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鋼的熱處理的目的是什麼
鋼的熱處理總體而言是為了改善鋼的力學性能或加工性能。具體如下:
1.鋼的退火
將鋼加熱到一定溫度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使它慢慢冷卻,稱為退火。鋼的退火是將鋼加熱到發生相變或部分相變的溫度,經過保溫後緩慢冷卻的熱處理方法。退火的目的,是為了消除組織缺陷,改善組織使成分均勻化以及細化晶粒,提高鋼的力學性能,減少殘余應力;同時可降低硬度,提高塑性和韌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所以退火既為了消除和改善前道工序遺留的組織缺陷和內應力,又為後續工序作好准備,故退火是屬於半成品熱處理,又稱預先熱處理。
2.鋼的正火
正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使鋼全部轉變為均勻的奧氏體,然後在空氣中自然冷卻的熱處理方法。它能消除過共析鋼的網狀滲碳體,對於亞共析鋼正火可細化晶格,提高綜合力學性能,對要求不高的零件用正火代替退火工藝是比較經濟的。
3.鋼的淬火
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保溫一段時間,然後很快放入淬火劑中,使其溫度驟然降低,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速度急速冷卻,而獲得以馬氏體為主的不平衡組織的熱處理方法。淬火能增加鋼的強度和硬度,但要減少其塑性。淬火中常用的淬火劑有:水、油、鹼水和鹽類溶液等。
② 為什麼鋼可以進行熱處理
熱處理的目的是改變鋼的內部組織結構,以改善鋼的性能,通過適當的熱處理可以顯著提高鋼的機械性能,延長機器零件的使用壽命。熱處理工藝不但可以強化金屬材料、充分挖掘材料性能潛力、降低結構重量、節省和能源。
而且能夠提高機械產品質量、大幅度延長機器零件的使用壽命。因為在鋼的化學成分一定的條件下,熱處理能夠改變鋼的性能,從而適合各個方面對鋼材性能的要求,熱處理也是提高零件使用壽命的主要手段之一。
(2)為什麼鋼鐵要熱處理擴展閱讀:
熱處理工藝一般包括加熱、保溫、冷卻三個過程,有時只有加熱和冷卻兩個過程。這些過程互相銜接,不可間斷。加熱是熱處理的重要工序之一。金屬熱處理的加熱方法很多,最早是採用木炭和煤作為熱源,近而應用液體和氣體燃料。
電的應用使加熱易於控制,且無環境污染。利用這些熱源可以直接加熱,也可以通過熔融的鹽或金,以至浮動粒子進行間接加熱。金屬加熱時,工件暴露在空氣中,常常發生氧化、脫碳(即鋼鐵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這對於熱處理後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響。
③ 為什麼要對鋼進行熱處理
熱處理就是三個一定:加熱到一定溫度,保溫一定時間,以一定冷卻速度冷卻,得到你需要的組織或者性能的方法,就叫熱處理!
鋼在上述過程中,可以發生組織轉變和力學性能的轉變,因此可以進行熱處理!
ps:樓主這問題問的有點怪,我剛開始也跟一樓一樣,不知道如何答起!
④ 鋼材為什麼要經熱處理
熱處理是將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質內加熱、保溫、冷卻,通過改變材料表面或內部的組織結構,來控制其性能的一種綜合工藝過程。金屬熱處理是機械製造中的重要工藝之一,與其他加工工藝相比,熱處理一般不改變工件的形狀和整體的化學成分,而是通過改變工件內部的顯微組織,或改變工件表面的化學成分,賦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點是改善工件的內在質量,而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為使金屬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學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除合理選用材料和各種成形工藝外,熱處理工藝往往是必不可少的。鋼鐵是機械工業中應用最廣的材料,鋼鐵顯微組織復雜,可以通過熱處理予以控制,所以鋼鐵的熱處理是金屬熱處理的主要內容。另外,鋁、銅、鎂、鈦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過熱處理改變其力學、物理和化學性能,以獲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⑤ 鋼件為什麼能進行各種各樣的熱處理
鋼能進行熱處理強化,是由於鋼在固態下具有相變,在固態下不發生相變的內純金屬或合金則不能用熱處理容方法強化。
熱處理的特點是改變零件或者毛坯的內部組織,而不改變其形狀和尺寸。能進行熱處理強化的材料必須滿足:
1、有固態相變;
2、經冷加工使組織結構處於熱力學不穩定狀態;
3、表面能被活性介質的原子滲入從而改變表面化學成分。
(5)為什麼鋼鐵要熱處理擴展閱讀:
