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梁下部鋼筋如何放
梁下部鋼筋如何來放
這是源一道待解決的難題
您的回答被採納後將獲得系統獎勵20(財富值+經驗值)+難題獎勵20(財富值+經驗值)
答:JL5(28)
500×700
8@100(4)
B420;T418請按底部配置420的貫通縱筋,其連接范圍請按圖片的注和基礎梁縱向鋼筋連接位置布放:
❷ 30乘60的梁16的鋼筋怎麼放
1、平法G6φ14鋼筋表示梁側的構造鋼筋。N6φ16梁腰中的抗扭鋼筋表示抵抗梁斜截面扭距作用的鋼筋。2、二者的區別是:構造鋼筋的代號為G,抗扭鋼筋的代號為N。構造鋼筋的錨固長度為150mm,抗扭鋼筋的錨固長度同梁的主筋錨固長度。抗扭鋼筋的搭接為Ll或者Lle(抗震),其錨固長度與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縱筋,構造鋼筋錨固和搭接均取15d計算,在03G101-1中,規定梁的腹板hw大於等於(450)MM時,須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6)MM,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8)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間距的兩倍)。3、鋼筋混凝土結構中,按照構造需要設置的鋼筋,相對於受力鋼筋而言。構造鋼筋圖構造鋼筋圖(4張)構造鋼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維護、拉結,分布作用。4、扭鋼筋一般是指框架梁兩側荷載不同,對框架梁產生一定扭矩時,在梁側面設置的鋼筋。
❸ 主梁與次梁鋼筋怎麼擺放
主梁次梁鋼筋的擺放都得按照配筋圖擺放,主梁是主要承重梁,次梁是主梁的分支受力依附主梁比主梁的承重力小,次梁垂直於主梁,次梁的端部錨入主梁腹部。
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次樑上皮筋搭在次梁的上面,錨入主梁腹部。如果有構造筋構造筋插入主梁腹部,次梁下皮筋搭在主樑上皮筋上面錨入主梁腹部。
可以從受力的特點和結構兩個方面來考慮:荷載從板傳到次梁再傳到主梁,再由主梁傳到柱子。所以一般主梁是是搭接在柱子上,而次梁是搭接在主樑上。次梁一般和主梁鉸接。
(3)6030的框架梁鋼筋怎麼放擴展閱讀:
通過柱的為主梁。次梁為架在主樑上面的梁,看截面大小。一樣截面的看有沒有附加鋼筋,如吊筋或梁穿梁處箍筋是否加密(有的話是主梁)。
除了框架梁和框架柱之外,剪力牆也屬於三級抗震,現澆板不設抗震。
柱的插筋(綁扎)搭接長度與梁縱筋錨固長度Lae的關系:Lle=§Lae,§按搭接率分別取定,
從梁的位置和直觀來說,凡是與同框架柱相連,並作為其它梁的支點的梁為主梁;凡兩端均與主梁連接的其它梁為次梁;從受力角度來說,傳力路徑總是次梁傳至主梁;承擔豎向力又承擔水平力的梁為主梁,只承擔豎向力的梁為次梁;從剛度來說,剛度相對較大的梁為主梁,剛度相對較小的梁為次梁。
主梁需考慮抗震,次梁不需考慮抗震。反映在梁的剛度、延性、強度上的要求不同。
❹ 關於梁鋼筋擺放
1、梁中部構造鋼筋具體的擺放要求,是離板底下不大於200開始放置,03G第62頁有詳回細說答明
2、03G101中鋼筋機械連(套筒),同一截面的放置要求可以理解為。樑上部通長筋為4跟,同一截面上有兩個套筒(中間相隔一跟通長筋),接頭率為50%
3、7度設防,如果是普通框架梁的箍筋穿過承台處開口向下是不合格,懸挑梁合格
4、先張法預應力砼樁軸偏位的允許值是500+0.01H,這是錯誤的說法,沒有規范說可以偏500以上的,群樁的允許偏差才是1/2樁徑呢
❺ 基礎梁頂部鋼筋有大小型號的怎麼放
一般是大的鋼筋放四角,中間放小一點的鋼筋。
如果是普通框架梁的上部鋼筋,還要結合框架梁的通長鋼筋。比如,通長鋼筋是2根22,而支座處是2根22+1根25,2根22在邊上,中間是1根25
❻ 框架梁的鋼筋排布
KL18的梁,二跨,250*700的斷面,二肢箍筋,φ8@100/200,箍筋間距是梁端加密區是100的間距,其他是200的間距,梁側構造鋼筋是每邊各2根12,共4根12,下部鋼筋不明,上部鋼筋情況:通長鋼筋是2根22,中間支座另外加2根22在第一排(伸出支座1/3Ln),2根20在第二排(伸出支座1/4Ln)。其中Ln的說明見03G101-1圖集54頁的說明1。
KL16的梁,二跨,250*700的斷面,二肢箍筋,φ8@100/200,梁側構造鋼筋是每邊各2根12,共4根12,下部鋼筋不明,上部鋼筋情況:通長鋼筋是2根25,左支座加2根25的在第一排,2根20的在第二排,中間支座另外加1根25在第一排,2根20在第二排,右側支座加2根25的在第一排。
KL1的梁,二跨,250*500的斷面,二肢箍筋,φ8@100,箍筋間距在梁的全長范圍內是100的間距,下部鋼筋不明,上部鋼筋情況:通長鋼筋是2根20,左支座加1根20的在第一排,中間支座另外加1根20在第一排,2根16在第二排,右側支座2根16+1根14,與集中標注有沖突,處理方法有以下二種:
1、將2根16+1根14等面積換成2根20的,前者面積是556,後者面積是628,滿足要求的
2、根據新的11G101-1圖集的79頁做法,將右側支座的鋼筋伸出1/3Ln,並與通長鋼筋進行搭接
無論採取何種方法,都應該與設計單位進行聯系
❼ 請問框架梁鋼筋安裝時是哪個方向在上面
如果長短方向的框架梁高度一樣,框架梁鋼筋安裝時是長方向的鋼筋放在上面
❽ 梁的主筋擺放問題
一、鋼筋在安裝前,首先核對梁鋼筋的鋼號、直徑、形狀、尺寸和數量是否與料單、藍圖相符。
二、梁鋼筋的綁扎應確保主筋、箍筋的綁紮根數及間距,不得漏筋。
三、梁主筋應按規范要求進行錯位焊接,焊接接長應大於10d,焊接位置應符合規范要求。
四、在梁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五、先穿主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扎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梁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六、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梁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梁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扎,如圖2-19。
七、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梁中應交錯布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八、梁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梁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梁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梁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梁筋緊密綁扎到位。
九、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或塑料卡),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范要求。
十、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扎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范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扎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