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板底的附加鋼筋怎麼識別
所謂「附加鋼筋」,大多是設計人感覺需要而局部增加的,「附加鋼筋」沒有固定的回定義。答
在現澆板或筏板基礎中,布置雙層雙向鋼筋,一層在底部的受力筋稱為底筋,在圖中表示時一般兩端為半圓彎勾,或135度彎折,一層是在板或基礎頂部的鋼筋,稱為麵筋,它在圖紙中一般是兩端有90度的垂直彎折。
布置在板底的為底筋(有保護層),布置在底筋之上的為麵筋,而板筋圖上一般都不會直接布置出來,而是用文字來說明,雙層雙向的布置就是底筋和麵筋水平和垂直方向都要布置。
⑵ 鋼筋混凝土板,什麼是板底鋼筋什麼是板頂鋼筋
板底抄筋就是板下面鋪的受拉筋襲,板頂筋是在板上部的鋼筋,主要是防止開裂的.
所以區別就是功能上的這點區別.
不過具體到現場板底和板頂的鋼筋在配置上沒什麼區別,是因為市場上的鋼材最細的也就是圓4的了.所以板頂的鋼筋就沒必要再調整了.
一般是叫板底鋼筋和板面鋼筋!這兩種鋼筋多出現在現澆板加強鋼筋上面!
所以也叫板底加強筋和板面加強筋!
比如用在屋面上人孔和折板處等等的屬於板底加強鋼筋!因為加強鋼筋是放在現澆板底部的!
比如凸窗部位起點懸挑作用的,那就要放在與現澆板負筋(加鐵)同等的部位了!那就叫板面加強筋了!
⑶ 板筋中的附加鋼筋與支座鋼筋是什麼
在支座處的附加鋼筋時為了保證支座的負彎矩,進行加密處理就行。
⑷ 該板筋為局部的附加筋還是底筋,如下圖:
雙層雙向板筋是指一層雙向底筋,一層雙向麵筋,負加筋是支座處(梁兩側)的板面加強筋版。圖中帶180度彎鉤權的都是底筋,負加筋一般是90度直彎鉤。圖上只畫出底筋和支座負加筋,未畫出麵筋,按說明為φ8@150。
⑸ Φ18@230筏板底附加鋼筋,是什麼意思
「附加鋼筋」一詞,不是規范的名詞術語,沒有定義。是設計人自己起的稱呼,回題主應截圖上傳,答以便網友推測,或聯系設計人。
題中,推測此附加鋼筋,可能是貫通支座的底筋,照註明文字應是非貫通的底筋,與貫通底筋隔一加一,非貫通的直徑18,非貫通筋之間的間距230mm。
⑹ 地下室底板附加鋼筋的作用
作用是承擔局部應力。可以固定受力筋,將受力筋的荷載均勻分散在受力筋上,使受力筋均勻受力。附加箍筋是在主樑上有集中荷載(如次梁等等)處的構造鋼筋。
附加鋼筋是分布筋的一種。附加鋼筋其實就是設計受力鋼筋承載力不足另外添加的鋼筋,分為附加縱向和附加橫向鋼筋(吊筋和箍筋),加密區箍筋和現澆板(雙筋板)上另外添加的板筋就是附加鋼筋。
(6)板底附加鋼筋屬於什麼鋼筋擴展閱讀:
附加鋼筋的相關介紹:
出現在單向板中,布置在受力鋼筋的上部,屬於構造鋼筋。(滿足構造要求,對不易計算和沒有考慮進去的各種因素,所設置的鋼筋為構造鋼筋)。
板的上部的鋼筋,放在最上面的就是受力筋,抵抗負彎矩的,之下的就是分布筋!正彎矩筋布置在下的鋼筋為受力筋,在之上垂直分布的鋼筋為分布筋,負彎矩筋(如懸挑板 )相反,在下的鋼筋為分布筋,在之上的鋼筋為受力筋。
簡單的說,分布筋是放在受力筋的內側:如果是下部,受力筋的內側就是上邊;如果是上部,受力筋的內側就是下邊。
⑺ 板的附加鋼筋 是什麼
附加鋼筋就是設計受力鋼筋承載力不足而另外添加的鋼筋,分為附加內縱向和附加橫向鋼筋。
附加鋼筋其實就是容設計受力鋼筋承載力不足另外添加的鋼筋,分為附加縱向和附加橫向鋼筋(吊筋和箍筋),加密區箍筋和現澆板(雙筋板)上另外添加的板筋就是附加鋼筋。附加鋼筋就是在結構受力方面有沒有都行的鋼筋,與結構受力無關,分布鋼筋就是附加鋼筋的一種。
