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鋼鐵產能過的原因
鋼鐵行業產能過剩位列成為各大行業首位,為什麼幾年前的老問題現在更加嚴重?產能越調越多,結構越調越亂,問題越說越多,原因到底在哪裡?
有關分析認為,鋼鐵行業產能過剩與審批、金融、環保、質量、資源五大「門檻」形同虛設有直接關系,而這五大門檻沒有真正發揮作用的背後原因是,中國鋼鐵業內部長期存在四大誤區:結構調整變成單純提高「板帶比」、淘汰落後只看裝備水平、聯合重組越大越好、產能過剩缺乏科學預測。
四大誤區未釐清
2005年鋼鐵產業政策已經過了四年,現在來看已經與目前的鋼鐵產業發展實際不協調,而且政策的誤導作用已經產生。
產業政策一味地強調「板管比」,導致「聽話」的大鋼廠一窩蜂上板材項目,加上淘汰落後標准只看高爐轉爐的大小,直接帶來熱軋產能短期迅速擴大,形成嚴重的過剩產能,出現長期以來「高附加值」的熱卷價格賣不過低附加值的螺紋鋼、線材。淘汰落後標准還帶來一個後果,大大小小的鋼廠都拚命上大高爐大轉爐,怕落單被淘汰。實際上大量的鋼廠完全可以通過技術升級,提高環保標准來謀求發展,而不是單純上項目擴產能。好在目前,工信部已經認識這個問題,開始著手作一些政策修訂。
「聯合重組越大越好」已經成為政策的導向,事實上這個提法科學性有疑問。它忽視了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生態環境與邊際效應,違反了市場經濟規律。出現政府過度干預企業,甚至強制要求企業必須達到千萬噸甚至億噸的目標。
「產能過剩到底是多少?」從上個世紀90年末開始控制鋼鐵產能到現在,我們一直在提鋼鐵產能過剩。粗鋼產量3億噸過剩、4億噸過剩、6億噸過剩、7億噸過剩,但沒有一個權威部門得出一個結論:中國鋼鐵需求到底是多少?峰值在哪裡?低谷在哪裡?包括目前輿論普遍提出的6.6億噸產能中有1億噸過剩產能,有沒有經過科學論證與預測?
產能過剩是事實,但過剩多少?合理過剩值在哪裡?何時供求關系會發生變化?這個問題需要權威部門認真研究,科學決策,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否則的話,按照3億噸就過剩的調控政策,中國現在的鋼價早已飛上天了。
五大門檻難作為
在上述四大導向性問題出現誤讀的背景下,鋼鐵行業控制產能的門檻要想真正發揮作用非常難。當然,這里還有其他原因在起作用。
理論上的鋼鐵產能擴張,資源、資金應該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的項目傾斜,但實際上執行時已經走樣。
鋼鐵產能要擴大,第一關是審批環節,但我們的審批時間嚴重滯後於企業發展實際需要,等到批文下來的時候,一個新的經濟周期又來了,企業承擔不起,只能偷偷上馬,搞「先斬後奏」。民營鋼廠這樣做,國有鋼廠也如法炮製。因此,審批環節阻止不了鋼鐵項目亂上馬。
項目通過審批,銀行才會貸款;實際上沒有審批的項目,銀行也會貸款,新項目上馬與GDP戚戚相關,地方政府自然會大力支持。所以,今年粗鋼產量疊創歷史新高,庫存居高不下,就是沒有人減產,為什麼呢?有銀行撐腰,鋼廠現金流充沛,能挺住。在這個背景下,更沒有哪一家地方環保部門會冒得罪「父母官」、掉烏紗帽的風險,來監控鋼鐵企業的干凈生產。
質量門檻取決於政策標准,但中國鋼鐵產品絕大部分屬於低端產品,提高門檻有一個漸進過程。而水、電、礦山等資源的配置基本上由地方政府來支配,地方鋼鐵企業毫無疑問有地緣優勢。
上述五個門檻,實際上環保、質量門檻應該由政府來監管,但項目的審批、資金的使用以及資源的整合應該是市場行為,但政府的決策者的行政思維意識一直沒有改變過來,邁不過這個「檻」。(中國證券報 濟川)
㈡ 中國的鐵鋼產量為什麼那麼高
因為城鎮化建設需求高,因為國企市場機制不完善,一味求規模,求行業地位,求政績,所以即使供大於求,虧損經營,產量也下不去了
㈢ 中國鋼鐵產能到底有多少
請看官方的最復新數據:據制國家統計局數字,鋼鐵整個產能是11億噸,中國的鋼鐵表觀消費量,一年8億噸,產能利用率70%多。寧吉喆表示,70%多在市場經濟下有一定過剩,但也不是過剩那麼多,多出的3億噸去年已經去了6500萬噸,今年再去5000萬噸,產能只剩下10億噸,中國鋼鐵消費量前兩年就是8億噸了,鋼鐵的消費還要增長。所以產能利用率算大賬就達到80%了,在市場經濟下也是正常水平。
㈣ 為什麼鋼鐵在去產能的過程中產量越去越多
兔子這么高的產能就是作死啊。飛這么快,總覺得有危機感。你沒見大夥都在1億噸左右瞎轉嗎,就兔子敢坐火箭飆到8億噸。
㈤ 為什麼中國鋼產量這么高,比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
是這樣的,從90年代開始,中國進入房產熱和基建熱
當時鋼材真心賺錢,回連地槽鋼答都有人搶,你隨便從鋼廠引進一條二手的生產線,大約2-4億,半年就回本了
這種情況下,各地真心是大上鋼鐵廠
反過來,國外由於成本,尤其是環境成本太高,普遍放棄鋼鐵行業,向中國進行轉移
2000年後,鋼鐵價格有所下降,但已經進去的企業那麼容易出來,所以紛紛擴大規模,試圖靠成本擊垮其他對手,實現贏家通吃
於是鋼鐵廠越來越多,之後雖然不景氣,但騎虎難下,只能硬著頭皮上
所以有個笑話,中國河北唐山鋼鐵產量、中國河北唐山瞞報鋼鐵產量,就足以列入世界鋼鐵總產量的前10強了
㈥ 我想知道中國鋼鐵產量是世界第一,為什麼還要進口那麼多鋼鐵
樓上說的不對.我國生產的鋼鐵是很多,但都是低質量的普通鋼鐵.進口的可都是特種鋼鐵.我國大都不能生產.
