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計算鋼筋的雙肢箍
鋼筋的雙肢箍下料長度為,(中間鋼筋的間距+鋼筋直徑+梁高-保護層厚度+1個彎鉤長度)*2,就是了
2. 方形四肢箍的箍筋長度計算,如圖
四肢箍不是四個箍套一起,是三個箍組成的復合箍,是一個大箍套兩個小箍。
設鋼筋等級HRB400,直徑10mm, 按保護層25mm計算。
則箍筋下料長度=2b+2h-0.44d+20d(非抗震為10d)
則大箍下料長度=2×650+2×650-0.44×10+20×10
則小箍下料長度=2×345+2×345-0.44×10+20×10 (自己算去哈)
3. 四肢箍鋼筋怎麼算
呵呵,你問的是梁的四肢箍鋼筋嗎?是這樣算
1,四肢箍鋼筋是由2個獨立的箍組成,現在的規范要求是大箍套小箍,不是以前的左右分列箍,
2、最難的是小箍的平直段,你按這個公式計算
平直段=梁寬*0.45
例如,400寬的梁平直段=0.4*0.45=0.18,實際都取0.20
其它的不用我解釋了吧
4. 四肢箍的鋼筋長度怎麼算
先分開外箍和套箍兩種來計算,外箍樓主卜緩實會算啦,雀者說下套箍吧,套箍的長度要根據你的構件里的鋼筋根數來分配好位置,然後把構件的寬度分為三分,套箍的寬度就是三分之頃弊薯一了,高度就是構件的高度減去保護層。然後加箍筋兩端的平直段減去伸長率就是了
5. 怎麼計算四肢箍筋的長度
四肢箍(大箍套小箍):
1) 大箍下料長度計算方法:
(2H+2B)-8bhc+4d+4×彎折調整值+2×11.9d(下料)
(2H+2B)-8bhc+8d+2×11.9d(預算)
2) 小箍的鋼筋長度計算方法:
其一
L(鋼筋長度)=[(B-2bhc-D)/3+D]×2+(H-2bhc)×2+2×11.9d+4d+4×彎折調整值(下料)
L(鋼筋長度)=[(B-2bhc-D)/3+D]×2+(H-2bhc)×2+2×11.9d+8d(預算)
其二:
L(鋼筋長度)=[(B-2bhc-D)/4×2+D]×2+(H-2bhc)×2+2×11.9d+4d+4×彎折調整值(下料)
L(鋼筋長度)=[(B-2bhc-D)/ 4×2+D]×2+(H-2bhc)×2+2×11.9d+8d(預算)
其三:
L(鋼筋長度)=[(B-2bhc-D)/5+D]×2+(H-2bhc)×2+2×11.9d+4d+4×彎折調整值(下料)
L(鋼筋長度)=[(B-2bhc-D)/ 5+D]×2+(H-2bhc)×2+2×11.9d+8d(預算)
說明:1. D——縱筋直徑;d——箍筋直徑;bhc——保護層;
B——梁寬; H——梁高。
6. 怎麼算四肢箍筋內箍尺寸
鋼筋是四肢箍就把梁的寬度(除掉保護層厚度)除以3,再加是中間一根鋼筋的直徑就是箍筋的寬度了,至於高度就不用說了吧
比如主筋為4根20的,梁寬為300,應用250/3=83.33+20=103.33就是箍的寬度了
7. 鋼筋兩肢箍四肢箍什麼意思
在鋼復筋工程中,箍筋的肢數是看梁制「同一截面內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數。
小截面梁因寬度較小,相應產生的梁內剪力較小,採用單肢箍即可, 類似於一個S鉤。
像一般的單個封閉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兩根鋼筋,屬於雙肢箍。
再如,截面寬較大的同一截面採用兩個封閉箍並相互錯開
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鋼筋,屬於四肢箍。
形式:
目前應該是使用的四肢箍形式是大箍套小箍;盡管兩個雙肢箍交錯布置(等箍互套)曾經有過使用,但是大箍套小箍能夠更好地保證梁的整體性。
在03G101-1標准圖集中明確規定,復合箍筋應採用大箍套小箍,「應"就是「必須」的意思,盡管在11G101-1中沒有強調「大箍套小箍」,不等於說多肢復合箍筋不應採用大箍套小箍的形式,這主要是因為經過這么多年的平法推廣,「大箍套小箍」已經深入人心。
計算公式: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式中 箍筋周長=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
外包寬度=b-2c+2d;
外包長度= h-2c+2d;
b×h=構件橫截面寬×高;
c——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
d——箍筋直徑。
8. 四肢箍如何計算
箍筋的長度
箍筋的末端應作彎鉤,彎鉤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用Ⅰ級鋼筋或低碳鋼絲製作的箍筋,其彎鉤的彎曲直徑D不應大於受力鋼筋直徑,且不小於箍筋直徑的2.5倍;彎鉤的平直部分長度,一般結構的,不宜小於箍筋直徑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結構構件箍筋彎鉤的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10倍。
箍筋的長度兩種計算方法:
(1)可按構件斷面外邊周長減去8個砼保護層厚度再加2個彎鉤長度計算。
(2)可按構件斷面外邊周長加上增減值計算。
箍筋增減值調整表
形狀
直徑d(mm)
備注(保護層按25mm考慮的)
4
6
6.5
8
10
12
增減值
抗震結構
1350/1350
-88
-33
-20
22
78
133
增減值=25×8-27.8d
一般結構
900/1800
-133
-100
-90
-66
-33
0
增減值=25×8-16.75d
一般結構
900/900
-140
-110
-103
-80
-50
-20
增減值=25×8-15d
9. 四肢箍的計算公式
四肢箍(大箍套小箍):
大箍下料長度計算方法:
(2H+2B)-8bhc+4d+4×彎折調整值+2×11.9d(下料) (2H+2B)-8bhc+8d+2×11.9d(預算)
小箍的鋼筋長度計算方法:
其一:
L(鋼筋長度)=[(B-2bhc-D)/3+D]×2+(H-2bhc)×2+2×11.9d+4d+4×彎折調整值(下料)
L(鋼筋長度)=[(B-2bhc-D)/3+D]×2+(H-2bhc)×2+2×11.9d+8d(預算)
其二:
L(鋼筋長度)=[(B-2bhc-D)/4×2+D]×2+(H-2bhc)×2+2×11.9d+4d+4×彎折調整值(下料)
L(鋼筋長度)=[(B-2bhc-D)/4×2+D]×2+(H-2bhc)×2+2×11.9d+8d(預算)
其三:
L(鋼筋長度)=[(B-2bhc-D)/5+D]×2+(H-2bhc)×2+2×11.9d+4d+4×彎折調整值(下料)
L(鋼筋長度)=[(B-2bhc-D)/5+D]×2+(H-2bhc)×2+2x11.9d+8d(預算)
在鋼筋工程中,箍筋的肢數是看梁「同一截面內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數。
小截面梁因寬度較小,相應產生的梁內剪力較小,採用單肢箍即可, 類似祥伍知於一個S鉤。
像一般的單個封閉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兩根鋼筋,屬於雙肢謹消箍。
再如,截面寬較大的同一截面採用兩個封閉箍並相互錯開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鋼筋,屬於四肢箍橘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