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鐵貿易 > 首都鋼鐵廠什麼時候搬遷的

首都鋼鐵廠什麼時候搬遷的

發布時間:2023-03-05 17:19:32

❶ 首都鋼鐵廠搬遷到哪裡

首都鋼鐵廠搬遷到河北省唐山市。
由於首都環境保護的要求,尤其是2008年奧運會舉辦的需要,國家和北京市批准首鋼實行了異地改造,將北京市石景山區的首都鋼鐵廠搬遷到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工業區,建設了首鋼京唐鋼鐵公司。
改革開放以來獲得巨大發展,成為以鋼鐵業為主,兼營采礦、機械、電子、建築、房地產、服務業、海外貿易等多種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跨國經營的大型企業集團。

❷ 首鋼搬遷到哪裡去了

首鋼搬遷到曹妃甸。

2005年,首鋼搬離北京,主要因為首鋼空氣污染太嚴重,目標選擇之地就是曹妃甸。2010年首鋼將搬遷完成。搬遷後的首鋼在曹妃甸正式開工建設。如今多年時光過去,首鋼京唐鋼鐵廠從渤海灣一個不足4平方公里的小沙島起步,到如今實現了建廠後的首次盈利,堪稱首都功能疏解的一個成功範例。

首鋼的搬遷背景: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北京要建設國際化大都市,要舉辦2008年奧運會,對環境保護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

雖然首鋼在環境治理上處於全國鋼鐵企業的領先水平,但是北京地區自然形成的大氣污染本底值很高,環境容量非常有限,首都的特殊地位,不適合再繼續發展鋼鐵冶煉工業。首鋼必須搬遷,重大歷史選擇和嚴峻考驗擺在了首鋼人的面前。

❸ 首鋼搬遷到哪裡北京首鋼搬遷的主要原因是

首鋼搬遷到河北省唐山市的曹妃甸。
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時,北京因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對環境保護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國十大鋼鐵企業之一的首鋼集團將用5年時間把鋼鐵產業從北京搬遷到位於河北省唐山市的曹妃甸,這一耗資677億元人民幣的工程將造就中國第一座真正意義上臨海而建的大型現代化鋼鐵基地。

2005年6月30日,首鋼的功勛高爐——五號高爐停產拆遷,標志著具有八十多年輝煌歷史的首鋼這一中國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涉鋼系統搬遷的正式啟動。成群結隊的首鋼人自發地潮水般擁到五號高爐前,懷著悲壯的心情,作最後的告別。
首鋼涉鋼系統搬遷,開世界特大型企業搬遷的先河。為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了還首都一片藍天,為了企業可持續發展,十多萬首鋼人背井離鄉。
陸續在冀東地區遷安沙河河灘、撫寧湯河河漢、京唐港岸邊和渤海灣深處的曹妃甸荒涼的處女地上,開始了一業多地的創新、創優、創業的嶄新生活,建起了一座又一座現代化的鋼城。
首鋼把搬遷調整的過程作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建設自主創新、發展循環經濟、科學發展的示範工廠,為我國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的貢獻。首鋼願與社會各界加強合作,共創美好明天!

北京首鋼搬遷的主要原因:
1、空氣污染是首鋼搬遷的直接原因 :
「北京市的上空有個黑蓋,黑蓋的中心是石景山,首鋼位於石景山。」早些年,專家學者這樣描述首鋼—石景山—北京三者的污染因果鏈。一份來自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4 年,首鋼所在的石景山區全年二級以上(含二級)的天數僅佔全年的一半。根據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一份報告,2003年,北京市區的可吸入顆粒物排放量達到71783.9t。據環保部門分析,首鋼搬遷能讓北京每年減少18000 t 可吸入顆粒物。可見僅首鋼排放的可吸入顆粒物就占整個北京市區的23%。重工業,特別是冶金、化工兩大部門不僅佔地大, 耗能耗水多而且對環境的污染也嚴重。北京市每年所消耗的煤中, 僅首鋼、燕山石化公司、焦化廠、電廠四大家就佔去一半以上。

