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鋼筋規范問題
1、樑上部鋼筋需要向下彎錨。柱子鋼筋需要向水平彎錨。1.7lae就是其中搭接部分滿足1.7lae。
2、≥20d是梁筋分批截斷需滿足的間距。配筋率需要根據混凝土截面和鋼筋截面計算。
3、C/hb≤1/6是柱收縮尺寸與梁截面高度的比值.
B. 柱鋼筋變徑時底層柱筋是否要伸出樓面
下柱鋼筋大,上柱鋼筋小,下柱鋼筋過梁底向上1.2Lae,錯開搭接。
見16G101-1圖集的63頁。
如果是其他情況,也可參照施工。
請採納謝謝
C. 什麼叫變截面柱
變截面柱,也叫柱變截面就是柱子的上下大小不同的, 一般專都是上面的比下面的小屬, 這種就叫變截面柱。
柱變截面通常包括鋼筋變截面和柱砼截面變徑兩種形式,後者只需將鋼筋打彎即可滿足。鋼筋變截面通常採用鋼筋數量變化和單根鋼筋截面變形來滿足。如數量變化可直接減少,但應注意角筋無論如何不能減少。如截面變徑可通過直螺紋套筒等機械連接的方式滿足,也可以採用綁扎搭接,焊接接頭等形式來滿足。
D. 柱鋼筋變截面處,縱向鋼筋未按11G101-1圖集60頁節點彎折,應如何處理
柱鋼筋變截面處,縱向鋼筋未按11G101-1圖集60頁節點彎折(如圖中那個12d沒有)內,應如何處理?容有沒有相應的處理依據?
答:如圖下柱縱向鋼筋彎折未達到12d?
請用下柱同直徑縱向鋼筋彎折成下圖狀,在門字形的兩則長度要達到綁扎搭接長度要求。講不清處理依據,但符合了構造要求,把處理方案交給設計人員,定能通過。祝你順利解決!
這個彎折12d的作用是什麼?
答:這個彎折12d是構造要求(是不通過設計算而非要這做的)。故我答你:是講不清處理依據的。但處理己經把兩個彎折12d連起來了,總比相對超過但不連接的兩個彎折12d強吧?
E. 不同直徑鋼筋焊接
你用電渣壓力焊 是可以的!
F. 框架柱變截面、變鋼筋做法。上部柱筋比下部柱筋直接大,鋼筋如何連接可以用電渣壓力焊
有兩種做法。
1,提前一層接25和22的柱筋,即在二層的時候就用大直徑的鋼筋,出三層專板面時剛好為屬三層柱的配筋。如果採用的是套筒連接則需用變徑套筒,如果監理驗收不是特別嚴可以用電渣壓力焊。
2,二層柱筋需全部收頭,在三層板筋重新插筋。插筋的規范要求參照11G101-1第57頁圖2。
建議用第一種做法,施工方便,且節省鋼筋。
G. 如何處理柱鋼筋變截面
1、假如600變500是一側縮小100,梁高大於600,那麼把多餘的4跟22鋼筋直錨,高度為伸過梁底1.2倍錨固長度,其餘鋼筋與上部連通,鋼筋在梁內調整為上部位置。
2、假如600變500是兩側各縮小50,梁高大於300,處理方法同第一條。
3、如果不能滿足前兩個條件,則需要把變截面處鋼筋在梁麵筋下部彎鉤,上部鋼筋重新預埋,下部鋼筋彎鉤長度為柱縮小長度加200,上部鋼筋錨固為1.5倍錨固。
由於柱筋每側減少數量為1根在提前一層考慮上層鋼筋錯開的問題,應在壓力焊時注意焊接鋼筋長度,保留的4根22鋼筋全部保留較高的鋼筋,原角筋較矮的鋼筋接的等於層高的鋼筋,原角筋較高的鋼筋接的等於層高減去焊接錯開長度的鋼筋。
(7)柱變徑鋼筋變截面鋼筋如何處理擴展閱讀:
在地下室插筋時就加長,使連接區上移到地下室頂板下部的連接區,然後焊接時用20的鋼筋.如果怕下料時麻煩就直接封頭,在上面插筋。
柱鋼筋綁扎主要內容及施工流程:
1、施工流程:搭設柱筋支撐腳手架→套柱箍筋→連接並綁扎豎向受力筋→畫箍筋間距線→綁箍筋。
2、搭設柱筋支撐腳手架:柱筋支撐架採用腳手架鋼管搭設,操作面四周鋪跳板,並掛安全網。
3、套柱箍筋: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筋數量,先將箍筋套在下層伸出的鋼筋上,然後綁扎定位鋼筋,立柱子鋼筋。
4、機械連接:豎向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後,機械連接接頭、套筒尺寸應符合設計及有關規范要求。
5、畫箍筋間距線:在立好的柱子豎向鋼筋上,按圖紙要求用粉筆劃箍筋間距線。
6、柱箍筋綁扎:箍筋的接頭(彎鉤疊合處)應交錯布置在四角縱向鋼筋上,柱角鋼筋與箍筋間用雙扣交錯綁牢,綁扣相互間應成八字形。箍筋與主筋要垂直。
7、下層豎向露筋出樓面用柱箍將其固定。
8、截面變化:下層柱筋露出部分,在綁紮上層梁前先行收縮准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