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鋼廠的原料指什麼
鋼廠原料主要指鐵礦、焦炭和其他輔助材料。
鋼廠作為生產鋼鐵的主要場所,其原料是生產過程中的基礎。下面是詳細的解釋:
1. 鐵礦:這是鋼廠最主要的原料。鋼廠通過冶煉鐵礦石提取其中的鐵元素,經過一系列工序後得到鋼鐵。鐵礦中常見的鐵元素形式為鐵氧化物,如磁鐵礦、赤鐵礦等。
2. 焦炭:焦炭是鋼鐵生產的還原劑,主要用於高爐煉鐵過程中的燃料。它能在高溫下產生還原氣體,將鐵從鐵礦石中還原出來。此外,焦炭還用於鋼水的保溫、渣料的熔化以及鐵水的預熱等。
3. 輔助材料:除了主要的鐵礦和焦炭,鋼廠還需要一些輔助材料來確保生產過程的順利進行。這些輔助材料包括但不限於石灰石、白雲石、硅石等。它們在高爐煉鐵過程中起到助熔、脫硫、調整鋼水成分等作用。
鋼廠在生產過程中,會根據所需生產的鋼鐵種類和品質要求,對原料進行選擇和配比。通過對原料的精細管理和控制,確保生產出的鋼鐵質量穩定、性能優良。同時,隨著技術的發展和環保要求的提高,鋼廠也在不斷探索更環保、更高效的原料和工藝,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B. 高爐煉鐵的簡介
生產方式
高爐生產時從爐頂裝入鐵礦石、焦炭、造渣用熔劑(石灰石),從位於爐子下部沿爐周的風口吹入經預熱的空氣。在高溫下焦炭(有的高爐也噴吹煤粉、重油、天然氣等輔助燃料)中的碳同鼓入空氣中的氧燃燒生成的一氧化碳,在爐內上升過程中除去鐵礦石中的氧,從而還原得到鐵。煉出的鐵水從鐵口放出。鐵礦石中不還原的雜質和石灰石等熔劑結合生成爐渣,從渣口排出。產生的煤氣從爐頂導出,經除塵後,作為熱風爐、加熱爐、焦爐、鍋爐等的燃料。
簡史和近況
早期高爐使用木炭或煤作燃料,18世紀改用焦炭,19世紀中葉改冷風為熱風(見冶金史)。20世紀初高爐使用煤氣內燃機式和蒸汽渦輪式鼓風機後,高爐煉鐵得到迅速發展。20世紀初美國的大型高爐日產生鐵量達 450噸,焦比1000公斤/噸生鐵左右。70年代初,日本建成4197立方米高爐,日產生鐵超過1萬噸,燃料比低於 500公斤/噸生鐵。中國在清朝末年開始發展現代鋼鐵工業。1890年開始籌建漢陽鐵廠,1號高爐(248立方米,日產鐵100噸)於1894年5月投產。1908年組成包括大冶鐵礦和萍鄉煤礦的漢冶萍公司。1980年,中國高爐總容積約8萬立方米,其中1000立方米以上的26座。1980年全國產鐵3802萬噸,居世界第四位。
高爐煉鐵面臨淘汰 中國鋼鐵業急需升級換代
高爐煉鐵技術,適合於那些工業化初步發展的國家,生產大路貨、初級鋼材,但在發達國家,高爐技術正面臨淘汰。電爐技術煉鋼是當今世界趨勢。電爐煉鐵可以提升鋼材質量和特殊性能,減少原材料和電力等的浪費。在訂單經濟時代,生產要根據市場需求變化,但高爐煉鐵技術周期長,生產產品低級,且生產的產品還需要一道甚至更長的加工鏈條。電爐煉鋼則可縮短鋼材冶煉周期,可根據訂單安排生產,原材料和動力資源浪費少,不再如高爐煉鐵那樣存在大量的產品積壓情況。當今社會進入材料時代後,市場需要的鋼材不再是傳統的材料,高爐煉鐵生存空間更大為縮小,且附加值很低,以中國鋼鐵業為例,全國鋼鐵產業利潤還不如開采鐵礦的賺錢,原因就是因為高爐煉鐵技術低級落後,不能生產高附加值產品。我們固然贊美中國鋼鐵業對國家的貢獻,但不能躺在功勞薄上睡大覺,高爐煉鐵技術已經進入死胡同。
作為世界上第一鋼鐵生產大國,世界鐵礦第一進口大國,世界鋼鐵業初級鋼材第一出口大國,世界鋼鐵第一進口大國,世界鋼鐵產業人數最多的國家,世界鋼鐵廠最多的國家,中國必須認真思考中國鋼鐵業的下一步發展戰略。不能以推動就業為借口,把鋼鐵業的發展寄託在國家的巨型投資拉動鋼鐵業的繁榮,而要認真的思考減少污染,提高產品附加值和適應市場的實際需求,實現鋼鐵業的產業升級,效益升級。
C. 煉鋼需要什麼材料
煉鋼需要的材料主要包括鐵礦石、焦炭、石灰石、空氣等。
煉鋼是將鐵元素通過一系列化學反應從鐵礦石中提取並轉化為鋼鐵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各種材料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首先,鐵礦石是煉鋼的主要原料。它含有豐富的鐵元素,是煉鋼過程中鐵的主要來源。鐵礦石經過高溫熔煉,其中的鐵元素與氧氣發生反應,被還原出來形成生鐵。
其次,焦炭在煉鋼過程中也至關重要。焦炭主要用於提供煉鋼過程所需的熱量和還原劑。在高爐中,焦炭與空氣中的氧氣燃燒產生大量熱量,同時產生還原性氣體,這些氣體有助於鐵礦石中的鐵元素被還原出來。
另外,石灰石也是煉鋼不可或缺的材料。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它在煉鋼過程中分解產生的氧化鈣能夠與礦石中的雜質結合,形成爐渣排出,從而凈化鋼鐵。
最後,煉鋼過程還需要適量的空氣。空氣中的氧氣在高爐中與焦炭和鐵礦石發生化學反應,是煉鋼過程中的必要反應物之一。
總之,煉鋼的主要材料包括鐵礦石、焦炭、石灰石以及空氣。這些材料在高溫條件下經過一系列的化學反應,最終將鐵元素從礦石中提取並轉化為鋼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