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鋼鐵雄心2 德國
1 推法國當然還是走歷史路線好。從低地三國繞過去,包圍馬奇諾防線。說說事件,lz可以等對低地三國宣戰的事件也可以直接打,沒有太大差別。事件1:佔領荷蘭所有歐洲省份會觸發荷蘭投降事件,佔領比利時同樣有投降事件,盧森堡沒有事件。這兩個事件觸發後,荷蘭和比利時的歐洲省份變成德國的合法省份,這兩國還在盟國中作戰。事件2:馬奇諾防線被包圍,貌似是佔領馬奇諾防線後面幾個省份就會觸發。事件3:馬奇諾防線被突破,佔領馬奇諾防線所在三個省份即可觸發。事件4:維西法國,佔領巴黎,佔領法國一定比例(具體數值不記得了)的省份後觸發,效果不用多說了吧。事件5:放鬆對維西法國控制,效果是歸還維西法國部分省份。事件6:義大利入軸,維西法國事件後觸發,面條入軸。
以上都是西線的,滅波和打大鬍子之間還有,入侵丹麥和挪威事件以及丹麥投降事件,挪威的吉斯林(還是吉林斯)傀儡事件。與南斯拉夫的鋼鐵同盟事件即其後的入侵南斯拉夫事件。由義大利觸發的入侵希臘事件。
2 具體怎麼打這場戰役,建議lz可以玩玩短劇本裡面的法國戰役。簡單來說就是裝甲穿插包圍,包餃子。
3 波蘭放傀儡沒有什麼好處,首先隔斷了和大鬍子之間的陸上連接,對後來的作戰不利,不能直接部署軍隊到前線,其次,放出來的波蘭好像是沒有將領的,也沒有特定AI,沒有放的意義。唯一的作用就是減少TC消耗。不推薦放。
=====
補充,那種不吞波蘭傀儡的方法,理論上可以,但是實際中很難。原因在於存在與蘇聯瓜分波蘭的《莫-里條約》事件,該事件觸發條件是波蘭丟失華沙,觸發後波蘭就overle。所以想要該事件不觸發就要不佔領華沙,但是不佔領華沙,對波蘭談判想傀儡之所需要的勝利點數是不夠的,除非acceptall。
曾經有牛人試過先佔領除華沙外所有省份,再進攻華沙。在佔領華沙同時暫停游戲,吞之。然後立刻放傀儡。不過放出來的是什麼都沒有的小黑人國家。。。。
② 鋼鐵雄心2的陸軍發展
1、陸軍的發展要和很多因素聯系在一起。包括國家、戰略方針(是防守還是侵略)、地形、陸戰學說等。
2、步兵是基礎,不可動搖,對任何國家、任何學說來說都是。而其他的兵種也各有優缺點,要根據需要來均衡發展。
3、加強旅可以讓你的部隊如虎添翼,但是他的配置很有講究。
擴展分析
首先,先談兵種。先來看一組數據:39年的步兵師的建設IC是7*95=665,而39年中型坦克的建設IC是24*185=4440。造一隊坦克的費用可以造6.7隊步兵。39年步兵師的硬功和軟功分別是2和12,*6就是12和72。而一對中坦是11和12,6隊步兵無論怎樣都勝過1隊坦克。更重要的是步兵的建設費用是不會隨著級別增加的,從18到51總IC都是665。而坦克是隨級別逐級提升的,最高到總IC 5365(5型到7型都是)。所以即便是美國,也不一定暴得起坦克海(此處忽略建設加成,建設加成在下面會深入的講)。
而且越是往後,步兵的硬功加成越大,41年是4,45是6,51是9。以43年的步兵配上43反坦(IC 300,不隨等級變化,以下簡稱不變)硬功就是11。41年步配41年反坦硬功是9,軟功14,而41年的坦克硬功是13,軟功14。可見攻擊力方面已經是沒有什麼區別了,但建設費用相差數倍。
看到這里,你可能感覺坦克是雞肋了。但是,坦克有其用法。坦克是進攻行武器,在進攻方面有獨特的優勢(步兵有防禦優勢,但並不是說步兵就不適合進攻)-具體參見《HOI2-戰斗分析》 。而且,坦克有速度優勢(這個很重要)。所以,坦克應該是配合機步和摩步來穿插包圍用的(包餃子)。如果你是裝甲機械化學說而且又是進攻主導的戰略計劃,那坦克將是迅速摧毀敵人的有力武器。附帶說一下,機步的建設費用是1750,摩步是1200,都比坦克低很多。而機步的性能也不比坦克差多少(兩隊機步勝過一對坦克,尤其是添加了加強旅),而摩步更是價廉物美。下面我們來看看陸戰學說對陸軍發展的影響。進入本文的重點,陸戰學說分析。先來看這張表格-各陸戰學說的組織度與士氣加成(點擊放大):
從這張表格可以很清楚得看出,裝甲先鋒在早期有絕對的優勢(看39年),其優勢可以保持到41年。從40年開始人海就趕上來了,到42年後人海幾乎占盡優勢(現在知道為什麼42年的毛子難推了吧,43年後就更牛叉了)。而優勢火力要到43年後才能見其「優勢」,而它也僅僅只是和裝甲相當而已。而在43年,縱深滲透已經和人海不相上下了,而接下來滲透會有更變態的表現。
其他的兩個學說,部門協同和突襲突破都平平,相對落後一點。
PS:組織度是一支部隊作戰能力的體現,當組織度低於5時,部隊就會撤退。士氣影響組織度的恢復。再來看一張表格-各陸戰學說的戰法加成(點擊放大):
