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KPM框架柱配筋率超筋怎麼調
PKPM框架柱配筋率超筋要看是縱筋配筋率超還是配箍率超,縱筋超是什麼工況引起的抗彎超;配箍超看是抗剪不足還是因為形成短柱了。找到原因帶能根據原因調整。
在受壓構件計算中,如果按軸心受壓構件的普通箍筋柱計算時縱向鋼筋數量超筋,這時可以增大截面尺寸,也可以試著按螺旋箍筋柱進行計算。柱超筋的原因是偏心距大。而偏心距=彎矩/軸力。所以很顯然,柱子受到的軸力越小,偏心距越大。
如果頂層的主梁跨度很大,而剛度又比較小,那麼頂層柱頂會受到很大的彎矩。彎矩很大,又沒什麼軸力來壓住,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頂層的柱子容易超筋了。
可以試著加大與柱子連接的主梁的截面高度,尤其是超筋的方向主梁,增大了梁的剛度,梁的變形小,柱子受到的彎矩也就小了。還可以減小梁端彎矩調幅系數。也可以通過設置次梁的方法,例如增加與主梁平行的次梁,從而減小相關主梁的受荷面積,也能有效減小彎矩。
主梁是承重且傳遞荷載,主梁以柱子為支座。在框架梁結構里,主梁是擱置在框架柱子上,凡是與同框架柱相連,並作為其它梁的支點的梁為主梁;傳力路徑總是次梁傳至主梁。主梁需考慮抗震。
主梁相交處都要加附加筋(吊筋或箍筋),有附加筋的是主梁。主梁承擔次梁,一般情況下主梁支於柱或牆上。
(1)框架柱鋼筋超筋率是多少錢擴展閱讀:
主梁計算要點和構造特點:
1、主梁除承受自重外,主要承受由次梁傳來的集中荷載。為簡化計算,主梁自重可折算成集中荷載計算。
2、與次梁相同,主梁跨中截面按T型截面計算,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計算。
3、主梁支座處,次梁與主梁支座負鋼筋相互交叉,使主梁負筋位置下移,計算主梁負筋時,單排筋h0=h-(50~60)mm,雙排筋h0=h-(70~80)mm。
4、主梁是重要構件,通常按彈性理論計算,不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
5、主梁的受力鋼筋的彎起和切斷原則上應按彎矩包絡圖確定。
6、在次梁與主梁相交處,次梁頂部在負彎矩作用下發生裂縫,集中荷載只能通過次梁的受壓區傳至主梁的腹部。這種效應約在集中荷載作用點兩側各0.5~0.6倍梁高范圍內,可引起主拉破壞斜裂縫。為防止這種破壞。
在主梁兩側設置附加橫向鋼筋,位於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圍內的集中荷載應全部由附加橫向鋼筋(吊筋、箍筋)承擔。附加橫向鋼筋應布置在長度為S=2h1+3b的范圍內。
2. 結構梁超筋是什麼意思
梁超筋有兩個意思。1 . 梁截面高度與配置的鋼筋不匹配,造成截面需要的受壓區高度太內大,超過0.55ho(見容規范GB50010-2010第6.2.10-3式),此時計算彎矩設計值很大而梁截面高度太小,導致受壓區混凝土早期被壓碎的脆性破壞;2 .是超過了GB50011-2010《建築抗震設計規范》對抗震框架梁縱向鋼筋限制的最大配筋率。
此兩種情況都是為現行規范所不容的。
3. 框架結構中怎麼計算鋼筋是否超筋或少筋
看相對受壓區高度 是否超過了界限相對受壓區高度,如果超過了 說明受拉鋼筋尚未達到屈服強度,受壓區混凝土已經被破壞
4. 框架梁配筋率超過多少是超筋了
【1】如果不考慮抗震要求的話,所謂框架梁超筋和梁的配筋率沒有直接聯回系。你給的是配筋率答的計算公式,與超筋無關。所謂梁超筋,是指不論如何加大配筋量,都不能夠提高粱的承載力,因為梁受壓區的混凝土已經壓碎了。所以,理論上樑的配筋率是可以無限提高的,只要混凝土的抗壓承載力足夠就可以了。所以梁超筋的判斷是以混凝土的相對受壓區高度來判斷的。例如,對於採用二級鋼的梁來說,當混凝土的相對受壓區高度大於0.55時,梁即超筋,但不是以配筋率來判斷的。一旦超筋,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大梁的斷面尺寸。
【2】當考慮抗震時,為了延性要求,梁超筋除了要按混凝土受壓區高度控制,還要限制梁端上部的配筋率,也就是你給的公式,要求配筋率小於2.5%。配筋率應以全截面計算,就是你給的第一個式子計算。按你的數據,梁的配筋率是沒有超筋的,才1.6%。
5. 框架柱的鋼筋量什麼算謝謝~~
在各種混凝土構件的鋼筋計算中,柱筋的計算是相對比較容易的。
主筋的演算法:基礎與首層柱。由柱基底開始,一般是在混凝土基礎最底部扣去鋼筋保護層開始起,上邊至基礎頂面,計算高度的時候加上一個搭接倍數就行了;2首層由基礎頂面開始,算至一層層高,仍然加上一個搭接倍數就可。3頂層柱筋有圖示尺寸按圖計算,沒有圖你可以算至頂層樓板底加上一個錨固長度就可以了。