(7)板底附加鋼筋屬於什麼鋼筋擴展閱讀:
1、腰筋
是梁的高度超過一定高度後,防止梁側向扭曲的構造配筋,這就是上面說的構造配筋,是按國家規范強制要求而布設的。
2、預埋錨固筋
就是插筋,是為了新舊混凝土面的接槎牢固或滿足受力要求而預先插設的。
3、抗扭筋
屬於腰筋的一種,是用以承受扭矩的鋼筋,需要有「箍筋」和「縱筋」構成。
4、附加吊筋
主次梁相交,在主梁內次梁鋼筋下部布設的吊筋,解決次梁與主梁相交處主梁內部混凝土剪應力過大的問題。
⑻ 請教一下,下圖中的「底板鋼筋附加鋼筋」和「附加鋼筋」是怎樣的排列方式
根據圖來可以看出,標注是對源橫向鋼筋和縱向鋼筋均有標注。說明是雙層雙向布置。上面寫的是底板鋼筋附加鋼筋,這應該是板的麵筋,主筋按直徑為14的三級鋼,每200間距布置一根,附加鋼筋按直徑為12的三級鋼,每200間距布置一根.
下面寫的是附加鋼筋(這個地方,個人認為是圖紙標注錯誤),這應該是板的底筋,主筋按直徑為22的三級鋼,每150間距布置一根,附加鋼筋按直徑為14的三級鋼,每150間距布置一根.
⑼ 怎麼分辨板底附加筋和板頂附加筋
板底附加筋和板頂附加都是附加鋼筋,只是在建中被安裝到位置不同。
附加鋼可以在一些有板筋的部位增加鋼筋用量,提高強度。其實就是設計受力鋼筋承載力不足另外添加的鋼筋,分為附加縱向和附加橫向鋼筋(吊筋和箍筋),加密區箍筋和現澆板(雙筋板)上另外添加的板筋就是附加鋼筋。
附加筋就是在構件受力計算之外,為了施工方便而設置的附加鋼筋,沒有它的支撐無法正常施工。附加筋一般是抗震用的,四角上的放射筋是防止樓板裂縫的。規范說的清楚,位於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圍內的集中荷載,應全部由附加橫 向鋼筋承擔。
也就是說,位於樑上的集中力如樑上柱、樑上後做的梁如水箱下的墊梁不必加 附加筋。位於梁下部的集中力應加附加筋。但梁截面高度范圍內的集中荷載可根據具體情況 而定。當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荷載較大時,應加附加筋。
附加鋼筋屬於分布筋的一種。分布筋是處在受力筋上面的成 90 度起固定受力鋼筋位置的作用,並將板上的荷載分散到受力鋼筋上,同時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縮和溫度變化等原因,在垂直於受力鋼筋方向產生的裂縫。
(9)板底附加鋼筋屬於什麼鋼筋擴展閱讀:
其它分布筋:
1、構造柱
是牆體內轉角及軸線相交處設置的牆體抗震柱,它是在唐山大地震後總結出來的防震減災技術措施之一,在此之前建築上是沒有的。
2、構造筋
就是按國家建築結構設計規范的強制要求布設、不用經設計人員重新計算的配筋,就是構造配筋,如單向受力板中長向配筋、柱子核心區加密等 牆拉筋:是構造柱與牆體的拉結鋼筋,保證在地震水平力作用下,牆體能連接成整體,不至於甩出後傷人。
3、腰筋
是梁的高度超過一定高度後,防止梁側向扭曲的構造配筋,這就是上面說的構造配筋,是按國家規范強制要求而布設的。
4、預埋錨固筋
就是插筋,是為了新舊混凝土面的接槎牢固或滿足受力要求而預先插設的。
5、抗扭筋
屬於腰筋的一種,是用以承受扭矩的鋼筋,需要有「箍筋」和「縱筋」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