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鐵最早是什麼時候冶煉出來的
中國是發現和掌握煉鐵技術最早的國家
中國早在3300多年以前就認識了鐵,熟專悉了鐵的鍛造屬性能,識別
了鐵與青銅在性質上的差別,把鐵鑄在銅兵器的刃部,加強銅的堅韌性。經科學鑒定,證明鐵刃是用隕鐵鍛成的。隨著青銅熔煉技術的成熟,逐漸為鐵的冶煉技術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中國最早人工冶煉的鐵是在春秋戰國之交的時期出現的。這從江蘇六合縣春秋墓出土的鐵條、鐵丸,和河南洛陽戰國早期灰坑出土的鐵錛均能確定是迄今為止的我國最早的生鐵工具。
。《國語·齊語》載:「美金(青銅)以鑄劍戟,試諸狗馬;惡金以鑄鉏夷斤*、試諸壤土」;《管子·輕重乙》曰「一農之事必有一耜、一銚、一鐮、一鎒、一椎、一銍、然後成為農。一車必有一斤、一鋸、一釭、一鑽、一鑿、一銶、一軻然後成為車。一女必有一刀、一錐、一箴、一鉥然後成為女」。據研究我國的冶鐵術發明於春秋晚期,戰國時期已普遍使用;冶鐵術發明後,對生產力的提高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貳』 中國什麼時期開始煉鋼鐵
北宋時期。
北宋時期我國煉鐵技術進步、產鐵量大增才出現了根本的扭轉。北宋時期鐵的年產量最高時候已經高達800萬斤,這個產量看起來多,換算成現在的單位也不過就是4000噸鐵(我國現在的鋼鐵年產量都是億噸級的)。
但是在古代,全國年產4000噸鐵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數字了,按照當時鐵鍋的製造重量來計算,這一年下來北宋的鐵產量,如果全拿去製造鐵鍋可以製造100多萬口,有了這樣一個入門級的產鐵量,才能在滿足武器鎧甲、錢幣佛像等用途之外,為民間千萬級的人口的鍋灶服務。
也正是因為鐵鍋在宋代的普及,有力地促進了中華炒菜法在宋代的推廣。
(2)冶煉鋼鐵什麼時期擴展閱讀:
鐵器,以鐵礦石冶煉加工製成的器物。鐵器的出現使人類歷史產生了劃時代的進步。
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古老冶煉鐵器是土耳其(安納托利亞)北部,赫梯先民墓葬中出土的銅柄鐵刃匕首,中國目前發現的最古老冶煉鐵器是甘肅省臨潭縣磨溝寺窪文化墓葬出土的兩塊鐵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鐵器
『叄』 什麼時期人類開始冶煉鋼鐵的
最早的冶鐵技術復 據當前制學術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我國人工冶鐵的最早時間不遲於春秋中期.屬於春秋晚期的鐵器已發現過多件,其中在江蘇六合程橋出土的一件鐵塊,經科學分析,是白口生鐵.這是迄今我國出土並且經過分析的最早的生鐵實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生鐵實物.在湖南長沙楊家山的一座春秋晚期墓葬中,還出土了一把鋼劍.該劍經過熱處理,劍身斷面還可以看到反復鍛打的層次.這說明,我國最早階段的冶鐵技術在春秋晚期已經相當成熟了.鐵分生鐵和熟鐵兩種,生鐵,熟鐵和鋼都是鐵與碳的合金.一般把含碳量小於0.05%的稱為熟鐵,含碳量0.05%到2%的稱為鋼,含碳量2%到6.67%的稱為生鐵.人類早期煉得的熟鐵通常叫塊煉鐵,是礦石在攝氏800到1000度的較低溫度下用木炭還原而直接得到的.塊煉鐵是含夾雜物叫多的海綿狀固體塊,質地相當軟,只能鍛,不能鑄,難以製作形狀較復雜的器物.生鐵則是在攝氏1150到1300度的高溫下冶鐵煉出來的.生鐵出爐時成液態,可以連續生產,澆鑄成型,非金屬夾雜少,質地比較硬,其冶鐵要求和質量均高於塊煉鐵.至於冶鐵成鋼,那就需要更高的技術了.