金屬熱處理工藝大體可分為整體熱處理、表面熱處理和化學熱處理三大類。根據加熱介質、加熱溫度和冷卻方法的不同,每一大類又可區分為若干不同的熱處理工藝。同一種金屬採用不同的熱處理工藝,可獲得不同的組織,從而具有不同的性能。
鋼鐵是工業上應用最廣的金屬,而且鋼鐵顯微組織也最為復雜,因此鋼鐵熱處理工藝種類繁多。整體熱處理是對工件整體加熱,然後以適當的速度冷卻,獲得需要的金相組織,以改變其整體力學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鋼鐵整體熱處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種基本工藝。
⑥ 鋼的熱處理的基本原理是什麼其目的和作用是什麼
鋼的熱處理的基本原理:將金屬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質中加熱到適宜的溫度,並在此溫度中保持一定時間後,又以不同速度冷卻。目的:通過加熱、保溫和冷卻的手段,以獲得預期組織和性能,為使金屬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學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
作用:通過改變工件內部的顯微組織,或改變工件表面的化學成分,賦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改善工件的內在質量。
(6)為什麼鋼鐵要熱處理擴展閱讀
熱處理工藝一般包括加熱、保溫、冷卻三個過程,有時只有加熱和冷卻兩個過程。這些過程互相銜接,不可間斷。加熱是熱處理的重要工序之一。金屬熱處理的加熱方法很多,最早是採用木炭和煤作為熱源,進而應用液體和氣體燃料。
電的應用使加熱易於控制,且無環境污染。利用這些熱源可以直接加熱,也可以通過熔融的鹽或金屬,以至浮動粒子進行間接加熱。
金屬加熱時,工件暴露在空氣中,常常發生氧化、脫碳(即鋼鐵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這對於熱處理後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響。因而金屬通常應在可控氣氛或保護氣氛中、熔融鹽中和真空中加熱,也可用塗料或包裝方法進行保護加熱。
加熱溫度是熱處理工藝的重要工藝參數之一,選擇和控制加熱溫度 ,是保證熱處理質量的主要問題。加熱溫度隨被處理的金屬材料和熱處理的目的不同而異,但一般都是加熱到相變溫度以上,以獲得高溫組織。
另外轉變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當金屬工件表面達到要求的加熱溫度時,還須在此溫度保持一定時間,使內外溫度一致,使顯微組織轉變完全,這段時間稱為保溫時間。採用高能密度加熱和表面熱處理時,加熱速度極快,一般就沒有保溫時間,而化學熱處理的保溫時間往往較長。
冷卻也是熱處理工藝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驟,冷卻方法因工藝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製冷卻速度。一般退火的冷卻速度最慢,正火的冷卻速度較快,淬火的冷卻速度更快。但還因鋼種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空硬鋼就可以用正火一樣的冷卻速度進行淬硬。
⑦ 為什麼要對鋼進行熱處理
對鋼進行熱處理,是為了得到鋼的不同性能。淬火可以得到高硬度、高耐磨性能,或者是對鋼進行調質處理,是為了得到高的強度。對鋼進行回火處理,是為了得到鋼的韌性,降低鋼的脆性。對鋼進行正火處理,是為了得到鋼的內部組織的均勻、消除鋼的內應力。
⑧ 4.什麼是鋼的熱處理為什麼要進行鋼的熱處理
熱處理的作用就是提高材料的力學性能、消除殘余應力和改善金屬的切削加工性。按照熱處理不同的目的,熱處理工藝可分為兩大類:預備熱處理和最終熱處理。
01.
預備熱處理
預備熱處理的目的是改善加工性能、消除內應力和為最終熱處理准備良好的金相組織。其熱處理工藝有退火、正火、時效、調質等。
(1)退火和正火
退火和正火用於經過熱加工的毛坯。含碳量大於0.5%的碳鋼和合金鋼,為降低其硬度易於切削,常採用退火處理;含碳量低於0.5%的碳鋼和合金鋼,為避免其硬度過低切削時粘刀,而採用正火處理。退火和正火尚能細化晶粒、均勻組織,為以後的熱處理作準備。退火和正火常安排在毛坯製造之後、粗加工之前進行。
(2)時效處理
時效處理主要用於消除毛坯製造和機械加工中產生的內應力。
為避免過多運輸工作量,對於一般精度的零件,在精加工前安排一次時效處理即可。但精度要求較高的零件(如座標鏜床的箱體等),應安排兩次或數次時效處理工序。簡單零件一般可不進行時效處理。
除鑄件外,對於一些剛性較差的精密零件(如精密絲杠),為消除加工中產生的內應力,穩定零件加工精度,常在粗加工、半精加工之間安排多次時效處理。有些軸類零件加工,在校直工序後也要安排時效處理。
(3)調質
調質即是在淬火後進行高溫回火處理,它能獲得均勻細致的回火索氏體組織,為以後的表面淬火和滲氮處理時減少變形作準備,因此調質也可作為預備熱處理。
由於調質後零件的綜合力學性能較好,對某些硬度和耐磨性要求不高的零件,也可作為最終熱處理工序。
02.
