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鋼鐵為什麼會發生氫脆斷裂
氫脆是溶於鋼中的氫,聚合為氫分子,造成應力集中,超過鋼的強度極限,在鋼內部專形成細小的裂紋,又稱屬白點。氫脆只可防,不可治。氫脆一經產生,就消除不了。在材料的冶煉過程和零件的製造與裝配過程(如電鍍、焊接)中進入鋼材內部的微量氫(10的負6次方量級)在內部殘余的或外加的應力作用下導致材料脆化甚至開裂。在尚未出現開裂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脫氫處理(例如加熱到200℃以上數小時,可使內氫減少)恢復鋼材的性能。因此內氫脆是可逆的。在金屬凝固的過程中,溶入其中的氫沒能及時釋放出來,向金屬中缺陷附近擴散,到室溫時原子氫在缺陷處結合成分子氫並不斷聚集,從而產生巨大的內壓力,使金屬發生裂紋.
『貳』 鍛造鋼鐵的時候為什麼要敲打呢鋼鐵為什麼越打越硬
鋼鐵的主要成分是鐵和碳,敲打時在瞬間的敲擊下碳單質被氧化,從而提純鐵,敲打時迸發的火星就是燃燒的碳,經過提純的鐵,晶格更加至密,硬度更高,相反,韌度更加低了
『叄』 為什麼古代打鐵的時候要不停地打
1、燒制的時候鐵器是軟的,通過對鐵件的鍛打來進行塑形,以生產出符合生產需求的鐵器。
2、古代手工鍛造中鍛打的過程,是通過人工反復均勻敲打對金屬坯料施加壓力,使其產生塑性變形以獲得具有一定形狀、尺寸和機械強度的鍛件的加工方法。可以說在老鐵匠手中,堅硬的鐵塊變方、圓、長、扁、尖均可。
3、鐵器成品有與傳統生產方式相配套的有農具,如犁、耙、鋤、鎬、鐮等。也有部分生活用品,如菜刀、鍋鏟、刨刀、剪刀等,此外還有如門環、泡釘、門插等。
(3)鋼鐵為什麼要段打擴展閱讀:
冶鐵的發展:
1、春秋時期
春秋時期的鐵器還極為貴重,考古發現的鐵器往往鑲嵌於其他材質中出現在貴族墓葬,像前面提到的虢國墓地發現的就是一把銅柄鐵劍,河南淅川下寺的楚墓中更是發現了玉柄鐵匕,可見當時的鐵器奢華而昂貴。
2、戰國時期鐵器使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到了戰國時期,鐵器的使用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據《管子》記載,僅齊國一地「出鐵之山三千六百九」,齊國故城的勘探中就發現冶鐵遺址六處,證明了戰國時已進行大規模冶鐵生產。
這一時期,各種製作和加工鐵器的技術迅猛發展,影響最大、意義最深遠的有鑄造技術和炒鋼法、可鍛鑄鐵的發明。這些成就了中國一直領先於世界的技術,是我國最為鋼鐵大國的立身之本。
3、平穩
漢末「灌鋼法」的發明節省人力物力
漢末大亂,鐵的生產遭到很大破壞,接下來的南北朝時期,冶鐵生產主要是在恢復戰前的水平,自然難以發生像塊煉鐵到鑄鐵這樣革命性的變化,但技術的發展仍沒有停歇。
其中一位名叫綦母懷文的人,他曾使用「灌鋼法」冶煉鋼刀,是目前所知灌鋼法最早的實踐者和革新者,為這項技術的發展作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
4、南北朝至唐朝
鋼鐵冶鑄業最早只是在中原地區比較發達,南北朝時期長江流域的鐵器製造逐步發展起來。
到了唐代,位於東北的渤海地區也有了鐵器生產,《新唐書·渤海傳》就記錄了「鐵州」的名字,肯定是因為當地產鐵著稱而取名。遼初耶律阿保機征服渤海後,在鐵州「置采煉者三百戶」,這也是遼代冶鐵業一大技術淵源吧。
5、加速
宋代最大技術突破是燃料改進
這一時期是鋼鐵冶金技術發展的另一個重要時期,北宋鐵產量激增,農具、武器甚至錢幣都用鐵鑄造,魏晉時期出現的灌鋼法、百煉鋼等技術在宋代廣泛推廣,這些在沈括的《夢溪筆談》中都有詳細的記載。
宋代最大的技術突破是開始大量用煤煉鐵,緩解了傳統木炭燃料短缺的問題,並能獲得更高的爐溫,提高冶煉效率。不過用煤作為燃料也有不好,那就是煤炭燃燒過程中釋放的硫會影響生鐵的質量。
5、衰落
元明清時期並無實質上的飛躍
解決燃料問題後,中國的冶鐵業一路高歌猛進,元代僅在腹里地區,即今山東、山西、河北、河南就前後設鐵冶26所,每地冶戶多達760~6000戶,可見當時規模之龐大。此外,江浙、湖廣也有鐵器生產,除腹里外,元代徵收的鋼鐵稅「獨江浙、湖廣之課為最多」。
明洪武六年,在全國置鐵冶13所,為使南北平衡,南方設6所、北方設7所,但南方的產鐵量已遠遠超過了北方,不過為了鋼鐵生產的平衡,明朝中、後期在河北遵化開設了著名的「遵化鐵冶」,是當時最大的鋼鐵生產基地,工人最多時曾達2500多人。
『肆』 鋼材為什麼會疲勞斷裂
鋼材的疲勞過程可分為裂紋的形成,裂紋緩慢擴展和最後迅速斷裂三個階段。
鋼結構或構件加工製作缺陷,其中裂紋型缺陷,如焊縫及其熱影響區的細裂紋、沖孔和剪切邊硬化區的微裂紋等,對鋼材的疲勞強度的影響正激比較大,另外鋼材的冷熱加工、焊接工藝所產生的找余應力和殘余變形等對鋼材的疲勞強度也產生較大的影響。
(4)鋼鐵為什麼要段打擴展閱讀:
鋼結構疲勞斷裂注意事項:
