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創辦漢陽鐵廠的目的及歷史地位
1890年由湖廣總抄督張之洞主持在湖北龜山下動工興建,1893年9月建成投產。全廠包括生鐵廠、貝色麻鋼廠、西門士鋼廠、鋼軌廠、鐵貨廠、熟鐵廠等6個大廠和機器廠、鑄鐵廠、打鐵廠、造魚片鉤釘廠等4個小廠。創辦經費最初定為246萬余兩 ,1892年清政府增撥42萬兩,到建成時,實際支出500萬兩左右。因計劃不周,所購設備不適於煉制大冶鐵礦提供的含磷較高的礦砂,所煉鋼料不符合鐵路鋼軌的要求,鋼鐵生產陷入困境。
1896年4月該廠改為官督商辦企業。為解決材料和設備問題,1898年開發江西萍鄉煤礦,用馬丁爐改造全廠冶煉設備,以製造鋼軌。由於此項改造耗資巨大,1898年向德國資本求貸,1899年與日本簽訂「煤焦鐵礦石互售合同」。
1904年又以大冶礦山作抵,不斷向日本資本借貸。至辛亥革命前,有煉鐵爐3座,煉鋼爐6座,約年產生鐵8萬噸,鋼近4萬噸,鋼軌2萬余噸 。抗日戰爭時期 ,漢陽鐵廠部分冶煉設備內遷重慶,其餘被日軍侵佔。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接收,作為敵偽產業清理結束。
㈡ 漢陽鐵廠耗資巨大,為何剛投產就瀕臨破產
文/寂寞的紅酒
漢陽鐵廠是1890年湖廣總督張之洞斥巨資打造的一家現代化鋼鐵企業,是我國晚清時期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鋼鐵廠,被譽為「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不過漢陽鐵廠雖然歷時三年、耗資巨大,但投產沒多久就處於了破產的邊緣。那麼漢陽鐵廠砸了那麼多錢,為何剛投產就瀕臨破產?
第一,漢陽鐵廠是張之洞搞得一項政績工程。張之洞創辦漢陽鐵廠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了陞官,搞一些政績和聲望出來,所以他不聽李鴻章和盛宣懷的勸告,執意要把漢陽鐵廠放在眼皮底下,把漢陽鐵廠設在了既不產煤炭也產鐵礦的漢陽,理由是他希望能在武昌總督署看到鋼鐵廠冒煙。也許很多人認為不可思議,其實從張之洞個人來講這並沒有什麼不對的,他算的是政治賬,他要讓天下的人都看到他的鐵廠機器轟鳴,看到他的政績,和官帽比起來銀子根本不算什麼,反正也是花的國家的錢。就這樣,一個耗資巨大的政績工程出現了,不管鐵礦石還是焦炭都得從外面運,所以生產成本高的嚇人,鐵廠鍋爐一開,每天就要賠2000兩銀子,湖廣再有錢也禁不住如此造,漢陽鐵廠就是個無底洞,所以投產沒多久就處於了破產的邊緣。
第二,漢陽鐵廠是典型的封建制國企,官本位盛行,管理者不懂經營,裡面又多是吃國家餉銀的關系戶,所以造成了鐵廠經營管理不善,產品乏善可陳,問題一大堆,積弊難反。由於生產的鋼鐵產品不過關,不僅國外不願意采購,國內廠礦企業也不願意買,造成產品嚴重滯銷,鐵廠一直在虧錢。鐵廠不盈利,官員貪污腐化,又有那麼多關系戶吃白飯,所以鐵廠幾乎讓他們吃黃了。雖然盛宣懷接手,漢陽鐵廠略有起色,但盛宣懷也沒撐幾年,漢陽鐵廠最終由於負債累累落入了日本人之手。
第三,當時中國工業技術落後,缺乏完整的工業體系和技術積累,漢陽鐵廠沒市場、沒技術、沒人才而且還面臨嚴重的資金問題,想搞起來非常困難,這和當時的時代有關。此外,由於清政府腐朽,洋人在中國享有種種特權,因此外國鋼鐵在中國市場非常有競爭力,從國外運過來鋼鐵比國內還便宜。漢陽鐵廠僅僅依靠官府的背景硬撐著,但這種靠行政權力支撐的企業在張之洞離任後,缺少了政府的保護和支持,所以很快陷入了困境。面對漢陽鐵廠的爛攤子,接手的大買辦盛宣懷也是無力回天,最終把漢陽鐵廠大部分股份和優質鐵礦石都廉價賣給了日本人。
㈢ 張之洞創辦漢陽鋼廠的背景與過程