首鋼搬遷首先還給首都藍天和綠地。第一座高爐停產,每年減少排放二氧化硫48噸,有組織粉塵排放100噸,無組織粉塵排放84噸;二號焦爐停產,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0.24噸、煙塵排放量4.05噸、粉塵排放量189噸。石景山區冶煉、熱軋生產全部停產,粉塵、煙塵、二氧化硫將基本實現零排放。

2、水資源短缺制約首鋼進一步發展:
北京是嚴重缺水的特大型城市,人均水資源不足300 m³,是全國人均量的1/8,世界人均量的1/30。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的重要「瓶頸」。首鋼每年耗水量高達5000多萬m³,這已成為北京水資源的不可承受之重。在北京市的城市用水中,工業用水佔81%,而冶金、化工和電力等工業部門又佔全市工業用水的一半以上。

3、首鋼發展本身與北京的發展戰略不符:
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和世界城市是北京「十二五」時期的發展戰略。將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文化創意產業,電子信息、新能源、生物醫葯、汽車、裝備製造等高端製造業。並將積極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重點完善節能減排制度和社會引導機制。從長期看,國際貿易、文化教育、金融投資、高新技術、旅遊交通、住宿餐飲、醫療衛生等無疑是首都北京的發展方向。鋼鐵製造這種粗放型產業註定與北京的發展布局格格不入。

4、首鋼搬遷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
如果從企業內部運營上看,首鋼搬遷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按照800萬t的鋼產量計算,維持800 萬t 生產需要運輸的礦石、礦粉、焦炭等大量物流就達到4000萬t。 如此大的吞吐量,而石景山又遠離深水碼頭,與寶鋼和武鋼相比,必然會增長相應的運輸物流成本。鐵路運輸的優勢在長距離,大量、種類繁多的原燃料和成品在中短距離內運輸,不但沒有發揮鐵路運輸的優勢,還導致物流運輸的復雜性。此外,運進量與運出量比例的嚴重失衡,加上礦粉和焦煤對車廂的污染,難以配貨,不可避免地會造成空載現象。

北京首鋼什麼時候搬遷.將搬遷到什麼地方? - : 首鋼從幾年前就開始搬遷了,只是家大業大,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搬完,好像是搬到唐山去了

首都鋼鐵廠搬遷到哪裡 : 首都鋼鐵廠搬遷到河北省唐山市.由於首都環境保護的要求,尤其是2008年奧運會舉辦的需要,國家和北京市批准首鋼實行了異地改造,將北京市石景山區的首都鋼鐵廠搬遷到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工業區,建設了首鋼京唐鋼鐵公司.改革開放以來獲得巨大發展,成為以鋼鐵業為主,兼營采礦、機械、電子、建築、房地產、服務業、海外貿易等多種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跨國經營的大型企業集團.

1首鋼遷出北京的主要原因是什麼?2首鋼搬遷與北京的城市職能有什麼關系? - :[答案] 1. 首鋼屬於重工業,污染比較大,不符合北京的環保要求 2. 重工業需要大量的能源和鐵礦石,北京的運輸不方便 3. 北京不打算成為工業中心,對工業逐漸都要遷移出北京,也是城市智能變遷的需要.

大型鋼鐵企業首鋼由北京遷往河北唐山曹妃甸,讀首鋼搬遷示意圖,回答14 - 15題 首鋼搬遷的主要原因() - :[選項] A. 北京勞動力不足 B. 北京資金不足 C. 北京交通運輸落後 D. 改善北京城市環境質量

首都鋼鐵廠為什麼搬遷出北京?: 因為污染 石景山的空氣監測點的空氣質量 在北京市市屬於倒數的 當你從西山往首鋼望去 首鋼上方一片霧蒙蒙的 名稱當然不變

首鋼搬遷到哪裡? - :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港

首鋼搬遷前位於北京市的哪個區? - : 你好!當然是石景山區了 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為了(),北京已經著手將首鋼搬遷出北京城 - : 為了(環保),北京已經著手將首鋼搬遷出北京城

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舉行,為了綠色奧運,需要把重工業搬離北京其中著名剛忒工業企業首鋼搬遷到了哪裡?: 搬到河北唐山曹妃甸了,2010年首鋼將搬遷完成.

