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鋼鐵俠那麼薄的鐵甲能完全減傷沖擊力嗎明顯不科學吧
就是不科學,那加速度人體絕對吃不住。
㈡ 軟科幻和硬科幻的區別是什麼
軟科幻和硬科幻的區別是:軟科幻更偏重於幻想,硬科幻更偏重於理論基礎。區別軟科幻和硬科幻最好的方法就是是否有科學理論基礎,如果說從科學的角度能合理的解釋劇中的劇情的話,那這就是硬科幻,反之即為軟科幻。
比如最經典的軟科幻鋼鐵俠,鋼鐵俠在空中飛行速度是非常之快的,但是當有需要的時候他卻能瞬間的停下來。這一瞬間產生的加速度大小是不能估量的,可鋼鐵俠卻沒有因為這樣的加速度被壓碎。以科學為基礎是很難想像這樣的技術,並且在技術細節上,影片並沒有給予詳細的解釋與介紹。
科幻片的特點:
1、背景多樣但內部邏輯嚴格,對於科幻片來說,故事可以發生在任何時候,並且可以在中途大幅度地更換年代,但實際上它要敘述的真正內容所佔據的期限仍然很有限。
2、人物塑造比較簡單,好萊塢科幻片大多希望觀眾將注意力集中於特效和情節,因此其人物塑造相比於其它類型片來說是較為簡單。
3、「激勵事件」往往具科幻因素,比如時間的錯位、外星人的入侵、恐龍公園的建立等等,它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迫使主人公做出反應。
4、推崇的仍然是生命至上、追求正義、珍惜人生這樣傳統而永恆的價值。
㈢ 為什麼鋼鐵俠從太空掉落然後被綠巨人接住後,2個人都沒有死,鋼鐵俠這么大的速度掉下來,
你還在想著
前兩個電影中的人物碰撞並沒有產生什麼樣子的破壞性影響,按理說應該是能產生大約35G的加速度都問這個問題不被破壞,因為無論試想一下,如果兩個人被撞稀巴爛,你通常會看到一般的需求一個電影里的情節,你是什麼感覺
再次解決問題的爆炸
爆炸需要一定的條件,取決於是否在爆炸主要有兩方面的接觸,相對速度和質量的兩個人也取決於沖擊時發生的沖擊的高度發生了高度的對環境的影響的比例的空氣成分
變形如果兩個不影響沖擊能量,因為帶來的速度和質量小於1.5公里高度碰撞沖擊引起的振動在空氣中的空氣足夠數量的高速碰撞點火以上,它可能引發爆炸
但很高興,認為這是一件好事,房東鼓勵希望
期望的收獲回報
㈣ 鋼鐵俠如何承受高速變向時加速度對內臟的壓力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有記者問過主創團隊類似的,當鋼鐵俠急轉彎和猛的剎車的時候會摔到地上,可是鋼鐵俠內部看起來並沒有保護鋼鐵俠承受高壓之類的裝置啊?主創是這么回答的。
本來就沒有,這是漫畫,跟漫畫講科學你就輸了
要是鋼鐵俠作為主角都死了,也就沒有看點了吧。
以上純屬猜測。
㈤ 鋼鐵俠為什麼能飛
鐵甲裝賦予斯塔克超人力量及飛行能力,其能源來自多種來源的總和,包括太陽能,電池,以及內建以吸收貝塔粒子為燃料的發電機。鐵甲裝還可以吸收周遭的能源如熱量與動能並轉化成電力,甚至可以直接吸收電力來為電池進行充電。托尼還加裝了噴射推進器足以讓他拖著一整列火車前進;而小型的護目鏡可在緊急時保護鋼鐵俠的雙眼。除此之外,鐵甲裝還可以完全的與外界隔離,讓鋼鐵俠可在真空或海底行動,具備內建的維生系統,並可隔絕放射線。還
㈥ 為什麼鋼鐵俠可以無視加速度和慣性後坐力!就算鋼鐵外衣再硬也無法解決慣性力,托尼畢竟是肉身!
首先那隻是個科幻作品,既然是科幻,就有很多想像的元素,和物理是相悖的,再正常不過回。別的答不說,就鋼鐵俠胸口那個玩意,現實中就開發不出來。
科幻電影分為軟科幻和硬科幻兩種,軟科幻就是隨意想像的那種,整個復仇者聯盟系列的所有電影幾乎都是軟科幻,種種設定全部都違反現實中的物理定律。
而硬科幻是像《星際穿越》那樣的電影,核心就是絕對符合實際的科幻,有想像的元素,但是全部遵守已知的物理法則,在未來被實現的概率也極高。
樓主這么認真,看來不適合看軟科幻,個人推薦你找硬科幻電影,這樣能讓你少想一些沒有意義的問題。
㈦ 鋼鐵俠飛行速度是否突破音速如何解決音爆問題
首先,鋼鐵俠的飛行速度的確超過音速。從馬克3號戰甲開始鐵人就能以超音速飛行了。
然後談談音爆的問題。要明白音爆是什麼及其危害,就得先了解一點:當物體運動的速度接近音速時,物體前方產生的巨量音波和空氣阻力形成了所謂音障(Sound
Barrier)。
物體突破音障接近音速運動時,壓縮空氣後生成集中了巨量聲能,能量釋放而出就是音爆(Sonic
Boom)。
以上就是船長對這個問題的全部解析,看更多質量分析,點擊關注,上船就行。
頭條、悟空同步更新。
感謝閱讀!
㈧ 關於鋼鐵俠空中飛行的空氣動力學。
1.地球是球體,設他在近地高度飛行時,地球半徑是R=6.371*10^6m.
假設空氣阻力為零。受力分析知,
(m*v^2)/R=mg,
——> g=v^2/R
——> v=(gR)^0.5=(6.37*10^7)^0.5(米/秒)
=7.981*10^3(米/秒).
可以使他平行於地面飛行.
㈨ 關於鋼鐵俠3的物理問題,懂得進
恩 算的對 但你把他當人看就不準確了 加個定語前綴 電影主人公
㈩ 鋼鐵俠的科技是否超前人類世界數十年
我覺得是的,超出很多。我甚至感覺,過100年,鋼鐵俠的能源可以實現,人工智慧也可以實現,但是盔甲這么高強度的減震還是無法實現。從鋼鐵俠2里可以看出兩個光束之間是可以相互攔截,而且到一定臨界會產生爆炸。
而從內戰中和美隊對打的慢動作中可以看出,這個光束的速度遠遠不是光速。裝備里真正的激光是那個打一次換一次彈的紅色光束。鋼鐵戰服沒有進氣道,高空性能極佳不受氧氣限制,鋼鐵俠3里甚至可以在水中運行。不知道大家聽說過一個說法沒有:「可控核聚變離成功永遠有50年」。目前最樂觀的估計也是2050年才能實現聚變的商業發電。然而鐵罐1里在山洞裡一個人用邊角料就搞出了可控聚變而且還做到了小型化現在看來最有可能實現聚變的是托卡馬克裝置,下一個實驗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