㈦ 為什麼中國的鋼材產量世界第一,特種鋼材仍依賴進口
中國是鋼鐵大國,但不是鋼鐵強國。中國鋼鐵年產量全球第一但是絕大多數都是中、低級鋼材;合金鋼、特種鋼技術不過關;只能大量依賴進口。
例如日本的鋼材,有很多是國內沒有能力生產的,比如高精度模具鋼,只要你想製造高精度模具,就只有買他們的鋼材。我們已經是鋼產量第一大國,每年也依然要從日本進口大約200萬噸各類鋼材——而我們進口的基本上全是我們自己無法生產的特種鋼材。
全是那些噸鋼利潤達到粗鋼的幾百甚至幾千倍的品種。近些年國內上了很多特種鋼生產線,新聞上大肆宣傳終於實現國產化雲雲,但是很少有新聞里詳細說,這些生產線基本上都是合資的。
比如車用鋼板,基本上都是用的新日鐵的技術。中國出原料、資金、人力還要承受污染,卻只拿了一個小頭。
(7)鋼鐵產量為什麼那麼高擴展閱讀: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國特鋼行業的話語權主要體現在對國際主要特鋼產品的定價權上。進口單價與出口單價的巨大「落差」充分證明,若要擺脫原材料受制於人的尷尬境地,我國特鋼產業必須延伸產業鏈,不斷向高端市場發起沖擊。
就中高端量大面廣的特鋼品種來看,軸承鋼和結構鋼與市場高度融合,是最具市場前景的兩大特鋼長材。特鋼深加工產品具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是高端特鋼產品的發展趨勢之一。例如,特鋼板帶、特鋼棒線材、特鋼管材以及工模具鋼、高速鋼等都具備深加工的潛力。
㈧ 中國鋼鐵為什麼會產能過剩 高分!!!!
中國鋼鐵行業結構不合理導致產能過剩。
現階段中國正處於工業化發內展中後期階段,鋼容鐵需求巨大,鋼鐵行業面臨較大的市場空間。2007-2011年上半年,我國鋼鐵工業資產及銷售規模均呈穩定增長態勢。由於中國鋼鐵行業結構的不合理,一度導致中國鋼鐵產生過剩。
(8)鋼鐵產量為什麼那麼高擴展閱讀:
2012年1至11月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2440億元,同比下降5 .37%;實現利潤660億元,下降57 .73億元,盈虧相抵利潤為虧損19.7億元,銀行借款同比增長6.58%,財務費用同比上升了24.38%,同時企業資產負債率持續上升,到11月末達到68.67%,同比上升近1.64個百分點。
2012年1至11月份全國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增速回落10.5個百分點,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同比回落13.2個百分點,特別是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7.2%,而2011年同期是增長20.5%。
這足以說明下遊行業需求不足,加上鋼鐵產能過大,鋼材市場供大於求的矛盾十分突出,鋼材銷售異常困難。「由於鋼材價格持續下跌,擠壓了鋼材流通商的利潤空間,資金鏈出現斷裂,進一步加劇了市場恐慌,全行業虧損隨之而來。
㈨ 中國的鋼鐵產量為什麼會嚴重過剩
這是幾十年來鋼鐵行業利潤較高刺激的結果,也是鋼鐵管理體制轉型期,國有企業輻射資助衍生而造成的民營企業不斷地涌現的結果,更是原有企業不斷擴大規模的結果,也是項目審批體制執行不嚴格的後果。
㈩ 為什麼韓國的鋼鐵產量那麼高,比俄羅斯都要高
這是由於一段時期以來,受冷戰思維的影響,西方工業大國鋼鐵市場對日本韓國開內放,卻對東歐國家容封閉,受此影響,韓國舉全國的力量,發展了現代,浦項鋼鐵等一批世界級的鋼鐵廠,產量居於世界第一集團,質量也是領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