首鋼遷於北京 的城市職能是什麼 - : 北京是政治\經濟 文化中心了.這種高污的企業是不可以放在首都的.北京要的產業都是高科技的

❹ 首鋼搬遷到哪裡去了

北京是咱們國家的首都,是咱們國家的政治中心與文化中心,不過北京也曾大力發展過工業,當時在北京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工廠,叫做「首鋼」,聽名字你就知道,它是一個鋼鐵廠,首鋼最初選址是北京市石景山區,不過後來首鋼卻遷出了北京,搬到了河北。

這個事就有點奇怪了,一個大型的工廠,既可以提供大量的稅收,還能給很多人提供工作崗位,怎麼看都是一個寶貝,可是北京怎麼會捨得把這個寶貝讓給河北呢?

今天就來講一講這背後的原因。

在20世紀,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首鋼是當時全國產量最大的鋼鐵廠。那個時候的首鋼規模特別大,整個公司有20多萬名職工。雖然石景山區只是北京的一個區,但是這里就像是一座小型的工業城市,各種設施應有盡有,可是在1994年之後的十年裡,首鋼的鋼鐵產量卻再也沒有增加過。

那麼為什麼首鋼的產量突然就停滯不前了呢?這是因為人們意識到了一個問題——環境污染。生產鋼鐵的時候會產生很多灰塵,還有一些對人體有害的氣體,這些灰塵和氣體被排放到空氣里,就造成了嚴重的空氣污染。

另外石景山在北京市區的西邊,地理位置又造成了一個更大的麻煩。每年冬天的時候,北京的風都是從西往東吹的,那麼這樣一來,被污染的空氣正好從石景山被吹到了北京市區。首鋼是發展起來了,可整個北京的空氣都被污染了,人們的生活被嚴重影響。這個時候人們終於意識到首鋼帶來的空氣污染問題必須要解決。

在當時還流傳著一句話「要首鋼還是要首都」。從1994年開始,首鋼決定不再增加產量,同時開始治理污染,但努力的治理,空氣污染問題還是沒有辦法徹底解決。工廠附近的空氣里總是有一股刺鼻的氣味,要想徹底解決污染問題,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工廠從北京搬走。

但首鋼造成的污染這么嚴重,把它搬到哪裡合適呢?最後決定把首鋼搬到的河北唐山附近的一座小島上,建成了曹妃甸工業區。

其實雖然這個島屬於唐山,但是它被海水包圍著,離主城區還有一定的距離,並且離港口的距離更近。這樣一來,生產鋼鐵的時候肯定會產生一些污染,但是不太容易影響到周圍的城市,並且還能擁有運輸的便利。

❺ 為什麼本世紀初首都鋼鐵廠會從北京市區遷出

幾十年的歲月里,首鋼總公司為我國工業發展作出了三大貢獻:一是原發性的研回究推廣了一大批先進技術答,例如外燃式熱風爐,大高爐矮胖型爐型,無料鍾爐頂,一罐到底,雙聯煉鋼等技術;二是周冠五時代的承包經營模式;三是城市鋼鐵廠搬遷建設新一代鋼鐵工藝流程和臨港靠海鋼鐵企業的物流模式。由於首都環境保護的要求,尤其是2008年奧運會舉辦的需要,國家和北京市批准首鋼實行了異地改造,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工業區建設了首鋼京唐鋼鐵公司,將北京市石景山區的老廠區停產了。

❻ 首鋼搬遷

簡單一句話 為了奧運!
曹妃甸,原是渤海灣一個沉寂千年的小島,漲潮時面積不足4平方公里。如今正在進行一項世人關注的鋼鐵大工程。

4月7日上午,《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驅車來到這里。強勁的海風中,絞吸船倒海翻沙,施工車輛穿梭往來,石油碼頭正在打樁,載有數十萬噸鐵礦石的巨型船正在進港……

采訪車的GPS衛星導航系統上,十分確切地顯示我們現在行駛在海平面上。一年之前,記者腳下站立的這片土地還是汪洋大海,電子地圖顯然還沒有來得及進行調整。

一個310平方公里的工業區呼之欲出。一座包括「大港口、大鋼鐵、大化工、大電能」等四個產業為支柱的現代化城市,正在這里迅速崛起。其中「大鋼鐵」即指在這里建成一座年產千萬噸精品板材、可持續發展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現代化鋼鐵聯合企業。

