點專業:建築工程技術、護理、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酒店管理、工程測量技術
4、教育部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酒店管理、工程測量技術
5、河南省重點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冶金技術、應用化工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旅遊管理、裝潢藝術設計、會計電算化、計算機網路技術、模具設計與製造
6、河南省骨幹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冶金技術、護理、電氣自動化技術
7、河南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冶金技術、旅遊管理、電氣自動化技術、建築工程技術、裝潢藝術設計、護理
8、河南省特色專業:應用化工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會計電算化、模具設計與製造、計算機網路技術、護理
9、河南省教學改革試點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會計電算化、旅遊管理
10、河南省「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改革試點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化工技術、旅遊管理 ;
❸ 河南濟源市的名勝古跡的有哪些
王屋山景區。 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王屋山,是我國古代九大名山之一,道教十大洞天之首,號稱「天下第一洞天」。有奇峰秀嶺三十八,神洞名泉二十六,碧波飛瀑八大景,洞天福地五奇觀。主峰天壇峰,海拔1715米,因軒轅黃帝在此設壇祭天而得名,是華夏子孫尋根問祖之地。天生麗質的九里溝,奇峰絕壁,懸泉飛瀑,植被蔥郁,被譽為「夏天裡的童話世界」。保持著原始自然山水風貌的小溝背還是一塊充滿神秘色彩亟待開發的處女地。2003年,王屋山以第一名的佳績入選第三批國家地質公園。
小浪底景區。黃河小浪底風景名勝區位於濟源市西南25公里黃河中下游交界處,舉世矚目的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在此建成。水庫蓄水後在大壩上游形成272平方公里的浩瀚水域,呈現出高峽平湖、港灣交錯、山水交融的壯麗畫面。景區內有萬里黃河上惟一有人居住的河心綠洲——西灘,有不是江南、勝似江南的張嶺半島,有自然風光與民間傳說交相輝映的黃河三峽。現在已經開工建設與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配套的西霞院水庫建成後,將為該景區再添新景。
五龍口景區。五龍口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28平方公里,共有自然和人文景觀68處,是一個以自然景觀為主,以獼猴和溫泉為特色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也是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境內盤谷寺(又稱盤古寺),是傳說中人類起源的地方。近年來,景區投資4000餘萬元相繼建成了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的「華夏第一梯」、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荊浩展館以及五龍大型群雕、中華獼猴園、大聖宮、觀光纜車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精品景點,是河南省的「十佳風景名勝區」和「十佳旅遊景區」,2002年8月16日又榮膺「國家AAAA級旅遊區」稱號。
濟瀆廟景區。濟瀆廟坐落於濟水發源地,隋朝為祭祀濟瀆神而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享有我國北方「古建築博物館」的美譽。現有宋、元、明、清歷代建築22座,唐、宋、元、明、清碑碣石刻四十餘通,為河南省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之一。廟內現有河南省規模最大、價值很高的明代木牌樓建築「清源洞府門」,有河南省現存年代最早的木結構建築宋代「濟瀆寢宮」,有我國惟一倖存的宋代「石勾欄」以及堪稱國內孤例的隋「復道迴廊」遺址,保留著具有隋唐遺風、神似紫禁城太和殿的「淵德大殿」遺址等。