『肆』 中國什麼時候可期以冶煉鋼鐵
春秋冶煉戰國鋼鐵
『伍』 我國鋼鐵冶煉技術是從什麼時代開始的
我國鋼鐵冶煉技術的發展是從冶煉生鐵開始的,冶鐵術大約發明於西周時期。
先煉生鐵後煉鋼,生鐵是煉鋼的原料。煉鋼的出現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此外,銅冶煉技術也是我國的一項重大發明。
在我國古代冶金技術的發展過程中,風箱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它是我國發明的一種世界上最早的鼓風設備。
歐冶子是春秋時越人,是當時的冶金高手,更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鑄劍師。《越絕書》中記載有「楚王見劍」的故事,讓我們有幸看到「龍淵」劍的誕生過程。
楚王命令相劍家風鬍子到越地去尋找歐冶子,叫他製造寶劍。於是歐冶子走遍江南名山大川,尋覓能夠出鐵英、寒泉和亮石的地方,只有這3樣東西都具備了,才能鑄制出利劍來。
最後,歐冶子來到了龍泉的秦溪山旁,發現在兩棵千年松樹下面有7口井,排列如北斗,明凈如琉璃,冷澈入骨髓,實乃上等寒泉,就鑿池儲水,即成劍池。
歐冶子又在茨山下採得鐵英即純凈的鐵,拿來煉鐵鑄劍,就以這池裡的水淬火,鑄成劍坯。可是沒有好的亮石,終是無法磨出寶劍。
歐冶子又爬山越水,千尋萬覓,終於在秦溪山附近一個山嶴里找到亮石坑。發覺坑裡有絲絲寒氣,陰森逼人,知道其中必有異物。於是焚香沐浴,素齋三日,然後跳入坑洞,取出來一塊堅利的亮石,用這里的水慢慢磨製寶劍。
經兩年之久,終於鑄劍3把:第一把叫「龍淵」;第二把叫「泰阿」;第三把叫「工布」。
這些劍彎轉起來,圍在腰間,簡直似腰帶一般,若一鬆手,劍身即彈開,筆挺筆直。若向上空拋一方手帕,從寶劍鋒口徐徐落下,手帕即分為二。這些寶劍之所以如此鋒利,皆因取鐵英煉鐵鑄劍,取這池水淬火,取這山石磨劍之故。
楚王見劍大喜,乃賜此寶地為「劍池湖」。後在唐代改叫「龍泉」,一直叫到今天。
楚王曾引泰阿之劍大破晉軍。當時晉國出兵伐楚,圍困楚都3年,為奪楚國鎮國之寶「泰阿劍」。楚國都城將破之時,楚王親自拔劍迎敵,突然劍氣激射,飛沙走石,晉軍旌旗仆地,全軍覆沒。
上述記載,雖然帶有傳說的成分,但據現代考古發掘報道,春秋時期,我國的冶金技術確實非常之高,達到了當時世界先進水平。
歐冶子為越王勾踐鑄造的寶劍,被埋在地下數千年,發掘出土後發現還光亮不銹,十分鋒利。經現代科學研究,這些青銅兵器都經過很好的外鍍處理,表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金屬外鍍術的國家。
冶金技術
白銅
失蠟
『陸』 金屬冶煉技術發明於什麼時期
.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古代中國手工業中冶煉技術的發展。通過材料中雜煉生鐵和熟鐵可知此技術為灌鋼法,故選 C 。 【答案】 C
『柒』 什麼時期人類開始冶煉鋼鐵的
最早的冶鐵技術 據當前學術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我國人工冶鐵的最早時間不遲於春秋中期.屬於內春容秋晚期的鐵器已發現過多件,其中在江蘇六合程橋出土的一件鐵塊,經科學分析,是白口生鐵.這是迄今我國出土並且經過分析的最早的生鐵實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生鐵實物.在湖南長沙楊家山的一座春秋晚期墓葬中,還出土了一把鋼劍.