光緒十五年冬,張之洞到了湖北。他花了很大的精力辦起軍用工業和民用工業,首先是籌建漢陽鐵廠。張之洞辦企業,也曾鬧過一些笑話。他電駐英公使薛福成購煉鋼廠機爐,英國梯賽特工廠廠主回答說:「欲辦鋼廠,必先將所有之鐵、石、煤、焦寄廠化驗,然後知煤鐵之質地如何,可以煉何種之鋼,即以何樣之爐,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未可冒昧從事。」張之洞大言曰:「以中國之大,何所不有,豈必先覓煤鐵而後購機爐?但照英國所用者購辦一分可耳。」英國廠主只得從命。結果,機爐設在漢陽,鐵用大冶的,煤用馬鞍山的。馬鞍山的煤,灰礦並重,不能煉焦,不得已只好從德國購焦炭數千噸。從光緒十六至二十二年(1890—1896),耗資560 萬兩,還沒有煉成鋼。後改用江西萍鄉的煤,製成的鋼太脆易裂。張之洞才知道他所購的機爐採用酸性配置,不能去磷,鋼含磷太多,便易脆裂。於是又向日本借款300 萬元,將原來的機爐改用鹼性配置的機爐,才制出優質的馬丁鋼。宣統元年(1909),漢冶萍公司的經理葉景葵評論道:「假使張之洞創辦之時,先遣人出洋詳細考察,或者成功可以較速,糜費可以較省。然當時風氣錮蔽,昏庸在朝,苟無張之洞鹵莽為之,恐冶鐵萍煤,至今尚蘊諸岩壑,亦未可知,甚矣功罪之難言也。」漢陽鐵廠是一個鋼鐵聯合企業。光緒十九年(1893)建成,包括煉鋼廠、煉鐵廠、鑄鐵廠大小工廠10 個、煉爐2 座,工人3000,採煤工人1000。這是近代中國第一個大規模的資本主義機器生產的鋼鐵工業,而且在亞洲也是首創的最大的鋼鐵廠,日本的鋼廠建設還比這晚幾年。
㈣ 一手創辦武漢大學,新建亞洲第一大鋼鐵廠的人是誰
張之洞一個令後人不應忘卻的人物,少年解元,青年探花,中年督撫,晚年宰輔。他對中國的貢獻很大,積極進取與時俱進,他在湖北創辦亞洲第一大鋼鐵廠,漢陽鋼鐵廠,創辦漢陽兵工廠等。不過,張之洞被受世人議論為好大喜功,愛講排場,巧於士宦。
晚年,張之洞被擢升為宰輔,榮譽達到了一生最高點,不過他也是年老體衰了。不久慈禧光緒接連西去,國家大權落入溥儀父親載灃之手,載灃對漢人很是排擠,對張之洞的話也是耳旁風。張之洞也是哀嘆載灃無能。在去世前,他躺在床上悲痛地對來看他的老友說出’國運盡矣‘四個字。其一生可謂對國家對人民盡心盡責,到頭來雖有些惋惜,也只能說是時運不適罷了。
㈤ 張之洞創辦了什麼工業
一、漢陽鐵廠是由張之洞創建一個鋼鐵聯合企業,光緒十九年(1893年)建成,包括煉鋼廠、煉鐵廠、鑄鐵廠大小工廠10個、煉爐2座,工人3000,採煤工人1000。
這是近代中國第一個大規模的資本主義機器生產的鋼鐵工業,而且在亞洲也是首創的最大的鋼鐵廠,日本的鋼廠建設還比這晚幾年。
二、張之洞還辦了湖北織布局。光緒十八年(1892年)在武昌開車,紗錠3萬枚,布機1000張,工人2000。張之洞看到棉紗銷路很廣,便決定開設兩個紗廠。他致電駐英國公使薛福成向英商訂購機器。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建成北廠,紗錠5萬多枚,為湖北紡紗局。南廠一直沒有建成,機器停放在上海碼頭任憑風吹雨打,後來張謇領去辦了南通大生紗廠。湖北紡紗局、織布局、繅絲局、制麻局到了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轉租給廣東資本家組織的應昌公司承辦。
(5)張之洞為什麼要辦鋼鐵廠擴展閱讀:
督辦鐵路張之洞在湖廣總督任上,十分重視興建鐵路,他認為:「鐵路為自強第一要端,鐵路不成,他端更無論矣。」「西洋富強,尤根於此。 」他所建議並監修的蘆漢鐵路,自光緒二十四年興建,到光緒三十一年三月完成,命名為京漢鐵路。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6月,張之洞又奉旨督辦粵漢鐵路。粵漢鐵路的築路權早在1898年就被美國所控制。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美國合興公司同清廷簽訂《粵漢鐵路借款草合同》,控制了粵漢鐵路的築路權。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又訂立續約,規定借款為4000萬美元,由合興公司在5年內築成,不得轉讓他國。但3年過去,到光緒二十九年鐵路尚未動工。光緒三十年,合興公司又將股票的三分之二賣給比利時的萬國東方公司。
㈥ 張之洞開設的漢陽鐵廠在當時起到了什麼作用
(2010·荊門)中國第一個近代化的鋼鐵廠所在地是湖北。
(2012·黃岡)為「自強」,洋務派創辦了一批軍事工業;為「求富」,他們又創辦了一批民用企業。漢陽鐵廠是洋務派為「 求富」而興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