❹ 封丘哪有古建彩繪
(一)青堆遺址:青堆遺址在縣城東北16公里的青堆村東,是新石器時代遺址,高出地面約4米。遺址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遺物有石器、灰陶(條紋、方格紋)和俑腿。是1963年6月20日河南省公布的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又發現蚌鐮、陶罐、陶瓮。
(二)古黃池碑:古黃池古黃池在縣城南113公里處的壩台村東,周穆王曾游於此。據《封丘縣志》載:「天子東游於黃澤。歌曰:黃之池,其馬噴沙,黃之澤,其馬噴玉。」故春秋時稱黃池。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吳王夫差率軍於黃池大會諸侯,與晉爭做盟主,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黃池之會。今僅存古黃池碑一通,建磚砌碑樓加以保護。
(三)陳橋驛:陳橋驛站位於封丘縣城東南15公里處的陳橋鎮。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此「黃袍加身」發動兵變,開創了大宋300年基業。這里作為出過皇帝的地方,也因此而名揚天下,注入史冊,一度成為護衛京都開封的四大名鎮之一,是宋文化的源頭,也是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四)古平丘:周景王十六年(前529),晉召公為國君,為鞏固先主霸業,與齊國爭霸,「公會劉子、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於平丘」。7月又同盟於平丘。據《封丘縣志》載,平丘春秋時屬衛。故址在縣城東南25公里黃陵鎮平街村。
(五)蟲牢:蟲牢又名桐牢亭,俗稱桐窩。春秋時屬鄭地,今居廂鄉桑村東北牢坑為其遺址。周定王二十一年(前586),晉景公召齊、衛、朱、杞等9國諸侯在鄭地蟲牢開會,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蟲牢之會。
(六)翟母進飯處:楚漢戰爭時,劉邦敗於項羽,落荒而逃,路過延鄉(今封丘縣),飢餓中在縣城西北隅遇翟母給家人送飯,便向她乞食充飢,翟母贈飯。劉邦稱帝後,為翟母修祠封墓,樹碑立傳。原有「漢高祖遇翟母進飯處」石碑一通,因年久,碑身風化已殘。
(七)息氏墓:位於縣城東北16公里的青堆村東。戰國時期,宋康王偃驅車出遊,來到青堆,途中見一女子貌美過人,心懷惡念。為能看到她,就令人在青堆村東頭築起一座高台(青陵台)。宋康王差人訪問其家,知是宋康王舍人韓憑妻息氏,要韓憑將其妻獻給他。韓憑夫婦不從,韓憑在台下自殺,息氏投台而死。宋康王命將他們夫妻分葬道路兩旁,不準合墓。後兩墓各長一棵梓樹,根結於下,枝交於上,此為相傳故事「相思樹」。息氏墓前現存石碑一通,為清康熙十九年(1680)知縣王賜魁所立。
(八)城隍廟:位於縣城東大街路北,坐北向南。1983年,重新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它創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縣丞張宗海建。弘治十一年(1498),知縣袁仕重建。萬曆十一年(1583),知縣郝國章重修,方亭1座,大門、二門各3間,城隍廟後殿二門上建樓,東西廂房各7間,後寢宮3間,東通錫印宮。清順治九年(1652),河決廟毀,知縣余縉建後殿5間,邑人周維曰升等續建樂樓3間。清乾隆六年(1741),知縣戴兆彳復重修。光緒二十年(1894),謝葆榮主宰封丘時重修大殿3間,拜殿3間,東西廂房各7間,二皂廳、三官廟、土地祠、羅祖廟3間、廣生殿3間、火房3間。修補東屋6間,東樓4間。民國12年(1923),又將大殿、寢宮兩廊、皂君殿、老君殿、牆垣重修。1928年,塑像被廢,設自治籌備處,繼為民眾教育館。1936年,設初級小學。1947年,設中正小學。1958年,拆除戲樓,改建為大門3間和臨街房4間,添建東西廂房各3間,設縣文化館。1978年,老君殿廢。2000年,重修寢宮。今存大殿3間,拜殿3間,大門3間,臨街房4間,東西廂房各10間,寢宮3間。
(九)使君(墓)祠:位於縣城東北2.5公里的王村鄉廟崗村東南隅。1983年,重新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使君,東漢末封丘人,任徐州刺史,為官勤政愛民。天大旱,視察民情。卒後葬於廟崗。元至大年間(1308~1311),為他建祠。清康熙十九年(1680),知縣王賜魁將墓護以牆垣。墓呈八角形,尖頂,上植柏樹一株,四季常青。嘉慶三年(1798)立墓碑,乾隆、道光、光緒年間累修。民國30年(1941)重修。1980年、1984年、1994年、1996年屢修。光緒六年(1880),敕加「普佑」封號,頒發「千里秋成」匾。今存山門、使君殿、廣生殿、玉皇殿、使君墓、端門和古碑4通,古柏1株。