我們可以看到先鋒指揮部(裝甲先鋒的一分支,德國用的就是它)絕對是切割包圍的好手它的突破和圍攻都是最強的。而火力旅是防禦版的裝甲先鋒-其實已經失去了裝甲先鋒的意義,裝甲本來就是進攻型學說。而人海是平庸型,在戰法方面並不突出。火力的兩個學說是防守反擊型,一個偏重進攻,一個偏重防守。部門是防禦型的,突襲就有點看不懂了,既是進攻又是防禦的。縱深就變態了,高阻滯、高伏擊再加上50%夜功夜防,簡直無語(知道小日本為什麼變態了吧)。
決戰計劃里的三個學說早期也都是步兵。後期,部門協調是最平均的;而突襲側重步兵。縱深也同樣是側重步兵,同時在對陸戰有加成時也對坦克有同樣的負加成。
回到我們的話題,裝甲先鋒在保持步兵主力的同時應該有較多的機動部隊,而人海和滲透則是暴步兵海。
優勢火力也是擁有機動優勢的,可以適當多一點機動部隊。部門協調也可以擁有一定機動部隊,而突襲就更傾向於步兵了。
最後說一下加強旅。加強旅可以說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可以的話每一支部隊都應該添上加強旅。
但是,加強旅中同樣有三點需要注意:
1、機動型加強旅適合機動部隊,對於步兵未必適合。非機動型加強旅普遍比機動便宜許多(30%-95%),而且不耗油。
2、重型坦克和超重型坦克同樣價格昂貴(IC分別是720和1200),建議少量配置用於突破防線。
3、對於加強旅的運用應該是和陸軍部隊一樣,靈活運用。每一種加強旅就和每一種陸軍部隊一樣都是有其特點和作用的。 攻擊學說:攻擊時加成百分之10。
防禦學說:防禦時加成百分之10。
特種戰專家:執行兩棲突擊、空降作戰時加成百分之10。
裝甲兵指揮:指揮裝甲、機步的進攻、防禦皆有百分之10加成
保守派:進攻減成百分之10,防禦加成百分之10。
丘陵、山地、沼澤、冬季戰專家:進攻、防禦皆有百分之20的加成(在該種地形中移動速度加快)。
閃擊專家及堅韌專家:閃擊專家指揮裝甲、機步、摩步速度提升1.5倍(攻擊提升百分之50),堅韌專家防禦加成百分之100。
後勤大師:減少未移動部隊的燃料和補給消耗百分之25。
③ 鋼4中華的權力角逐怎麼玩
1、77之前把兵放國共邊境進行邊境摩擦,可以先把重視建設,增加科研槽這條線的國策點出來,能增加幾個工廠,可以換點鋼。
2、可以在造出一個軍工或者點出重視軍備國策之後選擇自由貿易,拿民工換的鋼,軍工全部生產步兵武器。
3、77之後國共合作,會自動吞掉閻老西,配合校長打穿插就行了,上海和廣州會有日本登陸,放進來吃或者堵著自己選擇。
④ 鋼鐵雄心2德國打法
細點說吧。。初期2條流水線步兵師,2條俯沖轟炸機流水線,2條戰斗機流水線,1條運輸船流水線(如果是mod還可以補上2個XX加強旅,以啤酒館和IS為例就是2個標准師流水。)
然後全力奔科技和ic。。
38潛艇出來後補上38潛艇流水,根據版本的不同,所需要的潛艇數量也不同。(啤酒館和IS我一般6條流水足夠幹掉英國海軍。)39年傘兵科技出現後補上1條傘兵流水和運輸機流水。
原版可以根據科技的進步補上摩步和裝甲流水線。某些mod就不需要裝甲流水——劇情刷出來的精銳裝甲足夠使用了。
2個摩步和一個裝甲混編,有條件(改派就是最有條件的……)就2個機步和一個裝甲混編。
39年對波蘭宣戰後集中優勢兵力閃擊波蘭,這一戰很輕松,打下來後和蘇聯簽訂互不侵犯。之後閃擊法國,順便拿下挪威,挪威可放可不放。這一戰同樣難度不大。
之後集中部分兵力配合傘兵空降搶灘,拿下英國本土也會非常輕松。
最後就是重點對蘇作戰。巴巴羅薩後蘇聯戰五渣,這時是你最大的優勢期,能推多遠推多遠。一定要快,裝甲的切入要膽大心細,分割包圍蘇軍的有生力量,在冬季來臨之前最大限度的剿滅蘇軍的有生力量。一般打的好的玩家,可以讓500個師的蘇聯在冬季來臨之後殘余不足200個師。這樣的蘇聯哪怕是冬季來臨也不會是德軍的對手。
當冬季來臨後,全軍依靠機場和河流做機動防禦。蘇聯打過來,就多面合圍打回去,然後出動俯沖轟炸機炸蘇軍的潰兵,這樣能有效殺傷蘇聯的有生力量。等到春季來臨,蘇聯的部隊不會超過300個師。
來年的春季開始就是決戰時刻了。向著三大城市進軍,多用坦克穿插,步兵跟進包圍的打法。另外多注意地形,坦克在城市戰就是活靶子——城市戰坦克的進攻效率只有1%。坦克在平原和丘陵上使用才能打出最大效率
德軍的閃電戰學說在39年到41年間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而蘇聯的人海科技在42年初步成型,43年後就非常恐怖,如果43年你都沒有拿下蘇聯,那麼你將很難戰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