這個鋼鐵聯合企業的前身,就是北京首鋼。而到了河北省的曹妃甸,這一鋼鐵聯合企業有了新的名稱: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其資產組成為:首鋼控股51%,唐鋼占股49%。

2005年2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了首鋼搬遷方案,同意首鋼實施壓產、搬遷、結構調整和環境治理,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建設一個新首鋼。2010年首鋼將搬遷完成。

國家發改委關於首鋼搬遷的批復中說:「對於首鋼在河北唐山的曹妃甸新廠建設,要求按照循環經濟理念,結合首鋼搬遷和唐山地區鋼鐵產業實際,建設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鋼鐵聯合企業。通過首鋼的搬遷,還要加快河北省鋼鐵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而具體承擔《首鋼工業區改造規劃》的北京市規劃委接受《瞭望》新聞周刊專訪時透露。首鋼搬遷後,工業區舊址的功能已初步定位為「城市西部綜合服務中心」和「後工業文化創意產業區」。

此後,隨著首鋼產能的遞減和「新首鋼」建設步伐的加快,首鋼正在北京作最後的「謝幕演出」。

首鋼的搬遷和新首鋼的建設,給《瞭望》新聞周刊進行「重工業淡出大都市」的專題調研提供了最佳的切口和視角。經濟在快速發展,城市在快速擴張,而我們的大城市,應該以一種什麼樣的功能定位,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占據制高點,並成為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家園?

要首鋼還是要首都

首鋼的建設和搬遷,牽動著幾代中央決策者和廣大的老百姓。

距離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僅二十幾公里的首鋼,建廠於1919年。新中國成立後,中央決策層認為北京應該承載更多的生產功能,要建設成全國的「經濟中心」,首鋼迎來快速發展期。

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首鋼產量更由100萬噸猛增至800萬噸,在中國鋼鐵企業中排第一位。隨著生產規模的急劇擴大,對大氣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在90年代初最為嚴重的時期,在石景山區86平方公里范圍內,首鋼的粉塵排放量平均是每年每平方公里34噸。

事實上,早在1986年首鋼產量只有150萬噸時,就有專家發出過「首鋼遷,還是首都遷」的警報,90年代後期更是發起了「要首鋼還是要首都」的討論,隨後便是個漫長的論證過程。

1994年,首鋼的鋼產量達到了823萬噸,而廠區的降塵量也達到市區的29倍。人們開始關注這一矛盾,有人提出把首鋼遷出北京的建議。

1995年,首鋼宣布,將鋼產量限制在800萬噸左右,並關閉了每年盈利一億多元的特鋼公司和一些建在市區內的重污染企業。此後,首鋼每年從生產利潤中拿出30%來治理污染。

1999年,首鋼作出再次減產80萬噸的決定,並通過高新科技改造,把發展重點轉移到高新技術產業上。首鋼的環境質量明顯好轉,到2001年首鋼通過改進生產工藝,加強環保,又進一步降低了污染量。2002年,首鋼的環保投入達到2.41億元人民幣,幾乎相當於首鋼當年利潤的50%。

2001年7月,北京申奧成功,決策層終於痛下決心,將首鋼遷出首都。

搬遷一錘定音,首鋼積極應對。首鋼董事長朱繼民告訴本刊記者:「確定搬遷後,從2002年開始,我們組織了大量的專家,包括中國工程院十多位院士對首鋼如何進行結構調整,如何實施搬遷改造,作了系統的論證,以期探索出大型工業企業搬遷、改造的新型模式。」

多方利益博弈

對首鋼這樣一個大型工業企業難以割捨的復雜心態,除了幾十年積淀下來的感情之外,生產總值和財稅收入的巨大誘惑,無疑是所在地政府考慮的一項重要因素。

在首鋼壓縮產量前的2004年,集團上繳稅收28億元,實現銷售收入619億元。首鋼的銷售收入貢獻佔到北京市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的十分之一以上。

