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華中科技大學在武漢市什麼區
武漢科技大學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學,是湖北省 「雙一流」建設重點高校,是「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首批「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和首批「省級雙創示範基地」。,學校辦學歷史溯源於 1898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藝學堂,歷經湖北中等工業學堂、中南鋼鐵工業學校等傳承與發展,1958年組建為武漢鋼鐵學院,開辦本科教育。1995年隸屬於原冶金工業部的武漢鋼鐵學院、武漢建築高等專科學校、武漢冶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合並組建為武漢冶金科技大學。1998年根據國家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需要,成為第一批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的劃轉院校。1999年更名為武漢科技大學。百餘年來,學校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各類專門人才20餘萬人。一大批傑出校友成長為院士、專家學者、黨政領導、大型鋼鐵企業掌門人,學校被譽為「冶金高層次人才的搖籃」。,學校現有青山、黃家湖和洪山三個校區,校園總面積 171.43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29萬平方米。固定資產31.01億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6.94億元;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278.05萬冊,電子圖書100.6萬冊。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4000餘人,博士、碩士研究生8200餘人。校園依湖覽江、風景優美,教學設施齊備,辦學條件完善,是「湖北省生態園林式學校」「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特色鮮明,構建了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工、理、管、醫、文、經、法、哲、藝、教等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學科體系。設置有 20個教學學院、78個本科專業;擁有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39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17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建有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0個省級重點學科,5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6個省級優勢特色學科群。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11個學科位居湖北省屬高校第一;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與礦業工程、機械工程等3個學科入選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材料科學、工程學亂旁陸、化學、臨床醫學等4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學校堅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獲批 「雙萬計劃」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3個(國家級2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等國家級專業建設項目14項,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精品課程、雙語教學示範課程等15門,國家規劃教材14部,啟團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等實踐教學平台7個;獲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3項,國家級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1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4項(一等獎1項)。畢業生平均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學生多次榮獲「互聯網+」、「挑戰杯」和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等高水平競賽大獎。「十三五」以來,學生參加各類學科和科技競賽累計獲得國際級、國家級獎勵3000餘項;學校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布的「2021年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評估結果」中排名第71位。學校女籃在全國享有盛名,多次獲得全國大運會、CUBA和CUBS冠軍,培養了10多位國家隊、國青隊隊員。,學校科研實力雄厚,建有湖北省屬高校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省部共建耐火材料與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北省屬高校第一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溫材料與爐襯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屬高校第一個生態環境部重點實驗室——「國家環境保護礦冶資源利用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和2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高性能鋼鐵材料及其應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戰略釩資源利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擁有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聯合)、28個省級科研平台。