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鋼筋的下料長度怎樣計算
一、直線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彎鉤增加長度
二、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段長度-量度差值(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注意:度量差值=鋼筋的外包尺長度減去鋼筋的中軸線的長度
鋼筋在彎曲時:外側會變長,而內側會變短,但軸線尺寸不變。(所以最外側的尺寸和中軸線的尺寸就會有一個差值,這個差值就是度量差值,或者叫做彎曲調整值)
三、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分抗震和非抗震,帶彎鉤和不帶彎鉤 )
箍筋的周長=(a-2c+2d)*2+(b-2c+2d)*2
合並後的公式為:(a+b-4c+4d)*2 也就是:梁的周長-8c+8d=箍筋的周長
(1)預制梁鋼筋的下料長度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在配料表中需標出每根鋼筋的下料長度。下料長度指的是下料時鋼筋需要的實際長度,這與圖紙上標注的長度並不完全一致。
鋼筋下料長度的計算是以鋼筋彎折後其中心線長度不變這個假設條件為前提進行的。也就是說,鋼筋彎折後中心線長度不變,而外邊緣變長,內邊緣縮短。因此,鋼筋的下料長度就是指相應鋼筋的中心線長。
實際工程計算中,影響下料長度計算的因素很多,如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彎折後發生的變形;圖紙上鋼筋尺寸標注方法的多樣化;彎折鋼筋的直徑、級別、形狀、彎心半徑的大小以及端部彎鉤的形狀等,在進行下料長度計算時,對這些因素都應該考慮。
② 鋼筋下料長度怎麼算
梁板鋼筋的下料長度=梁板的軸線尺寸-保護層(一般25)+上彎勾尺寸 180度彎勾=6.25d 90度彎勾=3.5d 45度彎勾=4.9d 再咸去度量差:30度時取0.3d\45度0.5d\60度1d\90度2d\135度3d 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圖紙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來 如板的分布筋\負盤\梁的縱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圖那就要參考03G101-1B了 箍筋的長度外包長度+彎勾長度-6d 彎勾長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 箍筋個數=梁構件長度-(25保護層)*2/箍筋間距+1 梁箍筋的保護層是多少??是25-d(箍筋直徑)。...?我們在計算鋼筋彎鉤的時候有一個潛在的規則,那就...同樣的道理,箍筋135度彎鉤末端鋼筋平直段是10d,而...鋼筋長度的計算2級鋼的彎鉤增加長度是用6.25d.嗎一級鋼筋的彎鉤增加長度是6.25d,彎起鋼筋角度為135°時彎鉤增加長度為5d在有彎鉤的鋼筋中其彎鉤的長度...9個回復-發帖時間:鋼筋彎鉤長度007年6月12日鋼筋焊接接頭按規范要求做抽樣試驗。5.2.6箍筋彎鉤應滿足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箍筋直徑的10倍。5.2.7一一級盤圓鋼筋加工前先進行調直,冷拉率控制在4%...板地鋼筋錨固長度是要算的。國標圖集上專門有1本講到的。一般板筋的錨固要求...淘寶商品同步鏡像查看網路收錄多少網鋼筋的彎鉤長度淘寶新聞同步鏡像程序查看網路收錄多少網頁...首先錨固主要看砼的等級和鋼筋的型號,各種鋼筋不一樣當然錨固長度就不一樣,....圈樑底筋是否要彎鉤?在線等!現澆板鋼筋要算錨固長度嗎?不是算了兩邊的...而格鋼筋彎鉤增加長度下方的數字則為彎起135。,直段長10d且由彎鉤里皮量測的兩個加長長度。...還有一點有必要提醒一下.即工地在加工鋼筋時用的經常是同一個彎心直徑。在表...鋼筋彎鉤長度計算|鋼筋的下料長度是怎樣計算的?--已解決標簽:鋼筋下料,...鋼筋下料玩夠增加長度是多少啊下料該怎麼計算4個回答鋼筋預鋼筋彎鉤長度計算長度和下料...在網路搜索更多答案:磚混結構的鋼筋錨固長度怎麼計算?圈樑底筋是否要彎鉤?在...然後插筋上面留多少長度?梁中部構造筋或抗扭鋼筋在柱端的錨固長度是多少?有...對於單根預算長度和下料長度長度是不同的,預算長度是按照鋼筋的外皮計算,下料長度...3、135度彎鉤的計算見下圖,鋼筋的直徑為d,彎曲直徑為D按照外皮計算...鋼筋180度彎鉤長度
③ 如何確定預應力鋼筋下料長度
計算預應力鋼筋下料長度的方法:
1、後張法:先澆築混凝土,待達到設計強度的75%以上後再張拉預應力鋼材以形成預應力混凝土構件。
公式:預應力鋼筋下料長度=孔道長度+2×工作錨厚度+2×張拉設備長度(千斤頂,限位環等)+2×工具錨厚度+2×100mm(富餘量)
2、先張法:在混凝土構件預制過程中對其預先施加應力以提高構件性能。
預應力鋼筋下料長度=台座長度+2×張拉橫梁寬度+2×夾具厚度+2×100mm(富餘量)
後張法製作構件:先澆築混凝土,並在構件體內按預應力筋的位置留出相應的孔道,待構件的混凝土強度達到規定的強度(一般不低於設計強度標准值的75%)後。
在預留孔道中穿入預應力筋進行張拉,並利用錨具把張拉後的預應力筋錨固在構件的端部,依靠構件端部的錨具將預應力筋的預張拉力傳給混凝土,使其產生預壓應力;最後在孔道中灌入水泥漿,使預應力筋與混凝土構件形成整體。
先張法製作構件:預應力筋的張拉可採用單根張拉或多根同時張拉,當預應力筋數量不多,張拉設備拉力有限時常採用單根張拉。當預應力筋數量較多且密集布筋,另外張拉設備拉力較大時,則可採用多根同時張拉。
在確定預應力筋張拉順序時,應考慮盡可能減少台座的傾覆力矩和偏心力,先張拉靠近台座截面重心處的預應力筋。在施工中為了提高構件的抗裂性能或為了部分抵消由於應力鬆弛、摩擦、鋼筋分批張拉以及預應力筋與張拉台座之間溫度因素產生的預應力損失,張拉應力可按設計值提高5%。
④ 鋼筋下料長度計算規則
一、直鋼筋
直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上述公式中,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鋼筋搭接長度都可以通過結構施工圖紙、《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16G101圖集得到准確的數據,而彎鉤增加長度需要結合「彎曲處內皮縮短,外包尺寸伸長,而中心線尺寸不變」按照16G101圖集的規定進行計算。