「首鋼搬遷,的確將對北京經濟產生較大的影響。」首鋼總公司總經理王青海表示,「近年來首鋼鋼鐵產業每年為北京市提供的工業增加值超過80億元。首鋼上交稅收佔到北京市財政收入的1/20。搬遷後,這部分工業增加值和地方財政收入將轉移到河北。而給北京留下的首鋼其他產業、離退休職工以及內退職工,卻需要花一定的人力物力來解決。」

巨型企業的搬遷,背後牽動的是地方政府的巨額利益。2003年,首鋼200萬噸鋼聯項目選址河北遷安,按照「屬地納稅」原則,僅首鋼一期200萬噸鋼聯項目產生的稅收將達7.1億元,比2003年遷安市財政收入多0.5億元,可謂「再造遷安」。

此後,在秦皇島撫寧縣,首鋼一期「秦板」項目,預計稅收超過5億元,而2003年,撫寧縣財政收入為3.5539億元。這等於再造了「一個半撫寧」。

「首鋼涉鋼產業整體搬遷曹妃甸,同樣等於再造一個唐山。」談及首鋼之於唐山,唐山市的相關負責人顯得很興奮。「首鋼新廠將在2008年初開始試運營,一期800萬噸精鋼的生產,一年的工業增加值可以達到200~300億元,加上對相關產業的拉動,以現在唐山市的經濟總量來作比,無異於再造一個唐山。」

但本刊記者采訪時不斷聽到相關官員的議論,首鋼搬遷後的地方稅收不可能全部都給河北省。唐山市委書記趙勇明確向記者表示,凡是從北京、天津轉移到唐山的工業,稅收都可按照一定比例「分享」,而GDP則可以全歸原屬地。渴望發展的京津冀腹地的領導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鼓勵重化工業由大城市轉移出來。

然而稅務專家卻指出,京唐鋼鐵公司是首鋼與唐鋼共同出資所建的股份制企業,肯定應該執行『屬地納稅』原則,即在企業所在地繳納所得稅。

「首鋼佔用我們的礦產,污染我們的環境,消耗我們的水資源,不可能與地方上沒有一點關系,肯定要在稅收上照顧當地。」河北省發改委一名官員說。對唐山而言,開礦和冶煉,難免加重當地的污染和環境的負擔,如果把稅收上繳到當地,也就為治理環境提供了經濟基礎。

北京方面,對曹妃甸新鋼廠地方稅收歸屬的態度是明朗的。2005年3月7日,北京舉行關於首鋼搬遷的專題會議。市委書記劉淇和市長王岐山在會上明確表示,北京市將站在國家大局、北京市未來和環渤海經濟圈發展的角度來正確對待和處理首鋼搬遷的有關問題。

但對稅收究竟如何分配,國家財政部和稅務總局遲遲沒有給外界一個公開的表態。

饒有意思的是,為補償北京的「損失」,國務院批復的首鋼搬遷方案中留了一個伏筆:「在順義建設150萬噸冷軋薄板項目」。首鋼150萬噸冷軋薄板項目選址在北京市順義區李橋鎮,廠區總規劃面積73.37萬平方米。項目估算總投資為64億元,預計年銷售收入70億元(不含稅),計劃2007年底前建成投產。項目設計年產量為150萬噸冷軋薄板,產品主要應用於汽車、建築、家電等行業。

北京打造「軟產業」

國家行政學院張孝德教授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認為,隨著鋼鐵、化工這些「硬產業」遷出北京,北京將「置換」出發展其他產業的巨大空間。事實上,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北京市以生產服務、文化創意為代表的「軟產業」正在迅速崛起。

新中國成立之後,北京發展之路實際上是一條工業化城市的道路,而且是以重化工業為主的工業化城市的路。

上世紀末的統計顯示,北京市從事工業生產的勞動力,占勞動力總數的40%以上,遠遠高於上海、天津。北京市工業生產的產值結構,重化工業佔62%,輕工業佔38%。國家統計的工業門類是164個,北京擁有147個,佔90%以上。各個工業門類,北京都自成體系。而且,在工業化過程中間,追求的是大而全,小而全。

新中國建國以來,北京工業布局發展歷史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建國初至50年代末。初步形成東郊棉紡織區,東北郊電子工業區,東南郊機械、化工區和西郊冶金、機械重工業區。以上工業區分布在當時的城區之外,與城市的功能並不相悖,同時為解決城市就業和城市建設提供了物質保證。

