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梁兩側縱向構造鋼筋或受扭鋼筋長度如何計算,依據是什麼請教高手.
梁兩側縱向構造鋼筋用G表示,其搭接和錨固長度可取15d,
梁兩側縱向抗扭鋼筋用N表示,其搭接錨固長度為Ll或lle,錨固長度為la或lae。
具體做法可參見03G101-1
Ⅱ 請問什麼是梁側面構造鋼筋和側面受扭縱向鋼筋
按我們這里說的是叫「腰筋」 分寸在梁的側面…腰筋共分兩種 一種是側面構造鋼筋和 側面受扭縱向鋼筋…詳細情況見圖集「03G101-1」
Ⅲ 梁中何時需要設置縱向構造鋼筋如何理解Hw
HW是指梁的來腹板的高,就是減去樓板自的厚度,如果梁頂沒有板,則HW=梁高。
縱向構造鋼筋的設置,有兩個要求,一是看圖紙設計,設計有的按設計要求做,就不考慮03G101中的規定,二是設計中梁沒有給出構造腰筋,只要HW大於等於450時,就應該按縱向構造鋼筋是與箍筋垂直均勻分布,位於受力鋼筋內側及受力鋼筋的所有轉折處,並與受力鋼筋用細鐵絲綁扎或焊接在一起形成鋼筋骨架。
縱向構造鋼筋是與箍筋垂直均勻分布,位於受力鋼筋內側及受力鋼筋的所有轉折處,並與受力鋼筋用細鐵絲綁扎或焊接在一起,形成鋼筋骨架。
其作用是:
1,將板面上集中載荷更均勻地傳遞給受力鋼筋。
2,在施工過程中固定受力鋼筋的位置。
3,抵抗因混凝土收縮及溫度變化在垂直受力鋼筋方向而產生的拉力,避免產生豎向裂縫。
Ⅳ 縱向構造鋼筋(G)和受扭縱向鋼筋(N)有什麼區別
縱向構造鋼筋(G)和受扭縱向鋼筋(N)的區別:
縱向構造鋼筋(G),梁的腹板高度 hw 不小於 450mm 時,在梁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其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為15d;在彎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構件,符合《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10(2015版)第6.4.2條要求時,可不進行構件受剪扭承載力計算的構件。
受扭縱向鋼筋(N)梁的腹板高度 hw 不小於 450mm 時,在梁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受扭縱向鋼筋,受剪扭承載力必須計算的構件,其搭接長度為Ll或LlE,錨固長度為La或LaE;其錨固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縱筋。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10(2015版):
6 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計算
6.4.2 在彎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構件,當符合下列要求時,可不進行構件受剪扭承載力計算,但應按本規范第9. 2. 5 條、第 9. 2. 9 條和第 9. 2. 10 條的規定配置構造縱向鋼筋和箍筋。
Ⅳ 梁側面縱向構造鋼筋
1 應該是設有後澆帶
2 對的
3 這個不能識別,只能手動輸入。
Ⅵ 梁的側面構造鋼筋和側面抗扭鋼筋是什麼
都屬腰筋(梁中部的配筋),而構造筋和抗扭鋼筋僅僅是受力不同而名稱不專同。
側面屬構造筋主要是由於梁高過大(超過500),考慮到鋼筋綁扎骨架的成型因素,而增設的鋼筋,一般不起受力做用;
抗扭鋼筋主要是由於梁身受扭而增配的鋼筋,參於砼梁受力
Ⅶ 梁側面縱向構造鋼筋和受扭筋有什麼本質的不同
什麼叫縱向受力筋沒有圖集規范明確指出吧?只是根據力學原理判斷。例如通常框架樑上部鋼筋承受壓力,下部鋼筋承受拉力等。
而構造鋼筋,顧名思義,是不考慮受力的,只起穩定性作用。抗扭鋼筋同理,承受的是梁側扭力,箍筋可能同時承受這兩種力。
總之基本上可以這么理解,主筋都是縱向受力鋼筋。只是受拉受壓方向不同。如果要找依據,可以看看《建築力學》。
Ⅷ 縱向構造鋼筋的定義
當梁較高(腹板高度hw≥450mm)時,為防止混凝土收縮和溫度變形而產生豎向裂專縫,同屬時加強鋼筋骨架的剛度,在梁的兩側沿梁高每隔200mm處各設一根直徑不小於10mm的腰筋,兩根腰筋之間用¢6或¢8的拉筋連系,拉筋間距一般為箍筋的2倍。
也稱為腰筋。
腰筋又分為抗扭筋N和構造筋G。
Ⅸ 粱的架立鋼筋,粱側縱向構造鋼筋和板的分布鋼筋各起什麼作用如何確定其位置和數量
已回答過,答案粘貼於此:架立筋顧名思義,就是起組成鋼筋骨架(俗稱鋼筋籠)作用的筋。雖然它實際上可能有抗剪作用和在支座處幫混凝土抗壓,但實際結構計算時這些都不考慮。
梁側縱向構造鋼筋一般是當梁的高度較高(一般大於600毫米)時配置,其主要作用應是起對混凝土加以約束的作用,如果梁還受扭矩,那這個位置的鋼筋就不是構造鋼筋,而是承擔扭矩的受力鋼筋了。
板中的分布筋主要起將混凝土所受的力均勻分配給受力筋,以便混凝土與鋼筋能更好的共同工作。在長短邊之比小於2.0又遠大於1:1的板中,這些分布筋實際也受力,但與另一與其垂直方向的受立筋相比所受力很小,一般就不考慮其受力了。
補充如下:架立筋一般當承受豎向向下荷載,梁下部受拉時,設在樑上部。數量一般視箍筋肢數而定,兩肢箍(一個箍筋)設兩根,四肢箍(梁個箍)就設四根。
梁側構造筋當然設在梁的梁的梁側,一般是對稱設在梁的腹部。根數和梁高度有關,每300毫米左右每側設一根。
板的分布筋一般設在般受力筋內側,下部受力筋就設在受力筋上部,上部受力筋就設在受力筋下部。普通樓板一般設計為間距200--300毫米。
你問的是鋼筋混凝土設計問題。搞設計不是知道數量,位置就可以了,還有錨固、連接~~等好多要求。要熟悉設計規范的規定,施工常識、最好還要知道造價方面的常識。所以不要據以上回答去搞設計。設計還是要由專業設計人員來稿才把握。
Ⅹ 梁側面縱向構造鋼筋G和受扭鋼筋N有什麼區別
其搭接和錨固長度不同,構造多為光圓,受扭多為螺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