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鋼筋保護層厚度實測值如何記錄
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驗收合格應符合下列規定:
當全回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答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驗結果應判為合格;
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小於90%但不小於80%,可再抽取相同數量的構件進行檢驗;
當按兩次抽樣總和計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驗結果仍應判為合格(意思是即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佔90%以上時,檢驗結果為合格;合格點率在80%~90%之間時,加倍抽樣檢測,兩次抽樣合格點率在90%以上時,工程合格。否則檢驗結果為不合格。
具體可以參考《建築結構檢測技術標准》(GB/T50344-2004)中表3.3.14 規定。);每次抽樣檢驗結果中不合格點的最大偏差均不應大於相關規定允許偏差的1.5倍。
❷ 如何控制鋼筋籠鋼筋保護層厚度
混凝土灌注樁是一種直接在現場樁位上就地成孔,然後在孔內澆築混凝土或安放鋼筋籠再澆注混凝土而成的樁。與預制樁相比,具有施工低噪音、低振動、樁長和直徑可按設計要求變化自如、樁端能可靠地進入持力層或嵌入岩層、單樁承載力大、擠土影響小、含鋼量低等特點。但成樁工藝較復雜,成樁速度比預制打入樁慢,成樁質量與施工有密切關系。按其成孔方法不同,可分為鑽孔灌注樁、沉管灌注樁、人工挖孔灌注樁、爆擴灌注樁等。
⑴灌注樁施工准備工作
1)確定成孔施工順序
鑽孔灌注樁和機械擴孔對土沒有擠密作用,一般可按鑽機行走最方便等現場條件確定成孔施工順序。沉管灌注樁和爆擴灌注樁對土有擠密、振動影響,可結合現場施工條件確定施工順序:間隔一個或兩個樁位成孔;在鄰樁混凝土初凝前或終凝後成孔;五根以上單樁組成的群樁基礎,中間的樁先成孔,外圍的樁後成孔;同一個樁基礎的爆擴灌注樁,可採用單爆或聯爆法成孔。
2)成孔深度的控制
摩擦型樁:摩擦樁以設計樁長控製成孔深度;端承摩擦樁必須保證設計樁長及樁端進入
持力層深度;當採用錘擊沉管法成孔時,樁管入土深度以標高控制為主,以貫入度控制為輔。
端承型樁:當採用錘擊法成孔時,沉管深度控制以貫入度為主,設計持力層標高控制為
輔。
3)鋼筋籠的製作
製作鋼筋籠時,要求主筋環向均勻布置,箍筋的直徑及間距、主筋的保護層、加勁箍的間距等均應符合設計規定。箍筋和主筋之間一般採用點焊。分段製作的鋼筋籠,其接頭宜採用焊接並應遵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鋼筋籠吊放入孔時,不得碰撞孔壁。灌注混凝土時應採取措施固定鋼筋籠的位置,避免鋼筋籠受混凝土上浮力的影響而上浮。
也可待澆築完混凝土後,將鋼筋籠用帶帽的平板振動器振入混凝土灌注樁內。
4)混凝土的配製
配製混凝土所用的材料與性能要進行選用。灌注樁混凝土所用粗骨料可選用卵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徑不得大於鋼筋凈距的1/3,對於沉管灌注樁且不宜大於50mm;對於素混凝土樁,不得大於樁徑的1/4,一般不宜大於70mm。坍落度隨成孔工藝不同而有各自的規定。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於C15,水下澆注混凝土不應低於C20。水下澆注混凝土具有無振動、無排污的優點,又能在流砂、卵石、地下水、易塌孔等復雜地質條件下順利成樁,而且由於其擴散滲透的水泥漿而大大提高了樁體質量,其承載力為一般灌注樁的1.5~2倍。
⑵鑽孔灌注樁