第二階段,60年代至70年代。基於計劃經濟體制和當時的經濟狀況,北京工業從產業結構上向基礎原材料工業傾斜。盡管新建大型企業開始在郊區布局,但仍有相當大的投入是在已發展為城區和城區邊緣的工業企業。因而在取得工業經濟總量增長的同時,逐漸顯現了城市中心區地域擴展與城市功能的矛盾。

第三階段,80年代至今。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北京城市規劃的兩次調整,開始實施以解決污染擾民為目的的企業搬遷和組建分布在郊區縣的工業科技園區,創造了北京工業實施統一布局調整的先期環境。

2000年,北京市提出調整工業布局。並希望通過調整建立起與城市生態環境現代化國際要求相適應,與歷史文化名城和現代化國際城市地位相匹配,與首都經濟的空間環境條件相吻合的產業布局。

北京市工業布局調整規劃中提出,加快規劃市中心區內現有企業的搬遷調整。加快啟動市中心區內及周邊地區總佔地613萬平方米134戶搬遷企業的工作。在此基礎上,計劃用3至5年的時間,使四環路以內的工業企業原則上都進入搬遷改造的實施階段。

以上計劃全部完成後,連同1985年以來已遷出的企業佔地,規劃市中心區內將置換出800萬平方米左右土地,工業用地比例將降至7%,基本解決規劃市中心區內工業企業的污染擾民問題,同時通過搬遷,形成市中心區體現繁華、郊區體現實力,分布有序,相對集中,產業結構和區域經濟結構合理的工業布局體系。

2004年,北京市修訂城市總體規劃,確定了自己「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定位,產業結構調整為「都市國際化、經濟服務化、區域一體化、產業輕型化」。

從2006年開始,北京建立了能耗、水耗公報制度、節能監察和評價制度,並將「十一五」期間萬元GDP能耗下降20%的目標分解到各區縣和重點耗能企業。對全市135家年綜合能耗2萬噸標准煤以上的單位開展了節能監測執法檢查,啟動了105家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工作。首鋼搬遷調整啟動,北京焦化廠正式停產,合成氮、電石、硫酸、油制氣等27種傳統工業產品退出生產,基本消滅了小水泥、小玻璃、小造紙、小鋼鐵。

停產或者搬遷這些「硬產業」,消滅了北京城市發展的「硬傷」,全新的產業體系正在這座越來越國際化的大都市中崛起。中關村科技園區、金融街、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商務中心區、臨空經濟區、奧林匹克中心區等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已成為全市經濟增長的引領帶動者,工業增加值佔全市的近一半,金融業增加值佔到全市的70%以上,信息服務業增加值也超過全市的一半。

「京津冀」視角

首鋼搬遷是近幾年產業區域間轉移的標志性事件,而將這一事件放在京津冀區域產業循環視角下進行觀察時,可以發現首鋼搬遷是一種產業歷史的必然。

國務院新近批準的京津兩市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中,備受關注的一大亮點是,北京不再強調「經濟中心」,而將發展目標明確為「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天津則提出建設「中國北方經濟中心」。

而河北,則一直在積極實施其承接京津兩市產業梯度轉移的計劃。

京津冀三地在經濟發展上各有所長,北京擁有知識經濟等優勢,天津擁有加工製造業和海運等優勢,河北則擁有重化工業和資源等優勢,三方優勢有著很強的互補性。強化京津冀更深層次的合作,將更有利於三方合理分工、優勢互補、提升區域的整體競爭力。

這一認識,在三地引起強烈共鳴,並在高層取得高度共識。2004年,京津冀三方終於開始進行對話,涉及三方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問題,對話的一個重點就是產業轉移。

在新的城市定位下,北京開始了以首鋼外遷為代表的產業轉移,同時發揮歷史文化優勢,著重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總部經濟和現代高端服務業;天津則承接了空中客車A320總裝線、百萬噸乙烯工程等重大項目;而周邊的唐山、保定、廊坊等城市努力建設中心城市產業轉移的承接地。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孝德說,政府在城市化進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資源配置作用,10年來我國的大城市在招商引資上占絕對優勢,「贏者通吃」,從勞動密集型到高科技產業,大城市佔盡所有產業,高度發達,高度集中,而中小城市被邊緣化。隨著經濟的發展,污染、交通、人口壓力、資源短缺等各種大城市病凸顯,大城市的管理者突然意識到,只有將中小城市發展好,才能真正緩解城市壓力,重化工產業轉移由此拉開序幕。從這一點上來看,首鋼搬遷到曹妃甸是具有歷史示範意義的。