二、彎起鋼筋
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段長度-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三、箍筋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在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中,有許多形狀各異、功能不同的鋼筋,比如縱筋、分布筋、拉結筋、箍筋、彎起鋼筋、架立筋、馬凳筋等等,這些鋼筋共同組成了結構構件的鋼筋骨架,共同發揮各自的作用。
(4)預制梁鋼筋的下料長度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1)箍筋一般為光圓鋼筋,彎弧內直徑可取箍筋直徑的2.5倍且不小於受力鋼筋直徑。
(2)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對一般結構不應小於90度,對有抗震要求的結構應為135度(這個是大部分的情況)。
(3)箍筋彎後平直部分長度:對一般結構可取不小於箍筋直徑的5倍,對有抗震等要求的結構可取箍筋直徑的10倍。
明確了以上的要求,再結合彎曲調整計算方法,就可以得到不同情況下的箍筋下料長度,(d為箍筋直徑):
抗震結構:135度彎鉤箍筋的下料長度 = 2(c+e)+26.5d 或 2(a+b)+18.5d。
一般結構:135度彎鉤箍筋的下料長度 = 2(c+e)+16.5d 或 2(a+b)+8.5d。
以上就是不同情況下鋼筋計算的基本方法。在實際操作中還需要結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熟悉圖紙和規范以及標准圖集,嚴謹認真,算無遺漏,才能准確無誤地做好鋼筋下料計算的工作。
⑤ 計算梁鋼筋下料長度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kan03g101啊
直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
彎鉤增加長度;式中鋼筋增加長度根據具體條件,採用經驗
⑥ 如何計算箱梁預應力鋼筋下料長度
鋼筋下料計算不難
一點就會
梁板鋼筋的下料長度
=梁板的軸線尺寸-保護層(一般25)+上彎勾尺寸
180度彎勾=6.25d
90度彎勾=3.5d
45度彎勾=4.9d
再減去度量差:30度時取0.3d\
45度0.5d\
60度1d\
90度2d\
135度3d
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圖紙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來如板的分布筋\負盤\梁的縱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圖那就要參考03G101-1B了
箍筋的長度:外包長度+彎勾長度-6d
彎勾長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
箍筋個數=梁構件長度-(25保護層)*2/箍筋間距+1
矩形箍筋下料長度計算公式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表1)
式中
箍筋周長=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
外包寬度=b-2c+2d;
外包長度=h-2c+2d;
b×h=構件橫截面寬×高;
c——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
d——箍筋直徑。
箍筋調整值見表1。
2.計算實例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內配筋箍筋φ6@150,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長度。
解:外包寬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長度=h-2c+2d
=500-2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110(調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⑦ 梁鋼筋下料長度怎樣算,有圖片,迷茫啊。。。 隔行如隔山。
對鋼筋下料長度的計算,目前多數教材和手冊採用下式
下料長度=外包尺寸-量度差+端部彎鉤增值
具體分為:
直線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彎鉤增加長度
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段長度-量度差值+彎鉤增加長度
箍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彎鉤增加長度-量度差
(1)量度差值:(d為鋼筋直徑) 鋼筋彎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
量度差值/mm 0.35d 0.5d 0.85d 2d 2.5d
(2)彎鉤增加長度 鋼筋直徑d/mm ≤6 8~10 12~18 20~28 32~36
一個彎鉤長度/mm 4d 6d 5.5d 5d 4.5d
(3) 箍筋彎鉤增加值
箍筋彎90°彎鉤時,兩個彎鉤增值為:2*(0.285D+4.785d);當D=2.5d,平直段為5d,兩個彎鉤增加值為11d。
箍筋彎90°/180°彎鉤時,兩個彎鉤增值為:(1.07D+5.57d)+(0.285D+4.785d)=1.335D+10.355d;當D=2.5d,平直段為5d,兩個彎鉤增加值為14d。
箍筋彎135°/135°彎鉤時,兩個彎鉤增值為:2*(0.68D+5.18d);當D=2.5d,平直段為5d,兩個彎鉤增加值為14d。
經驗公式(來源於規范書籍)
箍筋下料長度=內尺寸周長+(28D)抗震 箍筋下料長度=內尺寸周長+(14D)非抗震 量度差、端部彎鉤增值無論按理論公式還是按近似值公式計算,其結果誤差甚小,精確度高。而外包尺寸的計算,由於計算方法的不同,其結果相差較大,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就根據上邊的公式套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