「十三五」以來,學校主持和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450餘嘩頃項,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獎160餘項。2007年以來獲得19項國家科技成果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5項)。,學校積極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現有教職工 27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900餘人。擁有全職及雙聘院士5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國家重要人才計劃入選者21人,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人,全國模範教師2人,全國優秀教師5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國家及湖北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入選者30人,湖北省人才引進計劃入選者267人,湖北省公共衛生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1人,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2人,湖北省教學名師7人,湖北名師工作室7個,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36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1人,享受國務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84人,獲「霍英東青年教師獎」3人。「海洋工程用鋼及應用性能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入選教育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聯合組織實施的「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先進耐火材料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入選湖北省引智創新示範基地。,學校積極創新校企、校地合作,與中國寶武、恆大集團、鞍鋼集團、柳鋼集團、中國一冶、中冶南方等 30餘家大型企業和武漢、宜昌、孝感、無錫、淄博、湛江等省內外有關地市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成立了「中國寶武—武漢科技大學炭材料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武漢科技大學宜興陶瓷與耐火材料研究院」「武漢科技大學—老河口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武漢科技大學—襄州區科學技術研究院」,與恆大集團共建了「恆大管理學院」「恆大足球學院」;建有1所直屬三級甲等附屬醫院、1所直屬二級醫院和8所非直屬附屬醫院;設立了濮耐獎學金、鈮鋼獎學金、輝玲獎學金、聖暉獎學金、創澤創新獎學金、冶機77獎學金、上饒商會助學金等20餘項社會獎助學金。,學校堅持面向世界、開放辦學,與美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奧地利、日本、義大利、荷蘭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開展學生交換、師資互訪、聯合科研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與德國弗萊貝格工業大學、奧地利萊奧本大學、荷蘭阿姆斯特丹大數據中心等共建聯合實驗室和研究中心。與美國橋港大學、澳大利亞迪肯大學、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合作舉辦本科教育項目,與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合作舉辦碩士教育項目。在臨床醫學、土木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機械工程等本科專業及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系統科學與工程等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招收外國來華留學生近 500名。,站在新時代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秉持 「厚德博學、崇實去浮」的校訓精神,積極傳承「堅韌不拔、勇承重載、崇實求精、表裡如一」的鋼鐵品質,大力弘揚「向上向美、力行力新」的沁湖文化,紮根荊楚大地,服務國家需求,主動履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與合作的職責,不斷增強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為率先實現湖北省屬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突破,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一流大學而努力奮斗。
有2個校區。主校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珞喻路1037號。同濟醫學院校區:湖北省武漢市漢口硚口區航空路13號。 華中科技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由原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於2000年5月26日合並成立,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和「985工程」建設高校之一,是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 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我校44個學科參評,全部上榜,其中機械工程、光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等4個學科進入A+,A類學科14個,B+及以上學科33個。入選一流建設學科數 8個。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材料科學與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風景園林、口腔醫學、醫學檢驗技術、護理學、醫學實驗技術、廣播電視學、哲學、財政學、應用化學。