計算的公式不太需要吧,關鍵就是如何計算搭接倍數和錨固長度。這個是有規定的,和混凝土強度等級以及抗震烈度有關,圖紙一般都有標明,並且也有圖集規范規定。例如:主筋20mm,搭接倍數36倍D,錨固長度30倍D。你就可以根據直徑D(20mm)乘以倍數計算了。
再說箍筋。計算箍筋的關鍵有兩個,一是箍筋的數量,二是箍筋的長度。這個比主筋計算稍麻煩一些,不過也是有章可循。先說數量:根據柱高和圖紙規定的間距可以計算出數量,但是要注意箍筋加密問題,圖紙標了好說,不標的話要結合圖紙設計抗震級別和規范的規定,一般在柱頂和柱底各1m范圍內(也有其它情況)為箍筋加密區,這樣數量就可以先確定了;然後是長度,這個計算方法各地沒有統一的標准,但計算原則基本一樣。拿我們唐山來說,計算箍筋首先根據柱外圍周長,扣去混凝土保護層,減去鋼筋加工延長值,加上主筋直徑所佔的一點尺寸,最後加上兩個彎鉤長度就可以了。聽起來很復雜,其實比較容易,並且一旦掌握就萬變不離其宗了。
我沒有畫圖,相信上面的內容應該可以幫助你了。如果不清楚,希望有資料的朋友給他再進一步說明。
6. 框架柱配筋率怎樣計算
配筋率是鋼筋混凝土構件中縱向受力(拉或壓)鋼筋的面積與構件的有效面積之比(軸心受壓構件為全截面的面積)。受拉鋼筋配筋率、受壓鋼筋配筋率分別計算。
計算公式:ρ=A(s)/bh(0)。 此處括弧內實為角標,,下同。式中:A(s)為受拉或受壓區縱向鋼筋的截面面積;b為矩形截面的寬度;h(0)為截面的有效高度。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數量的一個參數。
最小配筋率是指,當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區開裂後,鋼筋應力趨近於屈服強度,這時的配筋率稱為最小配筋率ρ(min)。最小配筋率是根據構件截面的極限抗彎承載力M(u)與使混凝土構件受拉區正好開裂的彎矩M(cr)相等的原則確定。
配筋率是影響構件受力特徵的一個參數,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結構構件的破壞形態,不發生超筋破壞和少筋破壞,配筋率又是反映經濟效果的主要指標。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構件發生少筋破壞,少筋破壞是脆性破壞,設計時應當避免。
最佳答案
剪跨比短柱不好的理由及設計中應該採取的措施
(1)框架的柱端一般同時存在著彎矩M和剪力V,根據柱的剪跨比λ=M/`Vh_o`來確定柱為長柱、短柱和極短柱`h_o`為與彎矩M平行方向柱截面有效高度。λ>2(當柱反彎點在柱高度`H_o`中部時即`H_o`/`h_O`>4)稱為長柱;1.5<λ≤2稱為短柱;λ≤1.5稱為極短柱。
試驗表明:長柱一般發生彎曲破壞;短柱多數發生剪切破壞;極短柱發生剪切斜拉破
壞,過種破壞屬於脆性破壞。
抗震設計的框架結構柱,柱端的剪力一般較大,從而剪跨比λ較小.易形成短柱或極短柱,產生斜裂縫導致剪切破壞。柱的剪切受拉和剪切斜拉破壞屬於脆性破壞,在設計中應特別注意避免發生進類破壞。
(2)高層建築的框架結構、框架.剪力牆結構,外框架內核心筒結構等結構中.由於
設置設備層.層高矮而柱截面大等原因,某些工程中短柱難以避免。如果同一樓層均為短
柱,各柱之間抗側剛度不很懸殊,這種情況下按有關規定進行內力分析和截面設計構造,結構安全是可以保證的。應避免同一樓層出現少數短柱,因為這少數短柱的抗側剛度遠大
於一般柱的抗側剛度.在水平地震作用或風荷載作用下吸收較大水平剪力,尤其在框架(純框架}結構中的少數短柱,一旦地震超設防烈度的情況下,可能使少數短柱遭受嚴重破壞,同樓層柱各個擊破,這對結構安全將是極大危險。
因此,當剪力牆或核心筒作為主要抗側力結構的框架.剪力牆結構和外框架內核心筒
結構中出現短柱,與純框架結構中出現短柱應有所不同,重視的程度應有所區分。純框架
結構的樓梯問甲台處當設置柱閆梁時常使支承該梁的柱形成短柱,為避免出現短柱可在平
台靠踏步處設粱.而梁兩端設置從樓層框架樑上支承的小柱,平台板外端不再設梁而樓梯跑板外伸懸挑板。
(3)有抗震設計的框架短柱應按下列要求:
1)必須驗算柱的剪壓比,其受剪截面應符合:
V≤`(1)/(r_RE)`(0.15`β_cf_cbh_o`) (5-23)
式中 V 柱計算截面的剪力設計值;
`f_c`一一混凝土軸心受壓強度設計值;
b——矩形截面的寬度;
`h_o`——柱截面計算力向有效高度;
`β_c`——混凝土強度影響系數.當不大於c50時取l.O;c80時取O.8;在c50和c80之間時可按線性內插取用;
`γ_RE`------承載力抗震高速系數,取0.85.