鋼結構的疲勞破壞往往是其在循環應力反復作用廠發生的。在鋼結構的疲勞分析中,習慣當循環次數N<咐螞10稱為低周疲勞,而把N>10稱為高周疲勞。經常承受動力荷載的鋼結構,如吊衡清埋車梁、橋梁、近海結構等在其工作期限內所經歷的循環應力次數遠超過10級。
如果鋼結構構件的實際循環應力特徵和實際循環次數超過設計時所採取的參數,就很可能發生疲勞破壞。
『伍』 我很疑惑!!!一噸鋼鐵經過不斷不斷的煅打到最後還是一噸么
一噸鋼鐵經過不斷不斷的煅打到最後是少於一噸。
原因
①每次煅燒有鋼鐵中會的碳,在煅打中以形成二氧化碳在減少。
②煅打過程中有鐵屑掉落。
『陸』 古代燒制鐵器時為什麼要不斷捶打
燒制的時候鐵器是軟的,所以此時通過不斷捶打來把鐵器弄成自己需要的形狀。
鐵器(Iron Implements)以鐵礦石冶煉加工製成的器物。鐵器的出現使人類歷史產生了劃時代的進步。
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古老冶煉鐵器是土耳其(安納托利亞)北部赫梯先民墓葬中出土的銅柄鐵刃匕首,宴殲距今4500年(公元前2500年)。。
中國目亂戚前發現的最古老冶煉鐵器是甘肅省臨潭縣磨溝寺窪文化墓葬出土的兩塊鐵條,距今3510年~3310年之間(公元嘩祥陵前1510年~公元前1310年)。
『柒』 鋼鐵燭火後為什麼斷裂
我想你應該打錯字了吧,是不是「淬火」?
淬火後鋼的組織結構發生變化,如果溫度和冷卻速度控制不好,產生了強度較低的馬氏體,就容易斷裂。
『捌』 為什麼鋼鐵在燒紅的基礎上要進行鍛打
因為鋼鐵在燒紅的基礎上鍛打可以將內部的的裂紋,氣泡,夾渣,晶粒不均,偏析版等缺陷消除或權者減弱,從而使得鋼鐵製品性能更加優良。
鋼中含碳量析出到表層,使得鋼的表面硬度增加。如果在同時進行淬火,回火,調質等熱處理,鋼的製品就會得到很好的性能。古語所說的「千錘百煉」就是這個意思。
(8)鋼鐵為什麼要段打擴展閱讀:
鋼鐵鍛打:
1、表面鍛打
使用不同形狀的錘頭在金屬表面進行鍛打,從而形成不同形狀的點狀肌理層層疊疊,十分具有裝飾性,如圖所示。
2、表面拋光
表面拋光是利用機械或手工以研磨材料將金屬表面磨光的方法。表面拋光又有壓光、磨光、鏡面、絲光、噴砂等效果,根據表面效果的不同,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也不盡相同。絲光效果就是利用裝在磨拋機上的刷光輪,對金屬表面進行加工得到的裝飾性絲紋刷光和緞面修飾效果。
『玖』 為什麼將高溫的鐵反復錘打,會使生鐵變成鋼
反復加熱和錘打過程中,空氣中的O2將生鐵中的C和其它雜質氧化成渣而除去,從而達到鋼所需要的C含量。其中涉及到較復雜的化學方程式,初中就沒有必要知道了。」
懷舊空吟聞笛賦:指西晉向秀的《思舊賦》.三國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呂安因不滿司馬氏篡權而被殺害.後來,向秀經過嵇康、呂安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勾起了對故人的懷念.序文中說:自己經過嵇康舊居,因寫此賦追念他.到鄉翻似爛柯人:指晉人王質.相傳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把已經朽爛.回到村裡,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經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達自己遭貶23年的感慨.劉禹錫也借這個故事表達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暮年返鄉恍如隔世的心情.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出自唐朝詩人劉禹錫的古詩作品《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注釋】
1、懷舊:懷念故友
2、吟:吟唱
3、聞笛賦:指西晉向秀的《思舊賦》。三國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呂安因不滿司馬氏篡權而被殺害。後來,向秀經過嵇康、呂安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勾起了對故人的懷念
4、翻似:倒好像。
『拾』 鋼筋為什麼要冷斷
不應該叫『冷斷』!沒有這種生造的詞語。是常溫截斷,不得用高溫或低溫。
鋼筋截斷是鋼筋加工的操作。GB50666-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第5.3.2條 鋼筋加工宜在常溫狀態下進行,加工過程中不應對鋼筋進行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