B. 東華鋼鐵附近有什麼小區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目前在東華鋼鐵廠附近的小區我為你看了下有正激仔東華錦綉佳園,百合家園還有康園鉛物小區,這些都是東華鋼鐵舉汪附近的。
C. 在武漢的華中鋼鐵公司以前是不是叫漢冶萍鋼鐵公司,解放前有沒有一個叫匡贊襄的廠長謝謝
(1)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准備利用漢冶萍公司的鐵礦基地及鋼鐵廠舊址建設年產百萬噸鋼的新鋼鐵廠——華中鋼鐵有限公司
(2)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
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由漢陽鐵廠、大冶鐵礦和江西萍鄉煤礦三部分組成,是中國第一代新式鋼鐵聯合企業。1908年,盛宣懷奏請清政府批准合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萍鄉煤礦而成立。同時由官督商辦轉為完全商辦。到辛亥革命前夕,該公司員工7000多人,年產鋼近7萬噸、鐵礦50萬噸、煤60萬噸,占清政府全年鋼產量90%以上。由於漢冶萍公司是清政府惟一的新式鋼鐵聯合企業,控制該公司實際上等於控制了清政府的重工業。因為抗戰,於1938年,將其大部設備運往重慶,另立新廠,為重慶鋼鐵集團前身。
簡稱漢冶萍公司。近代中國兼採煤采礦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由漢陽鐵廠、大冶鐵礦和萍鄉煤礦合並而成。次年4月在上海召開第一次股東大會,推舉盛宣懷為總理,李維格為協理。擬招商股2000萬銀元,至1911年(宣統三年)只招得800萬元。生產經費靠借債維持。產品主要是鐵礦砂、生鐵和鋼軌,暢銷全國,遠銷香港、南洋群島和澳大利亞等地。對當時全國興起的收迴路權、自建鐵路運動發揮了一定作用。1908-1910年盈餘,1911年轉為虧損。日債趁機侵入,簽訂多項條件苛刻的借款合同,至1930年總計借日債32筆,總額為日元5060萬、規元390萬、洋例銀82萬兩,逐漸為日本鋼鐵壟斷資本控制。漢陽和大冶的煉鋼、煉鐵爐在20年代先後關閉,公司淪為替日資開采礦石的機器。抗日戰爭時期,漢陽鐵廠部分設備拆運重慶,成立大渡口鋼鐵廠;萍鄉煤礦部分設備運往廣西,其餘被日軍佔領。
D. 湖北新冶鋼是國企么
不是國企,是台港澳法人獨資。
湖北新冶鋼有限公司(簡稱新冶鋼)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鋼鐵企業之一,其前身大冶鐵廠是清末漢冶平煤鐵工礦有限公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歷史悠久,被譽為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
新業鋼鐵位於湖北省黃石市,佔地面積6000多畝。廠區鐵路100多公里,5000噸級船舶200萬噸級碼頭。距湖北省武漢市九省通衢僅70公里。水陸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
新冶鋼鐵是中國特種鋼品種、規格最齊全的特種鋼企業之一。是規格最全、口徑最大的無縫鋼管和合金棒材的基礎。2010年還將建成中國大型鍛件專用鋼鍛造基地。
(4)武漢華中鋼鐵旁邊建的什麼小區擴展閱讀:
湖北新冶鋼的發展歷程:
由近代工業奠基人張之洞主張提議,光緒皇帝的父親醇親王贊同於1908年組建成立了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公司。
1913年,漢冶平公司第一次股東大會正式決定新建大冶工廠。
1916年,漢冶平公司董事會授予大冶新廠、大冶鋼鐵廠「漢冶平煤礦有限責任公司大冶鋼鐵廠印章」。
1949年,武漢軍控委員會接管華中鋼鐵有限公司,正式命名為「中原臨時人民政府華中鋼鐵有限公司」。
1953年,原華中鋼鐵公司奉命更名為大冶鋼廠。全稱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鋼鐵工業管理局華中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大冶鋼廠」。
1994年,大冶鋼廠改制為「冶金鋼鐵集團公司」,大冶特鋼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2000年,東方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並入冶金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2004年 中信泰富收購冶鋼集團有限公司鋼鐵主業資產,組建「湖北新東方鋼鐵有限公司」,一屆董事會上更名為「湖北新冶鋼有限公司」。
E. 武漢市青山區xxx街坊,是武鋼命名的還是青山區自己命名,有什麼來歷嗎
這個淵源要談到50年代。1952年重工業部成立三一五廠籌備處,而中南局負責該籌備處幹部抽調,於當年年底三一五廠籌備處與中南鋼鐵局合並成立華中鋼鐵公司(武鋼和一冶前身),後華中鋼鐵公司於54年9月分立為兩個公司武漢鋼鐵公司(即現在武鋼,自稱55年動土建廠)和武漢鋼鐵建設公司(即現在一冶,自稱52年建廠)。後眾多幹部禪洞、轉業人員、工人等等及其家屬,特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公路二師、重工業部建築局第一建築工程公司加入武漢鋼鐵建設公司(一冶),參與武鋼建設......(在此不繁敘58年武鋼一冶合並等後事)......
這里的關鍵點信息是建設人員及其家屬的加入,特別數鋒是北方及其他地方區域的人員加入。因此地名的取叫基本劃分為五類:
一、早已存在的地名,如蔣家墩、任家路、楠姆廟等地名;
二,考慮思鄉因素編排的地名(多為蘇聯建),因建設武鋼工人多為北方人,多用XXX街坊,名稱則自紅鋼城沿和平大道按序號排列,街道多為地方,吉林街、旅大街、遼寧街及後新增南方街名,房子、街坊統一好記;
三、武鋼建設初期地名(為自己建設),典例為工人村,因來不及命名為方便記憶直接用1、2、3、4等區分;所以工人村是青山房子建設唯一不統一的地方。
四、由於時代原因修改或新增的;修改私人感很強的如原蔣家墩改為紅鋼城,原任薯襲晌家路改紅衛路,新增如工業X路、建設X路、冶金大道、和平大道等,工業123通連建設567,意為「冶金工業建設需和平環境」。
五、公安及企業等管理及其他因素,如XXX小區,鋼XXX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