2)柱的軸壓比,當剪跨比λ不大於2但不小1.5時,應比《高規》表6.4.2數值減小O.05;剪跨比λ小於1.5時應專門研究並採取特殊構造措施,可採用型鋼混凝土柱或芯柱。
3) 抗震等級為一級和特一級時,其單側縱向受拉鋼筋的配筋率不宜大於1.2%.
4) 加密區范圍箍筋的何種配箍率應按《高規》第6.4.7條1款規定;且宜採用復合螺旋箍或井字復合箍,其體積配箍率不應小於1.2%,設防烈度為9度時不應小於1.5%.
5) 箍筋應沿柱全高加密,箍盤的直徑不應小於10mm,肢距不大於200mm.間距不應大於100mm.一級時尚不應大於6倍的縱向鋼筋直徑.
6) 短柱尚應滿足《高規》中有關框架柱,框支柱的各項規定.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7. 框架結構中,鋼筋和混凝土的比例是多少
配筋率是鋼筋混凝土構件中縱向受力(拉或壓)鋼筋的面積與構件的有效面積內之比(軸心受壓構件容為全截面的面積)。受拉鋼筋配筋率、受壓鋼筋配筋率分別計算。鋼筋混凝土構件最小配筋率如下:
受壓構件:全部縱向鋼筋 0.6%;一側縱向鋼筋 0.2%
受彎構件、偏心受拉、軸心受拉構件一側的受拉鋼筋 0.2%
鋼筋混凝土梁規定配筋率的要求,是為了避免工程出現超筋梁或少筋梁的現象,保證安全質量,保證技術經濟效益。
8. 如何計算鋼筋是否超筋
從破壞上判斷:超筋的樑上部混凝土先受壓破壞。少筋的梁下部混凝土先受拉破壞。適筋的上下混凝土同時出現裂紋,上部是壓裂,下部是拉裂。
從理論計算上判斷:如果配筋率小於(0.2%和0.45*ft/fy)的最大值,會出現少筋破壞。如果混凝土的受壓區高度X>ξb*h0的話,那麼會出現超筋破壞。除此外即為適筋梁。
鋼筋混凝土之所以可以共同工作是由它自身的材料性質決定的。首先鋼筋與混凝土有著近似相同的線膨脹系數,不會由環境不同產生過大的應力。其次鋼筋與混凝土之間有良好的粘結力,有時鋼筋的表面也被加工成有間隔的肋條來提高混凝土與鋼筋之間的機械咬合。
當此仍不足以傳遞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拉力時,通常將鋼筋的端部彎起180 度彎鉤。此外混凝土中的氫氧化鈣提供的鹼性環境,在鋼筋表面形成了一層鈍化保護膜,使鋼筋相對於中性與酸性環境下更不易腐蝕。
(8)框架柱鋼筋超筋率是多少錢擴展閱讀
超筋的壞處:不能充分發揮作用,所以是不經濟的,梁的撓度較小,受壓混凝土先達到極限壓應變而被壓。
破壞特點是受拉區混凝土裂縫開展不大,梁的撓度較小,但受壓混凝土先達到極限壓應變而被壓碎,使整個構件破壞。超筋梁的破壞是在沒有明顯預兆的情況下突然發生的,為脆性破壞。
主要原因是受拉鋼筋過多,受拉鋼筋沒有達到屈服強度,從而不會出現明顯變形和裂縫。這種梁配筋雖多,卻不能充分發揮作用,所以是不經濟的。由於上述原因,工程中不允許採用超筋梁。
9. 框架結構鋼筋廢頭率是多少
鋼筋廢頭率是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