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航母用的鋼材有多難生產,遼寧號艦長的親身回答讓人
人們提到航母,馬上會想到艦載機,與艦載機保持「親密接觸」的對象無疑是航母甲板。艦載機一般起飛重量超過20噸,每次起降都會對甲板產生巨大的摩擦和沖擊力,此外甲板還要承受上千度發動機尾焰的燒蝕。這一切都會航母甲板鋼材的質量提出了超乎尋常的苛刻要求,也正因如此,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傢具備生產航母甲板鋼材的能力,我國即是其中之一。
航母甲板鋼材之所以難造,首先就在於尺寸太大,超寬、超長、超厚,是常規鋼板尺寸的好幾倍。之所以往大了造,就是因為鋼板面積越大,焊縫數量就越少,還能縮短建造周期,提高甲板的整體質量。而要把航母甲板鋼板造大,就需要超大型的軋機,據央視報道,我國承擔航母甲板鋼材加工任務的生產單位,專門配備的軋機可以軋制寬度5.5米的鋼板,軋制長度可達40米以上,是世界上當之無愧的「軋機之王」。
圖註:央視報道中國航母鋼材研製及加工製造事跡的報道畫面
航母甲板鋼材的難造,還在於它對鋼材本身的力學特性要求極其嚴格,整塊板要質地均勻,如此才能保證其整體強度和沖擊韌性保持良好的一致性,完成加工製造之後,每塊鋼板都要經過儀器測量,哪怕出現微小的數值偏差都不能算合格。
除了甲板,航母龍骨對鋼材的要求也非常特殊。它需要一種所謂的「球扁鋼」,即頭部為球狀,其餘部分為扁平狀的特殊型材。球扁鋼外形特殊,再加上金屬流動和孔型設計的因素,僅軋製成型十分困難。據央視報道,我國在修復遼寧號航母前身瓦良格號時,首次面臨航母球扁鋼的研製任務,最終不辱使命,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② 航母都是鐵做的,那麼重為什麼不會沉入海里
航空母艦作為目前人類能夠建造的最大的海上兵器,其重量大多達到了3-5萬噸,美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更是有10萬噸級別。我們都知道,航空母艦是由沉重的鋼鐵製成,但航空母艦並不會像鐵塊那樣沉底,而是會漂浮在海面上。其原因主要是由於航空母艦的建造應用了浮力定律。
那麼航母最害怕的就是潛水艇和魚雷這樣的高殺傷的武器了,主要的問題還是因為目標大,很容易被敵人攻擊,而且攻擊的命中率很高!
萬噸級甚至十萬噸級巨輪,只要不超載或觸礁,就不會沉沒。這是因為,造船工作者在製造船舶時,就已經把載重量在內的船舶總密度,設計於低於水的密度,這樣,船舶就不會下沉了。同時,也要考慮到載重船舶的最大抗風浪能力。只要把這些因素都全部解決完善了,才能把船舶交給用戶使用。航空母艦的原理跟此相同,只不過增加了其他船舶所不具備的載機等功能而已。
物體在水裡是會受到自身的重力,和水的浮力。當重力大於浮力,物體就會沉到水底。當浮力大於重力,物體就漂浮在水面。艦船雖然是鐵做的,但在設計時,計算好了自重、排水後受到的浮力,自身的重心位置,這樣就可以保證浮在水面而不下沉。
③ 國產航母的特種鋼到底有多難做為什麼會這么難
航母用的特種鋼是相當難做,目前只有少數幾個國家可以製造。印度的「國產航母」之所以拖了那麼久沒造好,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其所用的特種鋼要麼是產量不足,要麼是美俄等國家禁止出口或者少量出口。正所謂物以稀為貴,航母上的一顆螺絲釘換一輛名車所言非虛。
④ 幾萬噸的郵輪是鋼鐵做的,為什麼能漂浮在海上呢
眾所周知,鐵塊放入水中,就會下沉。但是,幾萬噸的航母是鐵做的,為什麼沉不到底?這從神奇的浮力。
在重力的作用下,地球上所有的物體都會受到一個垂直向下的力,這個力叫做重力。當一個物體沉入水中時,向上的力抵消重力,防止它下沉。這個力叫做浮力。當物體浸沒在水中時,浸沒體積越大,浮力越大。當物體完全浸沒時,浮力達到最大值,不會繼續增加。所以可以看出,航母接收的浮力可以浮在水面上,而鐵塊接收的浮力不能抵消鐵塊的重力。但是,航母收到的福利為什麼這么大?
