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鋼筋混凝土保護層一般取多少
鋼筋混凝土保護層一般取:25mm(應該根據環境類別和不同構件決定)。
② 鋼筋保護層厚度如何計算
鋼筋保護層厚度一般如下:(要算鋼筋根數,構件長的兩邊保護層一般是5-6公分,算鋼筋長度時候,鋼筋末端的保護層有是2-3公分。)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有最小和最大的要求,老規范對鋼筋保護層厚度是按主要受力鋼筋和箍筋、構造鋼筋分開要求的,除了主筋有保護層的要求,箍筋也有保護層的要求。但是,新規范統一規定為「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是指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
其實混凝土驗收規范上對此有一條說明:混凝土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必須符合要求,其允許偏差最大值不得超過1.5倍。
(2)女兒牆鋼筋保護層厚度怎麼取擴展閱讀:
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8.2第102頁、11G101-1第54頁對「混凝土保護層的最小厚度」的說明:
1、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是指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適用於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混凝土結構;
2、構件中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納臘悄應小於鋼筋的公稱直徑;
3、設計使用年局敏限為100年的混凝土結構,一類環境中,最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表中數值的1.4倍;二、三類環境中,應採取專門的有效措施;
4、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大洞渣於C25時,表中保護層厚度數值應增加5;
5、基礎底面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有混凝土墊層時應從墊層頂面算起,且不應小於40mm。
網路-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③ 女兒牆壓頂中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怎麼取
女兒牆壓頂中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怎麼取?
答:女兒牆壓頂中,鋼筋的保護層厚度,環境條件按干濕交替考慮,選環境類別:二b,女兒牆壓頂,按壓頂梁算,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取25(mm)。
④ 鋼筋保護層厚度怎麼計算
鋼筋混凝土的厚度可以從墊層的頂面算起,鋼筋混凝土的厚度不應該小於15毫米。分布在磚牆當中的鋼筋保護層,按照基本的保護層數值減少10毫米,但是最小值也不能夠低於15毫米。
鋼筋保護層厚度標准如1、梁、柱的受拉鋼筋為一排布置時:鋼筋的保護層厚度為40mm。2、梁、柱的受拉鋼筋為兩排布置時:鋼筋的保護層厚度為65mm。
⑤ 梁,板,柱,牆的受力鋼筋和構造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如何確定
1、混凝土保護層的最小厚度取決於構件的耐久性和受力鋼筋粘結錨固性能的要求。
(1)從鋼筋粘結錨固角度對混凝土保護層提出的要求是為了保證鋼筋與其周圍混凝土能共同工作,並使鋼筋充分發揮計算所需的強度。
(2)根據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是按照構件在50年內能保護鋼筋不發生危及結構安全的銹蝕確定的。
2、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不應小於鋼筋的公稱直徑,且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3、基礎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40mm;當無墊層時不應小於70mm。
板、牆、殼中分布鋼筋的保護層不應小於下表中相應數值減10mm,且不應小於10mm。梁、柱中箍筋和構造鋼筋的保護層不應小於15mm。
4、處於一類環境且由工廠生產的預制構件,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低於C20時,其保護層厚度可按下表中的數值減少5mm;處於二類環境且由工廠生產的預制構件,當表面採取有效保護措施時,保護層厚度可按下表中一類環境數值取用。預制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鋼筋端頭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0mm;預制肋形板主肋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按梁的數值取用。
5、當梁、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大於40mm時,應對保護層採取有效的防裂構造措施。處於二、三類環境中的懸臂板,其上表面應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
⑥ 鋼筋保護層怎麼算
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
答:《混凝土結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50204—2002(2010版)
一、鋼筋安裝中有表5.5.2(鋼筋安裝位置的允許偏差和檢查方法)。其要檢查(不是檢測)項目中,有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允許偏差基礎±10mm,柱、梁±5mm,板、牆、殼±3mm。其註:2
表中梁類、板類構件上部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合格點率應達到90%及以上,且不得超過
表中數值的1.5倍尺寸偏差。
二、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
只允許檢查梁類構件和板類構件。
e.0.4
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時,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的允許偏差,對梁類構件﹢10mm,
﹣7mm,對板類構件﹢8mm,﹣5mm。
e.0.5
對梁類、板類構件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應分進行驗收。
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驗收合格應符合下列規定:
1、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結果應判為合格;
2、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小於90%但不小80%,可再抽取相同構件進行檢驗;當按兩次抽樣總和計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結果仍應判為合格;
3、每次抽樣檢驗結果中不合格點的最大偏差均不應大於本附錄
e.0.4
條規定允許偏差的1.5倍。
檢測合格率若低於規范要求是否需要報廢?
答:我認為應按《統一標准》,第5.0.6條處理了。
⑦ 鋼筋砼保護層厚度怎麼算
施工時,從最外層鋼筋的外皮到混凝土表面的厚度,就是保護層厚度。
結算時,取鋼筋合力中心至混凝土面層。
⑧ 鋼筋保護層厚度怎麼算
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標准因部位而異,鋼筋保護層厚度允許偏差是10mm。
根據GB50204-2002(2011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項目中,有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允許偏差基礎±10mm,柱、梁±5mm,板、牆、殼±3mm,梁類、板類構件上部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合格點率應達到90%及以上,且不得超過表中數值的1.5倍尺寸偏差。
混凝土保護層允許偏差值為(+8mm,-5mm)。混凝土保護層是用於保護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是混凝土結構構件中最外層鋼筋(箍筋、構造筋、分布鋼筋等)的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
(8)女兒牆鋼筋保護層厚度怎麼取擴展閱讀:
鋼筋保護層注意事項:
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率為90%及以上時,可判為合格。
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率小於90 %但不小於8 0%時,可再抽取相同數量的構件進行檢驗,當按兩次抽樣總和計算的合格率為90%及以上時,仍可判為合格。
由於梁類構件及板類構件在施工時控制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措施不同,對結構性能影響的程度不同,允許的尺寸偏差不同,因此檢驗時應分別進行。但如同屬類構件(梁類、板類),則不管是主梁、次梁或懸挑梁,單向板、雙向板或挑檐板,均應歸為同一類型,一並計算合格點率。
⑨ 鋼筋保護層厚度是怎樣確定的
在不同的環境中,如果結構不同,厚度也不同。房子的頂梁或柱子不應小於15毫米,這樣後牆就不能小於10毫米。
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8.2第102頁、11G101-1第54頁對「混凝土保護層的最小厚度」的說明:
1、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是指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適用於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混凝土結構;
2、構件中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鋼筋的公稱直徑;
3、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的混凝土結構,一類環境中,最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表中數值的1.4倍;二、三類環境中,應採取專門的有效措施;
4、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大於C25時,表中保護層厚度數值應增加5;
5、基礎底面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有混凝土墊層時應從墊層頂面算起,且不應小於40mm。
⑩ 鋼筋保護層厚度是怎樣確定的
2010年《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8.2.1條,規定縱向受力的普通鋼筋及預應力鋼筋,其混版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外邊緣權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不應小於鋼筋的公稱直徑d,且應符合下表的規定。一般設計中是採用最小值的。
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mm)
環境類別
板、牆、殼
梁、柱、桿
一
15
20
二a
20
25
二b
25
35
三a
30
40
三b
40
50
注:1.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大於C25時,表中保護層數值增加5mm.
2.鋼筋混凝土基礎宜設置混凝土墊層,基礎中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從墊層頂面算起,且不應小於4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