最終熱處理
最終熱處理的目的是提高硬度、耐磨性和強度等力學性能。
(1)淬火
淬火有表面淬火和整體淬火。其中表面淬火因為變形、氧化及脫碳較小而應用較廣,而且表面淬火還具有外部強度高、耐磨性好,而內部保持良好的韌性、抗沖擊力強的優點。為提高表面淬火零件的機械性能,常需進行調質或正火等熱處理作為預備熱處理。其一般工藝路線為:下料鍛造→正火(退火)→粗加工→調質→半精加工→表面淬火→精加工。
(2)滲碳淬火
滲碳淬火適用於低碳鋼和低合金鋼,先提高零件表層的含碳量,經淬火後使表層獲得高的硬度,而心部仍保持一定的強度和較高的韌性和塑性。滲碳分整體滲碳和局部滲碳。局部滲碳時對不滲碳部分要採取防滲措施(鍍銅或鍍防滲材料)。由於滲碳淬火變形大,且滲碳深度一般在0.5~2mm之間,所以滲碳工序一般安排在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之間。其工藝路線一般為:下料→鍛造→正火→粗、半精加工→滲碳淬火→精加工。當局部滲碳零件的不滲碳部分採用加大餘量後,切除多餘的滲碳層的工藝方案時,切除多餘滲碳層的工序應安排在滲碳後,淬火前進行。
(3)滲氮處理
滲氮是使氮原子滲入金屬表面獲得一層含氮化合物的處理方法。滲氮層可以提高零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和抗蝕性。由於滲氮處理溫度較低、變形小、且滲氮層較薄(一般不超過0.6~0.7mm),滲氮工序應盡量靠後安排,為減小滲氮時的變形,在切削後一般需進行消除應力的高溫回火。
⑨ 鋼材熱處理的目的
淬火鋼之所以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熱處理是不可避免的工序,淬火鋼常版見的熱處理工藝包括權退火,淬火,回火。退火是在在切削加工之前,目的是降低金屬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壓力加工,減少殘余應力。淬火、回火是一起的,淬火後直接回火,在精加工之前進行,淬火的目的:使鋼件獲得所需的馬氏體組織,提高工件的硬度,強度和耐磨性,為後道熱處理作好准備等。回火的目的主要是:消除鋼件在淬火時所產生的應力,使鋼件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外,並具有所需要的塑性和韌性等。
經過熱處理之後,工件的硬度一般在HRC45以上,有的甚至達到HRC60以上,不同的工件,工作性質不同,故熱處理後的硬度也不同,如汽車變速箱齒輪熱處理後的硬度一般在HRC58-63之間,回轉支承軸承熱處理後的硬度在HRC47-55之間,滾珠絲杠熱處理後的硬度一般在HRC60-62之間。
⑩ 熱處理的目的有哪些
金屬熱處理的目的是什麼?
有獎勵寫回答共5個回答
滿意請採納喲
知道合夥人教育行家
聊聊關注成為第1984位粉絲
金屬熱處理的目的:
(1)提高硬度、強度和增加耐磨性。
(2)降低硬度,改善切削性能。
(3)消除鑄造、鍛造、焊接等過程中所產生的內應力。
(4)提高表面耐磨、耐腐蝕性。
金屬熱處理是將金屬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質中加熱到適宜的溫度,並在此溫度中保持一定時間後,又以不同速度在不同的介質中冷卻,通過改變金屬材料表面或內部的顯微組織結構來控制其性能的一種工藝。
整體熱處理是對工件整體加熱,然後以適當的速度冷卻,以改變其整體力學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鋼鐵整體熱處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種基本工藝。
退火是將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根據材料和工件尺寸採用不同的保溫時間,然後進行緩慢冷卻,目的是使金屬內部組織達到或接近平衡狀態,或者是使前道工序產生的內部應力得以釋放,獲得良好的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為進一步淬火作組織准備。
正火或稱常化是將工件加熱到適宜的溫度後在空氣中冷卻,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組織更細,常用於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時用於對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為最終熱處理。
淬火是將工件加熱保溫後,在水、油或其他無機鹽溶液、有機水溶液等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淬火後鋼件變硬,但同時變脆。
為了降低鋼件的脆性,將淬火後的鋼件在高於室溫而低於650℃的某一適當溫度進行較長時間的保溫,再進行冷卻,這種工藝稱為回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體熱處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與回火關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