北京市工業促進局副局長常青說,北京將發揮中心大城市的帶動作用。深化京津冀都市圈經濟合作,積極優化發展環境,使北京成為國內外大公司、大企業總部以及研究開發和銷售機構等的集聚地,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建立區域協調機構,形成有效的區域合作機制。促進北京工業與津冀地區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配套體系,加強區域間汽車、電子、通訊設備等重點產業鏈的生產合作。鼓勵發展跨區域的大企業集團,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區域功能的優勢互補,引導產業轉移,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相促進、協同發展的區域產業新格局。

河北省發改委主任沈小平表示,首鋼搬遷帶來了機遇,河北省要完成由鋼鐵大省向鋼鐵強省的轉變。

但這並不意味著首鋼搬遷和河北省污染增加劃上等號。沈小平說,鋼鐵是河北的主導產業之一,盡管河北省的鋼鐵產量佔到中國的五分之一左右,但仍算不上是鋼鐵強省。河北省將借首鋼搬遷的機會,加大對鋼鐵企業的調整整合力度,促進鋼鐵工業向高端、精品、深加工的方向發展,促進鋼鐵產業優化升級。

而專家告訴本刊記者,一個產業分工明晰、功能互補、互為依託的京津冀經濟區域,在經過如首鋼搬遷這樣的「產業磨合」後,將更具國際產業競爭力。2006年5月,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與此同時,京津冀都市圈發展規劃編制完成,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三極」初現端倪。

❼ 首鋼從石景山搬遷到那裡了

2010年首鋼將搬遷完成。2011年1月13日,在北京石景山鋼鐵主流程停產儀式上,首鋼獲頒「功勛首鋼」紀念牌。當日,首鋼北京石景山鋼鐵主流程停產儀式舉行。

相關說明

1、空氣污染是首鋼搬遷的直接原因 :
「北京市的上空有個黑蓋,黑蓋的中心是石景山,首鋼位於石景山。」早些年,專家學者這樣描述首鋼—石景山—北京三者的污染因果鏈。

2、水資源短缺制約首鋼進一步發展:
北京是嚴重缺水的特大型城市,人均水資源不足300 m³,是全國人均量的1/8,世界人均量的1/30。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的重要「瓶頸」。

3、首鋼發展本身與北京的發展戰略不符:

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和世界城市是北京「十二五」時期的發展戰略。將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文化創意產業,電子信息、新能源、生物醫葯、汽車、裝備製造等高端製造業。

閱讀全文

與首都鋼鐵廠什麼時候搬遷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岐焊管授權書 瀏覽:375
ppt中鋼材符號怎麼打 瀏覽:327
鋼鐵的烤藍是什麼意思 瀏覽:622
不銹鋼粘水泥用什麼膠水 瀏覽:388
鋼鐵直男的尬聊是什麼意思 瀏覽:152
打820鋼管樁用什麼液壓機 瀏覽:803
今年6月份鋼板價格多少 瀏覽:619
鋼筋生意要投資多少錢 瀏覽:952
鋼材的鋼還能組什麼詞 瀏覽:779
偷高速公路護欄的螺絲怎麼判 瀏覽:45
鋼筋工程以什麼作為計量單位 瀏覽:672
取鋼板手術後刀口感染怎麼辦 瀏覽:141
a234是對應什麼鋼管 瀏覽:256
加高蛋糕模具是干什麼用的 瀏覽:697
鋼鐵碰到什麼變軟 瀏覽:549
高頻焊管廠價格 瀏覽:973
不銹鋼附件馬桶蓋怎麼換圖解 瀏覽:877
xs高硫合金鋼多少錢 瀏覽:562
梁裡面的不銹鋼管是什麼 瀏覽:646
不銹鋼柴火灶哪裡有得賣 瀏覽: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