這是關於很久以前一個叫阿基米德的人發現的原理。根據這個原理,當一個物體浸沒在水中時,總會排出一定體積的水,水的重力等於浮力。也就是說,物體在水中接收的浮力與其體積成正比,物體體積越大,在水中接收的浮力越大。航母雖然是鐵制的,但是很「充氣」,內部也不完全是鐵制的,但是空艙很多。所以航母的體積很大,浮力很大,足以抵消航母的重力,達到平衡,這樣航母才能浮在水面上。但由於鐵塊體積較小,水中接收到的浮力相對較小,接收到的浮力不足以抵消其重力,所以鐵塊會沉入水中。
⑤ 航母鋼板有多厚為什麼這么設計
瞎扯蛋哪有那麼厚,航空母艦是一座海上移動機場,還是一座海上移動成市,航母從出現到現在已經有100來年的歷史,現在的航母設計非常的復雜,遠非過去那麼簡單,現在的航母要適應現代化的作戰體現,所以和二戰時期的航母看起來相似,其實就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當然說夾板厚度五米,那簡直就是駭人聽聞。
軍用機場起降各種大型軍機,機場跑到的厚度都沒有五米厚度,甚至連零頭都沒有,五米夾板厚度的航母怎麼能漂浮在水面上,除非這個夾板是泡沫做的,航母夾板太厚其實沒有什麼用,一般情況下只要跑道表面不平就很難起降戰機,五米的厚度純屬多餘。
⑥ 航空母艦甲板用的是什麼鋼材
大型航空母艦需要的鋼板品種規格繁多,建造一艘7.5萬噸級的大型航空母艦,需用各種特殊品種厚鋼板4萬多噸,一般可分為船體板、裝甲板及結構板三大類。
1.船體用鋼板:要求比較低,基本上就是潛艇用的耐壓板,屈服強度通常為450兆帕和550兆帕,鋼板厚度為22~28毫米。船體的水下部分為了防止魚雷與潛艇導彈的轟擊,採用鋼板厚度達150~203毫米。也有製成雙層或三層船體,當外層鋼板被擊穿的時候,還有一層保護層,這樣就增強了航母的抗打擊能力。以前的航空母艦還在易受攻擊的部分採用增掛裝甲板的方式,以抵禦各種意外的攻擊。航母需要的另外一種鋼材就是裝甲鋼板。
2.裝甲鋼板:一般用在最為關鍵的核心部位。航母上有兩個地方最重要,一個是指揮中心,指揮中心是航空母艦鋼板最厚的部分,最厚達330毫米,有點類似坦克用的裝甲鋼板;另外一個地方是航母的動力系統。如果航母的機艙被破壞,那麼航母就變成了挨打的活靶子,因此,機艙也要重點保護。重點保護的方式就是用裝甲鋼板。此外,炮台等地方也要用防彈裝甲板進行保護。航母用鋼的最重要部分是結構用鋼板。
3.結構板:主要用於飛機跑道、隔倉及船體結構等,尤其是飛機跑道,要求極高。首先,要求飛行甲板能夠承載20~30噸艦載機起飛和降落的沉重沖擊。其次,還要承受噴氣式飛機高達幾千度的火舌的烘烤。所以,飛行甲板的屈服強度一般要達到800兆帕。還有,飛行甲板的厚度不能太厚,一般是40~50毫米,且要求不平度達5毫米/米以下,否則會影響飛機升降的質量。更重要的是,飛行甲板的板面越大越好,要盡量減少焊縫。總而言之,航用的結構鋼板要求高強度、小厚度、大面積、能夠在惡劣環境中使用。
⑦ 航空母艦用鋼是怎樣生產出來的呢
正在紐波特.紐斯船廠建造的“肯尼迪號”核動力航空(福特級第二艘),表面並沒有銹跡斑斑,而是基本防銹漆塗層色。
航空母艦所用的鋼材(鋼板)從鋼鐵工業生產角度來說,生產流程與其它“中等合金含量高度鋼”並沒有任何差別,並不需要特殊的冶金設備,而是使用最常見的基礎鋼鐵工業裝備就能將它生產出來。
這張動圖是:鐵水罐將高爐冶煉出來的炙熱鐵水傾倒進煉鋼轉爐當中。鐵水在轉爐當中經過40分鍾左右的“氧化法”冶煉,再經過初步合金化就出鋼,生產效率非常高!
通過爐外精煉後的鋼水要進入“連鑄”工序,早年間生產航母用鋼時,要把鋼水澆鑄成大型鋼錠,並且要在鋼錠模內緩冷、保溫很長一段時間,因為航母用鋼的鋼錠都非常的大,每一個通常都在13.1噸(板材用)和8.3 噸(球扁鋼用),這樣大的鋼錠冷卻要均勻,否則會因為局部熱脹冷縮造成鋼錠外表和內部拉裂,要是這樣整個鋼錠也就報廢了,損失同樣是巨大的!但是,模鑄工藝投資大,鋼錠模、澆鑄底盤、中心鑄管、各種耐火磚,都是巨大的資金投入,並且效率太低!在1970年代隨著鋼鐵工業的進步,“連續鑄造法”替代了模鑄法,成為目前鋼坯生產的主要工藝手段。
⑧ 鋼鐵做成的航母為什麼能浮在水面上
如果是實心的,一定是沉底了。
但是船是空心的,做成的船體,內部是空心的,整個外形體積,排開的水的體積(就是船體在水面以下的空間那部分),就是船的浮力。
只要這個浮力,大約船身的鋼鐵重量,就能獲得浮在水面上的效應。
⑨ 航母都是鋼做的,那麼重為什麼不會沉入海里
航母確實是鋼鐵製成的。
但是,航母並不是一個大鐵疙瘩,而是外殼是鋼鐵製造,內部有很大空間的艙室的中空結構。這樣的結構決定了航母有足夠的浮力可以漂浮在海面上。
⑩ 航母海試前為什麼要消磁
航母是鋼鐵製造.鋼鐵的特點,就是會被磁鐵吸,也會引起小磁針擺動.
但是通過版大型消磁站,可以消磁,減弱這種權特性.
為何呢?因為德軍二戰時,發明了磁性水雷.磁性水雷的引信,簡單說,就是個小磁針,當有鐵船通過時,小磁針就會擺動,一擺動,就接通了電雷管,水雷就起爆了.
即使航母有護衛艦前呼後擁也一樣不安全!因為水雷可以加裝"計次器",每過一艘,可以跳一格,直到最後的"0",計次器的加裝,就是為了打擊艦隊編隊中的核心成員.當然這些都是投放水雷前,一次性設置好的.
對了,水雷是中國人發明的,明朝打擊倭寇時,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