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梁鋼筋圖中如何判斷是否通長
在梁鋼筋圖中如何判斷是否通長
答:我認為,樑上部通長筋:可以相同或不同直徑採用搭接連接、機械連接或焊接連接的鋼筋。理解為不管採用何種形式連接的鋼筋,貫通整根梁的鋼筋稱為樑上部通長筋。而圖集之意樑上部通長筋是指集中標注中,只指樑上部縱筋中的兩根角筯。
順便評述一下:平法中樑上部通長筋用詞不好!你看他自己怎麼說的:
4.2.3.梁集中標注的內容,有五項必注值及一項選注值(集中標注可以從梁的任意一跨引出),規定如下:
其第4款:
4.樑上部通長筋或架立筋配置(樑上部通長筋可以相同或不同直徑採用搭接連接、機械連接或焊接連接的鋼筋),該項為必須注值。所注規格與根數應根據結構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數等構造要求而定。當同排縱筋中既有既有通長筋又有架立筋時,應用加號「+」將通長筋和架立筋相聯。注寫時需將角部縱筋寫在加號的前面,架立筋寫在加號後面的括弧內,以示不同直徑及通長筋的區別。當全部採用架立筋時,則將其寫入括弧內。
細讀起來:
①.樑上部通長筋:可以相同或不同直徑採用搭接連接、機械連接或焊接連接的鋼筋。理解為不管採用何種形式連接的鋼筋,貫通整根梁的鋼筋稱為樑上部通長筋。但圖集之意樑上部通長筋是指集中標注中,只指樑上部縱筋中的兩根角筯。
②.哪么當同排縱筋中既有既有通長筋又有非通長筋和架立筋相聯的鋼筋,如:配以四肢及以上箍筋的梁,梁支座425,其中間225在凈跨長的1/3截斷,再配以212架立筋連接的鋼筋,也是貫通整根梁的鋼筋!稱他什麼鋼筋?
③.何非是搭接上的區別,①要滿足LlE與②要滿足150mm而已!(若是非框架梁圖集所指的「通長筋」,搭接與架立筋無異,只要滿足150mm。)
所以我說平法中樑上部通長筋用詞不好!應改為「貫通筋」。如:梁支座425其中,中間225在凈跨長的1/3截斷,不配以架立筋的稱為「非貫通筋」。
供大家討論!
② 只給定梁截面標注如何判斷上下鋼筋是否通長
現在的平法標注中,梁截面集中標注中的主筋都是上下通長鋼筋,原位標注是附加鋼筋,不一定通長。
③ 怎樣判斷 梁支座原位標注的 上部縱筋中 哪些是通常筋 哪些是斷筋
三個限定條件:梁,梁支座處,梁支座處上部縱筋。
一般支座處有負彎矩,需要配受拉筋。
總個梁的上部必須留兩根角筋,通長設置。
你看你的那根梁的原位標注,如果只有靠近支座處的樑上部用原位標注了,比如422,而該梁的中部沒有標注,那麼這根梁的中間2根22的鋼筋要在伸出約支座1/3跨長的地方截斷,另外2根不截斷。
如果該梁的中部標注了322,那麼支座處需要截斷一根鋼筋。
可能你現在比較混亂,如果你能看懂梁的彎矩圖,一下子就明白了。
④ 怎麼辨斷梁的鋼筋是否通長筋
不一定。 集中標注麵筋如2/2就是一兩排都是通長。
⑤ 咋樣看梁平法上標注的梁通長鋼筋和上排下排鋼筋
1、集中標註:在集中標注中一般有上排通長鋼筋,如果梁的下部鋼筋變化不大,也可加在上部通內長鋼容筋的後面,但是中間要用「;」隔開。
2、原位標註:梁羰上部、中間支座處一般有負筋的原位標注,而梁中部下方一般有梁底筋的原位標注
3、看圖時要集中標注與原位標注相結合
4、如還有問題,可發圖上來,這樣比較好理解一點
⑥ 怎樣區別框架梁的上部鋼筋(不是架立筋)是不是通長
框架樑上部鋼筋是樑上部鋼筋的統稱,上部鋼筋包括上部通長筋和支座負筋。
其中支座負筋又主要分為上下兩層。上層伸入支座長度為ln/3。下層伸入支座長度為ln/4.
⑦ 梁平法標注中如何判斷哪些是通長縱筋哪些是支座縱筋
請看11G101-1。 梁平法集中標注中,第一排示出梁的編號、跨數、截面尺寸;第二排示出梁的箍筋內容;第三排排示出樑上部通長筋;有括弧的是架立筋;接著分號後面才是梁下部縱筋。之後才是腰筋;最末是梁頂標高。
圖片上標注得不正確,而且跨中鋼筋應該標在梁的下方才對。
⑧ 怎麼判斷鋼筋是否通長
在梁的上部鋼筋才有通長與非通長之分,一般集中標注的都是通長的,在原位標注中,具體看兩端鋼筋是否一樣,若不一樣,當中會採用架立鋼筋進行搭接。
⑨ 結構圖上鋼筋那些是通長怎麼識別
通長筋在集中標注里的鋼筋開頭(不是通常,樓上打誤為通常),原位標注里包括了通長筋在內的所有通過該截面的鋼筋。偶有直徑不同的情況,也算『通長』,101答疑里已明確,通長筋可以是直徑不同、可以搭接的。
⑩ 梁的鋼筋中,哪些鋼筋是通常的,怎麼判斷那些非通長筋長度如何計算
圖紙上有明確標注啊,一般情況下在梁的兩邊標注的鋼筋是非貫通筋,在中部標注的事貫通鋼筋。
非貫通鋼筋的長度為相鄰兩跨梁凈長較大梁的長度的1/3