使君墓天爺廟山門
(十)天爺廟:位於居廂鄉安上集村東南隅土崗上。相傳,它始建於明代。廟碑載:清順治十七年(1660)重修,康熙、道光、光緒年間均有修繕。現存山門、大殿、後殿等。山門設正門和側門,大殿梁架有彩繪,後殿為兩層樓,彩畫梁架,山門有台階,兩側有井兩眼,東西對照。磚木結構,硬山頂,灰瓦覆蓋。
(十一)關帝廟:位於城關鎮西關村東南部。相傳,建於明萬曆年間。清順治九年(1652)毀於水,康熙元年(1662)重修,宣統元年(1909)、民國15年(1926)先後修繕。其規模原佔地面積20餘畝。今存大殿1座,帶卷棚拜殿3間,歇馬涼殿3間,有清代關公塑像等3尊,宋代鐵天官像1尊。
(十二)兩程夫子祠:位於馮村鄉永頭村,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明代程氏遷居此地,為敬奉先祖而建。兩程夫子程顥、程頤為宋代理學家,對後世影響很大。這里有山門、大殿、照壁和東西廂房,增修二亭,大殿內奉兩程夫子塑像和牌位,有「顧余烝嘗」匾和對聯1副。兩廂敬奉兩程的成名弟子牌位。存古牌位兩尊,古碑兩通。
(十三)兩程夫子祠天主教堂:天主教堂位於縣城東大街路北,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39年,美國牧師海玉節兄弟傳教到封丘建造,南北長大教堂1座。另有牧師住所1座,二層樓房,西式建築。以上建築均為磚木結構。是縣境內所有教堂中規模最大、最高的建築。
(十四)東仲宮節孝坊:位於陳固鄉東仲宮村,在路中間,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清乾隆十二年(1747),為表彰孫承緒妻周氏、任氏所建。其造型為2層3間4柱坊,中間高,兩側低,中間可通人、車。中間檐下書「聖旨恩榮」4個大字,第2層橫書「已故生員孫承緒妻周氏、任氏之坊」。柱上雕花紋,石質。
(十五)何家鋪牌坊:位於司庄鄉何家鋪村東頭,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清乾隆年間。中間高,兩側低,4柱3間2層石牌坊,頂部屋脊式。由於沙土深埋,坊體書寫內容與雕飾不明。
(十六)八角井:位於潘店鄉潘店村內,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相傳為潘美所建。八角井筒分為三部分,第一套井筒直徑4米,深4米許;第二套井筒直徑35米,深4米許;第三套井筒直徑3米,深4米。對此井多次開挖未見底,因出水多無法下挖。由於年久井筒有所損壞。1980年修繕後,井的地面口徑35米。
(十七)玄帝廟:位於王村鄉後大馬寺村。此處舊有玄帝殿、碧霞行宮、濟祖殿和東西廂房。今重建。據重修濟源廟記碑記載,該廟始建於明萬曆以前。重修濟源廟記碑,對於考察古代濟水在封丘流向有重要意義。此廟中有古樹「龍頭拐」一株,造型別致,誘人圍觀。許長慶墓
(十八)許長慶墓:位於曹崗鄉清河集村西北約1公里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清河集村為豫劇祥符調發源地。許長慶(1868~1927),豫劇教育家、活動家,清河集人。他從小熱愛戲曲事業,繼父業,青年時代開始掌管科班事務。光緒十三年(1887),創辦「小天興班」,辦班8期。20多年中培養演員、琴師和鼓師200餘名,為河南戲曲舞台培養了大量人才。
(十九)何家琪墓:位於馮村鄉小里薛村西,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何家琪小里薛人。光緒元年(1875),在河南鄉試中考取舉人第三名,曾報名入闈。因時局動盪,放棄仕途,就任洛陽教諭,後升汝南教授。著有《講學規約》、《講志聖社規》、《天根文抄》、《天根詩抄》等。他在文學史上有一定地位,是明清時期河南的文化名人。
(二十)《海棠賦》碑:《海棠賦》碑因蘇軾撰寫《海棠賦》,鐫於石上而得名,碑身高196米,寬0.8米,厚0.22米。碑陽刻《海棠賦》:「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滿山總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遺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輕春睡足。雨中有淚亦凄愴,月下無人更清淑。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忽逢絕艷照衰朽,嘆惜無言揩病目。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到,燕子飛來定鴻鵠。天涯流落俱何念,為飲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還獨來,落雪紛紛哪忍睹。」行草相間,末尾有鈞陽馬文升、東里高拱、蘭陽艾維新等人的跋語,皆為草書。額篆「宋賢墨寶」四字,碑側鐫趙孟所畫的竹蘭葡萄,並有明宣宗朱瞻基的跋語,延陵吳寬的題詩,碑身原刻艾維新撰文及明天啟五年(1625)黃陵集所產靈芝圖。