該劍經過熱處理,劍身斷面還可以看到反復鍛打的層次.這說明,我國最早階段的冶鐵技術在春秋晚期已經相當成熟了. 鐵分生鐵和熟鐵兩種,生鐵,熟鐵和鋼都是鐵與碳的合金.一般把含碳量小於0.05%的稱為熟鐵,含碳量0.05%到2%的稱為鋼,含碳量2%到6.67%的稱為生鐵.人類早期煉得的熟鐵通常叫塊煉鐵,是礦石在攝氏800到1000度的較低溫度下用木炭還原而直接得到的.塊煉鐵是含夾雜物叫多的海綿狀固體塊,質地相當軟,只能鍛,不能鑄,難以製作形狀較復雜的器物.生鐵則是在攝氏1150到1300度的高溫下冶鐵煉出來的.生鐵出爐時成液態,可以連續生產,澆鑄成型,非金屬夾雜少,質地比較硬,其冶鐵要求和質量均高於塊煉鐵.至於冶鐵成鋼,那就需要更高的技術了.
滿意請採納
『捌』 煉鐵技術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春秋戰抄國時期,從公元前770年到襲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和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兩個重要歷史時期.
這是我國歷史上由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社會大變革時期.生鐵冶鑄技術的產生和鐵器的普遍使用,使社會生產力得到很大提高,促進了農業、手工業、土木建築工程的發展.
青銅器具的使用,不僅把我國農業生產技術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使農業生產逐漸取代了採集狩獵活動和畜牧業,到周初已成為社會經濟中最主要的部門,而且也為手工業技術的發展和生鐵冶鑄技術的產生奠定了基礎.銅的熔點為1083℃,煉塊狀鐵要求的溫度為1000℃左右,生鐵的溶點為1146℃.熟練地掌握煉銅技術和進一步改進鼓風技術,獲得生鐵熔鑄的高溫是不難達到的.所以不遲於公元前6世紀,我國已出現了生鐵冶鑄,很快又發明了利用柔化退火製造可鍛鑄鐵和世界上最早的煉鋼術與淬火技術.
鐵器的應用,特別是鑄鐵農具的普遍推廣,成為這一時期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志,引起了全社會整個技術基礎的巨大變化.V型鐵鏵犁和牛耕的使用,加快了農田開發和精耕細作傳統的形成,大大增加了農業的產量.
『玖』 鐵最早是什麼時候冶煉出來的
中國是發現抄和掌握煉襲鐵技術最早的國家
中國早在3300多年以前就認識了鐵,熟悉了鐵的鍛造性能,識別
了鐵與青銅在性質上的差別,把鐵鑄在銅兵器的刃部,加強銅的堅韌性。經科學鑒定,證明鐵刃是用隕鐵鍛成的。隨著青銅熔煉技術的成熟,逐漸為鐵的冶煉技術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中國最早人工冶煉的鐵是在春秋戰國之交的時期出現的。這從江蘇六合縣春秋墓出土的鐵條、鐵丸,和河南洛陽戰國早期灰坑出土的鐵錛均能確定是迄今為止的我國最早的生鐵工具。
。《國語·齊語》載:「美金(青銅)以鑄劍戟,試諸狗馬;惡金以鑄鉏夷斤*、試諸壤土」;《管子·輕重乙》曰「一農之事必有一耜、一銚、一鐮、一鎒、一椎、一銍、然後成為農。一車必有一斤、一鋸、一釭、一鑽、一鑿、一銶、一軻然後成為車。一女必有一刀、一錐、一箴、一鉥然後成為女」。據研究我國的冶鐵術發明於春秋晚期,戰國時期已普遍使用;冶鐵術發明後,對生產力的提高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