鑽孔灌注樁是指利用鑽孔機械鑽出樁孔,並在孔中澆注混凝土(或先在孔中吊放鋼筋籠)而成的樁。根據鑽孔機械的鑽頭是否在土壤的含水層中施工,又分為泥漿護壁成孔和干作業成孔兩種施工方法。
1)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樁
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樁適用於地下水位較高的地質條件。先由鑽孔設備進行鑽孔,待孔深達到設計要求後清孔,方入鋼筋籠,然後進行水下澆注混凝土而成樁。為防止在鑽孔過程中塌孔,在孔中注入相對密度有一定要求的泥漿進行護壁。按設備又分沖抓、沖擊、回轉鑽及潛水鑽成孔法。前兩種適用於碎石土、砂土、粘性土及風化岩地基,後一種則適用於粘性土、淤泥、淤泥質土及砂土。
①施工設備
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樁所用的成孔機械主要有沖擊鑽機、回轉鑽機、潛水鑽機等。在此主要介紹潛水鑽機。
回轉鑽機是由動力裝置帶動鑽機回轉裝置轉動,由其帶動帶有鑽頭的鑽桿轉動,由鑽頭切削土壤。根據泥漿循環方式的不同,分為正循環回轉鑽機和反循環回轉鑽機。正循環回轉鑽機成孔的工藝為由空心鑽桿內部通入泥漿或高壓水,從鑽桿底部噴出,攜帶鑽下的土渣沿孔壁向上流動,將土渣從孔口帶出流入泥漿沉澱池。反循環回轉鑽機成孔的工藝為泥漿或清水由鑽桿與孔壁間的環狀間隙流入鑽孔,然後由吸泥泵等在鑽桿內形成真空,使之攜帶鑽下的土渣由鑽桿內腔返回地面而流向泥漿池。反循環工藝的泥漿上流的速度較高,能攜帶較大的土渣。
潛水鑽機是一種旋轉式機械,由防水電機、減速機構和鑽頭等組成。動力和變速機構裝設在具有絕緣和密封裝置的電鑽外殼內,且與鑽頭緊密連接在一起,因而能共同潛入水下作業。目前使用的潛水鑽機(QSZ一800型),鑽孔直徑400~800mm,最大鑽孔深度50m。潛水鑽機既適用於水下鑽孔,也可用於地下水位較低的干土層中鑽孔。
沖擊鑽主要用於在岩土層中成孔,成孔是將沖錐式鑽頭提升一定高度後以自由下落的沖擊力來破碎岩土層,然後用淘渣筒來淘取孔內的渣漿。
②施工方法
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樁的施工工藝流程如圖2-24所示。
圖2-24 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樁工藝流程圈
(a)鑽孔;(b)清孔;(c)放入鋼筋籠;(d)水下澆築混凝土
1-鑽機;2-護筒;3-泥漿護壁;4-壓縮空氣;5-清水;6-鋼筋籠;7-導管;8-混凝土;9-地下水位
測定樁位 根據建築的軸線控制樁定出樁基礎的每個樁位,可用小木樁標記。樁位放線允許偏差20mm。灌注混凝土之前,應對樁基軸線和樁位復查一次,以免木樁標記變動而影響施工。
埋設護筒 護筒一般由4~8mm厚鋼板製成的圓筒,其內徑應大於鑽頭直徑,當用回轉鑽時,宜大100mm;用沖擊鑽時,宜大200mm,以方便鑽頭提升等操作。其上部宜開設1~2個溢漿孔,便於溢出泥漿並流回泥漿池進行回收。埋設護筒時先挖去樁孔處表土,將護筒埋入土中。護筒的作用有:成孔時引導鑽頭方向;提高孔內泥漿水頭,防止塌孔;固定樁孔位置、保護孔口。因此,護筒位置應埋設准確並保持穩定。護筒中心與樁位的中心線偏差不得大於50mm。護筒與坑壁之間用粘土分層填實,以防漏水。護筒的埋深在粘土中不小於1.0m;在砂土中不宜小於1.5m。護筒頂面應高於地面0.4~0.6m,並應保持孔內泥漿面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
制備泥漿 制備泥漿的方法應根據土質條件確定:在粘性土中成孔時可在孔中注入清水,鑽機旋轉時,切削土屑與水拌合,用原土造漿護壁、排渣,泥漿相對密度應控制在1.1~1.2;在其它土中成孔時,泥漿制備應選用高塑性粘土或膨潤土。泥漿的作用是將鑽孔內不同土層中的空隙滲填密實,使孔內滲漏水達到最低限度,並保持孔內維持著一定的水壓以穩定孔壁。因此在成孔過程中嚴格控制泥漿的相對密度很重要。在砂土和較厚的夾砂層中成孔時,泥漿相對密度應控制在1.1~1.3;在穿過砂夾卵石層或容易塌孔的土層中成孔時,泥漿相對密度應控制在1.3~1.5。施工中應經常測定泥漿相對密度,並定期測定粘度、含砂率和膠體率等指標,及時調整。廢棄的泥漿、泥渣應妥善處理。