宋元豐二年(1079),蘇軾在黃州定惠院居住時,樹木雜草滿院,特賦詩一首,曰《海棠賦》,寫在卷上。至明朝,鈞陽馬文升往役安南,在市場上獲得此卷。後轉到艾維新之手,刻於石上保存。雍正六年(1728),大山呼重修關帝廟時,艾維新令孫將碑賣給廟內。1958年縣文化館將此碑運至館內保存。
(二十一)塔兒經碑:塔兒經碑上刻經文款式,如螺旋形,下闊上銳如塔狀,故得此名。碑高227米,寬07米,厚0165米。據載,經文為宋時蘇小妹所書,字徑三分,端楷顏體。其右下角載汲縣王諫書、鄢陵劉允成臨。碑陰上半部系蘇軾《西江月》一首,行草相間,詞內容為:「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烈士紀念塔壁上龍蛇飛動。欲弔文章太守,乃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空頭,未轉頭時是夢。」行草相間。其側有吳興趙孟、柏山人宋廣和中州艾維新的跋語。下部系太常鮮於伯機書七言絕句一首:「絕頂深秋生夜涼,鶴飛松露滴衣裳。前村月照半江水,僧在翠微開竹房。」還有鄢陵吳寬、蘭陽艾維新的跋。碑額「宋元名筆」四字。此碑由鄢陵劉永成臨,汲縣王諫書,鮮於伯機書七絕,經艾維新刻於石上,至艾公令孫從其墓東靈芝寺於清雍正五年(1729)賣給大山呼關帝廟內。1958年將此碑運至縣文化館內保存。
(二十二)烈士紀念塔:縣烈士紀念塔是1952年為紀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犧牲的烈士而建,坐南朝北,塔高225米,原在烈士公園。塔上銘刻著全縣革命烈士歷史事跡和部分烈士名單。上有時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嵇文甫,中國人民解放軍平原省濮陽軍區司令員孫正乾,中共濮陽地委書記宋玉璽、專員劉鏡西、副專員劉東明,縣委書記和縣長孔再生等人的題詞。紀念塔為磚石水泥結構,分5層。第一層為塔基,呈圓形;第二層12個石面,12個碑誌;第三層6個面,6個碑誌;第四層6個面,每面都鑲嵌著斗大的燙金字,正南面寫著「封丘縣烈士紀念塔」;最高層系尖頂6面均安裝玻璃,有燈。最高處飾五星。
1965年增修水泥圍牆和欄桿,四角4個花池,塔前建圓形大花池。1982年後,烈士公園成為縣政府駐地。2001年10月,按原貌搬遷至振興路東段縣烈士陵園內。2002年4月建成。
(二十三)十一烈士犧牲處:位於王村鄉陳王村,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47年10月11日拂曉,封丘縣一區宣傳委員李聚寶率一區幹部布置工作,突然被國民黨河南省保安第二旅王三祝部四面圍住,敵人發起猛攻。李聚寶他們以樓作屏障,用槍射擊、擲手榴彈、磚砸,一連打退敵人數次進攻,誓死與樓共存亡。最後,敵人放火燒樓,他們血戰6小時,壯烈犧牲。1983年5月,縣政府將十一烈士犧牲處定為革命遺址。
(二十四)國務院獎狀:1958年封丘縣應舉人民公社在農業社會主義建設中,成績顯著,受到國務院嘉獎和表揚,榮獲獎狀一面。獎狀紙質,高50厘米,寬70厘米,裝在玻璃框內。現為國家一級文物,由新鄉市博物館保管。
❺ 王屋山的具體位置在哪裡
王屋山位於河南省濟源市、山西晉城市陽城縣、運城市垣曲縣等市縣間。
王屋山是中條山的分支山脈。位於河南省濟源市、山西晉城市陽城縣、運城市垣曲縣等市縣間。為《列子》載《愚公移山》的故事處。
山勢巍峨,林木繁茂。多道觀宮廟。南麓有愚公洞、愚公井、愚公壑等勝跡,並有挖掘痕跡。陽城縣南的鰲背山、析城山、砥柱山均屬王屋山系。
王屋山風景區位於河南省西北部的濟源市,東依太行,西接中條,北連太岳,南臨黃河,是中國九大古代名山之一,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
一謂「山中有洞,深不可入,洞中如王者之宮,故名曰王屋也」。一謂「山有三重,其狀如屋,故名」。
王屋山絕頂海拔1715.7米,相傳為軒轅氏黃帝祈天之所,名曰"天壇"。
王屋山因愚公移山的故事因而家喻戶曉。同時,王屋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風景區,於2006年申請為世界地質公園,森林覆蓋率達98%以上,珍稀動物繁多,具有很高的觀賞和研究價值。
(5)濟源古建模具廠哪裡有擴展閱讀:
王屋山風景區:
王屋山又是中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於2006年 申請為世界地質公園。總面積265平方公里,分7個景區,125個景點。 主峰天壇山海拔1715米,是中華民族祖先軒轅黃帝設壇祭天之所,世稱「太行之脊」,「擎天地柱」。
陽台宮在王屋山腳下愚公村的西側,是王屋山旅遊線路的起點。現存的建築是自南而北,依山就勢,由低到高,錯落有致。
陽台宮現存的主體建築三清殿和玉皇閣為明正德年間重修。最為遊人矚目的是三重檐閣式建築玉皇閣。主體建築上的幾十對石刻柱子,使這座宗教聖地成為石刻藝術的殿堂;
柱子上刻有翻滾的雲龍、朝風的百鳥、鬧梅的喜鵲、牧羊的蘇武;過海的八仙、戰蚩尤的黃帝等,無一不初期如生,呼之欲出。
陽台宮內蒼松翠柏,鬱郁蔥蔥,其中的一株七葉菩提樹,樹圍近3米,高14米,傳為唐代所留。
王屋山森林覆蓋率98%以上,珍稀動物繁多,具有很高的觀賞和研究價值。是一處有萬年文化積淀、千年道教文化傳統的融人文、自然於一體的品位極高的山嶽風景名勝區。
❻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有什麼專業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開設的專業:有2個應用型本科專業、58個高職專業,涉及13個專業大類,主要包括機械、電子、汽車、冶金、建築、旅遊、護理、會計、藝術、教育、計算機等專業。
其中中央財政支持重點建設專業2個,河南省特色專業5個,河南省示範專業5個,河南省教學改革試點專業4個,河南省「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改革試點專業3個,省級教學團隊2個。
先後榮獲了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全國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
❼ 濟源旅遊景點大全排名,哪些值得去
第一是黃河三峽,第二是王屋山,第三是濟源黃河小浪底風景區,都值得去。
1、黃河三峽
中國治黃史上的豐碑,世界水利工程史上具有挑戰性的傑作。黃河小浪底風景名勝區位於濟源市西南30公里黃河中下游交界處,西起黃河八里胡同,東至坡頭西灘,長50公里。按區位分為西灘景區、大壩景區、張嶺半島景區、黃河三峽景區。舉世矚目的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即在此興建。
❽ 藏式古建地仗施工常用工具有哪些
常見的有11種。
1、樹棕糊刷:用於刷漿。
2、小鐵板:用於捉灰、找灰、刮灰。
3、手皮子:傳統用牛皮,現今用橡膠材料代替。
4、粗瓷碗:配合鐵板捉灰、檢灰,和配合小皮子溜灰、拈膩子用。
5、把桶子:傳統為木製,多用白鐵焊制,桶邊豎釘木柄。
6、線軋子:做地仗時各種灰線的翻樣模具。
7、麻軋子:使麻的專用工具,形似小烙鐵。
8、靠尺:用以檢查地仗的平整度_秧、扎線時的直度。
9、磨頭:分粗細磨頭,用於磨灰面。
10、布撣子:用擦布和木柄綁扎而成,用於抽撣操作面的灰塵。
11、線墜:配合靠尺用於檢查。
❾ 濟源大明寺的介紹
大明寺,位於位於河南省濟源市南6公里軹城鎮,西臨泥溝河。西漢時期,軹城曾兩度封為侯國。大明寺前身是軹侯祭祖的焚修香院。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改建為寺院,名通慧禪院,金末毀於兵燹。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始,前後用三十年時間進行重修,改稱今名。明、清以來,多有修葺。1大明寺,為河南省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建築群之一,依中軸線而建,為三進院落,平面呈正方形,佔地2.06萬平方米。現存古建築有山門、中佛殿、後佛殿及左右配殿、僧房等共13座計41間。主體建築中佛殿建於元至元年間(公元1264-1294年),殿身方形,面闊三間,單檐歇山造,五鋪作斗拱,施真昂,殿內平面採用減柱造,建築純度高,為河南省現存四座元代單體木結構建築之一。後佛殿為清代重修,單檐懸山造,殿內彩繪保存較好,色澤鮮艷,是研究中原地區古建築彩繪藝術的寶貴資料。中佛殿月台兩側有元、明、清碑碣四通。月台前,有千年梭羅樹一棵,大可三圍,高20餘米,枝葉蔽日,狀如華蓋,為河南省現有梭羅樹中最繁茂的一株。1大明寺1986年11月,被列為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❿ 濟源市富士康模具廠普工好做嗎
可能比較累吧,但還是可以幹下去的 。我個人認為。不要太緊張。先去試下。能幹就干。不能幹。也沒有什麼影響的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