成孔 樁架就位後,鑽機進行鑽孔。鑽孔時應在孔中注入泥漿,並始終保持泥漿液面高於地下水位1.0m以上,以起護壁、攜渣、潤滑鑽頭、降低鑽頭發熱、減少鑽進阻力等作用。
鑽孔進尺速度應根據土層類別、孔徑大小、鑽孔深度和供水量確定。對於淤泥和淤泥質土不宜大於1m/min,其它土層以鑽機不超負荷為准,風化岩或其它硬土層以鑽機不產生跳動為准。
清孔 鑽孔深度達到設計要求後,必須進行清孔。對於孔壁土質較好不易塌孔的樁孔,可用空氣吸泥機清孔,氣壓為0.5Mpa,被攪動的泥渣隨著管內形成的強大高壓氣流向上涌,從噴口排出,直至孔口噴出清水為止;對於穩定性差的孔壁應用泥漿(正、反)循環法或掏渣筒清孔、排渣。用原土造漿的鑽孔,可使鑽機空轉不進尺,同時注入清水,等孔底殘余的泥塊已磨漿,排出泥漿比重降至1.1左右(以手觸泥漿無顆粒感覺),即可認為清孔己合格。對注入制備泥漿的鑽孔,可採用換漿法清孔,至換出泥漿比重小於1.15~1.25為合格。清孔過程中,必須及時補給足夠的泥漿,以保持漿面穩定。孔底沉渣厚度對於端承樁不大於100mm,對於摩擦樁不大於300mm。清孔滿足要求後,應立即吊放鋼筋籠並灌注混凝土。
下鋼筋籠,澆混凝土 清孔完畢後,應立即吊放鋼筋籠,及時進行水下澆注混凝土。鋼筋籠埋設前應在其上設置定位鋼筋環,混凝土墊塊或於孔中對稱設置3~4根導向鋼筋,以確保保護層厚度。水下澆注混凝土通常採用導管法施工。導管法水下澆注混凝土方法見第四章。
2)干作業成孔灌注樁
干作業成孔灌注樁施工工藝如圖2-25所示。與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樁類似而簡單,適用於地下水位較低、在成孔深度內無地下水的干土層中樁基的成孔施工。
①施工設備
主要有螺旋鑽機、鑽孔擴機、機動或人工洛陽鏟等。目前常用螺旋鑽機成孔。
螺旋鑽機利用動力帶動螺旋鑽桿旋轉,使鑽頭上的葉片旋轉向下切削土層,削下的土屑靠與土壁的摩擦力沿葉片上升排出孔外。適用於地下水位以上的一般粘性土、砂土或人工填土地基的成孔。
在軟塑土層含水量大時,可用疏紋葉片鑽桿,以便較快地鑽進。在可塑或硬塑粘土中,
或含水量較小的砂土中應用密紋葉片鑽桿,以便緩慢、均勻、平穩地鑽進。
常用的螺旋鑽機有履帶式和步履式兩種。前者一般由W1001履帶車、支架、導桿、鵝
頭架滑輪、電動機頭、螺旋鑽桿及出土筒組成。後者的行走度盤為步履式,在施工時用步履
進行移動。步履式機下裝有活動輪子,施工完畢後裝上輪子由機動車
❸ 鋼筋保護層厚度超標驗收不合格如何書面處理
板厚了就說明截面有問題啊!,不管你怎麼出報告,只要是真報告,你的施工結果都是不符合設計規定。如此情況,是要讓設計在你現有的施工結果上,板、梁、柱配筋在原設計荷載上是否符合承載力要求。如果可以,你出個工作聯系單,說明情況,讓設計認可就可以了。
❹ 鋼筋保護層厚度合格率要求是多少了
根據是《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中第5.5.2(表)中的具體要求專,合格率應達屬到90%以上。
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驗收合格還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結果應判為合格;
2.
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小於90%但不小80%,可再抽取相同構件進行檢驗;
3.
當按兩次抽樣總和計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結果仍應判為合格;
4.
每次抽樣檢驗結果中不合格點的最大偏差均不應大於本附錄
e.0.4
條規定允許偏差的1.5倍。
❺ 鋼筋保護層較薄如何處理
鋼筋保護層厚度較薄如何處理
如果鋼筋保護層厚度不足,一般均採用抹水回泥砂漿來處理,如答抹灰層厚度較大,最好先掛鋼絲網,抹灰前應先刷一遍結構膠,再抹灰。這樣可避免抹灰層空鼓和開裂。
鋼筋保護層,是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
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
作用
1.保護鋼筋不被銹蝕(空氣中含水量,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需要的保護層越厚)。
2.粘結錨固(鋼筋要通過保護層把均勻力傳到混凝土中,保護層厚度不夠的話,會過早出現裂縫,鋼筋不能充分受力,同時水和二氧化碳又能大量入侵,銹蝕鋼筋)。
3.鋼筋內部是由無數三角組成,並不是一塊直板,為了承受車輛而設計的保護作用。
❻ 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合格要搞什麼方案
如果是樓房在施工過程中,保護層不合格的話,可以寫點鋼筋保護層保持措施,主要是加大墊塊的密度等。
如果是主體驗收的話,那施工單位就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只能找設計單位出個補救方案了。
❼ 檢測鋼筋保護層厚度用什麼規范 合格率要求多少
(GB50204-2002)中第5.5.2(表)中的具體要求,合格率應達到90%以上。
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驗收合格還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結果應判為合格;
2. 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小於90%但不小80%,可再抽取相同構件進行檢驗;
3. 當按兩次抽樣總和計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結果仍應判為合格;
4. 每次抽樣檢驗結果中不合格點的最大偏差均不應大於本附錄 E.0.4 條規定允許偏差的1.5倍
首先明確一個定義何為鋼筋保護層,混凝土構件中最外層鋼筋到混凝土結構邊緣的距離就是鋼筋保護層厚度,按照《混凝土鋼筋檢測技術規程》(JGJ/T152-2008)、《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15雙標准檢測方法用以確定。
2、 對照圖紙確定被檢測部位鋼筋規格,例如剪力牆鋼筋豎向鋼筋
8@200,保護層厚度為15mm那麼牆體鋼筋間距保護層厚度合格標准為保護層合格範圍為[18~28] mm (計算過程:保護層偏差范圍[-5,5]mm,而剪力牆的豎向鋼筋的保護層標准值應為保護層厚度加上水平筋直徑也即是15+8=23 mm,扣除偏差[-5,5]就是[18~28 ]mm為合格)。
3、 利用鋼筋掃描儀進行牆體鋼筋保護層檢測,並在圖紙相應位置做出標識,檢測方向及位置標識。
4、 每測一組均應及時記錄,並把檢測檢測數據填寫在提前准備好實測表格里,把為合格點進行標識,最終計算出保護層的合格率。
❽ 道路工程鋼筋保護層厚度合格率低是什麼原因,如何預防呢
一、原因分析:
①鋼筋骨架綁扎不牢固,在澆築混凝土時,振動使鋼筋偏版位。
②模板安裝權不牢靠,在混凝土重力、側壓力、施工荷載等作用下,產生位移跑模現象,導致保護層成型尺寸不標准。
③墊塊質量不合格。
④混凝土澆築時,保護不到位,車壓人踩,使受力鋼筋變位、變形,
二、防治措施:
①加強鋼筋骨架綁扎,必要時應進行點焊。
②充分考慮混凝土重力、側壓力、施工荷載等作用對模板的影響,防止出現跑模現象。
③墊塊質量應滿足要求,使用新型墊塊保證支墊質量。
④混凝土澆築時,施工跳板應獨立於鋼筋骨架,防止相互影響。
❾ 工程質量鋼筋保護層不合格怎麼處理
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結果不符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內驗收規范》(GB50204-2002)中合格條件容要求時,應根據檢測結果對混凝土構件進行處理。
1、鋼筋保護層厚度過小時,除影響鋼筋的粘結、錨固外,對構件的防火和耐久性也產生不利的影響,應採取措施加固。建議在混凝土表面徐刷界面劑,採用直徑1mm,方格10mm×10mm的鍍鋅鋼絲網,用射釘將其固定在混凝土表面上,然後抹1:2水泥砂漿,厚度根據需要確定,但不能小於10mm,並應分層粉刷,粉刷時應壓實、抹光,並澆水養護至少7天。
2、鋼筋保護層厚度過大時,相應減小了混凝土構件的界面有效高度,這時應由原設計單位根據改變後的界面有效高度進行核算,仍能滿足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可予以驗收,否則要採取適當的加固措施進行處理。
3、經返修或加固處理能滿足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後,可根據技術處理方案和協商文件進行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